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提拔(第1/1页)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智慧听着大伙七嘴舌的夸奖,羞的缩回奶奶的身后。爱国舅舅拿着一条大前门,高兴的见人就让烟。

    等大伙都走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商量智慧报考的校和专业。校好选,这样的高分,不是京华就是京大。

    专业就得看智慧的想法了,舅姥爷:“卫华、婉莹,俺们也不懂,你俩看慧慧什么合适?帮着她挑个专业。”

    爸爸问智慧:“慧慧啊,你想什么?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得想好了。”

    智慧姐考虑了一会:“我也不知道,我想的多了。我想过当老师,也想过跟着姑父医,看到姑姑考古,我也想。

    还有,听俺们老师,女孩子心细,还是会计好,坐办公室里写写算算的,干净轻松,我也觉得不错。”

    天啊,这爱好也太多了吧,大里有修双历的,没听有修多科的。

    妈妈赞同智慧老师的看法:“以后国家重视经济发展,金融专业现在是京华的热门专业,确实适合女孩子,慧慧这成绩,肯定能录取。要不,咱们就报京华的金融专业。”

    援朝舅舅也赞同:“金融好,国家正需要这面的人才。”

    智慧姐见大家都金融专业好,也高兴了:“我们老师也是这么的,我就报京华的金融专业了。”

    妈妈告诉大家:“京华的金融专业,可是国最好的。”

    舅姥爷最后拍板:“既然你们都好,咱就报京华的金融专业。”

    智慧的专业定下来了,援朝舅舅和胜男舅妈俩人,推起自行车就走。“慧慧的事好了,我俩就回去了。”

    舅姥娘拉住胜男舅妈:“这都快九点了,志新又是跟他姥姥睡,你俩就在家住一夜吧,明天一早再走。”

    胜男舅妈声的:“娘,俺俩真的不能在家住,县里准备分公社,援朝得在公社值班。”

    舅姥爷问援朝舅舅:“援朝,还真分公社啊。听咱县分成5个公社,是真的吗?”

    援朝舅舅迟疑的一会,才:“分公社是真的,案这两天就下来,公社里的干部都不让请假,部等待县里的安排。”

    7月日吃过早饭,爱国舅舅骑自行车带着智慧,爷俩去张集高中填报志愿。不到11点就回来了,又带来一个好消息:援朝舅舅被提拔为临水地区的地委副书记,连升sn。

    其实,昨天援朝舅舅就知道了,不过组织上没公布,援朝舅舅也没往外。

    今天上午,地委来人在张集公社宣布了援朝舅舅的任命通知,接着就把他接到地委上任去了。

    爱国舅舅把事情了一遍,家人都高兴坏了。舅姥娘问:“临水的副书记是多大的官,比县高官还大吗?”

    舅姥爷激动的:“当然比县高官大,不过当地委的副书记,援朝还是太年轻,经世的太少,缺乏经验啊。”

    爱国舅舅高声喊道:“悠悠,去给舅舅找挂5头的鞭炮,我得点了庆祝一下。”

    舅姥爷赶紧阻止:“千万不能放,这和慧慧考不一样,对援朝影响不好,不能让大伙咱张狂。”

    虽然没放鞭炮,中午还是做了两桌好菜,家人在一起庆贺了一番。舅姥爷没用让,自己就喝高了。

    尽管家里人低调,可是援朝舅舅提拔,当上了地委副书记的消息,还是很快的传了出去。村里人都来祝贺,援朝舅舅这是当了五品知州,张罗着让舅姥爷摆庆祝宴。

    舅姥爷还是没答应:“现在是新社会,国家给他压担子,是让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不是让他当官做老爷的。”

    月日,援朝舅舅才带着家人回来了,把事情的经过给家里人了个明白。

    七九年,鲁省基层组织改革,为了便于管理,公社人口控制在5万以内,洪城县原来的1个公社,重组为5个公社。

    配合公社重组,自上而下,干部队伍也进行了调整。党的干部“四化”标准正式施行。

    省委明确规定:地区和县级班子中,必须配备一名35岁以下,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有大历的优先考虑。

    看到省委的件要求,县委班子的年轻干部人选,李书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援朝舅舅。援朝舅舅今年岁,大历,是县最年轻的公社书记,成绩更是突出。

    材料上报到临水地委,就引起了领导的注意,地委的班子的年轻干部还没人选。

    因为是第一次执行“四化”标准,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结果符合条件的干部还真不好找。

    n十年,造成了干部任用的混乱,以农民干部、革委会干部和部队转业干部为主。这些干部中,年轻的不少,可是有历的不多。

    有历的领导干部,都是n以前的大毕业生,年龄超过了35岁。

    国家从6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大生,7年才开始毕业,到7年短短7年的时间,别正科级的了,就是副科级的也不多,县级的干部根没有。

    现在,创办村级企业,可是个新鲜事,也是国家大力号召的事情。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大家都没有经验,援朝舅舅的做法可以是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地委派来的调研组,公开的任务是考察张集公社的村办企业,没公开的任务就是专门考察援朝舅舅的,厅级干部的选拔可是大事。

    调研组回去后,地委领导几经考虑,还单独找援朝舅舅谈了话,不过援朝舅舅不知内情,最后才确定了下来。

    报到省委后,省委的领导也非常重视。因为,其他地区上报的大部分是团高官或大专院校、大型企业的年轻干部,来自一线的干部就援朝舅舅一个。

    省委也派专人来张集考察过,他们是以参观人员的身份来的,连县里都不知道。最后,还是活生生的事实服了他们,援朝舅舅的认命下来了。

    这次的干部选拔,年轻干部、知识分子干部,大多数都是级提拔任用的。也就是这个特殊时期,改革开放刚开始,一切都在摸索阶段,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搜狗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