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不敢下飞机的沈霍伊谈判团(第1/1页)重生军工子弟
“这次演习,也暴露了蓝军在建设过程中的众多弊端。我个人建议,先消化这次的经验,改善,然后再来一场演习……”
谢凯也不管自己的话给大佬们多少震撼,再次提出,还需要这样的演习。
“这已经不错了,仅仅是目前的这场演习,就够部队习消化至少五年……”司徒雷听到谢凯的话,直接哆嗦了起来。
开玩笑呢。
这一场演习,原他以为十亿的经费足够了。
今年才开头,仅仅是蓝军发射的二十多枚电磁炸弹瘫痪的装备,维修费用,就得数亿,何况,还需要支付蓝军演习使用的各种弹药开支。
十亿,曾经司徒雷认为是非常大的一笔钱。
可对于蓝军这种如同吞金巨兽一般的部队,投进去,也就如同往水里扔一块石头,仅仅只是冒了一个泡儿。
现在谢凯又再搞演习,他怎么能同意。
作为高层,司徒雷丝毫都不觉得自己没见识。
谢凯这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
国那点经费,经得起这样几次的演习?
这种,五年来一次还差不多。
哪怕一次演习花费二十亿,每年省4亿,五年也就省够了。
至于平时习的时候,不一定非得部动用装备。
要知道,世界都没有哪支部队省钱有PLA厉害。
还是红军时期,子弹不够,难道军战士就不练枪法了?
练,怎么不练?
必须练。
没有子弹有关系么?平时练枪法,枪口上吊着两块砖,稳定地瞄着,这样一来,效果也不比用子弹练习差多少。
甚至,连炮兵的训练,也可以用机枪来代替,只要训练炮兵能准确计算出大炮仰角,算出弹道,都不是问题。
而谢凯现在要求,再来一次,军那点经费,能经得住几次演习?
“首长,话可不能这样,一边习总结,一边改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完善。同时,也需要在改进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谢凯自然不愿意就这样。
习成长阶段,费少了都不行。
该省的钱,必须省。
可有的钱,根无法省。
要不然,最终各部队装备一些并不符合发展需求的装备,最终除了浪费不多的经费,根没有多大的作用。
苏-7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对于制空权来,苏-7完足够胜任。
可如果要多种任务模式,苏-7真心不行,根没法跟苏-3比,何况,苏-7还有严重的软骨病。
“谢凯同志,你得知道,目前部队的经费非常紧张,所有部队都需要更换装备……”龙耀华不得不尴尬地提醒谢凯。
以前没有先进的装备,他们很闹心。
现在有了,这些装备好像不太符合部队未来发展……
谢凯不话了。
该的,也的差不多了。
部队的高级指挥官自然会考虑各种问题,哪些装备需要更换,哪些装备能受到他们的青睐,并不是一场演习能决定的。
何况,对于44来,卖装备,只是发展的基础。
核心,还是在技术力量的研究上。
仅仅靠着挖人跟自己投入资金搞开发,现在已经跟不上44的发展,同时也不太符合整个国防工业系统的建设。
跟其他单位合作,由44主导,才是王道。
这次的演习,让不少44强力竞争者压力很大,没等44管理委员会主动找其他单位,那些单位就已经急不可耐地要跟44合作。
其中,表现最积极的就是沈霍伊。
“沈霍伊现在态度好了很多,不再是以前那种咄咄逼人,看不起咱们的架势……”岳林对沈霍伊主动提出合作,非常满意。
44当初为了超-7项目,可是费尽了心血,甚至郑宇成为了沈飞的技术人才,一杯酒一名技术骨干,喝到胃出血。
从那之后,双的矛盾就计划。
完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节奏。
甚至,苏-7套生产技术引进回来,明明有着44的莫大功劳,可沈霍伊那边,依然对这边的态度也没有好转。
苏-7属于重型战机,即使给了13以及611,这两家单位也很难啃下来,至少,需要花费比沈霍伊更长的时间。再加上611跟13厂承担了十号工程,超-7项目就已经影响到了十号工程的进度,再有苏-7,那点技术基础根没法搞。
到底,蓉飞这边的基础还是不如沈霍伊。
“不管他们态度如何,苏-3,绝对不能免费交给他们,至少,需要技术共享。同时,超-7的一些技术,同样不能免费给他们。他们经费比咱们还充足,从引进苏-7之后,空军就对这战机寄予了厚望,一直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就为了装备这个……”
谢凯倒是不在意沈霍伊的态度。
单位跟单位之间,必须要有利益,如果沈霍伊依然如同原来那样,什么都不想付出,就从44搞到他们花费巨大成开发出来的技术,根就没有合作的必要。
“这次他们愿意出钱,而且,为了表达他们的诚意,直接派出了总工程师顾诵芬……”齐志远一脸笑容的话,让谢凯有些意外。
沈霍伊什么时候改变行事风格了?
居然没有先派出高层管理团队谈判,而是派出总工程师。
顾诵芬,谢凯太熟悉了。
这位被誉为歼-8之父的大牛,向来是谢凯等人的偶像。
歼-7跟歼-8,都是源于米格-1。
有米格-1生产技术的单位很多,但是最终能开发出一系列战机的,只有蓉飞跟沈霍伊。
在歼-7上,蓉飞的技术团队,哪怕是开发出了歼-1跟歼-这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先进战机,依然在歼-7的技术改造中不遗余力。甚至,改造的型号,连6个英字母都不够用了……
相对来,沈霍伊在歼-8的改造上,没有这么多型号。
但是谁都无法否认,沈霍伊在歼-8的改造上,并不差。
而且,即使在引进了苏-3后,八爷在二十多年的时间,依然一直都是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担当。
更重要的是,现在歼-8的改进型号歼-8III已经完成样机制造,即将进行首飞。
这款战机的因为在试飞过程中连续两次出现事故,从而导致没有装备部队……
谢凯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同时,他也不希望沈霍伊一直都啃老,在蓉飞搞出歼-之后,甚至为了订单搞出一个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歼-31。
“既然如此,我们也该表现出诚意,到时候亲自去机场迎接他们。”谢凯的话,让众人有些意外。
平时,连龙耀华跟李明山这些直属上级来,谢凯都以他不是单位内部的人员为由而不去迎接。
“你这是不是太过了一些?”
“不过分,如果是严成中等人,我理都不理他们。顾老可是搞技术的……”谢凯回答很平静。
“你又盯上他了?这基上没有可能,歼-8III的总设计师是杨凤田,顾诵芬负责整个沈飞的技术工作……”齐志远了解谢凯的性格,以为谢凯又准备挥舞锄头挖人。
别顾诵芬这位总工程师是否会被谢凯挖动,仅仅是谢凯挥动了锄头,就会让他们跟沈霍伊刚好转的关系变得更紧张。
“现在还挖什么人?咱们最初分到的人才,都可以逐步独挡一面了。”谢凯翻了个白眼,“表达对技术大拿的尊重而已,你们为何如此难理解我……”
谢凯的话,得到了一堆白眼。
不管他怎么解释,根就没人相信谢凯只是表达对沈飞技术团队的尊重。
只能暗自商量,时刻盯着谢凯。
避免谢凯再搞出一堆事情,到时候谢凯拍拍屁股跑了,可还得他们来擦屁股。
要不得。
沈飞的团队来得很快。
虽然这些年随着跟众多单位的合作,44已经没有以前神秘,不少单位高层都知道这家单位,可祁连山的基地,依然属于高度保密的状态。
或许是为了试探对的诚意,44面提出,让沈飞给3万,由44提供他们的运-1商务机提供包机服务。
沈霍伊依然同意了。
外表看起来已经老旧的运-1,在山谷中间笔直的跑道上开始滑行。
很快,这架已经飞行超过两千时的国产客机,就停在了停机坪上。
舷梯车跟飞机舱门对接后,沈霍伊这次来44谈双技术合作的团队刚走到舷梯口,看到下面的红地毯,顿时愕然。
“他们这又是准备整什么幺蛾子?”率团而来的负责人顾诵芬看着下面的红地毯,顿时愕然了。
一时间,停在舷梯上,没有往下走。
“顾总,我们跟他们的关系,没有好到这样的程度吧?”跟在后面出来的杨凤田也是觉得不可思议。
44一众高层都来迎接他们!
尤其是,居然铺上了红地毯。
换成其他单位这样搞,他们还不担心。
可这是44的老巢啊。
这家单位,挖人的手段,那可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事出反常即为妖。
想到来之前,整个单位高层挨着找所有谈判团队的成员谈话,甚至连续开了三天的会议,避免谈着谈着人就被挖走,顾诵芬这位负责人才深呼吸一口气,“见招拆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