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惊吓(第1/2页)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端木绯回想着她和岑隐认识后的一幕幕,心有戚戚焉地点了点头,笑得甜甜的。

    “慕老爷,您的是。”

    岑督主最好了!

    话的同时,端木绯笑眯眯地再次从岑隐手里接过了她的那个印,这一次,她仔细地把印收在了自己的荷包里,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

    看着端木绯那可爱的脸,皇帝唇角翘得更高了,眼角正好瞟到端木绯的荷包口冒出签纸的一角。

    皇帝动了动眉梢,问道:“丫头,你你今天求了一支上上签?”

    “是啊,慕老爷。”端木绯就从荷包中摸出了那张签纸,展开后,脆声念道,“梧桐叶落秋将暮,行客归程去似云,谢得天公高着力,顺风船载宝珍归。”

    这支签是安平和端木绯为封炎求的,按照签的意思是,封炎这次的蒲国之行虽有波折,不过有天神相助,最终诸事遂意。

    是吉兆。

    皇帝也跟着低低把最后一句“顺风船载宝珍归”念了一遍,笑着抚掌道:“这千枫寺的签果然准。”

    皇帝慢慢地呷了口热茶,然后又对安平道:“长姐,我昨日刚刚收到了阿炎派人从蒲国送来的折子,他们已经踏上返程了……预计下个月就能到京城了。”

    封炎的名字令得亭子里静了一静,只剩下那寒风吹拂枝叶的簌簌声。

    皇帝随意地摩挲着手边的茶盅,笑着恭贺安平道:“长姐,你们母子俩很快就可以团圆了。这是不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但愿如此。”安平神情平静地道。

    安平的话音还未落下,就见宝亲王妃身旁的丫鬟紧张地“啊”了一声。

    宝亲王妃微微蹙眉,不悦地看向了身后的贴身丫鬟。这可是御前失仪。

    那丫鬟的俏脸上褪去了血色,抬手指着地上,结结巴巴地道:“王妃,蚂蚁……好多……黑蚂蚁!”

    黑蚁?!亭子里的众人立刻就联想到了之前在静心殿的那个佛龛里密密麻麻的蚁群,脸色微僵。

    众人都顺着丫鬟手指的地看去,只见凉亭一侧的灌木丛中不知何时爬出了一群群的黑蚁,黑压压地在地面上爬行着,沙沙沙沙……

    宝亲王妃这时可就顾不上什么御前失仪了,几乎是跳了起来,惊慌失措地从亭子的另一边退了出去。

    皇帝自然也看到了那数量惊人的黑蚁群,脸色十分难看,心里咯噔一下,不禁浮现一个念头,莫非刚才擅自打开佛龛,真的触怒了神灵?!

    仿佛在验证他的猜测般,更多的黑蚁源源不断地从灌木丛中爬了出来,密密麻麻,朝亭子里的各个向四散而去,地上到处都是黑蚁,几乎没有下脚的地。

    “皇上,不如避一避吧?”

    “二皇子妃,心。”

    “啊,蚂蚁爬过来了……”

    “……”

    在一阵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中,众人纷纷离开了亭子,也包括安平和端木绯。

    可是亭中的黑蚁太多了,饶是他们再心,还是让一些黑蚁爬上了他们的鞋履、袍角或者裙裾。

    周围的那些宫人与丫鬟急忙都俯身帮着各自的主子拂去身上的黑蚁,好一阵鸡飞狗跳,喧闹得很。

    子月和绿萝也蹲下去,帮自家主子掸蚂蚁,却发现安平和端木绯的裙裾纤尘不染,哪有什么蚂蚁。

    绿萝心念一动,忽然想到自家姑娘天天都佩带着她自己调配的驱虫蚁的香囊,放下心来,但还是走出紧张地样子,装模作样地掸着蚂蚁。

    皇帝鲜少如此狼狈,面色一沉,朝慕祐昌看去,迁怒地想道:都怪这个逆子!要不是因为他引着自己去开佛龛,怎么会触怒神灵?!

    皇帝想觉得是如此,面沉如水。

    慕祐昌没注意到皇帝,他也的面色也不太好看,心里忐忑不安,心跳如擂鼓般砰砰地回荡在耳边。

    难道是自己刚刚在静心殿放火的事惹怒了神佛?

    不会的。

    他立刻掐断了这个想法,在心里对自己,这只是巧合,自己可是真命之子。

    慕祐昌定了定神,拔高嗓门呵斥道:“来人,快去把住持叫来!这寺里怎么到处都是蚂蚁!惊扰了父……亲,他们担当得起吗?!”

    这逆子还要拿自己当挡箭牌?!皇帝的脸色刹那间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够了!真是丢人现眼!”

    皇帝忍不住又朝亭中望去,这才没一会儿功夫,亭中的黑蚁数量似乎又多了一倍,密集得仿佛那天际的阴云,在亭子里流连不去。

    皇帝心里沉甸甸的,仿佛压了一块巨石似的,更烦也更慌了。

    他再也待不下去了。

    “摆驾回宫。”

    皇帝冷冷地丢下这四个字,就大步流星地朝大门向走去。

    皇帝都走了,其他人自然也都跟了上去,亭子四周很快就变得空荡荡的。

    端木绯正要跟上去,忽然目光一滞,注意到凉亭中的扶栏长椅下撒着一滩滩灰色的粉末。

    这是……

    端木绯的鼻子动了动,歪了歪脸,正好对上岑隐那双狭长魅惑的眸子。

    岑隐对着她飞快地眨了下眼,微微一笑,妖魅如狐。

    有趣。端木绯努力地压抑着那微微翘起的嘴角,若无其事地随着安平一起往前走去。

    一炷香后,一行车马就簇拥着皇帝浩浩荡荡地从千枫山的山脚下飞驰而去,安平的马车慢悠悠地跟在了最后面。

    安平挑开一边窗帘,朝马车外望了望,见皇帝一行人在前数十丈外,才放下窗帘,问道:“绯儿,静心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端木绯就从她发现二皇子慕祐昌的袖子上被烧焦了一块起,有条不紊地到她的推测……

    饶是沉稳如安平,也是一阵后怕,脸色微变。

    是她大意了,差一点……差一点兄嫂的牌位就会葬身于火海中。

    “绯儿,多亏了你。”安平亲昵地揽过端木绯的肩膀,眸子里溢满了温柔的笑意。

    儿媳妇的眼睛还真是尖,又机灵,自家傻儿子真是赚到了。

    安平抬手温柔地揉了揉端木绯柔软的发顶,端木绯乖巧地由着安平摸,笑得甜糯可爱。

    马车外不时传来车夫的吆喝声和挥鞭声。

    安平的眼神恍惚了一下,心里忍不住怀疑:慕祐昌到底知道多少呢?!

    安平回想着今天慕祐昌的每一句话,慕祐昌的那把火太过了冒险了,据她对这个侄子的所知,他应该不是那种没有一点凭仗就会去贸然纵火的人,他怕是知道什么,问题是,他只是“怀疑”,还是“确信”。

    牌位的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又是谁透露出去的?

    安平不动声色地笑了,思绪飞转。

    端木绯一直乖乖地由着安平摸着,脑袋放空,生怕自己想太多了。

    不能想,不能想,不能想……

    端木绯在心里仿佛念经似的反复对自己着,眼神呆滞。

    可是在安平的眼里,端木绯的呆滞就变成了乖巧,安平看她可爱,亲自给她沏了茶,一会儿喂她喝茶,一会儿喂她吃点心。

    子月看着自家主子好像在养闺女似的样子,默默地移开了目光,心道:反正主子高兴就好。

    安平差点就想把端木绯带回自家,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端木绯送回了端木府。

    哎,绯儿怎么才十二岁呢!

    安平心里默默地叹气,数着手指,还有三年呢!

    马车在安平的叹气声中回了公主府,侧角门开了又关,直到傍晚时,侧角门才再次打开,一封信被递进了府,由子月亲自送到了安平手中。

    信上只有两个字

    安好。

    字迹遒劲,力透纸背。

    安平怔怔地看着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好一会儿,仿佛要把纸给看透似的。

    安平闭了闭眼,再睁开眼时,眼神就变得沉淀下去。

    她随手把手里的那张绢纸丢进了一旁的火盆里,橘红色的火苗一下子顺着纸张蹿了起来,将安平的脸庞上染上一层温暖的橘色。

    很快,火苗就贪婪地将绢纸吞噬殆尽,只剩下些许灰烬与火盆里的炭火混合在一起。

    如同端木绯所料,次日一早天还没亮,京城就又开始下雪了,接下来的半个月中,鹅毛大雪断断续续地下两天停一天,前面的积雪没化,后面的雪又积了上去,天气来冷,百姓多是闭门不出,整个京城也因此显得冷清了许多。

    一场场大雪把京城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京中的积雪来厚,厚厚的积雪压塌了城北不少房屋,那些遭受雪灾的百姓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局面。

    京兆尹为此忙得跟旋转的陀螺似的停不下来。

    京中遭了雪灾的事当然也瞒不过皇帝,惹得皇帝的心更烦躁了。

    自打半个月前从千枫寺里回来后,皇帝就有些惶惶不安,那佛龛里和亭子里的那些黑蚁时不时地浮现在眼前,甚至还有几次错把纸上的字看成了黑蚁。

    御书房里静悄悄的,御书房服侍的內侍都知道皇帝近来心情不好,一个个都是战战兢兢。

    皇帝坐在御案后,心神不定地翻着手边的折子。

    案上的这些折子都是岑隐整理好的,他现在在看的这张折子里的是京城和京郊里遭灾的情况,内阁提议先把受灾百姓安排到附近的庙宇暂住,由朝廷作主施粥,秋播的粮大概被冻掉了不少,来年朝廷应当减税。

    再加之,京城尚且如此,北以及北一带很可能有不少地都遭了雪灾,必须提前准备。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皇帝揉了揉眉心,正打算合上手里的折子,就听外面忽然传来“轰”的一声巨响,似乎连他脚下的地面都随之震动了一下。

    皇帝只觉得自己的心口像是被什么重重地锤击了一下,吓了一跳,眉头紧皱地吩咐道:“李子,去看看外面怎么了。”

    “是,皇上。”一个青衣內侍急忙领命退出了御书房,外面一片喧哗嘈杂,闹哄哄的。

    李子皱了皱眉,随手唤住了一个檐下的內侍,问道:“这到底是……”

    话还没完,他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得傻眼了。

    前五六丈外,一株水桶粗的百年老松拦腰折断了,折断的树冠掉落在地上,散了一地的松针和积雪,一片狼藉。

    显然,刚才的那声巨响就是老松折断发出的声响。

    折断的老松前已经围了不少內侍、宫女和禁军,还有更多的人闻声而来,庭院里来嘈杂。

    怎么会这样?!李子盯着那株拦腰折断的老松咽了咽口水,没停几息就又匆匆地转回御书房去回禀。

    “皇上,外面那株……老松断了。”李子结结巴巴地禀道,不敢抬头看皇帝的脸色。

    皇帝霍地站起身来,撞在身后的椅子上,发出“咯嗒”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御书房里显得尤为刺耳响亮。

    皇帝看也没看李子,就绕过御案,大步流星地出了御书房,抬眼望向了前放的那株断松。

    “皇上。”屋檐下、庭院中的那些宫人禁军一看到皇帝,无不躬身行礼,诚惶诚恐,周围众人一下子都矮了一截。

    而这些声音已经传不到皇帝耳中。

    皇帝的眼中只剩下了眼前这株断松,周围仿佛有一层无形的屏障把他与附近的其他人隔绝看来。

    皇帝的面色愈来愈阴沉。

    这偌大的皇宫中,除了包括御花园在内的几处花园,很少栽高树,为的就是不给此刻藏匿的机会,唯有这株御书房外的老松例外。

    自大盛朝立国以来,这株老松就屹立在那里,茁壮成长,来遒劲葱郁,它见证了大盛的历史,也见证了慕氏子孙一代代地执掌这片大好山河……

    从皇帝三四岁有记忆以来,这株老松就在那里,理所当然地屹立在那里,皇帝从未想过有一天这株老松会倒下!

    皇帝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掌掐住似的,面色铁青。

    皇帝的脑海中不禁又想到千枫寺的黑蚁,想到这半个月突如其来的雪灾,想到他这段日子一直心神不宁,睡不安稳……

    皇帝的脸色来难看,几乎喘不过气来。

    自他登基以来,一切就如水到渠成,他铲除异己,渐渐坐稳了江山,这十几年来顺风顺水,这还是这么多年来,皇帝第一次感觉到仿佛有一把大刀悬在他上似的,让他如芒在背。

    皇帝那双幽深的眼眸一点点地变得来深邃暴戾,仿佛酝酿着一场风暴似的。

    其他人见皇帝面沉如水,也都沉默了,一个个把头低得更低了一些。

    四周一片死寂,除了那呼呼的寒风声,什么声音也没有。

    “嚓啦!”

    又是一声树枝折断声,一段松枝“啪”地一下从树冠上掉了下来。

    一个宫女惊得浑身一颤,差点没软倒。

    皇帝的脸色更阴沉了。

    就在这时,前出现一道身着大红麒麟袍的身影,青年不紧不慢地朝这边走来。

    一群宫人中,也不知道是谁低低地叫一声“督主”,其他人都齐刷刷地朝岑隐来的向瞥去,维持着躬身的姿态不敢动弹,心底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心道:岑督主来了就好。

    岑隐从那折断的老松旁走过,淡淡地瞥了一眼,浓密的眼睫毛微微扇动了两下,嘴角在皇帝看不到的角度微微一翘。

    他的步履没有停下,径直走到皇帝跟前,一派云淡风轻。

    “皇上,受惊了。”岑隐对着檐下的皇帝作揖行礼,劝道,“皇上这外面天寒地冻的,您还是回屋吧,免得感染风寒……”

    着,岑隐又慢悠悠地扫视了众人一圈,不轻不重地斥道:“不就是老树枯死吗?你们一个个都大惊怪的做什么?!还惊动了皇上,该当何罪!”

    那个內侍、宫女和禁军们一个个都吓得直接跪在了地上,把头伏低,额头抵在那冷硬的地面上。

    “皇上恕罪!”他们齐声喊道,身子瑟瑟发抖。

    原直愣愣地站在那里的皇帝终于回过神来,便觉得那迎面而来的寒风像刀一样割在脸上。

    皇帝拂袖转身,又大步回了御书房,背影略显僵硬。

    那些宫人、禁军士兵还是跪伏在地上一动不动,没人敢起身。

    岑隐也跟在皇帝身后进了御书房,只丢下了四个字:“都起来吧。”

    御书房里自然是点着炭盆,温暖舒适,这两天天气阴沉,光线昏暗,因此这才正午,屋子里就点着好几盏宫灯,照得整个书房一片敞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