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传教士(第1/1页)谋明天下

    曾永忠匆匆来到府邸的时候,吴宗睿正抱着女儿吴凡璇在后花园转悠。

    曾永忠住在淮安府府衙后院,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到吴宗睿府邸来的,只不过这些日子,吴宗睿通常很忙碌,每天到府衙点卯之后,都是直接到漕运三千营军营,处理军营之中诸多事宜,有时候也与将士一道参与训练。

    将吴凡璇递给身边的玉环,亲了亲大女儿吴冰玥的脸之后,吴宗睿来到了前院。

    曾永忠正在前院的厢房等候,看见吴宗睿进来,连忙站起身来了。

    “先生,这个时候到府邸来,有什么急事吗。”

    “大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阳玛诺到淮安府城来了,是想着求见大人,这是阳玛诺求见的折子,这是我收集的有关天主教基督会的书。。。”

    吴宗睿看着曾永忠,有些发愣。

    也就是这一瞬间,他的脑子里冒出了圣教三柱石这个词。

    圣教三柱石,其实就是已经病故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大明传教期间,所开化出来的最有成就的三人,分别是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其中的李之藻和杨廷筠两人都已经病故,徐光启现如今为礼部尚书。

    正是因为徐光启的支持,天主教耶稣教会才得以在大明传教。

    利玛窦病逝之后,天主教耶稣会在大明实际的负责人汤若望,现今供职于钦天监,正是徐光启举荐。

    包括利玛窦、汤若望和阳玛诺等人,能够在大明传教,徐光启功不可没。

    大明朝廷不禁止天主教,但地百姓大都不接受天主教,特别是士大夫和官绅阶层,普遍反对天主教,原因很简单,天主教信奉上帝耶稣,推行一夫一妻制,其神职人员禁止结婚,而且需要禁欲,与此同时,天主教排斥孔孟之道,更是禁止纳妾等举措。

    最为冲突的地,是天主教的原罪,认为哪怕是刚刚出生的婴儿,都有罪的痕迹,需要不断救赎,儒家思想则认为人之初、性善。

    可以,天主教的教义,很多面与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当然要遭受排斥。

    不过天主教进入大明王朝,是带着西先进的科技前来的,所有来到大明的传教士,都可以被称作是科家,他们在天、地理、历法、数甚至物理面,带来了最新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明王朝科技的发展。

    最为著名的就是红夷大炮,又被称呼为西洋大炮,就是从西班牙和葡萄牙传过来的。

    看见吴宗睿有些发愣,曾永忠将阳玛诺的折子以及书放在了桌上。

    拿起阳玛诺的折子,吴宗睿开口了。

    “先生是什么想法,这个阳玛诺,是不是想着在淮安府传教啊。”

    “应该是如此,阳玛诺是葡萄牙人,万历年间就来到了大明,曾经在广一带传教,遭遇到驱逐,天启元年到了京城,帮助制造火炮,后来得到了礼部尚书徐光启大人的支持,在南京一带传教多年,可惜传教的收效甚微。”

    吴宗睿微微点头,很快看完了阳玛诺的折子。

    “阳玛诺天启六年就来到南京,也有五年时间了,南直隶一带,也没有见着多少信教之人,可见他们所谓的天主教,根不适合我大明之风俗和气候。”

    “大人的是,我也是这么看的,只是阳玛诺得到了徐大人的支持。”

    “可以见见,不过我不支持阳玛诺在淮安府一带传教。”

    听见吴宗睿这样,曾永忠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

    看见曾永忠为难的神情,吴宗睿脸上露出了笑容。

    “先生不用着急,我不支持阳玛诺在淮安府一带传教,不会得罪徐光启大人,先生做好安排,明日一早我见见这位阳玛诺传教士。”

    曾永忠的脸上,为难的神色依旧没有消除。

    “大人,我想,若是不允许阳玛诺在淮安府传教,是不是就不见了,免得不好解释,我可以告诉阳玛诺,大人有诸多的公务需要处理,没有时间见面。”

    “先生是担心什么吗。”

    “阳玛诺得到了徐大人的支持,在松江府呆了足足两年的时间,去年一直都在浙江杭州,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又到南直隶来了,我是有些担心,如果大人见面之后,不允许阳玛诺在淮安府一带传教,可能会遭遇到难缠的事情啊。”

    “先生既然到这里了,那我问问,先生对于天主教基督会是怎么看的。”

    “我当然不赞成在淮安府发展什么天主教的基督会。”

    “看来先生与我的想法一样,不过阳玛诺不远万里,背井离乡,来到我大明,这份执着还是值得肯定,所以我要见见这位阳玛诺,至于天主教基督会在淮安府发展的事宜,那是后话,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天主教基督会到我大明来传教,昨日我也看了一些朝廷的塘报,略作了咨询,利玛窦和汤若望等人来到我大明,当初传教的时候,同样遭遇到地的驱逐,可人家还是如此的执着,这份坚持,令人钦佩啊。”

    “大人万万不要有这等的想法,阳玛诺等人,来到我大明,还不是看我大明富庶,所以才来传教的,他们居心不良,这天主教基督会,我看就应该要驱逐。”

    “先生这样的想法,还是有些偏激,天主教基督会究竟如何,我们不置可否,虽然我不支持阳玛诺在淮安府传教,但也可以听听阳玛诺些什么,的有道理的地,我们听着,没有道理的地,我们不予理睬,我堂堂的大明王朝,难不成还担心什么天主教基督会吗。”

    “大人,那可不一定,我听天主教基督会,很能够蛊惑人,至今我都不明白,徐大人为什么会信奉天主教。”

    吴宗睿的脸色,逐渐变得严肃了。

    “先生是知道我的,且不徐大人为什么会信奉天主教,我是绝不会信奉天主教的,但这不代表我完反对天主教,天主教在西一带盛行,总有其可取之处,若不然也无法传播开来,既然天主教有可取之处,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看看其中有什么好的地。”

    “好的西就吸取过来,就好比是红夷大炮,其攻击力惊人,助我大明军队多次打败了后金鞑子,这天主教也是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儒家思想若是不能够吸取外来的知识,固步自封,那么必定有没落的一天。”

    “这面,我们倒是要向徐大人多多习,多多吸取外来的西。”

    曾永忠带着震惊和疑虑离开。

    吴宗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舒心的笑容。

    史书对于明末徐光启的评价非常之高,认为徐光启乃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无论是对西的研究、传播,还是对西的认识和态度,都比明清武大臣强了太多,徐光启坚持不懈的向皇上进谏,乃至于自费购买火器捐赠前线部队,并以天主教徒的身份邀请西的技术军人来华传授火炮技术,使得大明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的素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疑,在吸纳西先进科技面,徐光启功不可没。

    可惜的是,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先进的科技不能挽救这个腐朽的王朝,尽管汤若望后来帮助明军制造了不少的红夷大炮,还是没有能够阻挡农民起义军和后金鞑子,大明王朝最终轰然倒塌。

    吴宗睿最为需要的,正是西先进的科技。

    且不大明王朝的轰然倒塌,就数百年之后大中华的百年屈辱,其根源就闭关锁国,清王朝自高自大,形同井底之蛙,拒绝一切的外来明,关闭对外接触的大门,导致屹立世界巅峰数千年的大中华,短短百余年时间,沦落为任人宰割的弱国。

    这是吴宗睿最为痛心的地,也是他无论如何也要避免出现的局面。

    闭关锁国绝无出路,敞开大门吸纳西的先进科技,甚至一定程度上吸纳西的先进思想,这才是巩固大中华巅峰地位的唯一出路。

    当然,吴宗睿看中的是西的先进科技,以及先进的思想,绝不会接纳什么天主教。

    吴宗睿不是天主教徒,不是基督教徒,但是对于西中世纪的黑暗教会还是知道的。

    儒家想想是大中华的信仰,天主教或者基督教,则是西人的信仰。

    大中华的儒家思想,倡导礼义仁智信,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思想是积极的,当然儒家思想的确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这需要由上至下徐徐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儒家思想改进的过程之中,也可以吸纳天主教之中先进的思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蓄,才是儒家思想长久延续的根之路。

    翌日一大早,吴宗睿来到了府衙。

    卯时二刻,曾永忠带着阳玛诺,进入府衙。

    阳玛诺在府衙的寅宾馆等候,曾永忠则是来到了二堂的厢房。

    还没有等到曾永忠开口,吴宗睿就站起身来了。

    “昨日我所的话语,先生是不是感觉到唐突。”

    曾永忠叹了一口气,微微摇头开口了。

    “实话,我是跟不上大人的思想,昨日几乎想了一整夜,要我完明白大人的意思,我不能谎,不过我以为,大人敢于吸纳其外界的西,这是我最为钦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