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打得吐蕃自闭(第1/2页)大唐第一败家子

    至此,整个南诏已经部都被大唐攻打下来。

    而时间,已经临近年关。

    李愔当然不会这么轻易放过吐蕃,不过,至少年前,李愔不准备对吐蕃动手。

    而整个南诏,李愔决定部交给段雨桐。

    其实,现在李愔完可以将整个南诏,部都收归自己领土之中。

    不过如此一来,南诏正在攻打大唐,他现在正在和南诏开战的借口就将消失了。

    到时候,如果李世民下诏调他离开的话,李愔就没有这么好的借口了。

    如果不听从调令的话,那就是公开造反。

    很有可能,会和整个大唐开战。

    当然,李愔自信能够保自己。

    甚至能够击垮他们。

    但是战争一起,死伤无数,无数百姓,都会跟着遭殃。

    这是李愔所不愿意看到的。

    既然如此的话,干脆将整个南诏,交给段语彤好了,让她做整个南诏的女王。

    而现在,南诏的士兵,已经被杀的差不多了。

    段语彤必须要依靠大唐的军队,才能统治整个南诏。

    并且招兵和训练,都需要大唐军队帮助她来完成。

    实际上,段语彤,就是一个被蜀王推出来的傀儡。

    “语彤,现在整个南诏已经被打下来了。你父王走了,现在南诏只能由你来接管!不过你放心,你父王的仇,我会替他报的!等明年,一定要让吐蕃付出代价!”

    听到李愔的话,段语彤完被惊呆了。

    什么?

    阿哥刚才什么?

    将南诏由我来接管?

    可是,这怎么可能?

    实际上,在她父王死的那一刻起,她就只是一个亡国公主。

    这意味着,南诏和她,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但是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阿哥居然还是决定,将南诏交给她。

    段语彤感激地对李愔道:“阿哥,我一个弱女子,怎么管理的了整个南诏呢?我,我”

    李愔微笑着道:“语彤,你放心好了,我会帮助你的!这,也是我对你父王的承诺!”

    在李愔的劝之下,最终,段语彤还是同意成为整个南诏的女王。

    不过,段语彤也向李愔提出了一个条件。

    那就是,她到南诏登基为王的时候,要阿哥陪同她一起去。

    对她的这个要求,李愔也欣然同意下来。

    丫头从来没经历过这么大的场面,想让他去帮助站台。

    这种心情,李愔是能够理解的。

    眼看快过年了,但是国不可一日无主。

    李愔还是准备在年前陪同段语彤一块上任。

    毕竟,南诏早稳定下来好。

    南诏的六万大军,李愔决定将王翼的三万大军留下。

    三万大军,足以镇压整个南诏。

    而席君买的三万大军,则是暂时驻扎在南诏,随时都可以向吐蕃发动进攻。

    在李愔的陪同之下,段语彤进行了登基为女王的大礼。

    南诏虽然被大唐打成了筛子,对他们军队的屠戮,也让他们十分恐惧。

    但是这个民族,还是有着排外的心理的。

    而现在,没想到最终竟然还是语彤公主登基为女王。

    这对整个南诏的百姓来,倒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最起码,没有落到外人之手。

    登基大礼,很快召开。

    语彤公主,被众人簇拥着,成为南诏女王。

    接下来,自然是封赏众多大臣。

    这些大臣,就是段语彤这个女王的班底,因为每一个人,都将是她亲自封赏的。

    当然了,这些大臣,自然是以蒙巂诏的老人为班底。

    毕竟,段语彤最信任的,最熟悉的,也只有他们了。

    只有哪些无关痛痒的职务,段语彤才挑选了一些原其他部落的人才。

    至此,南诏彻底一统,南诏王国,正式成立。

    为了感谢大唐蜀王对南诏统一的巨大帮助。

    当日,南诏女王段语彤,亲自设宴款待大唐蜀王。

    而在酒宴之上,女王段语彤,更是支走了所有人。

    自己坐在大唐蜀王身边,殷勤劝酒。

    袖殷勤捧玉盅,当年拼却醉颜红。

    喝道最后,李愔有些喝多了,只觉得浑身燥热难当,似乎发生了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

    等李愔醒来之后,才发现,真的发生了一些事情。

    他躺在了南诏女王的龙床上,并且身上没穿什么衣服。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偏偏,南诏的女王段语彤,身上也没穿什么衣服,就趟在他的身边。

    隐隐间,李愔还能回想起,两人做过什么事情。

    好像,这事儿玩的有点大啊,李愔不由叹了口气。

    还好,南诏女王并没有非纠缠着他不放,也没有死缠烂打,死活要嫁给他的意思。

    甚至,段语彤还表示,是她事先在酒里下了药,为的就是想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而她会一直待在南诏,不会纠缠他不放的。

    李愔又留了三天,三太之后,李愔告辞而去。

    然后,再次上演了一次十八相送。

    依依不舍的分别之后,段语彤心事重重地回到王宫。

    这一次,想必能够怀上的吧?

    并且只要怀上的话,就一定是个男孩!

    这可是他们族群里面的祖传秘,只要在特定的日子服下这种药,怀上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并且怀上的,一定是个男孩。

    嗯,等到儿子出生之后,我就将王位传给他,然后我就可以取做其他的事情了,嘻嘻。

    原段语彤还以为,当女王会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但是很快她便发现,其实一点都不辛苦。

    因为,蜀王给她留下一支非常优秀和高效的团队。

    所有的事情,他们都会迅速分门别类。

    事情,他们自己就处理了。

    大事情,他们会给出自己的分析,还有不同的处理法,可以供她选择。

    而她,只需要做出选择就可以了。

    甚至,如果她想要偷懒的话,完可以将这些事情,都交给手下去做。

    因为他们,会比自己处理的更加完美。

    当然了,如果她掌控欲很强的话,其实完可以将权利部收取上来。

    段语彤感受到,除了军权她难以碰触之外,其他的政权,其实都在她控制只内。

    而此时的段语彤,想的都是怎么保胎,她才懒得管那些政事呢。

    将事情统统都丢给手下人去处理之后,不多久,段语彤隐隐感觉,自己似乎真的怀上了呢!

    李愔回去之后,年已经过完了。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

    到了二月份,唐太宗命令诸位将领,在洛阳出兵。

    以肖瑀为洛阳宫留守。

    三月份的时候,李世民抵达地州。

    然后让魏王李泰留守监国。

    在原的历史轨迹中,李世民已经定了李治为皇太子。

    但是在这个世界里,李世民暂时还没定下太子的位置。

    一来,和原的历史轨迹不同的是。

    在原的历史轨迹中,魏王李泰并没有其他的竞争者,所以他极为膨胀。

    但是现在,齐王李恪,尤其是蜀王李愔,都是他有力的竞争者。

    这一世,魏王李泰并没有那么膨胀。

    而李世民来也曾考虑过,要不要立魏王为太子。

    但是一旦立魏王为太子的话,很有可能,会直接将蜀王李愔推向对立面。

    现在,李世民不得不去考虑,蜀王李愔的影响力了。

    他已经有两个儿子造反,这对一向好强的李世民来,是非常打脸的事情。

    还好,无论是李佑还是原太子李承乾。

    他们造反造成的后果,都极为有限。

    但是如果蜀王李愔造反的话,哪可就大大不同了。

    李愔不但自己的实力深不可测,甚至和朝中很多武将交好。

    如果是他造反的话,李世民甚至不敢确定,他到底会不会成功。

    因此,在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控制住蜀王的话,李世民并不怎么敢立太子。

    没有确立太子的身份,魏王李泰也十分焦急。

    不过这一次,父皇竟然让他留守,这是变相的承认他太子的身份了吗?

    李泰不由大喜过望。

    四月份的时候,大军来到玄菟。

    李世勣一举拿下盖牟城,俘虏了两万多人,获取十多万石的粮食。

    李世民通过幽州来到北平。

    沧州刺史席辩因为贪赃枉法,被处死。

    而张亮一路兵马,从莱渡海攻击卑沙城,俘虏八千多人,一直来到鸭绿江边。

    李世勣出兵赶到辽城下。

    这时候,高丽终于惶恐害怕了。

    高丽派出四万骑兵,准备解救辽。

    李世勣和李道宗等大将,大败高丽的援军,斩首一千多人。

    李世民直接渡过辽水,并且把桥给拆掉。

    过河拆桥,表明了李世民的决心,已经没有退路了。

    李世勣攻打辽城,李世民亲自带领兵和它会师,将来辽城团团包围。

    最终城破,杀死一万多守军,俘虏四万多人,并且将城的名字改为辽州。

    然后接着攻打白岩城,李思摩中弩矢,太宗亲为吮血契苾何力裹伤力战,破高丽救兵。

    此时,大唐剑南道,李愔集结剑南道总共十一万大军,联合攻打吐蕃。

    而吐蕃在去年的大战中,损失了四万多兵马。

    此时,他的总兵力,还有十五万人。

    虽然他是防守一,虽然他的总兵力还要比大唐更多。

    但是不知为何,松赞干布心里,总有种不保险的感觉。

    甚至,他现在非常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和大唐作对呢?

    为什么要出兵攻打南诏呢?

    如果去年没有攻打南诏的话,该有多好啊!

    大唐未必就一定会攻击我们吧?

    只不过,现在是什么都晚了啊!

    而大唐的攻击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快到松赞干布和国师张江河,完措手不及的地步。

    第一战,他们准备依仗地利,依仗他们优势骑兵,给大唐来一个下马威。

    但是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第一场战争,就直接把他们打傻13了。

    大唐利用战车,铁骑还有步兵的配合,发挥出恐怖战力。

    一战之下,几乎将吐蕃出战的一万骑兵,部剿灭。

    这次的战役,让吐蕃真正认识到了,他们和大唐军队之间巨大的差距。

    接下来,吐蕃彻底被打自闭了。

    再也不敢和大唐进行野外战斗,禁闭城门,严防死守。

    吐蕃在南诏的战场中,也汲取到了足够的经验教训。

    吐蕃的城池,也比南诏的城池更加高大,更加的坚固。

    如果大唐再想用攻打南诏的办法来攻打他们,是很难奏效的。

    现在在双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实是吐蕃的兵力还占据一定的优势,他们凭借防守,不信阻止不了大唐的进攻。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他们好像真的想多了。

    第一次的攻城战,大唐的进攻速度,竟然一点都不比攻打南诏的时候慢。

    这一次他们根就没有选择晚上偷城的手段,直接用巨型投石车。

    只用了几块巨石,就轰破了他们的城门。

    接下来,唐军迅速入城。

    而在接下来的巷战之中,唐军的战斗力,居然比野战更加的犀利。

    巷战的地形更加的狭窄,躲避的空间更。

    唐军无论是弩箭,还是兵器的犀利程度,都让他们难以望其项背。

    很快,城破,守城吐蕃士兵,部阵亡。

    而对吐蕃的百姓,只要乖乖听话,唐军秋毫无犯。

    仅仅十天的功夫,大唐就连下十城。

    屠戮了吐蕃五万守城军。

    至此,吐蕃军队还剩下不足九万人。

    而大唐十一万大军,基上没有减员。

    双的实力悬殊,已经拉大。

    打到现在,吐蕃三分之一多的领土,已经被益州军占领。

    好消息是,接下来,吐蕃的地势渐高,地形更加复杂多变。

    大唐的战车车阵,怕是派不上什么用场了。

    但是,大唐从出不穷的战斗式,让他们始料未及。

    对于能不能抵挡的住大唐的进攻,无论是松赞干布,还是他们的国师张江河,都没有半分把握。

    幸好,此时大唐将进攻的节奏放缓了下来。

    似乎大唐正在修整和消化。

    等到消化掉他们占据的城池,到时候恐怕就是双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其实,李愔之所以不急着进攻,主要是为了让唐军逐渐的适应。

    吐蕃地形复杂多变,很难进攻?

    李愔觉得,怕是松赞干布他们想多了。

    李愔主要顾忌的,倒是吐蕃的高原反应。

    在大唐和吐蕃的战斗中,大唐为什么迟迟没有拿下吐蕃?

    高原反应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唐军进入高原之后,恐怖的高原反应,会让他们战斗力大降。

    甚至能够失去七成的战斗力。

    在这种状态下,是很难打赢吐蕃士兵的。

    而李愔,是在给大唐士兵一个适应的时间。

    主要是做一些适应性运动,然后服用高原安口服液。

    当然了,这个口服液,其实是熬制的重要大锅汤,然后每个人每天都要按时服用。

    经过五到七天的适应之后,九成九的士兵,都逐渐开始适应。

    对于那些极少数不能够适应的士兵,李愔直接将人部都撤了下来。

    有一部分人,或者患有某些疾病,是不能再高原长待的。

    而被撤换下来的士兵,还非常不甘心非常懊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