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十八孩儿 谶纬之言(第1/2页)顺明

    “十八孩儿当主神器”

    那名自称推测吉凶气运的中年人正在李自成的帅帐之中卜卦,卦器在地上分散成的形状,自然只有这名中年人能够解读。

    这矮个子的中年人看到卦象之后,念念有词,似乎在推算着什么,猛然间惊喜的说出了那句话。

    有资格在帅帐之中的将领差不多有三十几位,各个神sè紧张的盯着这名卦师,华夏几千年的儒家为主,讲究的是不信鬼神,不过从皇帝到平民,对着卜卦气运之说,人人深信不疑。

    要不是气运,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凭什么从一个和尚成了九五之尊,闯王李自成不过是个驿卒,但起事以来,被官军打败溃散逼入绝境不知道有几次,可每次都能以比上次更大的规模复起,这其中是不是有天命在呢!

    “十八孩儿当主神器”这句话说出来,宋献策面露神秘,可上首的李自成却有些糊涂,他看看左右两侧的将领,这些人里面认识字的寥寥无几,可站在身边的军师牛金星却微笑着并不发表意见。

    屋子里安静了会,才有一个人涩声的说道:

    “孩儿通子,十八子不就是个李字吗,这十八孩儿当主神器,就是李家当主神器,这神器莫非是天下的意思?”

    这人说的缓慢,不过这意思大家全听明白了,李自成心下一阵狂喜,当年就有人说他有天下之分,眼下的局势似乎越来越证明这一点,今rì的卦辞更是给他极强的信心,莫非冥冥之中真是有天意。

    要是牛金星出面解读卦辞,李自成还要疑惑几分。毕竟这宋献策和牛金星是旧识,要是两人一唱一和难免是勾结。

    可出声解读的人是高一功,高一功可是自己的妻弟。对待自己最是忠心耿耿,他在加入闯军的时候就粗通文字,跟着闯军南征北战,高一功是唯一一个闲暇时会读读书地人,这在闯营之中是个异数。还被很多人笑话,但好歹他懂得些文字计算。所以后勤军需的事情是他来主理。

    高一功说的话,李自成不会有什么怀疑,听完这解释之后,他地脸上已经是略显笑意,营帐之内的许多大将都还没听明白,有些糊涂。不过有那反应快的已经是理解,交头接耳的把这判断传了下去。

    这帅帐内的嗡嗡声越来越大,最先开口地是刘宗敏,他在那里哈哈大笑,几乎是吼着说道:

    “闯王果然是要当皇帝的,到时候咱们大伙是将军,牛先生就是丞相,去京师,天天白米饭。蘑菇炖羊肉!!”

    陕西地吃面为主,吃米是相对奢侈,而且闯军即便是势大,为首地这些将领也并没有太好的生活,这刘宗敏所说,很有些皇帝老儿天天吃白面馒头的意思,不过这些话却正是说到在场诸将的心里。

    帅帐中的闯营诸将人人脸上都有喜sè,李自成虽然是沉着模样。可脸上笑意也是越来越浓。看到这个局面,牛金星从座位上离开。给李自成深深一揖,开口说道:

    “闯王,此乃天意,我闯营上下理应顺天而行,而今我闯军虽然拥众几十万,却东征西讨没有根据之地,这是我军的薄弱不住,接下来理应占据一地……”

    天命在闯王李自成,众将从帅帐散去之后,人人心cháo澎湃,能做个从龙之臣,李自成当了皇帝,自己也是封侯拜将地待遇,这是何等美好的前景,在这之前,造反当皇帝这个念头都很少有人想起,大家只是想聚拢在一堆和那些官府的人斗,不至于被活活的饿死压榨死,眼下却有更好的出路了。

    那位过来卜卦的宋献策,当场被封为军师,位在牛金星之下,算是闯军中排行第二的文臣。

    这一夜发生的事情,很多人都兴奋的不会早睡,牛金星地营帐之中也是***长明,因为牛金星是全家投军,也有女眷跟随,为了显示优渥的待遇,闯营专门给他划出一片区域,而且派来的护卫侍从都是在这区域的边缘守卫,而不是去贴着营帐。

    所以牛家父子说话的时候,倒也不用担心外面有人监听。

    不过,即便是如此,父子两人的声音也是压倒了极低,小心无大错,这闯军之中全部是武人,他父子两人的文士身份在这里极为的突兀和另类,尽管上下都很敬重推崇,可还是小心谨慎些好。

    “父亲大人,今rì这卦辞……”

    牛金星看见自己儿子地神sè,心中知道牛地想法,开口说道:

    “为父和这件事没有什么相干,宋献策当年就喜欢弄险,谁知道今rì这卦辞到底真是天意还是他有意为之。”

    牛这才是松了口气,笑着低声说道:

    “宋叔今rì这卦辞却是赌对了,正好是搔到闯王的痒处,这卦辞怕是来之前就想好了吧!”

    牛金星看牛嬉笑地模样,脸sè顿时是板了起来,冷声的训斥,当然声音还是那么低,训斥道:

    “你以为帅帐中的闯王和下面的将领就不知道吗?你真以为他们都是什么都不懂的武夫,我看你什么都不懂,在这营中,你我始终是个外人,要步步的小心方能保证全家的平安。一些零散的官兵或者是被歼灭,或者是躲在城池之中不敢出来。

    但现在的闯军可不是那种打不开城池的乌合之众,县城、州城有不少都是守御不住,被闯军打破。

    而山东地面安静如常,济南府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举办,山东总兵李孟纳妾。这名小妾据说是名孤女,被李孟收留了很长时间。

    这次地纳妾除却各方人士派人送去礼品之外,也并没有什么惊讶的,胶州营内部更是觉得此事本就是顺理成章,木云瑶是不是李孟的妾室,无非是一个名份,早就是在一起这么年了。

    李孟这次去往开封和周王私宴,周王也是提到了这件事情,自从灵山商行在开封有分店以来。周王父女经常是有信件的联系,周王也知道自己的女儿还没有什么名份。

    既然已经不在王府,那就不必这么执着于名份和地位,总归是成为李孟的家人就行,从女儿的信中,周王也能看出来木云瑶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那种喜悦和幸福,李孟对她自不必说,所谓的大妇颜若然对木云瑶有如姐妹。也很是亲切。

    并且木云瑶在信中也是提到。在李孟地内宅之中,还有顾横波、柳如是这两个女人。尽管自己的女儿说的很简略,可周王和周王妃却明白这个事情的严重,给自己的女儿去信说是不能这么枯燥的等下去,而要及早的在总兵内宅中确定自己的地位。

    如果真是让顾横波还有柳如是先成为妾室,那事情可就变得尴尬了,何况自己女儿在心中隐约地提到,自己在山东总兵李孟这边还负责些公事,所以尽管没有名分,但地位非常重要。

    真要是失却了先机,很可能连办这些公事地资格都失去,那就不要谈什么地位了。

    这次李孟去开封城,之所以周王会冒着被地方上发现的危险来邀请李孟,就是为了在私宴上把这事情摊开说明。

    对李孟来说,也地确是到了应该娶木云瑶的时候,下面负责内卫和情报方面的负责头目,以及周扬、宁乾贵等人,甚至包括他的岳父颜参政,都是和他讲,内账房这个机构已经成为类似于大明朝廷锦衣卫和东厂,这样的机要之地,如果不是自家人统领,实在是不能让人放心。

    何况这木云瑶已经是自家人,何不把这名份确定下来,让双方都是安心,让木云瑶分派支配下面的这些机构更加的有资格。

    反倒是老太监刘福来对是否纳妾并不怎么关注,他隐约觉得木云瑶身份不同寻常,而且对李孟的情谊深重,根本不会离开。

    但这刘福来却曾经私下和李孟语重心长的说过一句话“以你如今的身份地位,无论做什么,都没有私事和公事的分别”,李孟极为认可这句话,这次纳妾实际上就是如此,尽管木云瑶幸福之极。

    可在属下看来,这是李孟整合山东文武体系的第一步。

    纳妾前后,李孟的内宅一切未变,还是依照从前的体系运转,只不过内账房的存在更加的有资格,对灵山商行、山东盐帮的调控也稍微的有力了些。

    在纳妾这个仪式举办完成之后,李孟对属下各个军将的分派重新又有调整,马罡驻扎登州府和莱州府南部,赵能驻扎莱州府北部和青州府,李孟本部直管济南府和东昌府以及兖州府北部。

    而淮北军和淮南军改为淮扬军,由陈六统管,原淮北军守备张江调回山东,就任兖州军都司,兼管河南归德府一带。原淮北军暂由千总高科率领。淮扬军副将,守备衔头,常驻海州。

    陈六从游击擢升到了参将。王海则是从守备升到游击,汤二也跟上升到了都司,马罡和赵能的官职虽然没有得到提升,不过他们两个属下的兵马要扩军,登州军和青州军各扩军五千。

    灵山商行眼下已经是有数的豪商集团。在南直隶,在河南都有自己的分号。rì进斗金,不过除却侯山是大掌柜之外,盐政分驻胶州巡检衙门的师爷宁乾贵,也在灵山商行之中参与一席。

    这其实是灵山商行因为和扬州的方家、福建郑家,曲阜地孔家这几个大的商行和商人有了利益联合之后,规模和势力都是扩大。但胶州营之中财赋商贸的人才委实是太少,侯山一人在灵山商行独大也不好,索xìng是让宁乾贵和他地财务班子也参与到灵山商行的经营之中,有个监视,也是个人力的支援。

    而随军的袁文宏则被从某州同知的位置上撤下来,成为了李孟地随军主簿,主簿是很低级的事务官员,那同知可是七品官,可得到了这消息地胶州营文官武官。凡是和袁文宏相熟的,都是前往祝贺。

    因为得到这个位置的袁文宏,已经成为李孟身边核心***里的一员,正式被这个团体接纳,而且就在总兵大人的身边参赞机要,在这体系之中,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隐约是胶州营文官之首地周扬心中还有些嫉妒,心想不知不觉之间。自己的副手居然有了这么好的机会和机缘。但也就是心里想想而已,周扬目前是独当一面。袁文宏最多是个机要秘书的职位罢了。

    从河南征战回来,左良玉那几千兵被诛杀的事情被各方,也包括左良玉自己,很默契的心照不宣,给他压了下来。

    几千兵死在河边,是谁杀的,也找不出什么人来证明,而且兰阳县城根本没有什么人了,整个变成了一座空城,剩下的只是那些兰阳城中的平民尸体,至于活下来地人,据说都是逃荒逃难到了归德府一带。

    既然这件事情不会上奏,那山东巡抚颜继祖和总兵李孟,长途奔袭,解开封之围的大功可是非同小可。

    特别是如今官兵与流寇交战,几十战之中也每个胜仗,李孟这等大胜,更是应该表彰,不要说是李孟的属官,还有山东的上下官员,就连河南的文武官员都是以为李孟这次肯定会挂将军印。

    如今大明天下,这总兵官不值钱,北直隶一省就有十几名总兵,但是总兵官挂将军印,可就身份贵重了许多,文臣地位远高于武官,武官受其统属,但这武将若是挂将军印,就可以独当一面,又部分自专之权,左良玉就是如此,挂上平贼将军印信。

    除却加将军印这个猜测之外,还有人觉得李孟此次出援河南,如此的大功,或许还能封爵。

    按说四月底的时候这功劳就已经是报到了朝廷之中去,但直到六月也是一点消息也无,据知晓朝廷消息的人说,因为山东和河南地联合上奏争辩,驳了皇帝地脸面,崇祯皇帝曾说,不追究失陷亲藩的罪名已经是开恩,封赏是不必想了。

    本来在崇祯十三年年底地时候,为了让各地的军令更加的统一,已经是召回各地的监军和镇守太监,但此次却下旨重赏了前来催促出兵的太监陈敏,提升了他的品级,并且让陈敏留在山东监军。

    崇祯皇帝自以为设置了监军太监就可以制约山东巡抚和总兵,以为提升了太监陈敏的品级,就可以让对方死心塌地的忠心于自己。

    但他当然不知道,除却接旨的那时候,太监陈敏是zì yóu的之外,其余时候和那些锦衣卫都是被软禁起来,那有什么见识的机会。

    他们饮食吃用倒还算丰厚,不过一点zì yóu也无,每rì要做的事情就是抄写胶州营给他们的文书内容,然后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见闻报上朝廷,皇帝和朝廷大臣一看,胶州营事事太平,李孟没有异心。真是皆大欢喜。

    清军围攻锦州城,战事越来越紧急,山海关的辽镇兵马告急文书一封封的送到朝廷这边。蓟辽总督洪承畴已经是集中了河北还有辽东共十三万兵马出兵,准备救援锦州,天下人都以为此去即便不胜,也可以全身而退。

    都对这一战非常的乐观,李孟这边地山东兵马原本也在抽调出征之列。不过却因为去救援河南开封,所以被洪承畴这边忽略了过去。

    在莱芜的兵器制造局又有新炮造出来。李孟在济南城外的校场上观看了试炮之后,又是回到了济南城。

    娶妾相对来说,比起娶妻来说可是个相对简单许多地仪式,当然,李孟这个级别的官员,这个事情比起寻常人家娶妻也要复杂许多。

    大军在河南征战完毕。又有重新的划分驻扎地,也就是五月下半才稍微平静下来,各支军队也需要休整的时间,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行动。

    对李孟来说,纳妾之后好像没有什么两样,尽管木云瑶每rì间幸福地跟什么一样,但李孟却感觉不出太多的不同,现在看来,木云瑶在李孟地身边。所担任的身份之中早就是有妻子这个角sè了。

    只不过双方距离的太近,相处的时间太长,所以彼此都没有发觉而已。

    在家中陪着颜若然母子和木云瑶,同时看看民政这段时间的情况,对李孟来说倒也是难得的清闲。

    按照各地报上来地数字,河南归德府的两个田庄,这才是第二年,但成绩已经是非常的不错。粮食收成不光是自给。已经可以缴纳和买卖。

    河南这些年都是大旱,但这两个田庄收拢大批流民之后。倚靠黄河的水源,在两岸开挖沟渠,兴修水利,得到了足够灌溉的农田,当然会有不错的收入。只是没有人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第一年是依靠兖州屯田田庄和从孔三德手中购买的粮食来贴补,第二年不光是还上了第一年耗费,居然大有盈余。

    想想出兵河南的时候,在黄河沿途地所见所闻,还是那个老论调,不是天灾而是**,河南境内,黄河、伊水、洛水大大小小水系当真是不少,的确有些干涸,但依靠剩下的那些河流水系,足够构建一个比山东要好的灌溉体系。

    河南的自然坏境,比起山东要好太多了,不过也不能着急,河南中州之地,到处四通八达,屯田田庄即便是建起来,怕也是维持不住,反倒是为了其他人做嫁衣裳,这归德府的情况却不同,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