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章怎么想的(第1/1页)我的1982
李忠信觉得,国企改革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改革的方向上,他必须要给老一和那些高层提一些建议,只不过这个建议他会写出来,摆出来利弊,然后让王波或者是洪斌向上面提交一下。
在国计民生行业,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和基础产业,这些企业是不应该进行那种改革的,当然,在中国还包括一些支柱产业。
李忠信认为,在这个领域里,除了要提高市场效率,还有一些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在里面。
因此李忠信觉得,可以对这类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也可以进行海外上市,但国有资本要占主体,这些东西我们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李忠信想的是,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实行产权多元化,最终股权结构是由市场说了算。
如果干得好,那政府仍然可以控股,干得不好,政府可以慢慢退出。
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掉,让国有企业待在该待的领域,民营企业待在该待的领域,这就解决了国民共进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国企实施分类改革。
李忠信想到就做,把后世当中的一些关于国企改革的好想法写了出来,李忠信也没有多写,只是把他认为好的关于国企改革的方向和想法写了出来。
关于国企改革的想法和构思,李忠信写完以后,又经过了几天的修改,这才把写出来的东西让封半山托人带回了江城,让王波抽时间给大佬们的秘书们打电话,看看什么时间能够把这样的一种想法和建议传递过去。
李忠信觉得,虽然他写的这些东西都是超前的,而且都是对于今后的发展行之有效的,但是,大佬们能不能看,看了以后有没有什么想法,那就不是他能够清楚的了。
李忠信一直都清楚,中国的智囊团十分强大,很多东西比大部分人看得都远,所以,李忠信也没有太过考虑这样的一个事情,他反正是尽力了。
“忠信啊!你小子又搞什么幺蛾子的事情,还让我给上面打电话传递你写的东西,这一天天的,你看我是没有事情了?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呢?”王波在受到李忠信托人带给他的信件以后,立刻就给李忠信打来电话质问起来。
王波对于李忠信想一出是一出的想法很是鄙视,更让他鄙视的是,信你丫都写了,咋就不自己进行操作,还需要我这边联系大佬们的秘书什么的,真不知道这外甥是怎么想的。
“三舅,您说什么呢?啥叫我看你一天没什么事情了,我这不是琢磨着想要让你露露脸吗?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到时候大佬们看到这个建议,到时候一下子就会想起你来,要是召见你一下,这是多么有荣誉的一件事情啊!”李忠信抿着嘴强压住笑意地对王波说了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李忠信也是想过自己给那边打电话联系,但是,李忠信想了想以后,却是把这个事情交给了王波。
毕竟忠信公司在明面上一直是王波来主政,而且,这样的一种建议,由他这样一个大学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提出来,怎么看都不是那么一回事,一个学生娃怎么能够有那么的一种想法,这个对于李忠信来讲,是个大问题,所以,李忠信觉得,在这个事情上,由王波提出来最合适。
大佬们这几年的时间里,其实一直对于江城新区那边都很关注,但是,那次李忠信和王波和大佬们谈忠信银行的时候,李忠信说了,等江城新区要搞像深圳那种小特区的时候,希望领导们再进行支持。
“这种露脸荣誉的事情你来做吧!我可不喜欢做这样的一种出风头的事情。这些东西是你小子写出来的,又不是我写出来的,要是大佬们真问起来,我回答不明白怎么办?难道我还能说,我不懂?”王波没好气地对李忠信说了起来。
王波对于李忠信搞的这种脱裤子放屁的事情十分不满,他自己什么水平,他自己知道,可不是李忠信说的,他现在无所不能。
“三舅,材料托人给您拿过去的时候,已经是和你说了,让你没什么事情的时候看一看这些,这些东西呢!相对来讲,也是今后的一种谈资。
您今后接触的大人物越来越多,谈起来关于这个方面的事情,您也应该拿出来自己的见解不是。”李忠信正色地对王波说了起来。
“你这个臭小子,就知道忽悠你三舅,你三舅哪里还看不清楚你那么点的小心思。
这个事情我就不和你说了,我突然想起来,这次公司搞表彰大会,搞年会,公司的供应商以及省市的领导们都过来参加,你的那些外国朋友过不过来参加啊?这个是一个问题。
如果你的那些朋友到这边来的话,我得看看怎么进行一下安排,别到时候你的那些外国朋友来了,没有给他们安排好。”王波颇感无奈地对李忠信说了起来。
最近一段时间,王波在张罗年会的时候,有一些供应商提出来要参加,让王波给他们留一些位置。
另外就是市里面和省里面主管工业的领导们也是要给安排的,王波把这些事情安排完以后,总觉得忘记了什么,经过洪斌那边的提醒,王波才想起来,貌似他把李忠信的那些个合作伙伴给忘记了。
这样的一种大日子,李忠信邀请不邀请他的合作伙伴是李忠信的事情,但是,他没有提出来,到时候再进行改变,到时候会相当难办,正好趁着这样的一个时间,把这个事情定下来。
“搞年会叫那些外国朋友也对,这个倒是我疏忽了,供应商和各个地方的领导都过去参加我们的年会,那些合作伙伴也应该参加一下,等这样,我给他们打打电话,看看他们谁有时间能过来,到时候我会给你具体的人员数量。”李忠信正色地回答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