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议和(第1/1页)带着淘宝混古代

    “一对应1,二对应”

    新建的常州新式堂内,左弗在黑板上写下一串阿拉伯数字,然后在1前面写上了一个“”。

    “要想了解我这科,你们就必须弄懂这个概念。可以代表无,也可以代表有。世间事,有阴就有阳,在数字上也是一样的概念。有正既有负,所以可以是无,也可以是有。”

    左弗指着黑板道“这概念现在要你们理解可能有点难,不过没关系,你们先熟悉下这阿拉伯数字。在教材上,我都标注了,什么时候能熟练掌握阿拉伯数字的应用了,我们就可以下面的课程了。”

    这没什么难度。

    这些人里面,就算是没考上秀才的童生那记忆能力也是很变态的。简单背一下,再自己默写了几遍后,便部记下来了。

    他们的课程会很紧张,因为再过些日子,堂就要正式对外招生了。如今他们的内容就是新堂一年级的数,若是不抓紧时间习,到时他们这些童生,秀才,两榜进士跟人一群幼童一样的西,岂不是要笑死人了?

    好在,中国古代的人治神一向不错,一旦接受了,便也不会在这上面打马虎眼,其刻苦的神让左弗这个曾经的霸都汗颜。

    这些人会寻找一切空隙来温习功课,而这样的治态度带来的结果则是突飞猛进。

    其实这些人就是有基础的,只是没经过系统化的习过。许多概念早就打下了基础,一旦转换过来,习进程也是非常快的。

    转眼,便到了八月,新城的堂开了。

    左弗给书院起了个名字,叫知新书院。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左弗对这座院的期望。

    拖了几个月的清廷已熬不住内部的倾轧,终是决定将多铎等人要回,并与明廷签下了划江而治的国书。而四川一带,因着百姓的带路,明军得以顺利入川。

    完丧失人心的大西开国皇帝张献忠最终落得了一个可耻的下场,在逃跑的过程中不慎坠马,直接被追赶上来的明军给砍成了肉酱。

    得知已将四川掌控的清军一下就慎重了起来。张献忠不得民心,清军可以打着解放大家的口号前来可如今王师已到,他们还拿什么借口来蛊惑民心?

    再者,扬州之事也跟随着明军的入川,传得人尽皆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军想再入川就难了。

    不过,很快,他们也就不用为难了。因为上面的人已经跟明廷议和了。

    为了将一众勋贵赎回,多尔衮不得不忍受这耻辱,向明廷低头。

    不低头也不行呐!

    这些被抓的清人牵涉的利益面太广了,若是不表点姿态出来,只怕以后要离心离德。

    多尔衮能当上大清实际上的一把手,脑子不灵光只靠蛮劲的话,不知死多少回了。

    所以在分析了利弊后,他果断求和,要求将自己的这些左膀右臂放回来。

    这是他把控朝政的根基,这些辈若折损了,那么他们身后的人就跟自己离心了。

    再者

    因着左家军,他们想打也打不过去,这样对持的局面已经持续很久了。而中原再富庶也经不住这样折腾,现在不比以前,既以天下正统自居,那些归顺的汉民还是要照顾下的,不然把人都杀了,财富都抽干净了,还拿什么来供养朝廷,供养军队?

    多番权衡后,大明与大清终达成了共识暂时休战,划江而治,互不侵犯。

    双都在蓄积力量,多尔衮知道这点,朱慈烺也知道。

    不过,既已休战,那么军事面的压力就轻了不少,现在大家可以安下心来,好好种几年田,提升国力了。

    和平年代,一要抓民生,二要搞教育,清军的达摩斯之剑并未褪去,所以左弗给这座书院起名知新,她就希望这座校可以成为华夏一族新的起点,成为科的摇篮。

    此时,荷兰探险家阿贝尔塔斯曼已现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汤加群岛和斐济群岛。而日后的日不落帝国很快就会靠着联姻,从葡萄牙人手里将孟买弄到手。

    在北美,乘坐五月花号的那群人已登6美洲二十多年而西班牙的触角早已伸到了南亚以及亚。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地理探索!

    华夏!

    这个屹立在的古国没有道理要错过这个辉煌的时代!

    她有许多教科书,理科也不错,她觉着,只要给她一点时间,没了生存的困扰,她也是能做点事出来的!所以,她对这个院很重视!

    这不仅是她的希望,也是整个民族的希望!

    每天公务很累,但她还是坚持天天来给生上课。

    生并不多,每一个年级预设了四个班,一个班45个人,可他们连两个班的人都没招满。

    其他年级人数更是少得可怜。像中这些,基就只有地与南京几个技术狗在上了。

    不过面对这个情况,左弗并不气馁。

    大明挺住了,所有人的心思自然又放到了科举上。杨廷鉴虽名气大,可一听在这儿上,还要什么劳什子的算数,自然,那些思想保守的人自然就不愿尝试了。

    毕竟人的力有限。了这些,力被分散了,还能行举业吗?

    这些人不来,左弗也不强求。

    反正她的目标也不是这些人。她开这所校瞄准的人群从一开始就是底层的。

    因为也只有底层人民才可能到这座校来。

    毕竟,书杂费免,还供吃,供书笔,这对一些家里劳动力充足的底层人民来还是相当有诱惑的。

    知识,对于这个年代的底层人民来有着无限的诱惑。可面对着失去一个劳动力,还要付出巨额教育费后,许多人只能望而却步,放心里想想了。

    现在看到这校什么钱都不用交,还提供吃的,还教认字,怎么想都是好的。

    至于教什么?重要吗?像他们这样贫苦的人家,能出一个读写会算的人,哪怕不去行举业,也算是光耀门楣了,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