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晋商】(第2/2页)明鹿鼎记
就不以一人一心而改变,而缓和了。”宋的党争,断送了变法。并且延续到南宋。祸端百年。明后期,东林党与浙齐楚党,以至发展到后来与阉党的纷争,为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笔。这场几十年间的战斗,无论举什么为国为民大义凌然地牌子,其实上就是为同党,为后世子孙,争夺仕途空间。这从日后东林党控制南方科举,非东林党人难以中举,就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来了。天启初年东林党全面胜利后有过一次短暂的众正盈朝,知道众正盈朝是什么意思么?可以说满朝重要官职皆东林。逼得浙齐楚余党投靠他们最看不起的太监,并引发皇帝的警惕,使阉党得势,东林遭到魏忠贤的集体杀戮,殃及边将,如熊廷弼等,各地被毁。宋以后到明末,士大夫群体遭受惨烈之迫害,无出东林党人之右。没有皇帝支持和浙齐楚余党的推波助澜,魏忠贤一个太监凭什么?什么为国为民大义凌然,这实是可笑之极。一旦党争,就是争夺生存空间,在最宽容的宋朝,这失败,也要祸及数代子孙。这是何等惨烈?那容得几分仁慈和大义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