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九十五章博学的赵老(第1/1页)我的1982

    赵老对于李忠信岔开话题的心思,他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理解和想法。

    和田老对于设备的争论呢!无非也是为了国家省钱,话题岔开以后,他也没有觉得什么。

    所以,这个时候,赵老摇头晃脑地对李忠信讲述起来了中国最早时期人们对于气象方面的认识,可以说是从最早的时候开始说起,一直说到了明朝的雨量器。

    而说到这个的时候,赵老脸上多出来了一种愠色,对于韩国人的那种无耻,他们感觉到羞臊,更是感觉到一种气愤。

    李忠信对于赵老说的这些个东西呢!基本上是第一次听说,他虽然心中也是知道,中国古时候的人就会研究气象。

    首先,李忠信认识到最早的能够说明中国古时候就有气象研究的事情,基本上是要从赤壁之战这个地方说起。

    怎么说呢!诸葛亮巧借东风,给曹操的大军来了一个火烧连营,这个事情呢!说白了,就是最早期的气象知识和学问。

    虽然诸葛亮巧借东风这个事情是虚构出来的,真实的三国当中没有这样的一种情况,真实的情况是周瑜主持的赤壁之战,诸葛亮只是让孙权和刘备进行了同盟,并没有起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

    诸葛亮的神奇是后世写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不过呢!火烧赤壁这个事情是真实存在的,那个时候,周瑜火烧赤壁是根据了气象信息,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这个就是李忠信最初时候知道古代人也是会看气象,会总结经验的。

    另外一个就是李淳风懂气象学,李忠信还记得他看过的关于袁天罡和李淳风传当中写过,李淳风夜观天相,推算出某月初一日有日食。日食并非吉兆,唐太宗听了十分恼怒。于是质问他:“如果没有日食怎么办?”李淳风坚持道:“如果没有,我甘愿受欺君之罪的责罚。

    君臣二人就打了个赌,到了日子却天朗气清,万里无云。唐太宗故意恐吓,让他回家与妻儿诀别,然后回来受死。李淳风眯起眼,看了一会太阳,在墙壁上画了一道线,笃定地请李世民稍安勿躁,等太阳光照到这条线时,日食就会发生。果然,当太阳光照到了这条线的时候,日食发生了。

    因为他精准的预测了天象,李淳风一生仕途平坦。

    李忠信心中清楚,古代时候人们虽然没有先进的气象设备,但是,他们却也是能够掌握天气变化的一种规律的。

    赵老在这个事情上,说的其实还是很对的,哪怕是不用那些个先进的仪器设备,他也能够判断出来未来天气的走势和变化。

    这些东西无非是专业了一些,不是李忠信这样业余的二八坑子能够理解得上去的。

    至于赵老说的有些个韩国人往他们脸上贴金,说那个是他们发明的,李忠信也是十分无语。

    后世的时候,李忠信没少听到韩国那边各种鼓吹,就差说中国是他们韩国的一部分了。

    按照后世一些互联网大佬,对韩国那边那些狂妄自大的人的分析,韩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是韩国人的心一直都是很大的。

    那种心大能够大到一种什么地步呢!用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来说,韩国人就好像是一群蚂蚁,他们指着大象对他们的同类说,你们看到没有,那些个大象怎么样,看上去很大的吧!但是,如果我们多了的话,我们能够把他们都咬死,蚁多咬死象,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我们征服不了的。

    我们曾经征服过无数的象群,那个时候,他们都对我们俯首称臣,我们是最牛逼的人。

    韩国人一直认为自己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强大的,对于以前的那些屈辱历史都刻意的回避甚至是直接篡改历史,然后自己看上其他国家的什么历史文化了就会想办法的抢过来,据为己有。

    中国就饱受韩国的这种骚扰,并且韩国人对中国的文化也是觊觎很久了。

    韩国人一直都说中国的商朝是韩国人创建的,并且说商纣王就是韩国人,但是真实的是商朝灭亡以后纣王的叔父箕子前往了朝鲜半岛,并在朝鲜建立了半岛政权,之后朝鲜就经历了被中国战国时的燕国统治,并且像中国的各个朝代俯首称臣,一直时中国的附属,并且还被扶余人侵占,所以韩国的历史不是被侵略就是依附中国不被欺负,这样的历史也实在时过于屈辱,也怪不得韩国人不愿意承认了。

    韩国人对于历史的篡改是不遗余力的,尤其是吹嘘韩国曾经抵挡了中国两个强盛王朝隋唐的攻打,但是那时候是扶余人在朝鲜半岛建立的高句丽的事情,和韩国人是无关的,但是韩国一直把这个当作自己历史强大的资本,就像在明朝帮助朝鲜打败了入侵朝鲜的日本之后,被日本打得几乎灭国的韩国反而开始吹嘘是自己把日本打败的,并且还把李舜臣打造成战神一样。

    别说是韩国人说雨量器是他们发明的,就说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他们发明的,这个李忠信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只不过呢!在这样的一个场合,李忠信无法和赵老去说这个事情。

    李忠信在赵老讲到雨量器和韩国人无耻地想要把雨量器,说成是他们国家研究出来的时候,李忠信在脑海里面转了很多个念头,不过呢!这些东西却是他不能和赵老解释那些。

    于是,李忠信笑着对赵老说道:“赵老,您刚才说的真好,我真就不知道我们中国古代时候气象学的事情,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说法吗?”

    赵老露出来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以后,他轻轻地抿了一口茅台酒,然后继续开口说道:“早在中国汉朝时期,汉朝人就知道了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比如《淮南子》的说法是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

    也正是在那时,中国人就有了原始的天平式测湿计。

    就是一个天平状的器械,一头放土,一头放炭,通过两者轻重来测试阴晴。这种看似搞笑的湿度计,比欧洲领先一千多年。

    而当欧洲好不容易学会用天平测湿时,中国明清年间,中国人又有了鹿筋式测湿计。用长两尺的鹿肠线夹在架子顶端,下面设有指针圆盘,空气的湿度变化,会导致圆盘转动,因此可以精确得出湿度!以后来西方学者的说法,这种湿度计,就是现代湿度计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