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深远的安排(第1/1页)谋明天下

    觉华岛。

    时间过去快一个月,荒芜的城池已经焕发出来生机。

    城内大军驻扎的行营,修建的差不多了,城墙基加固,八尊红夷大炮,已经安放在城墙之上,格外的引人注目。

    营指挥使营房。

    吴宗睿神色肃穆,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

    八旗军出动的消息,斥候已经禀报了,预计兵力十万人左右,且携带有红夷大炮。

    这让吴宗睿想起了数年前的大凌河城之战。

    廖儒、刘宁、乔明俊、罗典召、秦大龙、牛犇等登莱新军的主要将领,部都在营房。

    “皇太极终于动作了,而且很快,这让我想到了立足未稳四个字,我登莱新军抵达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尚不熟悉辽的情况,没有任何的根基,后金鞑子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就是想着一举剿灭我登莱新军。”

    “大凌河城之战,诸位都是清楚的,讲武堂的培训,也多次到了当年的大凌河城之战,那是皇太极一场颇为经典的战斗,彻底摧毁大凌河城的同时,几乎剿灭了辽边军,看样子,皇太极想着重复来一次大凌河城之战。”

    “我是皇上认命的蓟辽督师,若是被后金鞑子围困在锦州、宁远、前屯等任何一座城池,驻扎辽的祖大寿、金国凤和吴襄等人,自然是要领军驰援,不管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总是要做出样子来的,到了那个时候,后金鞑子就可以抓住机会,或者围攻前来驰援的大军,或者干脆直接进攻锦州、宁远和山海关等地,对辽地区再一次形成致命的打击和威胁。”

    到这里,吴宗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皇太极的确是穿的吴宗睿最为厉害的对手,六万登莱新军将士,抵达辽尚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什么都不熟悉,可谓是立足未稳,皇太极抓住了机会,没有给登莱新军任何喘息的机会,派遣十万大军大举进攻辽。

    根据斥候侦查到的消息,皇太极没有亲率大军前往辽征伐。

    这明皇太极关注到了登莱之地,关注到了皮岛和盖州等地,在派遣大军征伐辽的同时,也在关注大清国的后防安。

    吴宗睿几乎可以肯定,此番征伐辽的后金鞑子,不可能完由八旗军组成,应该有蒙古左右营的军士,还有汉军军士。

    被迫应战,这是吴宗睿恼火的事宜。

    觉华岛上面的旧城正在大规模的改造,新城也在修建之中,如果等到两座城池都完工了,吴宗睿完可以凭借觉华岛上面的两座城池,以及犀利的水师,很好的在辽立足,尔后登莱新军将势力逐渐扩充到整个的辽地区,形成与后金鞑子面对峙的局面。

    现在就不一定了,吴宗睿如果率领登莱新军的将士固守觉华岛,倒是不用担心后金鞑子进攻觉华岛,也不担心登莱新军有多大的损失,可是辽的局势将要变得恶劣,如果任由后金鞑子进攻锦州、宁远、塔山、松山、杏山和前屯等城池,不仅仅是吴宗睿和登莱新军的名声会遭遇到重创,驻守的辽边军和其他各镇驰援的大军,也会轻看登莱新军。

    皇太极肯定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派遣大军进攻辽。

    廖儒看了看吴宗睿,看了看站立的众人,对着吴宗睿抱拳之后开口了。

    “大人,属下觉得,可以令驻守锦州的祖大寿,驻守宁远的金国凤,驻守山海关的吴襄等人,固守城池,不要理睬后金鞑子的进攻,他们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守住城池,其余的松山、塔山、杏山和前屯等城池,暂时放弃,登莱新军的水师守住海面,若是后金鞑子打算对觉华岛发起进攻,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廖儒的建议,中规中矩,没有任何的问题,实际上,采取这样的作战式,也是最为保险的,辽边军和登莱新军,都不会有多大的损失。

    至于辽地,反正这些年朝廷也没有能够控制住,后金鞑子了不起在这些地耀武扬威显摆一番,最终还是要回到沈阳或者辽阳等地去。

    吴宗睿如果做出这样的战略部署和安排,也得过去,毕竟登莱新军抵达辽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骤然遭遇十万后金鞑子的进攻,各面的准备不足,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包括长期驻守辽的祖大寿、吴襄和金国凤等人,也不会有太多的怨言。

    刘宁和乔明俊等人相继开口,都赞同廖儒提出来的建议。

    吴宗睿的脸上,一直都没有太多的表情,等到众人都完之后,他竟然走出了房屋,在外面来回的踱步。

    廖儒等人,依旧站在屋里,没有跟出来,他们知道,吴宗睿正在思考,很快就会做出决定,一旦吴宗睿做出了决定,众人拼尽力都要毫无条件的执行。

    几分钟之后,吴宗睿进入了屋子。

    “儒刚刚提出的建议,我想了好一会,几乎没有反驳的理由,按照道理来,如此的安排部署,符合当下辽的实际情况。”

    “不过我也想到了几个疑问。”

    “第一个问题,后金鞑子此番进攻辽,祖大寿、金国凤和吴襄等人,皆固守城池,目前能够固守的也就是锦州、宁远和山海关三座城池,其余城池无法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后金鞑子若是拿下了塔山、松山、杏山以及前屯等城池,打算在这些城池固守,我们如何应对。”

    “第二个问题,后金鞑子集中兵力,攻打锦州或者是宁远等城池,凭着他们十万大军的兵力,以及拥有的红夷大炮等火炮,不管是祖大寿,还是金国凤,都难以保证完固守城池,如果这些城池处于危险之中,我们该如何应对。”

    “第三个问题,后金鞑子进攻辽,如入无人之境,展现其嚣张的气焰,对于我登莱新军,以及辽边军和各镇驻守辽的军士来,不管是心理上,还是士气面,都是沉重的打击,我们诸多的将士,要么忍气吞声,眼睁睁看着后金鞑子嚣张,要么仓促出城应战。”

    “你们不要忘记了,几个月之前,后金鞑子入关作战,写下了各官免送的木牌,这一幕,难道要在辽继续上演吗。”

    。。。

    吴宗睿的提问,让所有人都明白了,登莱新军不会做缩头乌龟。

    还是廖儒,抱拳对着吴宗睿开口了。

    “属下刚刚没有想到那么多,主要还是想着将士们刚刚抵达辽,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还没有完熟悉辽的情况,所以建议以固守为主,听了大人的话语,属下觉得,登莱新军不能够采取固守的式,需要杀出去。。。”

    吴宗睿笑了笑。

    “儒,你刚刚没有错,所提出的建议也是恰当的,从登莱新军所处的局面出发,如果能够固守,最好是不要出击,可以避免遭遇重大的损失,不过,如果我们想的深远一些,就不能一味的固守,我们登莱新军将士,来到辽,就是要护卫辽的平安,就是要打败后金鞑子,如果后金鞑子来了,我们反而躲避,不敢正面迎战,且不遭遇到各的耻笑,就算是我们自身,也愧疚难当。”

    吴宗睿的这番话,定下了基调,登莱新军将要正面迎战后金鞑子。

    深层次的理由,吴宗睿没有出来,也不可能出来。

    准备一统天下的吴宗睿,务必要狠狠的打击后金鞑子,就算是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决不能犹豫,他必须为辽与登莱之地争取到一段相对较长的平静的发展时间,否则皇太极和后金,就会不停的挑衅,不停的侵袭,让吴宗睿没有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皇太极的确骁勇,且目光远大,不过后金的实力明显不足,虽然满八旗骁勇善战,但后金的经济基础太过于薄弱,在如何发展经济、巩固自身实力面,皇太极虽然想到很多,可被北的气候与环境所限制,难以施展,而且后金对于如何发展商贸,可谓是一窍不通。

    作战拼的是将士的骁勇,更是拼后勤实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皇太极有着充足的实力,恐怕早就拿下关宁锦防线,直捣黄龙了。

    后金的满八旗,没有军饷,军士的收入,主要依靠作战获取,蒙古左右营和汉军,虽然有军饷,但也是名义上面的,少得可怜,他们和八旗军军士一样,也需要依靠作战获取胜利,获取到足够的钱财。

    这种分配的形式,其实是畸形的,如果军士足够骁勇,作战连续获取胜利,能够得到足够多的钱财,那么大军的士气必定高涨,可如果对手也异常骁勇,短时间之内无法获取作战的胜利,那么军士就可能陷入到彷徨之中,时间长了,甚至可能崩溃。

    后金经济面的实力不足,这就是最大的缺陷。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吴宗睿才敢于和后金鞑子面对面厮杀,他不会盲目决策,他麾下的登莱新军将士,同样骁勇,两强相遇,决定战局的就是后勤和粮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