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淡淡风溶溶月(第6/7页)剑来



    王毅甫放下酒碗,“柳先生,我其实一直很好奇你是怎么看待山上的。”

    柳清风抿了一口酒,缓缓道:“只是如何看待山上,意义不大,山下山下,其实界线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山下,短寿早夭,山上更加长寿。”

    王毅甫问道:“仙家术法,柳先生都不讲?这不是比寿命长短,差距更明显吗?”

    柳清风摇头笑道:“我是读书人,对上了沙场士卒,被一两刀砍死,王县尉,你双差距大不大?”

    王毅甫点头道:“原来在柳先生看来,山上修道之人,就只是拳头大些,仅此而已。”

    柳清风不再喝酒,“有钱人,山上人,尤其是富可敌国的前者,所谓得了道的后者,双都是得了天地造化的大恩惠,活命无忧,衣食更是几辈子都无忧了,那就应该想着打开腰包,还回去一些,有来有往,细水流长。这不是我非要人人那道德圣人,并非如此,而是如此做了,是送钱出门、迎大钱进门的路数,归根结底,还是赚钱,得到更多的利益。”

    柳清风继续道:“对破坏规矩之人的纵容,就是对守规矩之人的最大伤害。”

    到这里,柳清风转头望向已经喝了个半醉的少年柳蓑,笑问道:“那么我们如何确定自己订立的规矩,就一定是好的,是对的?”

    “老爷自己想这些,我不想,想也想不出答案。”

    柳蓑晃着脑袋,咧嘴一笑:“不过老爷也少想些,不然别的不,我也跟着累了。”

    柳清风摆摆手,无奈道:“你继续喝酒就是了,什么都不用想。”

    王毅甫举起酒碗,敬了柳清风一碗酒。

    柳清风也拿起碗,“我量力而行,不与王县尉客套。”

    后来柳蓑已经趴在桌上熟睡过去。

    王毅甫难得与这位柳先生闲聊如此之久,并且能够如此随意。

    柳先生那些王毅甫眼中的大事壮举,都神色平静,极为从容,唯独在到一件王毅甫从未想过的事上。

    柳清风竟是破天荒喝了一大口酒,真是借酒浇愁了。

    “宝瓶洲各处,一地言的消失,让人心痛。许多大的的,哪怕极为碎碎的脉,只要书籍还在流传,总有补救的机会。可是那些牵连着许多风俗的言,若是没了,就是彻底没了啊。”

    柳清风最后怔怔望向窗户。

    窗户关着,读书人看不见外边的月色。

    是不是比昨天明亮,还是会比明天黯淡,都不知道。

    徐远霞回了家乡,开了一家武馆,只不过这位馆主,却喜好关起门来偷偷写书,给下人打扫房间,偷看了去,便成了个不大不的笑话。

    虽大髯汉子一大把年纪了,那副尊容,也实在上不得台面。可是愿意嫁给他的姑娘,还是不少。

    毕竟一看就是个不缺银子的主,关键是这个上了岁数的男人,面面,都吃得开,地的江湖帮派,县令老爷,同城的郡守府里边当差的,秀才贡生,他都能聊几句。

    一条老光棍,只要腰包鼓,想当光棍都难。

    城池周边的深山,来了一帮神仙老爷,占了一座山清水秀的僻静山头,那边很快就云雾缭绕起来。

    很快老百姓们就蜂拥而去,在山脚那边,有那磕头求仙家缘分的,也有求着这些仙人帮忙消灾解难的,只是都被拒之门外。

    然后一位山上神仙云游山外的时候,相中了一个修道胚子,原是个郡城最寻常的市井少女,她自己死活不乐意,一心想要与青梅竹马成亲,过安稳日子。她喜欢的年轻男人,刚好就在徐远霞的武馆拳,暂时算是外门弟子。

    只是让徐远霞哭笑不得的事情,是他走了一趟山中,用道理外加那把腰间佩刀,好不容易服了那帮练气士,别用强的,得做那你情我愿的买卖,那些修道之人,境界不高,而且也算讲理,和和气气的,便答应下来。

    不曾想徐远霞的武馆,很快给那少女的爹娘带了一大群亲戚,闹了个鸡飞狗跳,哀嚎不已,尤其是位老妪,哭得晕厥过去,差点没能喘过气。

    后来少女自己也改了主意,不管是被爹娘亲戚服了还是如何,总之就是答应去山上修行仙家术法了。

    徐远霞便闹了个里外不是人。

    只不过江湖路走多了,徐远霞倒也没觉得如何。

    那对男女,分别之前,也就是那些相约柳梢头,山盟海誓什么的,估计双都想通了之后,还会对未来充满憧憬。

    一个了拳,当江湖大侠,自己开门立派,一个在山上了仙家术法,以后甚至可以相互帮衬。

    只是还没过一年,她便来得少了。

    再过了一年,她就干脆再也不来了,哪怕男子去找她,也上不了山,更见不着她。

    以前滴酒不沾的年轻男人开始会了喝闷酒。

    徐远霞对此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那少女是修道胚子,还真不假,一次跟随师长师兄,竟然已经能够从郡城上空御风而过。

    愿游名山去,道飞丹砂。

    那个时候,正值晚霞,年轻人抬头望去,一下子就满脸泪水。

    徐远霞都没法劝什么。

    这天夜里,徐远霞躺在屋脊上,坐着喝酒。

    有些想念两个比他岁数的江湖朋友。

    又傻又聪明的张山峰。

    永远思虑重重的陈平安。

    不晓得下次三人再碰头,自己得喝掉多少壶酒才行。

    如今世道可处处透着古怪,徐远霞只希望那两个朋友,过山过水,都能顺顺当当的。

    大髯汉子歪着脑袋,揉了揉下巴,真要起来,自己刮了胡子,三人当中,还是自己最英俊啊。

    书简湖云楼城一处巷弄。

    住在门对门的两个人,一大一,年轻男人与一个常年挂鼻涕的孩子蹲在院子里边,烤苞米,掰成两截,年轻男人递给那孩子一半。

    孩子急眼了,不去接,“姓顾的,凭啥我吃的半截?!你年纪大,就不能让着我些?还想不想当我姐夫了?!”

    顾璨笑道:“我这辈子就没吃过的那半截苞米,从来都是大的那截。跟你熟归熟,但是不能破例。”

    孩子瞥了眼顾璨,看样子不像开玩笑,见好就收吧,反正苞米都是顾璨的,自己没花一颗铜钱,孩子啃着苞米,含糊问道:“你这么有钱,还经常吃烤苞米?”

    顾璨点头道:“吃啊,怎么不吃,饿极了,土都吃。”

    孩子白眼道:“成天满嘴胡话,没姑娘会喜欢你的。”

    孩子一直不知道,眼前这个还算人模狗样、勉强配得上自己姐姐的家伙,曾经是书简湖的顾大魔头,后来消停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又成了一个不容觑的书简湖地头蛇,甚至可以,如今的顾璨,走得步步稳当,面面的人情往来,关系打点,都风生水起,只是一切都在幕后。

    曾经的截江真君刘志茂,如今的上五境修士,真境宗供奉,在当年那场闭关之前的师徒问答之后,其实已经彻底将顾璨视为唯一嫡传,将那关系大道根的截江真经留给了顾璨。

    师姐田湖君,如今更是将这位师弟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原先负责驻守云楼城的大骊年轻将军关翳然,哪怕如今已经离开,但是新一任大骊武将,分明是那位关氏嫡玄孙的朋友,而且是上了酒桌敬酒、酒杯只会比关翳然更低的那种,顾璨知道这是朋友,又不是朋友,但其实都不重要。

    石毫国新帝韩靖灵,石毫国庙堂上最年轻的礼部侍郎黄鹤,以及许多书简湖年纪不大的“老朋友”,都曾私底下陆陆续续来找过顾璨。

    最关键的,是曾经来了个不速之客,找上了门。

    顾璨一眼就看出了对的身份,哪怕对施展了障眼法。

    顾璨也没有装傻,直接作揖行礼,敬称姜宗主。

    姜尚真当时挺乐呵,不但进了门,还与顾璨喝了酒,无声无息隔绝出天地,半点不把顾璨当外人,了几句惊世骇俗的言语。

    他姜尚真如今太他娘的憋屈了,卧榻之侧,鼾声如雷啊。

    还骂那玉圭宗的老宗主,骂他的选址太糊涂,换成其它任何鸟不拉屎的地儿都行啊,偏偏选了此处,不是存心让他姜尚真每天睡不着觉嘛。

    顾璨只是听着,双手持杯,也不喝酒。

    这个举动,意思很简单,就是他顾璨,身在书简湖,就只做姜宗主觉得应该是怎样、才算正确的那个顾璨。

    至于顾璨自己当下如何,想如何,心如何,未来所求,所有的一切,根不重要。

    所以姜尚真就只是来了一趟,喝了几杯酒,便走了。

    顾璨在这些事情上,除了那位真境宗宗主的某些言语,从不对曾掖和马笃宜隐瞒什么,可曾掖和马笃宜起先还是都很担心,担心顾璨会重新变成之前的那个青峡岛顾璨,而不再是跟着陈先生走过千山万水的那个顾璨。

    好在顾璨没有让他们担心更多,除了各种层出不穷、匪夷所思的应酬、酒局,顾璨依旧会每年拿出最少六个月,带着曾掖、马笃宜一起游历书简湖附近的山上山下。

    在这个过程里边,除了山水形胜,也有过许多意外之外的冲突,其中就遇到一场惨剧人寰的惨事。

    顾璨没有再像以往那般息事宁人,或是一笑置之,此次出手,以原只是做个样子的腰间那把寻常剑,独自斩杀练气士十二人,皆是一击毙命,其中还有一位曾掖和马笃宜都十分忌惮的龙门境修士,只是在连剑修都不算的顾璨身前,都谈不上有什么还手之力。

    那一次,就连曾掖和马笃宜都只觉得大快人心,那帮修道之人,死不足惜。

    最后顾璨背对两人,一手持剑,不着急收剑入鞘,另外一手轻轻握拳,轻轻一敲握剑之手,抖去长剑之上的鲜血。

    顾璨转过身之时,已经收剑在鞘,笑道:“走了。天地生养,天地收尸,不用去管。”

    如今顾璨的家业不,除了刘志茂争取回来的那座青峡岛,还有好些岛屿都记在他名下,所以顾璨其实已经很少来巷宅子这边,但是每次出门游历归来,或是忙里偷闲,就都会来这边住一宿。

    今儿苞米足够多,虽次次都只能吃那半截,孩子依然吃了个肚皮滚圆。

    顾璨想着一件心事。

    自己千绕万转,心安插在正阳山和清风城许氏的那两枚棋子,连他自己不知道何时才能提起伏线。

    既然急不来,那就慢慢来吧。

    孩子打了个饱嗝,干脆坐在地上,看着一旁那个姓顾的家伙,问道:“除了我,谁还那么好话,让你吃大截的苞米?”

    顾璨瞥了眼他。

    孩子突然有些怕。

    顾璨笑了起来,指了指孩子的脸庞,“擦一擦鼻涕。”

    孩子立即一吸鼻子,都不用拿袖子手背擦拭。

    顾璨想了想,道:“我与那个人,大概很难变成以前的那种关系了,不过没事,只要我不犯大错,一次都不犯,他就只能一直念着我。天底下多少的好朋友,散就散了,都没什么闹翻脸,还不是渐行渐远。我跟他现在这样,不远不近的,我反而比较安心。”

    顾璨望向那个缩头缩脑坐地上的孩子,笑道:“你觉得呢?鼻涕虫?”

    孩子不知为何,只是觉得现在的顾璨不认识了,所以再不敢像以前那样咋咋呼呼,声道:“你是啥就是啥。我年纪,啥都不懂,都听你的。”

    顾璨笑了起来,“也聪明,不过比起我,还是要差些。”

    这下子孩子不怕他了,白眼道:“我聪明?你去问一问先生夫子的戒尺!”

    顾璨嗯了一声,感慨道:“真有道理。”

    顾璨突然站起身,对那个孩子道:“你去我屋子里边坐会儿,记得别乱翻西。”

    孩子不明就里,仍是乖乖去了顾璨所住的屋子,只是在窗台那边踮起脚尖,担心顾璨会有事情。

    所以还是个聪明孩子。

    有种聪明,是天生的性。

    顾璨望向大门那边,笑道:“不肯进来也没关系,我出门见你便是。”

    一个探头探脑的弱书生,畏畏缩缩现身,自我介绍道:“我叫柳赤诚,白山国人氏,离着观湖书院很近的那个白山国,我原是游书简湖,到了云楼城,一个迷糊,莫名其妙就站这儿了。误会,都是误会,我绝非那蟊贼,是正儿八经的斯人,有功名在身的那种!”

    顾璨眯起眼,抱拳作揖:“既然无需晚辈出门,那就有请前辈出窍。”

    那书生气势浑然一变,大步跨过门槛。

    “柳赤诚”啧啧称奇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顾璨起身微笑道:“只要前辈不觉着此子不可留,都行。”

    那柳赤诚闻言大笑:“有趣有趣,妙极妙极。对了,我原是来取回那部截江真经的,担心它遇人不淑,不曾想是天作之合。娃儿,瞧你年纪不大,境界还挺高,叫什么名字?”

    顾璨神色古怪,想起一事,“前辈这是又要收徒弟?”

    柳赤诚神色微变,有些尴尬,叹了口气,“此时此景难为情啊。”

    顾璨道:“恳请前辈,接下来好好话,有事情更要好好商量。”

    到这里,顾璨停顿片刻,死死盯住这个境界肯定极高的“书生”,却是没有半点敬畏神色了,“不然前辈会得意片刻就失意的。”

    柳赤诚那顾璨嗯了一声,“真有道理。”

    然后柳赤诚笑道:“你不该留在这池塘里边,应该去中土神洲白帝城。”

    大骊王朝的国势,蒸蒸日上。

    最近大骊旧中岳地界,下了一场连绵细雨,惹人厌烦。

    大骊原先五岳,如今都已经降为山神,加上新北岳披云山,即将挑选出三座山头,作为北岳的辅佐储君之山,就更加让某些山神揪心不已。

    以往整个宝瓶洲都没有这么个讲究,在浩然天下中土神洲,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举措,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甚至可以是遗祸深远。因为此举,耗钱费力,还不讨喜,容易节外生枝,横生事端。

    道理很简单,这些藩属山脉,往往距离大岳极其遥远,并非是那种毗邻大岳的山头,旧有山神,就是名义上的寄人篱下,矮了大岳山君一头,一旦成为储君之山,规矩约束就骤增无数,因为山君可以随心所欲,以极快速度驾临自家山头。按照儒家圣人制定的礼仪,朝廷原只有礼部衙门,可以勘验、考评一地山神的功过得失。

    虽礼部尚书和侍郎都不敢怠慢此事,毕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过大大的具体事务,都是祠祭清吏司的郎中负责,真正需要常年打交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