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是放心了(第1/1页)谋明天下
吴宗睿没有马上打开桌案上面的书,而是看着乔明俊开口了。
“乔明俊,你京城的情况。”
吴宗睿话语刚落,乔明俊不假思索的开口了。
“是,京城的情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京城整体的局势。”
“辽之战进行的过程之中,京城曾经有紧张的局势,主要还是朝中之人传递出去消息,让不少的百姓知晓后金鞑子进击辽,故而有人准备离开京城,暂时到南去避难,这部分人主要还是京城的权贵和商贾,至于寻常的百姓,不知晓任何的消息。”
“辽之战结束,后金鞑子被彻底打败,京城的局势完稳定下来了,特别是朝廷将广宁、西平堡等城池被收复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很多的百姓认为,朝廷大军打败后金鞑子指日可待,京畿一带自此可以稳定下来了。”
“应该,京城整体局势的稳定,对于我辽是有利的,朝廷不得不考虑百姓的感受,希望辽维持稳定,所以不会对辽有过多的干预。”
“第二部分是朝廷的局势,看上去有些复杂。”
“原五省总督洪承畴大人,出任兵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熊灿,出任五省总督,这个任命,在朝廷之中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震动,有不少私下里的议论传出来,主要还是为洪承畴抱不平的,洪承畴以五省总督领兵部尚书衔,可回到京城之后,仅仅担任兵部左侍郎,这看上去有些不公平。”
“五省总督熊灿,与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关系很好,此番被任命为五省总督,怎么看都是被杨嗣昌举荐,洪承畴大人原来是朝廷在西北的支柱,不管是在抵御后金鞑子的侵袭,还是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都立下了功劳,谁知道这份功劳没有得到认可,相反被熊灿大人捡到便宜。”
“至于北的流寇,规模比较一年前有所扩充,其搅乱的地包括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山以及南直隶一带,流寇的气焰愈发的嚣张,根不畏惧朝廷大军的围剿。”
“从朝廷反馈的消息看,皇上准备抽调辽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而辽整体防御的事宜,将由登莱新军面负责。”
“杨嗣昌大人与洪承畴大人之间,好像有一些矛盾,两人对于朝廷军事部署面的安排,意见不一致,洪承畴的意见是维持辽的现状,不要抽调辽边军进入中原,剿灭流寇的战斗任务,依旧由各镇的军队负责,只是需要组建一支强悍的军队,能够长途奔袭剿灭流寇。”
“杨嗣昌坚持抽调辽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
“这应该是得到皇上同意的,所以洪承畴大人无论怎么反对,都没有作用。”
。。。
乔明俊禀报完毕之后,看了看吴宗睿,再次低头。
乔明俊详细禀报京城情况的时候,吴宗睿已经打开桌案上面的书,仔细看起来,他看的速度很快,乔明俊完的时候,已经看的差不多了。
吴宗睿没有开口话,其他人是不会开口的。
“刚刚乔明俊到的京城的情形,也就是书里面记载的京城和朝廷的情况,你们都听得很清楚了,你们的想法。”
廖儒看了看刘宁和乔明俊等人,首先开口。
“大人,属下觉得,朝廷抽调辽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对于辽的整体部署还是有些影响,此次打败后金鞑子,辽边军也参与了作战,至少他们固守了锦州城池,没有让后金鞑子攻陷锦州城池,再了,按照大人的部署,属下和众人正在对辽边军进行大规模的整顿,如此情况之下,朝廷突然抽调辽边军参与剿灭后金鞑子,影响到我们整体的部署,属下觉得,大人可以给朝廷写去奏折,让朝廷不要抽调辽边军。。。”
廖儒的意见,自然是代表了刘宁等人的意思。
吴宗睿微微摇摇头,看着史可法开口了。
“宪之兄,你是怎么看的。”
史可法楞了一下,略微思索开口了。
“大人,下官觉得,朝廷抽调辽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的确不合适,不过朝廷既然做出了决定,反对怕是没有多大的作用,与其反对朝廷抽调辽边军,还不如想办法巩固辽的防御,让登莱新军承担防御后金鞑子的任务。。。”
吴宗睿点点头,表示同意史可法的意见。
“不错,我们与其和朝廷对着干,还不如另外想办法,不断壮大登莱新军的力量,做好辽的整体防御,既然皇上已经做出了决定,我们就算是反对,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辽边军总人数不足四万人,其中绝大部分军士都驻扎在山海关,这部分的辽边军,没有参与辽之战,既然朝廷想要抽调辽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就让这些辽边军参与,这也的过去,他们没有多大的损失,战斗力强悍,完可以打败流寇。”
到这里,吴宗睿的神情变得严肃。
“宪之兄,儒,刘宁,乔明俊,有些事情你们需要明白,需要牢记在心中,登莱新军强大了,对于皇上和朝廷来,不一定是高兴的事情,所以登莱新军继续在辽与后金鞑子火拼,双两败俱伤,怕是皇上和朝廷最愿意看见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之下,辽边军还会被继续抽调,各镇驰援辽的军队,也会被逐渐抽调,唯独留下登莱新军,固守辽。”
“有人戒备我们,好像对我们是很不利的,不过我倒是希望这样的情形长时间持续下去,如此我们在辽大展手脚,就不会有多大的担心了。”
“关于北流寇的事宜,我断定,不管是辽边军,还是各镇的大军,根无法彻底剿灭流寇,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寇的力量将逐渐的强大起来,最终皇上和朝廷还是要求助我们登莱新军,彻底剿灭流寇。”
“很可惜,我吴宗睿不是任由他人摆布之人,等到我登莱新军在辽彻底稳定下来,那就不是皇上和朝廷想如何就如何了。”
。。。
厢房里面异常安静,吴宗睿的脸色则是更加的肃穆。
“有些话,以前我没有的特别明确,现在出来,你们好好琢磨。”
“一直以来,辽的藩镇,都是皇上和朝廷不断防备和打击的对象,袁崇焕和孙承宗等人担任蓟辽督师的时候,牢牢控制辽边军,辽的祖家、吴家和金家,不断遭受打压,几乎没有多少出头的机会,可惜我大明朝廷各镇的军队,战斗力过于的孱弱,根无力对付后金鞑子,萨尔浒之战戚家军军覆没之后,皇上和朝廷就明白了,真的想要抵御后金鞑子,还是需要依靠强悍的辽边军,所以他们不敢随意惩戒辽的藩镇。”
“现在情况变化了,我登莱新军入驻辽,辽边军的地位被削弱了,所以皇上和朝廷接下来的重点,是对付辽边军,不出预料,辽的祖家、吴家和金家,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都要被分解,次被抽调到北作战的辽边军,没有机会回到辽了。”
“皇上和朝廷还想着借助我们登莱新军,清算辽的祖家、吴家和金家,只是目前机会尚不成熟,不会明确这层意思。”
“但皇上和朝廷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让祖家、吴家和金家,对我们登莱新军充满怨恨,因为我们登莱新军的入驻,导致他们被朝廷算计,如果能够让祖大寿、金国凤和吴襄等人算计和对付我吴宗睿,那么皇上和朝廷的目的就达到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清楚了自身的处境,以及即将遇见的麻烦,才能够从容应对,才能够应对所有的麻烦。”
“你们记住一件事情,今后不管是皇上的圣旨,还是敕书,都不必遵循,只有蓟辽督师府发布的命令,登莱新军才遵照执行。”
“至于辽的祖家、吴家和金家,就看他们的选择了,如果他们选择朝廷,那就随他们去,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我们不需要成为皇上和朝廷的棋子,没有必要对付他们,如果他们选择与我登莱新军休戚与共,那就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事情。”
“从现在开始,不仅仅是辽,包括登莱之地,部都按照蓟辽督师府的命令行事,不必在乎皇上的圣旨以及敕书,若是朝廷往这些地派遣官员,蓟辽督师府会想办法抵制,让这些官员无法赴任。”
吴宗睿站起身来,语气变得阴冷。
“我刚刚的这些话,大逆不道,你们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现在我给你们选择的机会,你们如果愿意跟随在我身边,那我们荣辱与共,一起努力,彻底打败后金鞑子,巩固我们自身的力量,你们若是不愿意,可以直接出来,我不会为难你们,我会向朝廷举荐你们,让你们回到京城去。”
“登莱之地也是一样,我会派遣亲卫去告诉卢象升等人,让他们做出选择。”
吴宗睿完,看向了史可法与廖儒等人。
廖儒、刘宁和乔明俊毫不犹豫的跪下,史可法看了看吴宗睿,也跟着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