第758章 喜怒笑骂(下)(第1/1页)妻为大都督
刘源被他笑声弄得更是尴尬难堪,怒道:“有什么好笑的!难道你就不怕吗?!”
崔卿笑容一收,脸上顿显冷然之色,很清晰的述着似乎已经被刺史们不甚忽略了的事实:“在下不才,忝为从三品振武军大都督、冠军大将军、上柱国折昭之夫君,当朝正三品尚书令、秉笔宰相王安石是我老师,当朝正三品枢密使、宰相杨广是我外祖父,当今圣上、大齐官家乃我师兄,这么多我真的不是想炫耀什么,而是告诉你,去告吧,快好,甚是要我崔卿派人派马送你前去就可以!看看能否让朝廷处置我?!”
“你你你……”刘源面色红如猪肝,以手指着崔卿,身簇簇颤抖着,已经气愤得不能言语了。
面对崔卿这样强势至极的言语,其余刺史都是静若寒蝉,没有人胆敢话。
见状,崔卿一声冷笑,心里却是非常的明朗。
因为他懂得强势只能换得别人的屈服,而不能赢得别人的认同,想要让这些刺史心服口服,必须使用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刚才既然已经用大棒将之敲打了一番,那么现在也应该用萝卜拉拢一下这些人了。
从容落座,大手用力一拍桌案,崔卿沉声言道:“今日喜庆,官原也不想再谈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然诚如经略相公刚才之言,矛盾始终存在,必须得到解决,故此,官今日就与诸位商谈解决之法,而诸位既然还认定我崔卿为河银行行长,那就先且听我一言。”
“所谓银行,并非是慈善家,也并非是施舍所,银行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承担经济职能,确保货币的稳定,赚钱丰厚回报。作为银行行长,我崔卿只看收益,投入一钱进去,我必须要赚两钱回来,才回。”
“目前在北地四州施行的猪仔养殖补贴的确很不错,然到底,它也只是银行的一种投资而已,待到农人们将猪仔养殖长大,银行还要靠着这些猪肉贩卖,将补贴的银子赚回来,甚至还要赚的更多。”
“在座的各位刺史心系黎民,前来争取猪仔养殖,其出发点是好的,其用心也是良苦的,然你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此乃何意?”众刺史却没有听过这样新颖的词汇,纷纷交头接耳,然也纷纷摇头示意不懂。
富弼来了兴趣,笑问道:“崔郎,还请你为大家解释一下何为产能过剩?”
崔卿拱了拱手,回答道:“所谓产能过剩,是生产产品的能力如果饱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需要的能,出现较大的供给差异,从而引发过剩。”
“那猪仔养殖来,现在河银行在北地四州大力发展养殖猪仔,其数其量都是有着一定数据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盲目养殖,举个例子,倘若大齐每年猪肉需求量为一千万斤,而我河银行所提供的猪肉加上其余之地提供的猪肉在一千万斤以下,那就是产能求大于供,倘若两者持平,那就是产能饱和,倘若超过了所需求的一千万斤,那就是产能过剩了。”
“产能过剩有许多坏处,最大的麻烦就会引起猪肉的滞销,因为市场不需要这么多的猪肉,那就会造成猪肉价格严重下跌,以前买五十一斤,不定就只能买三十二十,甚至更低一斤。”
“到头来诸位刺史不妨告诉我,这样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
刺史们均是儒士出声,岂能擅长经济?闻崔卿之言都抓耳挠腮,想得不甚明白。
崔卿一叹,言道:“这么吧,在农业生产中有一个著名的怪相,那就是农人种植粮食无论是丰收年还是歉收年,农人所赚的钱都差不多,为何如此?乃因丰年各地均是丰收,粮食充足供大于求,粮价自然下挫,卖粮农户卖粮难,卖价低,而歉收年景各地均是歉收,粮食不足求大于供,粮价自然上涨,卖粮农户卖粮易,卖价高,所以两年收益持平。”
到这里,崔卿总结性的开口道:“所以不管如何,必须要注意产能与供需的关系,不能一窝蜂的去跟风种植亦或是养殖,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以调整。”
终于,有几个头脑灵光的刺史明白了过来,其中一人恍然言道:“崔行长的意思是,现在即便我们大力发展养猪,也赚不到钱,甚至还会带来猪肉滞销,对吗?”
“不错,”崔卿点点头,“在遥远的西国度,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叫做为何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
“相传在西域的最西面有座城市,城市有五万居民,每天消耗的牛奶为五万瓶。结果因为经济萧条了,每天能喝得起牛奶的居民变少了,所以每天消耗的牛奶只有七千瓶,也就是,奶农有三千瓶奶滞销了。”
“如果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想法,把这三千瓶奶免费送出去,这意味着城市里有三千个潜在的牛奶消费者可以免费拿到牛奶,而不愿意花钱购买。”
“所以,免费送出去的结果是让奶农更惨,只能卖掉四千瓶奶。这么理解的话,确实不如直接把这三千瓶倒掉,这样至少还能确保有七千瓶的销量。”
完之后,崔卿目光环顾众刺史,言道:“用经济的逻辑来总结这个案例:当市场上的牛奶供应过多,则市场上的奶价会出现下降,奶农的整体收益率会降低,当这个收益率为负的时候,奶农就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为了避免这种持续亏损,奶农必须将牛奶倒掉因为无论送人还是低价出售,都是在供给。倒掉牛奶的意,其实是为了恢复供需的平衡。”
待到崔卿话音落点良久,厅内依旧在嗡嗡讨论不止,显然刺史们震惊于崔卿如此新颖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