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登瀛洲(第1/1页)汉兴
包裹皮革的子弹入膛比纯铅弹容易许多,但依旧需要用很大力气,因此射速肯定还是比不上滑膛枪。
徐世杨打算把这些线膛枪装备给未来的选锋兵,用以替代弓箭。
这样,进攻的时候,大阵前的选锋散兵可以利用射程和准确度优势动摇对阵型。
最好再有一些确射手,他们可以成为早期狙击手,攻击敌人的军官或传令兵、旗鼓手之类关键节点。
“我走之后,训练一定不能停,这比武器还要重要!”
想到确射手,徐世杨忍不住吩咐道:
“你们可以进行军大比武,所有科目都考核出最强的士兵,授予先进称号,给予其经济上的补助,以后升迁我也会有限考虑这些人。”
一军官赶紧答应下来。
这位少爷一向强调宁愿人等装备,不要装备等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根不用再嘱咐一遍。
“司令,到了。”徐二指指前,声提醒。
徐世杨抬起头,正好看到一架水车正在水流的推力下缓缓转动,把碎琼乱玉一般的水花提到早已挖好的水渠里。
“上水了!上水了!”
一众工匠和围观的民众大声欢呼。
这水车确实是个好西,有了它,就能把水源引到以前只能用人力浇灌的地,这样相当于把旱田改成水田,任谁不喜欢?
徐世杨停住脚步,远远站在一边,没去打扰欢呼的人群。
让他们高兴一会儿吧,徐世杨自己也很喜欢属下堡民发自内心的欢呼,对他来,每一次这种欢呼声响起,就代表自己又向前前进了一步,远比各种戏曲悦耳多了。
有了水车,下一步就该准备水力锻机了吧?
徐世杨眯着眼睛,得意的想:
虽然还未超出时代,但我已经算是走在时代的前列。
现在的问题,只剩下各种原材料依旧缺口巨大。
就看我这次江南之行,能拿回多少好处,推动这些机器继续发展了。
来吧,这个狗曰的世道,谁怕谁啊!再过几年,你且看我如何艹翻你!
……
张家所谓的日照私港,其实不在日照县城。
他们的港口以前叫做夹仓,是大周朝一个水师巡检驻地,大周南迁后废弃,被作为地豪强的张家捡了便宜。
后来张家扩建私港,把附近的傅疃河入海口直接纳入港区范围,这样内陆家族若是想在日照出海,可以直接把货物装上船,通过河运到达日照私港换乘大船,这样能节约很大一部分运费。
徐世杨去日照私港,同样也是坐的渡船,对携带太多重物的徐家人来,河运能减少三分之一的陆路,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建兴十二年三月初五,即将下江南的徐世杨、徐世柳一行抵达日照。
由于这次徐世柳下江南之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徐家家主和家主夫人这次也一起跟到日照,要给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壮行。
特别是家主夫人,拉着徐世柳的手,絮絮叨叨不知道在些什么,临了还给了他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
徐世柳的娘跟徐世杨关系不大,因此他得以找到机会先巡视一下自己的船。
这是一艘大约有55料的中号福船,如果按后世的排水量计算,大约在两百吨上下。
按照另一个世界,建国后千吨以上算舰,以下算艇的计算法,这艘船可能只能算是一艘风帆运输艇。
不过在现在这个时候,两百吨已经是个拿到哪里都排得上主力的大船了。
徐世杨臭屁的把这艘唯一完属于自己的大船命名为“登瀛洲”号武装运输船。
为了这次至关重要的行动,上次从江南回来后,登瀛洲就一直在张家的船坞中保养:刮掉船底的寄生生物,重新涂一遍桐漆,检修所有船板、桅杆、船帆和索缆。
除此之外,徐世杨还给这艘船临时增加了大量远程火力:两舷各有门斤神机炮,以及1门4斤铜炮。
一共六门大炮,绝对可以堪称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单舰火力,没有之一。
也许是大天广众之下,跟老婆孩子腻在一起,有损家主威严,徐睦河嘱咐徐世柳几句之后,就走上登瀛洲的甲板,跟徐世杨一起巡视这艘焕然一新的大船。
当看到两舷排列整齐的大炮后,徐睦河的瞳孔一缩,转头问徐世杨:“你装这么多大炮做什么?”
“江南有世上最多最大最繁忙的港口,也有世上最多的海盗倭寇,我可不想把命压在那些人不会攻击我上。”
徐睦河伸手拍拍一门改造为舰炮的将军炮圆锥形炮尾,用下巴指指正在列队上船的新军士兵:“海盗倭寇?我看你自己就居心不良。”
这次,登瀛洲号只保留航行必要的船员,以往所必须的船队护卫,大多换成了新军士兵。
除了六门炮的炮手之外,还有1个谢宝率领的老选锋,以及徐二率领的1个神机兵和鲁智深为队长的1个陷阵兵。
老选锋部装备长刀、弓箭,没有穿甲,船上也没有铠甲的用武之地。
神机兵主要装备火绳枪和腰刀。
所谓陷阵兵,是新组建的,用奴隶和庶民组成的敢死队性质步兵。鲁智深因为被算作逃兵,贬为庶民,因此成了陷阵的队长,这只部队还有几个最近表现不错的鞑子,包括被赵琳欺负的蒲鲁浑。
陷阵兵没有制式武器,部按各自习惯武装,如果在战场上,他们是那种第一个冲锋,最后一个撤退的肉盾。
但对这些犯了罪或者身就是奴隶的家伙来,还能上战场身就是个重新站起来的机会,值得好好把握。
带着这么多锐兵士和强大火力,要徐世杨对往来江南的商船没什么想法,那才是笑话呢。
“我承认,如果遇到倭寇之类,他们不惹我,我也不见得会放过他们。”
“毕竟,这一次下江南,我也确实有可能拉不到援助。”
徐世杨呲着两排雪白的大牙,眯着眼睛淡淡道:
“但我绝对不会空手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