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狂妄(第2/2页)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端木绯足足盘了近半个时辰的毽子,饶是她躲在树阴下,额间也渗出些许薄汗,却是容光焕,霞飞双颊,显然玩得很是开心。

    “绯妹妹”舞阳想劝端木绯坐下憩片刻,却见一道眼熟的青蓝色身影从临水阁的向朝这边跑了过来。

    是涵星的贴身宫女璎珞。

    “大公主殿下,端木四姑娘。”璎珞在几步外缓了一口气,就对着二人福了一礼,笑着道,“四公主殿下请二位去临水阁看热闹。”

    听璎珞这戏谑的口吻,舞阳和端木绯都生出几分好奇来,舞阳单刀直入地问道:“出了什么事?”

    璎珞就原原地起了舞阳和端木绯离开临水阁后生的事:

    一炷香前,九华和蓝蕙的棋到终盘时,皇帝、简亲王以及几位近臣、勋贵公子正好携几位北燕使臣来翠微园中游园漫步,也进了临水阁围观棋局。

    北燕使臣中有北燕王的次子二王子耶律辂,这位北燕二王子是个好棋之人,见棋局还有反转的可能,就出言点拨一二,让原处于劣势的九华县主逆转了棋局。

    那耶律辂自恃棋艺不凡,就向在场之人提出挑战,左都御史府的黎二公子自告奋勇地与耶律辂下了一盘,可是才到中盘就认输了。

    “现在,那位北燕二王子正在与工部尚书府上的林四公子对局。”璎珞有条不紊地一一道来。

    工部尚书府是几代书香门第,这位林四公子虽然还不过是一个秀才,但是棋力在年轻一辈中却是佼佼者,连远空大师都亲口赞过,林四公子不时会去皇觉寺找远空大师下棋。

    闻言,舞阳眉头一挑,眉宇间露出一抹饶有兴致,这个棋局和比刚才九华和蓝蕙的棋局有趣多了。

    舞阳转头对上端木绯熠熠生辉的眸子,挽起她的胳膊含笑道:“绯妹妹,那我们就去凑凑热闹好了。”

    着,二人就朝临水阁的向缓步走去,璎珞紧随其后。

    园子里,微风徐徐,闲适悠然。

    水阁里,静谧无声,气氛紧绷。

    舞阳和端木绯鱼贯而入,目光一眼就望向了那临窗的棋盘。

    棋盘边,人头攒动,不少姑娘、公子都围在那里观棋,比起之前要热闹了不少。

    人群的中心,两个形容迥异的年轻公子正执子手谈。

    一个是二十余岁的异族青年,身形伟岸,浓眉大眼,轮廓深邃,只是那么静静地坐在那里,浑身上下就散出一种阳刚之气另一个是斯儒雅的大盛公子,约莫弱冠之年,着一身天青色的直裰,细目长眉,君子如玉。

    你一子,我一子,二人落子的度皆是极快,仿佛在进行着一场度的对决一般。

    坐在耶律辂对面与他对局的人并非是林四公子,而是翰林院掌院士杜大士的长孙杜大公子。

    舞阳和端木绯的目光在四周扫了半圈,就看到了穿了一件蓝色云纹直裰的林四公子,只见他神色黯淡,嘴角倔强地紧抿着,似有一分羞愧,两分不甘,三分悔意。

    难道林四公子也输了?!两人的脑海中同时浮现这个念头,脸上更为惊讶了。

    “啪、啪、啪。”

    那激烈的落子声还在此起彼落地响起,落子声之间火花四射,剑拔弩张。

    端木绯隐约想到了什么,低低地道:“他们是在下快棋?”

    “还是十息一手的快棋。”涵星来到二人跟前,压低声音道。

    前面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这么多人,舞阳和端木绯自然是看不到棋局的。

    不过,一旁有两个內侍正来来去去,熟练地把棋局一一摆了出来,供皇帝和几位大臣观棋,舞阳和端木绯干脆就去了边靠墙的座位给皇帝行了礼,顺便也沾沾皇帝的光,观一下棋局。

    这场棋局已经接近终盘。

    比起之前姑娘们的那局棋,这局棋显然凌厉不少,如同沙场上敌我双誓死拼杀,黑子白子皆是频出杀招,棋局初看扑朔迷离,再一看,其实优劣已分。

    不出十招,胜负必分。

    仿佛在响应端木绯心头的猜测般,耶律辂和杜大公子的向传来一阵哗然,观棋的众人瞬间骚动了起来。

    下一瞬,内侍就快步过来,战战兢兢地禀道:“皇上,杜大公子投子认负了。”

    耶律辂又赢了!

    闻言,皇帝的嘴角紧抿,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加上这一场,大盛已经连输三局了!

    围棋,乃棋之鼻祖,起源于华夏中原,千年来源远流长,堪称君子之艺,君子之术,君子之。

    可是现在,泱泱大盛居然在围棋上输给了北燕区区番邦来人。

    棋盘向再次传来一阵骚动,耶律辂站起身来,四周的公子姑娘们自然而然地为他让出一条道来。

    着一身靛蓝色翻领镶边戎袍的耶律辂昂阔步地朝皇帝的向走来,在三步外停下,似是没有看到皇帝的不悦,笑吟吟地抱拳,用一口流利的大盛官话道:“大盛皇帝陛下,王曾闻楚氏长女棋力不凡,能否请教一二?”

    四周瞬间一静,落针可闻。

    一时间,四周的不少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了坐在不远处的楚老太爷,神色皆有些微妙。

    这京中谁人不知宣国公府的楚大姑娘聪慧绝伦,才惊人,不过红颜薄命啊

    楚老太爷放下手中的青花瓷茶盅,缓缓道:“谢二王子赞誉,不过老夫的孙女已经不在人世”语气中听不出喜怒哀乐。

    端木绯不由垂眸,长翘的眼睫微颤,眸中泪光闪烁。她知道她又让他老人家伤心了

    “可惜了!”耶律辂似唏嘘似感慨地长叹一口气,跟着又摇了摇头,“不过,今日看来,大盛的棋力不过尔尔,这楚氏长女虽有才名,可王记得中原有一句古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语外之音就是楚青辞也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皇帝的脸色更难看了,犹如阴云密布。

    他们大盛乃天朝大国,竟然要被一个区区番邦蛮夷如此羞辱!

    此刻阁中有数十人,皇帝当然可以从随行臣子中挑出一个棋力远胜耶律辂之人,只不过这些臣子多数已过不惑之年,就算是赢了耶律辂,也未免有以大欺之嫌疑来还是这些年轻辈不争气!

    “二王子,宫的辞姐姐岂是你能提的!”这时,舞阳不悦地出声道,目光锐利而冰冷地看着耶律辂,“别你连辞姐姐一根指头也比不上,连宫这个才九岁的绯妹妹都比不上!”

    这一句话让周遭几十道目光都集中到了舞阳身旁的端木绯身上,不少人还记得端木绯赢了吏部尚书游君集的那局棋,神色各异。

    耶律辂也顺着众人的视线看向了端木绯,上下打量着这个身量才到他胸口、好似白面团子一样的丫头,眯了眯眼,似是自语道:“丫头看着有点眼熟你是不是姓端木?!”他直接抬手指着端木绯问道。

    端木绯还没话,一旁的九华已经惊讶地脱口而出:“二王子如何知道?”

    耶律辂嘴角一翘,露出一种“果然如此”的表情,淡淡道:“王四年前曾去过一次北境扶青城,那个端木守城尉的傻子女儿,就是你吧。”他神色与语气中是毫不掩饰的轻蔑与嘲讽。

    端木绯完不记得以前曾见过耶律辂,四年前,原主才五岁,记忆里懵懵懂懂的,多数都是关于父亲与姐姐的记忆。

    端木绯抬眼看着几步外的耶律辂,黑白分明的大眼中透出一抹清冷的寒光。

    对于两国议和,端木绯没有任何意见,毕竟两国长年征战受害的终究是那些普通百姓与边关将士,但是这北燕二王子对亡者没有一丝敬意,如此狂妄,是该好好教训教训,也免得他不知天高地厚,真的以为大盛无人!

    端木绯仰对着耶律辂笑了,朗声道:“二王子殿下,家父正是端木朗。殿下可要与我手谈一局!”

    端木绯声音清脆如溪水叮咚,清澈明净,却又透着几分挑衅。

    耶律辂闻言有些可笑,不屑地嗤笑了一声。

    “你一个傻子还敢向我二王兄挑战?!”

    耶律辂身后走出一个十五六岁、穿着珊瑚红斜襟胡服的异族少女。

    那异族少女的声音里带着浓重的口音,模样与耶律辂有三四分相似,浓眉深目,面若桃花般艳丽,额心垂着一串红色的珊瑚珠串,映得她肌肤白皙胜雪,两侧颊畔的秀与红色丝带一起编成了几股辫子,随意地垂落在胸前、肩上,俏丽可爱,别有一番异族风情。

    这少女也是北燕使臣队中的一员,是北燕王膝下的五公主耶律琛。

    耶律琛比端木绯要高上近一个头,以轻蔑的目光高高在上地俯视着端木绯,丰润的红唇轻扬,娇声道:“我二王兄三岁棋,十岁已经在我北燕难逢对手,还远赴瀛,拜在瀛第一棋圣门下,被棋圣视为其唯一的传人,三年都不曾有过败局。”

    瀛人好棋,大盛人也有耳闻,数百年来,也时有瀛棋手不惜千里迢迢渡海赴大盛切磋棋艺,这瀛棋圣就是其中之一,曾在江南与数个棋道高手对决,罕有对手。

    周围众人的面色皆是一变,心知这位北燕五公主并非夸口,刚刚那三局快棋足见耶律辂的棋力。

    相比下,端木绯虽然在围棋上似是有几分天赋,但是毕竟只是个不满十岁的姑娘,那日能在那局残局上找到一线生机赢了游君集,一来是因为游君集大意,二来恐怕也有几分运气与巧合。

    现在与耶律辂这样的棋道高手从头开始下快棋,就不是几分运气可以赢棋的了,一旦再输,就验证了才耶律辂那句“大盛的棋力不过尔尔”,丢的可是大盛的脸!

    众人询问的目光皆是看向了皇帝,皇帝面沉如水,摩挲着拇指上的玉扳指,没有话。

    端木绯却似乎没现其他人异样的神色,一双大眼一眨不眨地看着耶律辂,再次问道:“二王子殿下,你可敢与我一战!”

    这个傻子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耶律辂的嘴角翘得更高,那笑意中的嘲讽却更浓了,淡淡道:“那王就陪你随便玩玩!丫头,你输了可千万别哭鼻子!”

    端木绯甜甜地笑了,一正经地宽慰对道:“二王子殿下放心,我输棋的时候从来不哭的。来,我也有好些年没输过棋了呢!”她掐了掐指头,似乎在不确定地掐算着时间。

    别人只当端木绯是装模作样,而君然却是有另一番想法。

    以他对这黑芝麻馅的团子的了解,她的话十有**是认真的。

    君然闻言差点没笑出来,只能勉强忍耐着,肩膀抖动不已。

    有趣,太有趣了!

    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样的好事怎么能自己独享呢!

    君然悄悄对着厮招了招手,在厮的耳边附耳吩咐了一句,那厮微微点头,然后就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这一切不过是生在三四息之间,根就没人注意。s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