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猜先(第3/4页)剑来

武把式的。

    听说老观主,刚来这边,是个喜欢掉书袋的,如今十几年过去,早就懒得与外人对牛弹琴了。

    洪淼传授了一门呼吸吐纳的道家功夫,被老观主说得玄乎,后来是给林摅揭穿了真相,原来但凡是个官建道观,都可以为常住道士,传授这门所谓的“仙家导引术”,结果之后整个月,林摅就都在菜园子和厨房里边忙活,不过送出点铜钱,土膏和陈丛就代劳了。

    马重,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林摅看似每天嘻嘻哈哈,热情开朗,好像与谁都喜欢称兄道弟,当然也经常喜欢翻脸,事后就跟个没事儿人一样,土膏最喜欢对陈丛摆脸色,而陈丛也是个焉儿坏的,次次不吃亏,即便这里亏了,总能从别处找补回来。他们几个,真正打过架的,其实是马重跟林摅,就在屋子里边,土膏眼神游移不定,谁都不敢得罪,陈丛就自顾自躺在靠窗边的炕上,手上翻转着一颗铜钱。

    出家、入道十五年,是一道极其重要的分水岭,不小的门槛,跨过去了,或者说熬过了这道门槛,哪怕依旧无法考取道士度牒,或是无法找到某位道官担任自己的“度师”授箓,没办法有个正式的道统法脉,就可以去县衙那边领份差事,比如在户房当个管着鱼鳞册户籍的攒点,身份地位,是要比一般胥吏高出一大截的,就算是县太爷和县尉这样的官员,在县衙见了面,都有可能愿意停步闲聊几句。

    其实马重和林摅就都在等这个。

    在道观这边熬满至少十五年,就有机会去衙署任职,也算有个铁饭碗了。胥吏里边,也分三六九等,在道观“镀金”过的,总能捞到一些既清闲又有油水、还可以在街坊邻居那边不讨骂的好差事。起码要比某些胥吏更像个官老爷。比如仵作,还是个世代相传的“官职”呢,是个好差事吗?当然算不上。虽说是个不可或缺的位置,而且更加铁饭碗,但是总会让老百姓们觉得不自在。

    等到早课结束,典客常庚也在厨房那边忙完,可以吃饭了,等到老观主拿起筷子,再夹过一筷子菜,就开始疯抢,下筷如飞,等到洪淼再次伸出那双筷子,就都等着。

    之后休息半个时辰,又有课业等着了,在大殿内坐在蒲团上边,洪淼浪费口水,其余几个,就像陪着老道士一起空耗光阴。

    只有土膏,偶尔可以去洪淼的屋内,翻看那几本老观主珍藏多年的书籍,不过土膏发现不少老观主所谓的私家藏书,都钤印有一枚相同的藏书印,土膏用屁股想,都知道是那个典客常庚的家藏旧书了,很多次,都想着帮老观主撕掉那些盖章的书页,不就等于是销赃了嘛,只是终究没敢下手。

    飒飒松风,一天天的,就这么撞罢晨钟又暮鼓,每天做完课业吃完饭,睡觉醒来又是一天,光阴如水悠悠过。

    昨夜又下了一场大雪,天地如人披狐裘,离着道观约莫两里路,有条河水,有座木桥,陈丛经常一个人下山,去这边闲逛。

    今天桥下冰冻结,路上行人绝。棉衣少年换上一双皮质旧靴,走在木桥上边,使劲蹦跳了几下,桥上积雪如白银洒落在冰面上。

    少年记性极好,过目不忘,能时隔多年,犹记半面人。

    而且灵境观里边屈指可数的那些藏书,陈丛只是翻过一遍,就有诸多自己的见解。

    这让陈丛觉得不可思议,百思不得其解,玄之又玄,简直就像……上辈子早就看过这些书了。

    而且陈丛发现自己,好像总会有些莫名的感伤或是喜悦之情。

    最后少年终于得出一个道理完全讲得通的结论!

    他娘的,我该不会是那种书上说的修道天才吧。

    陈丛咧嘴一笑,蹲下身,抓起一捧积雪,拍在脸上,冷静,要冷静,要克制啊。

    前不久,听说府城那边出现了一件怪事,听说是从别处流窜过来的鬼物作祟,坏了好几条性命,很快就来了一拨朝廷派下来的道官。再然后老观主洪淼,好像一夜之间就又老了十岁。之后就会经常在道观门口那边,好像等人,再之后,道观里边就来了两个陌生面孔,一男一女,却都没有身穿道袍。

    他们几个,都蹲在檐下,排成一排晒太阳。

    那个男子,好像多看了几眼土膏,面容冷清的年轻女子,则瞥了一下所有人,最终视线稍稍在马重身上短暂逗留,只是都不算太过上心。

    她与一旁洪淼,不易察觉地微微摇头,老道士微微叹息一声,似乎有些失望,又不至于太过失落,大概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委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几个孩子,已经是老道士这些年力所能及,在一县之地,能够找到的最好道官胚子了。甭管是主动送上门来的,还是那个洪淼自己相中的土膏,看来依旧没有任何惊喜,否则洪淼毕竟是一观住持,光凭庙祝刘方、典客常庚真能随随便便就带人进来?

    如今这拨孩子,其实还不清楚一事,想要担任一座官府道观的住持道士,除非是那种学问极深的饱学之士,否则修为必须是洞府境起步。而洪淼就属于后者,只是洪淼修行不错,唯独在读书这边,不太开窍,而授箓一事,许多考试是绕不过去的,所以一直卡在候补道官身上,但是洪淼之所以依旧能够补缺灵境观,就是靠着老道士的观海境修为,当然这跟灵境观与“肥缺”半点不沾边,也有不小的关系。

    在这件事上,马重的看法,其实不算大错特错,误打误撞的,真给那孩子蒙对了。

    为了拦阻那头过境的凶悍鬼物,老道士其实已经受了重伤,虽然跌境了,却是有功劳的,会被府城衙门那边记录在册,如果不出意外,还会赐下一颗保命的的延寿仙丹,极为珍稀,花钱都买不着的好东西,但是却无法担任这座道观的观主了,说得简单点,就是可以去府城某个清水衙门那边养老去了。

    对这几个孩子,洪淼是有自己打算的。

    马重,其实资质最好,被洪淼最寄予厚望,当然比起那些大道观里边的修道俊彦,还是差距很大了。

    林摅,就是个混日子的富家子,不去谈了,道观香火,很大程度上靠他家的银子救济。洪淼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家底家当,神仙钱几乎都拿来炼化为那点可怜巴巴的天地灵气了,结果在道观殿内,洪淼几次暗中观察,那几个小王八蛋,不是打瞌睡就是懵懂不觉,就没一个能够察觉到那份气机涟漪,其实这就已经说明问题了,连同马重在内,以后能否修行,不好妄下定论,但是最少可以肯定,没有天上适宜修道的那种真正天才。

    土膏,筋骨强健,有可能习武,此外还是最有希望凭读书考取候补道官的一个。

    至于那个陈丛,记性不错,勉强能算个读书种子,在道观这边 读点书,打好底子,以后去参加科举就是了,不奢望考中举人,将来有个秀才功名,成家立业总不是难事。

    而这两位江湖上的奇人异士,是府城那边的旧友,一个叫宋拓,女子名为谈薮。

    宋拓是位五境武夫,好歹跻身炼气第二层了,又是走内家拳的路数,那么再打熬十几年、二十年的体魄,跻身六境,都是可以想一想的,只要跻身了六境,在任何一座府城,都可以赚个不低的官身了,哪怕开馆收徒,开山立派,都毫无问题。何况宋拓与赤金王朝的鸦山,某位七境宗师,都是好友,这位金身境武夫,听说是那位“林师”某位嫡传弟子的再传弟子。

    在这汝州,有没有一个或者几个鸦山的江湖朋友,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山下武夫,山上修士,衙门道官,概不能免。

    而那个年轻女修谈薮,则是走私箓路途的一位练气士,极为年轻的洞府境,毕竟她不到四十岁,就是个中五境神仙了。

    有些事,总不能拿来跟那些高不可攀的道门天才作比较,实在是太容易让人心灰意冷了。

    而且谈薮属于家学深厚,是有那种私人法坛的,简单说来,就是有资格做那私箓买卖的郡望家族,官府不会扶持,却也不至于明令禁止。据说她最早名字是籔,与薮同音不同字。后来不知怎么的,大概是籔这个字实在是太过生僻,就改成了相对简单的薮。

    进了屋子,关上门后,洪淼苦笑道:“可惜不是春季,否则不敢说拦下那头龙门境鬼物,多阻拦它片刻,总归不是奢望。”

    老道士年轻时候学了点雷法,按照巍巍白玉京那边订立的金科玉律,度师唯一,决定了一位道官这辈子的法统道脉,极难更换,但是道官修习别家术法,并无拘束,几乎没有什么禁忌,多多益善。洪淼就掌握了一手旁门雷法,是年轻时候跟一位奇人学来的压箱底本领,按照道书所言,元气烟煴聚而成物,其中一点真灵彻底涣散者,是为野鬼游魂。而天地间的春雷声,对那些邪秽阴物而言,好似催命鼓。只可惜洪淼受限于自身根骨,学道不精,只能通过年复一年在那金秋时节正午时分炼化、凝聚出三两重的吹魄风,再配合那一手雷法,可惜对付一头龙门境鬼物,根本不够看。

    洪淼从袖中摸出一串坠有黄穗的九帝钱,自嘲道:“这场架打的,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这是当年洪淼担任灵境观住持后,朝廷那边按例赐下的一件珍贵法器。

    汝州各国朝廷,赏赐各有不同。降妖镜,捉妖葫,符箓等等,种类繁多。

    宋拓脸色凝重,“洪老哥,我可以帮你引荐给白雨帮,我跟帮主刘息关系一向不错。”

    洪淼摆手道:“咱哥俩谁跟谁,你就别打肿脸充胖子了,白雨帮作为鸦山的藩属门派,门槛很高的,何况整个鸦山,尤其不喜欢跟别国道官往来,刘宗师可能愿意白送你宋拓一个白雨帮的客卿身份,但是朋友的朋友,就难说了,换成贫道,多半是不会点这个头的,你何必与刘息伤了感情,这点人情世故,贫道还能不懂?”

    洪淼随即叹了口气,“朝廷刑部那边,加上府城衙门里边的供奉,估计很快就会派人来这边,勘察此事的详细过程,算是走个过场吧。然后贫道就要打道回府了,原本心存侥幸,以为在这边会有点作为,道官也好,进士也罢,只要能够帮着颍川郡出这么一个人物,就可以凭借这桩功德,打破那个观海境瓶颈了,结果倒好,还跌境了,偷鸡不成蚀把米,不过如此。现在就只求前人栽树,能够有个后人乘凉了,自个儿落不着半点实惠,总是还能落个心安。就是不晓得,在贫道闭眼之前,还能不能等到这一天的到来了。”

    这就是老道士的最大私心了。

    主动要求来这边担任灵境观住持,就是图这个“万一”。

    万一这边冒出了个本土道官,老道士那可是有一笔功德在身的。

    当然不是只有洪淼看到了这一点,事实上,想来这边碰运气的 ,那些个前任道观住持,十个有九个,都是奔着这个来的,至于最后一个不是的,当然是混官场不如意,被上司或是同僚排挤,给打发来这边坐冷板凳了。

    修士跌境,之所以后患无穷,除了修为大跌,诸多压箱底的神通术法难以施展,最大的问题,还是阳寿一事。

    洪淼光靠那颗丹药,是不顶事的,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去那些仙家渡口,或是相熟的山上仙府,买来几颗续命的灵丹妙药。钱不钱的,还计较什么。

    宋拓憋了半天,也只能憋出一句安慰的言语,“好心有好报这种事,还是要信上一信的。”

    洪淼笑着点头,“也对。”

    老道士望向窗外,有些惆怅,也有些茫然。

    洪淼也曾有过高远的志向,有那道法造诣,成为一个被道书誉为“人心方寸天心方丈,无杂念者的得道高真”,又比如比如受满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得到朝廷敕建宫观内某位“律师”真人的传法授箓, 又或者是在那汝州首屈一指的某个丛林宫观内,举行升座仪式,担任方丈。甚至是成为一位结金丹的地仙,陆地常驻,当个最名副其实的 神仙老爷。

    最大的奢望,是一个老道士都不太敢经常想的事情,当然是那梦游白玉京五城十二楼!

    谈薮说道:“洪道长,要是不觉得屈尊,可以去我家那边担任清客,一直缺个西席。”

    洪淼即便跌境,也还是个洞府境修士,何况老道士的香火人脉,再者一肚子学问还在。

    不算是个多划算的买卖,但是家族那边,大体上能够保证不亏本,毕竟除了俸禄,肯定还要给出一两颗延寿丹药的。

    老道士笑着摆手道:“何必做些双方都没啥赚头的买卖,贫道要是个闲人,以后去你们河间府谈家登门做客,还能喝杯不花钱的好酒,可要是每天大眼瞪小眼的,就贫道这种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臭德行,迟早要与你们处得不愉快,到时候各自心生怨言,何苦来哉。”

    谈薮刚想说话,只是很快就将到了嘴边的言语咽回肚子。

    洪淼转头望向窗外那边,“总算来了。”

    偏屋檐下廊道那边,并排蹲着的几个,其中陈丛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皮子,继续双手笼袖,打了个哈欠。

    至于那个马重,已经摸到墙角根那边偷听三人对话了,不过好像没能听见什么。

    三道身形,在灵境观山脚那边就落下身形,选择徒步上山,这不是看得起这座籍籍无名的小道观,只是不敢不把白玉京规矩当回事。

    马重第一个转头,看着那三位走入道观大门的外乡人,赶紧站起身,大气都不敢喘,是正儿八经的朝廷道官老爷,真的神仙!

    土膏拿手肘撞了一下陈丛,抬了抬下巴,示意赶紧瞧瞧那几位贵客。

    陈丛先是转头望向身边的土膏,然后茫然抬头,愣了愣,最后蓦然眼睛一亮,充满了好奇,羡慕,自卑,以及憧憬。

    只见那三位道官神仙,有年轻修士背了一把铜钱剑,有老人腰悬一枚淡金色捉妖葫芦,还有一位少女模样的女冠。

    其实三人都很疑惑,怎么一向太平无事的颍川郡内,会突然冒出个流窜作祟的鬼物,而且境界还不低。

    所以从朝廷庙堂,再到府城,都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后者,始终紧绷着一根心弦。事实上,所谓的害了几条性命,是夸大其词的小道消息,只是两处县城衙署,都被那胆大包天的鬼物戏耍胡闹了一通,其中有两个有道官身份的,一个被魇,成天魔怔了,傻笑不已,之前每天裤裆都要湿好几回,成何体统,还有一个不是练气士的道官,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被剥光了衣服,给赤条条丢到了大街上,这头鬼物简直就是在挑衅一郡甚至是举国道官。

    边境那边,已经有道官展开严密搜索,而他们三人,负责将方圆数百里之内,仔细搜寻了一遍,担心鬼物狡诈,就躲在灵境观附近,他们才来道观这边,除了勘验过程一事,更要确定鬼物是否躲藏小山周边地界,三人进了道观后,不等洪淼客套寒暄一句,那个背着铜钱古剑的年轻道官,就手托一柄照妖镜,御风而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