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收入破亿(第1/1页)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爱军高兴的:“爸爸的好闺女,真棒。”

    朝霞在车上就夸上了:“智萍,好孩子。”

    刘冉坐在客车上,下车的时候,几个人护着她。

    朝霞舅妈看见婆婆就报喜:“娘,给您道喜,刘冉弟妹怀孕了。”

    不用她大伙也能看的出来,刘冉的肚子已经鼓了起来,明显的能看得出来是怀孕了。

    舅姥娘激动的捧手仰望天空,张嘴就念叨开了:“感谢老天爷,感谢送子娘娘,给俺家送来了这个孩子。”

    俩人结婚俩年了,一直是聚少离多,舅姥娘心里着急,可也不能出口,猛然听了这个喜讯,高兴的都找不到北了,满天的拜神灵。

    刘冉舅妈可没作为孕妇的自觉性,几个人照顾着,她下车还敢往下蹦,被舅姥娘一把给扶住了。

    “你这个孩子,都双身子的人了,咋还这么不心。”

    吴馨儿在后面纠正:“嫂子,刘冉可不是双身子,她这次怀的是双胞胎。”

    这次别是舅姥娘了,家人都跟着高兴,就连志新都高兴:“四婶,您也生俩和狗剩弟弟那样的双胞胎,一模一样,太好玩了。”

    爱民舅舅一把捞起志新,连着抛了几个高高,把志新高兴的咯咯大笑。智莉看见了,跑过去搂着爱民的腿:“四叔,我也要举高高。”

    舅姥爷拍着志新的头,高兴的哈哈大笑。看来,老人还是喜欢男孩子。

    只有刘冉夸着脸,不如意的:“我还是喜欢要个女孩子。”

    原来,吴馨儿带着她做了一次B超,两个都是男孩子。现在的B超,都是进口机器,只有京都的大医院,才有这种设备,国家还没出台禁止性别鉴定的规定。

    大卫下车就和村里人打招呼,几年过去,他和韩屯村的人们都熟悉了,地话也个差不多了。不过听起来,还是非常的别扭。

    洋腔怪调的地话,把村里人逗得哈哈大笑,大卫就是个开心果,到那里都是一片笑声。

    用迪迪的话就是,韩屯人的英语带着韩屯味,大卫的地话,带着一股英语调。

    悠悠姥姥和姥爷,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就又回去了,明天就是除夕了,代销点里特别的忙。大卫和胜男,跟在她的后面,都去了代销点。

    刘冉怀孕了,舅姥娘不放心她,让两口和自己住一栋楼,给他们打扫好的房子,又重新盖上了罩布。

    爱军和朝霞都回来了,智萍回去跟爸妈居住。他们住进来,正好解了舅姥娘的寂寞。

    到现在,家除了援朝舅舅都回来了,老少加在一起,整整3口人,最的智莉四岁,年龄最大的就是悠悠姥爷了,他过年77岁,舅姥爷的年龄第二,他过年才64岁。

    舅姥爷家的客厅里,摆了三个大餐桌。也幸亏厨房里,支了两口大锅,这么多的人,才能在一块聚餐。

    舅姥娘家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吃食。京都的叶爷爷,又捎来了好多的各地名吃,

    晚饭是红英舅妈做的,她在食堂里,忙到下午五点才下班。回家就钻进厨房,准备晚饭,悠悠和智茹两个,跟着她打下手。迪迪和志高,在厨房负责烧锅和洗刷。

    志斌、志新和智萍,看见自己的爸妈,一刻也舍不得离开,走一步跟一步。

    其实晚饭也好准备,大部分都是熟食,好些切了装盘就行,有些需要蒸热,家里的蒸笼,上下两层箅子,摆满了盘子碗。

    需要热炒的很少,主要是几种蔬菜,这是志刚兄弟三人要求的。

    村里有温室大棚,今年村民吃菜随意买,家里每天换着花样的吃,在家的几个孩子已经习惯了。

    智茹他们在京都,校的伙食没有青菜,可每到星期天,他们就会去悠悠妈哪里聚餐,也没断了吃青菜。

    志刚他们兄弟,在冰天冻地的北,别青菜了,就连白菜也经常断顿,除了土豆就是酸菜萝卜,兄弟仨心心念念的就是家里的青菜。

    三兄弟回家看见黄瓜西红柿,洗干净了就开吃,自家吃也没忘了妈妈。朝霞接过来,一根黄瓜很快就下肚,满足的:“吃了好几个月的萝卜,我都快得夜盲症了。”

    爱军今年参加进修习,只有放假后才能回部队,朝霞不仅负责部队的服装厂,还兼管着震宇公司设立的分公司,连个休息日都没有,所以她们娘几个都是在食堂吃饭,伙食算是家里最差的。

    悠悠妈她们刚回来,各自回自家的房子安置,吴馨儿和大卫和悠悠姥姥住在一起,悠悠爸妈带着昊昊和迪迪,住到自己的院子里。

    家人都回来了,十一套房子才住了六套,还有五套闲置着。

    六点吃晚饭的时候,几个孩子都抢着献宝。指着自己做的面食,自豪的宣布自己的杰作。

    志斌姥娘感触的:“这才几年的工夫,孩子们都长大了,志新的个子都快跟我高了,也会帮着大人干活了。”

    智萍对她:“姥娘,俺志新哥哥手可巧了,他做的豆包比悠悠姐都好。”

    悠悠暗地里吐槽:臭丫头,夸志新干嘛捎带着踩姐啊,还想不想跟姐混了。

    腊月二十九晚上七点整,韩屯村体村民大会,在村委会大会议室召开。村人齐聚一堂,没一家舍得缺席的。今天的村民会,可是要宣布村里一年的收入分配。

    孩子们没兴趣参加会议,他们集中在阅览室,要么看电视,要么看图书。

    大些的孩子,挥毫泼墨写春联,整个阅览室散发着油墨的特殊香味。

    悠悠家不参与村里的分配,所以不用参加会议。可姥娘被村里特邀参加会议,悠悠跟在姥姥的后面,去会议室凑热闹。

    会议其实挺简单,韩道伟首先公布了村里一年的收入情况。他上来就给大伙报了个喜讯,八四年韩屯村年收入首次过亿元。

    (1)肉食厂:5万元。其中屠宰和午餐肉等老项目收入万元,火腿肠车间收入3万元。

    ()麦芽糖厂:51万元。其中麦芽糖收入7万元,糖稀收入4万元。

    (3)速食面厂:47万元。

    (4)养殖场:65万元。

    (5)塘子坑:645万元。其中莲藕收入5万元,鱼收入145万元。

    (6)面粉厂:38万元。其中面粉收入1万元,面条收入6万元。

    (7)便袋:15万元。

    (8)服装厂:6万元。

    ()农业组:4万元。

    (1)卫生院:3万元。

    各项收入总计161万元,年上缴利税5万元,纯收入144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