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1/1页)谋明天下
进入腊月,辽的气候已经异常寒冷。
锦州,蓟辽督师府。
吴宗睿的神色颇为阴冷,看着桌上的书,眼睛里面闪现出来杀气。
桌上是登莱巡抚卢发轩写来的书,这已经是数月之内的第二封书,主要就是一件事情,新任的山巡抚宋朱,屡次插手登州和莱州的事宜,甚至准备将手伸向登莱新军,当然,宋朱是不可能真正插手登州和莱州任何事宜的。
内阁首辅的调整,已经让吴宗睿很是不爽,朝中发生的诸多事情,他通过秘密的渠道,掌握的一清二楚,应该原任内阁首辅孔贞运,还算是有头脑,没有顺着朱由检的意思来做事情,保证了大明朝廷不至于陷入到彻底的躁动之中去。
宋朱插手登州和莱州的事宜,背后是朱由检和朝廷的影子。
放眼整个的大明,吴宗睿的力量足够强悍,引发朱由检与大明朝廷的猜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朱由检想设法的予以算计和阻扰,也是可以理解的,吴宗睿早就做好了准备,接下来要与朱由检以及大明朝廷斗智斗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壮大自身的力量。
吴宗睿不会亲自动手推翻大明王朝,这等出头的事情他不会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熟知历史的吴宗睿,肯定会做黄雀。
穿十多年的时间过去,吴宗睿对明末局势的分析,更加的清晰。
皇太极的大清国,尽管虎视眈眈,残食大明的国土,准备入主中原,一统天下,但大清国的实力还远远不够,从游牧部落出来的满人权贵,包括皇太极,在如何抓好民生事宜面,还有很大的缺陷,包括皇太极都不是很明白,若是想着大清国真正强大起来,必须要两手抓,一手抓军队的建设,一手抓民生事宜。
从某种程度面来,民生的事宜更加重要。
穿之前,吴宗睿一直都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大明王朝已经岌岌可危,根无力维持,入关劫掠的八旗军,依旧没有留在关内开拓的决心,就算是八旗军一时半会拿不下山海关,但入关的八旗军,占领城池、固守地的同时,联合从辽向进击的八旗军,两路夹击,攻陷山海关,到了那个时候,大明的京城就唾手可得了。
现在的吴宗睿,算是真正明白了,皇太极有心无力。
大清国处于极北之地,生存环境恶劣,粮食产量极低,根无力维持国的需求,加上满人权贵压根不重视农业生产,几乎部的注意力都在军队建设面,这就导致八旗军入关作战的时候,主要的思想就是劫掠钱粮和人口,既然能够轻易抢到钱粮,就更没有必要重视农业生产和商贸的发展了。
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皇太极根不敢放手与大明朝廷作战,毕竟大明朝廷拥有广袤的土地,拥有众多的人口,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旦大清国财力不济,无法维持征伐所需要的开销,溃败的局面很快就会出现。
历史上绝大部分的作战,都是依托粮草充足获取最终胜利的,虽然有些奇袭作战获取胜利,但对于整个战斗的大局来,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皇太极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在崇祯十四年的松山之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形势大好的情况之下,依旧没有大举进攻大明的打算,还是准备慢慢的集聚实力,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了京城,朱由检上吊自杀,大明已经陷入到彻底的动乱之中,大清国的摄政王多尔衮,居然想着与李自成商谈。
也就是,大清国的满人权贵,想到的就是一步一步来,首先稳固辽,接着往南逐渐的渗透,在渗透的同时,壮大自身的力量,不过让满人权贵头疼的是,山海关成为了他们的梦寐,无法攻陷,所以他们只能稳固辽。
因为这样的认识,辽成为大清国最为在乎的地,大凌河城之战、松山之战,都是因为明军进击辽、威胁到了大清国的根基,所以八旗军力出击,打败了进入辽的明军,消除了大清国所有的威胁。
也是有了这样的分析,吴宗睿处理辽的事情的时候,变得特别谨慎,辽必须要稳固下来,登莱之地更是要保持原有的繁华,只要这两处地能够不断的发展,吴宗睿就有着充足的信心,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等待最佳机会的到来。
偏偏这个时候,有人找麻烦了。
宋朱此人,吴宗睿接触过,迂腐不上,人还有些明,但此人心术不好,时时刻刻都想着往上爬,而且是踩着他人的肩膀往上爬。
对于这样的人,吴宗睿是看不上的。
所以对付宋朱这样的人,吴宗睿不会手下留情。
辽巡抚史可法进入了厢房。
“大人,辽一府一州六县的救济事宜,部都安排好了,前段时间进入辽的百姓数量大增,府州县衙门有些忙碌,登记造册、分配土地,安置好所有进入辽的百姓,好在今年的粮食总算是丰收了,麦、玉蜀黍和甘薯的收成都不错,巡抚衙门拿出了一些银子,维持到来年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吴宗睿看着史可法点点头。
“宪之兄,辽一府一州六县,还是缺乏人口,按照你我的预计,府州县能够容纳的人口,至少是两百万以上,如此才能够保证辽真正的稳定下来,也才能够让辽真正的富庶起来,一旦辽真正的稳定下来,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开始力的牵制后金了。”
“这面,还请宪之兄多多操心,我主要还是考虑登莱新军以及了边军的所有事宜,至于钱粮的面,不用过多的担心,差多少我来想办法筹集。”
史可法点点头,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人这样,下官就放心了,还有这府州县官员的事情,不知道大人是什么决定。”
吴宗睿微微叹了一口气。
驻守西平堡和义州的乔明俊、牛犇等人,多次提出要求,希望回到登莱新军之中,他们的化水平一般,识字不多,处理地事情的时候,感觉到吃力。
从登莱新军之中抽调得力的军官到地上去做事情,这只是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吴宗睿早就想到这一点了,只是他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可用,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才从军中抽调人员到地上做事情。
人才面一直都是吴宗睿的短板,吸纳人才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尽管吴宗睿不完看得上通过科举考试起来的读书人,觉得这些通过八股培养出来的读书人,在民生面还是有不少的缺陷,但科举考试是如今唯一吸纳人才的式。
登州和莱州都创建了西洋堂,可创建的时间太短了,一时半会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才。
“宪之兄,你我们给朝廷写去奏折,让朝廷派遣州县的官吏,如何。”
史可法楞了一下,看着吴宗睿,面带疑惑开口了。
“大人,朝廷派遣的官员,若是都着宋朱那样的做事,辽岂不是麻烦了。”
吴宗睿来是想着,朝廷派遣的官员,来到辽之后,可以被驯服,老老实实的在辽做事情。
史可法的话语,让吴宗睿瞬间下定了决心。
“宪之兄,你的是,这山巡抚宋朱,倒是成为了我们的心腹大患,如果到辽来的官员,都着宋朱的样子,那我们就不需要做事情了,我看还是要首先解决宋朱的问题,让朝廷其他的大人明白,若是与我登莱新军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史可法点点头,接着又摇头。
“大人的有道理,不过下官觉得,当前的情况之下,还是以稳定为主,若是宋朱出现什么意外,皇上和朝廷将矛头对准了大人,后面的事情更不好办了。”
吴宗睿点点头。
“你的是,我们直接出面对付宋朱,肯定不合适,不过我们可以想到其他的办法,至于皇上和朝廷将矛头对准我,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宜,不需要过于的担心,只要我们让满朝的大人明白,不要与我登莱新军为敌,否则没有好结果,这就足够了。”
史可法离开了厢房。
很快,廖儒进入了厢房。
“大人,济南之战俘获的满八旗、蒙古左右营军士,以及汉军军士,部经过了甄别,其中一万八千多人编入到登莱新军之中,剩余的俘虏,依旧关押在军营之中,属下的意见,这些人交给朝廷去处理。”
吴宗睿挥挥手。
“儒,这些事情你去处理就可以了,不必给我禀报,我想将乔明俊抽调回来,依旧主持情报司的一切事宜,再行派遣人到义州去。”
“山巡抚宋朱,已经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必须要惩戒,但不能够由我们来出手,你亲自给登州的情报司下达命令,让他们加强对宋朱的侦查,有关宋朱的所有情况,都要详细禀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务必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除掉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