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女子学校(第2/2页)大唐第一败家子
后还有农业板块,这个板块,让那些百姓们都纷纷购买益州月报。
综合起来,益州月报的销量要是没有节节攀升,那才是咄咄怪事。
而这一切,益州月报的主编夏云天,居功至伟。
现在益州月报的销量,比之从前,起码增长了五倍!
益州月报每年的盈利,现在也变的非常可观。
而最新一期的益州月报,仍然遭到哄抢。
不过里面的一则消息,在剑南道之外,并没有引发多大的轰动。
这则消息是,因为皇后病重,为了给皇后祈福,蜀王决定在益州新城举办一个女子校。
所有剑南道的娘子,都可以免费入。
这些娘子,只需要对皇后心存感激就足够了。
这一则消息,好多人都不以为然。
女孩子家家的,上什么嘛!
不过人家蜀王是在为皇后祈福,这是人家的孝心,他们倒也不好多什么。
而那些世家还有那些老顽固,对这个消息则是非常不满的。
这个蜀王,又搞什么?
女子怎么能上呢?
你这不是对伦理的挑衅吗?
他们都有心再弹劾蜀王了。
不过现在,人家蜀王可是为了给皇后祈福,这是孝的体现啊。
就算是他们,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弹劾蜀王。
这时候弹劾蜀王,简直就是找死的行为啊。
而这则消息对整个剑南道的百姓来,意义可就完不同了。
没想到,蜀王竟然会成立一个女子院,这简直太棒了!
现在,在整个大唐,或许对女孩子上,都并不热衷。
因为他们会觉得,女孩子嘛,早晚是外姓人,供她们上有什么用呢?
上需要花钱不,还不能帮助家里哪怕一点。
在家里,至少也能烧火做饭,能够帮家里干一些农活。
但是在益州,情况却是不一样的。
剑南道这边,知识相当值钱的。
能过读书写字,会记账,工钱直接翻一倍啊。
而根据目前的形式,已经不止是一倍了。
因为整个剑南道的发展,非常迅速。
所以,剑南道的商业发展,也跟着异常的繁荣昌盛。
因为商铺或者工厂,来多,这也导致,用工量大大增加。
甚至就连吐蕃还有吐谷浑的百姓,都偷渡过来打工。
面对这一状况,李愔并没有严格审查,禁止偷渡。
这对整个剑南道来,其实是好事儿。
能够解决剑南道用工荒的问题嘛!
而现在奇缺的,还是那些会记账的读书人。
别看乔琦琦等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几千个字,能够记账。
一般的普通人,至少要用几年的时间,才能够习到这种程度。
而整个剑南道,从李愔普及拼音三字经百家姓以来,才过了不足三年的时间。
这直接导致,能够记账的读书人奇缺,所以,这些读书人的待遇也跟着水涨船高。
现在工钱已经翻到了普通工人的四倍,现在还处于上涨期。
计算是女孩子,只要会记账,不犯错,一样能够找到活计。
而现在整个剑南道,因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工机会的不断增加。
他们打工赚的钱,已经远远超出了地里的产出。
种地不如打工,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了,民以食为天的农思想,依然在影响着他们。
完不种地的百姓,倒是并不多。
但是将女孩子留在家里洗衣做饭的思想,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让女孩子去读几年书,然后回来做工,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将耽误的这几年,部都补回来。
这笔账,他们也是会算的。
并且,女孩子到时候就算嫁出去,在娘家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
既然如此的话,为什么不送女孩子去读书呢?
因此,女子校要成立的消息一经传播,马上就有好多家长前来询问招生的具体情况。
而这时候,校里面的招工,也已经完成。
女子校嘛,里面无论是厨师还是那些保卫人员,用的自然部都是女子。
反正蜀王给的待遇很高,足足是外面那些店铺的两倍,根就不愁招收到员工。
现在,校长有了,就是乔琦琦。
员工到位了,大也早就建设完成,现在缺的就是老师了。
就乔琦琦一个人,根就教授不过来这么多生啊。
而令李愔惊喜的是,当十五国的公主,听了这件事情之后,她们主动求情前来教。
不过,她们也有个条件,那就是她们国家的子弟,能够到益州大和益州女子大来读书。
对于这个请求,李愔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了。
此时,唐皇李世民,要求李愔再建造一辆火车,开通益州到杭州之间的铁路。
当然了,杭州到长安之间,自然也要开通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