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2 资源分配】(第1/2页)明鹿鼎记

    韦宝也很怀疑建奴这次的行动是针对自己发起的,不由很是佩服建奴的组织协调能力。

    韦宝不相信建奴有他这样的一套特工系统,这样的一套高效严谨的情报系统。

    韦宝对于自己的情报系统是很有信心的。

    在对着地图看了一会儿之后,韦宝更加确定,建奴现在做出的攻击目标,其实就是最有利于建奴的。

    “先这样发消息吧。朝鲜两个道注意物资转移,建奴没有水师,能保护的西,都运到江华岛去保护起来。”韦宝道。

    “可是人和土地,怎么运到江华岛去?建奴会抢人杀人,会破坏耕地。”贞明公主激动道:“他们还会捣毁房屋,进行大规模破坏。到时候朝鲜的老百姓会发现宝军连朝鲜朝廷的兵马都不如,总裁会丧失人心的,人心有点丧失就难挽回了。”

    韦宝胸口一闷,一直以来都是按部就班的顺风局,但是自己的摊子铺的有点太大了,才无法照顾所有地。

    但韦宝知道贞明公主的是有道理的,可没有办法啊,朝鲜平坦,无险可守,总不能让自己的人马拉开和建奴对耗,或者打阵地战吧?那样他玩不过建奴的。

    “现在不是没有办法吗?我只能尽快完成山这边的事情,尽快赶往辽组织蓟辽边军和辽边军打击建奴,牵制建奴,才能让建奴没有办法有效的打击朝鲜。”韦宝道。

    “我不是要干扰总裁的决策,我是舍不得朝鲜的人民和财富,只是给总裁提建议。”贞明公主退后了一步。

    “我没有怪你的意思。”韦宝面无表情,有点尴尬,“我当然知道人心的重要性!你也不用怀疑我对朝鲜老百姓的爱护之情,我从来没有将朝鲜老百姓与我治下的其他汉人老百姓分别对待过!朝鲜是归属于大明的,我将他们同等看待!我们现在是与时间在赛跑,得有个先来后到!你没有看见大明北饿殍遍野,百万千万灾民被冻死饿死吗?现在天气来凉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都投放到对付建奴上,也得考虑河间府、沧州府、山和登莱的老百姓啊。”

    “宝,我觉得,你还是听这公主的话吧?朝鲜两个道毕竟是天地会的直属区域,其实比山这边更重要一些。”吴三辅忍不住道。

    贞明公主没有想到吴三辅会为朝鲜百姓话,不由的感激的看了眼吴三辅。

    韦宝不由心里有点泛酸,有点不痛快,暗忖好你个吴三辅啊,你是不是看上贞明公主了?

    “三辅大哥,这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山,朝鲜,辽南,现在只能保住一个地,你怎么取舍?”韦宝大声了一点。

    吴雪霞也道:“哥,你别话了,总裁已经很烦了。咱们手里没有多少银子,你不要老是觉得天地会很富有,咱们弄出一点银子,就部投入到工业里面去了。”

    韦宝苦笑一下,知道吴雪霞一直对于自己发展工业不理解,这时候借机会提醒自己,“雪霞,工业会见到成效的,而且工业也没有亏啊,现在能保持持平状态就可以了,至于义务教育和科研经费,这是绝对不能停下来的,这关系到以后的大计!好了,就先这样决定吧,等我与各地的天地会钱庄管事开会之后再。”

    “我就先按总裁的意思回复了?收缩放在建奴敌后的兵力,先不管朝鲜两个道,让人把能拉的西都拉到江华岛上去?”吴雪霞问道。

    “那还不如不要搬西,偷偷运走粮食和财物就可以,什么都拉走,会给朝鲜老百姓造成恐慌的。应该组织老百姓做好应敌准备!”贞明公主道。

    韦宝点了点头:“就按照公主的意思发公函吧!”

    吴雪霞点头答应。

    吴三辅还想什么,到底忍住了,站在韦宝的角度,决定这么多事情,的确很难取舍,很痛苦。

    韦宝对于朝鲜的问题,一直很头痛,他只是将朝鲜当成生产基地和销货的市场而已,并没有想过玩朝鲜投入资源。

    实际上韦宝对于朝鲜是有点自私的,不将那里的人当奴,反正没有看成与汉人一样。

    韦宝尤其对于朝鲜太弱,弱到比大明任何一个地都弱这一点,很没有办法。

    建奴来是不打朝鲜的,如果前期明朝强大的时候,建奴攻朝,明朝不会坐视不管。

    后金兵力一旦被困朝鲜,明朝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后金的老窝,而朝鲜军力太弱,后金可以力对明作战,只留下少部分军队便可威慑朝鲜

    朝鲜就是弱,没办法,这主要还是地缘和民族性格决定的。

    地缘政治也影响了民族性格。

    朝鲜作为北亚的边陲国,一直被中原大国大明王朝所保护,北各个游牧民族原来只要一翘辫子马上就被中原王朝打。

    所以千百年来,朝鲜都作为一个被保护国存在,求存尚且艰辛,更没了争霸的野心。所以朝鲜军队战斗力弱,武器装备落后。军队战斗意志薄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关于万历朝鲜战争,史家有句话,评论战争开始前的朝鲜情况,“朝鲜老白姓,三百年,不知兵”。三百年都不知道兵是怎么个回事了。这样的民族能不弱吗。

    所以不难理解,朝鲜的情况。

    朝鲜的人口少,兵不会太多,这是人口基数导致的。

    朝鲜作为大明的附属国,由于只与大明比邻,而我大天朝又向来是礼仪之邦,只保护弱,不会欺凌别人,所以朝鲜从来不需要担心国家安的问题,有问题可以找宗主国解决,因此国内基没有什么兵,丰臣秀吉打朝鲜时,朝鲜年未用兵,各个地基也没有兵把守,只用了几个月就差不多将朝鲜部攻陷。

    虽然这之后朝鲜的情况有些改变,但还是和之前差不多。

    后金是1616年建立的,正值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打朝鲜时虽然是16世纪年代,也是明朝万历年间,所以可想而知在这么短时间内朝鲜的兵力不能改变多少!

    因为长久没有战争导致的士兵人数太少,以及缺乏战斗力,不是短期内能有改观的。

    这也是为什么韦总裁并没有带多少人去朝鲜,就在朝鲜横扫了一圈,得到了两个道。

    连朝鲜的王族都主动给韦宝腾位置了,生怕宝军把他们连窝端了。

    这也造成了现在朝鲜的问题得由韦宝主要面对,不太能指望上朝鲜王室。

    明朝内乱是一面,朝鲜内部很虚弱,老百姓很贫苦,但后金也的确是个强敌。

    宋朝百姓喊过一句古话“金兵过万天下无敌”,可见金兵还是个硬茬,要不蒙古这等强敌都能被满清收复了可见当时的满清八旗之强悍,何况是个的朝鲜。

    只是朝鲜没有任何价值,可能在努尔哈赤眼中连鸡肋都算不上,辽和中原好比包子,朝鲜只是馒头,包子还吃不过来还顾得上馒头吗。

    因为攻打明朝会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且当时因为明朝的统治昏庸**,而且由于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使得明朝已经变得虚有其表。

    所以选择攻打明朝是一件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获利颇丰。

    更重要的是明朝和朝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明朝灭亡了以后,那么朝鲜也就会选择不战而降。

    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明朝已经可以是名存实亡,虽然他占有大量的人口以及土地。但是由于农民起义众多,而且各种的苛捐杂税。早已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如此丧失人心的统治者,注定是要失败的。而当时后金的统治者看到了明朝这一点。

    所以才会选择攻打比自己强大很多倍的明朝。

    因为一旦获胜将会获得大田土地以及人口。

    当时后金的实力由于经常的南征北战,使得他的军事实力变得来强。

    后金多以骑兵为主,非常的骁勇善战。所以已经具备了攻打明朝的实力。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大明内部天灾**不断,农民起义众多,早已经消耗尽了明朝的实力。

    所以明朝的统治者已经无法组织起大规模有效的反击,才会让后金钻了空子。

    148年,永乐六年三月,居于忽的河、法胡河、儿河、海刺河等处的“女直野人头目哈刺等”朝明,明“遂并其地入建州卫”。

    忽的河疑为今辉发河支流富大河,海刺河疑即今松花江支流海浪河。

    至此,建州卫管辖的女真人分布区,西扩至今吉林市南,近日海,北达穆棱河,南过图们江。

    明廷在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的同一年,又在居今图们江北、珲春河流域把尔逊所领的胡里改部另一支女真中置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子卫。

    胡里改部虽分设两卫,但明廷常委任建州卫或毛怜卫的女真头人到对卫分任职,因而后来史书称居建州、毛怜等地的均为建州女真。

    与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海女真并称女真三部。

    建州卫设立后,朝鲜认为是明朝扼制其向北发展,为了抵制女真人归明,关闭庆源集市贸易,引起女真人愤怨。

    146年,永乐四年,女真人“入庆源界抄掠”。结果被朝鲜军击退。

    数月后,阿哈出率部众西南徒至回波江流域的凤州,亦作奉州、州、坊州、房州。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毛怜卫的居民。

    猛哥帖木儿所统斡朵里部人世与胡里改部为婚,两部关系密切。

    所以猛哥帖木儿在“庚寅事变”中参与“寇庆源府”,畏朝鲜卷土来攻,亦于1411年,永乐九年率部众迁到凤州地面,住在从凤州通往开原的地。

    141年,永乐十年,明朝将猛哥帖木儿所部从建州卫中析出,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时建州卫首领阿哈出孙李满住,于143年,永乐二十一年率“一千余户到婆猪江居住”。

    婆猎江即今鸭绿江支流浑江。

    李满住等领4余户住在浑江中游之兀刺山城南麓瓮村,距鸭绿江只一日程。

    同时迁到婆猪江流域的,还有猛哥不花所统西毛怜卫部众。猛哥帖木儿未一同南迁,先派管下童家吾等7人率男女余名还阿木河旧居地,“随率正军一千名,奴人、儿共六千二百五十名”,又返回到阿木河地区。

    猛哥帖木儿所以能再回阿木河地区,是得到明太宗同意回“原久居处住”的。

    李满住等迁居婆猪江流域后,屡受朝鲜军袭击。

    李满住等被迫于1433年,宣德八年率部又迁到婆猪江支流富尔江上游的“吾弥府”居住。

    由于朝鲜面误以为李满住于143年袭击朝鲜江界、阎延等地,1437年,正统二年,又欲发兵攻吾弥府。

    李满住闻讯,举部再西迁,于翌年到达今浑河支流苏子河畔,史称“移住灶突山南浑河上”。

    跟随猛哥帖木儿迁回阿木河居住的建州左卫人,在1433年前已有零星迁往婆猪江地区,143年,宣德七年猛哥帖木儿向明钦差谈及,他的“族亲在婆猪江等处”。

    次年,猛哥帖木儿因积极协助明钦差裴俊刷,还被杨木答兀从开原引诱叛逃到牡丹江、绥芬河一带的“漫散军官”及兵丁,冲突中,杀死“野人”头目阿答兀。

    同年闰八月,原为安乐州千户的杨木答兀,“纠合各处野人,即所谓“七姓野人”约八百余名人马”,袭击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及长子阿古等人均被害,次子童仓被俘,房屋被烧毁,弟凡察等“俱各失所”。

    事件发生后,朝鲜借机派兵进驻阿木河地区。

    凡察向明廷求救,明廷只下诏令“野人”放还童仓,却不发兵问罪。

    凡察在归途中往会李满住,满住力劝凡察迁来同注。

    童仓被放回后,与叔凡察讨论今后大计,都有南迁之意,遂于144年,正统五年,不顾朝鲜兵的阻截,率百余户迁到婆猪江流域,与建州卫都指挥使李满往会合,住在三土河、婆猪江以西至冬古河地区。

    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毛怜的部民。

    凡察、童仓迁到婆猪江流域后。

    144年,正统七年,叔侄发生建州左卫“卫印之争”,即争夺领导权。

    明廷为了平息纷争,析建州左卫为左、右二卫,以童仓为猛哥帖木儿正嫡,掌左卫,凡察掌右卫。

    自此,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

    建州三卫中,据朝鲜史籍1451年的记载,时建州卫有17余户,左、右二卫合计才6余户,共计3余户,以建州卫人户数最多。如按每户5人计算,时建州三卫共有人口还不到1人。

    不过应当看到,无论是阿哈出迁出绥芬河流域,或是童仓和凡察南迁婆猪江时,史有明,建州卫和建州左卫都有部分部民未迁走,144年童仓等南迁时,左卫部民“留居者过半”。

    迁居婆猪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时虽只有1万多人,但由于他们在长期迁徙中患难与共,而聚居在一地后,因来归者日益增多,遂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集团。

    原来人数较少的建州左卫,当猛哥帖木儿后裔清太祖努尔哈赤登上政治舞台后,建州女真8部、海西女真4部及海女真的一部分,均先后被他统一起来。

    建州女真8部及其分布为:苏克素护河部;哲陈部,完颜部,栋鄂部,讷殷部,珠舍里部。

    前人常称前5部为满洲5部,后3部为长白山3部。

    表明建州女真区域,至鸭绿江,西抵抚顺市,南有辽宁县桓仁县境,北达图们江的广大地区。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但是,努尔哈赤原约诺米纳率兵会攻图伦城,而诺米纳背约不赴。

    尼堪外兰又预知消息,携带妻子离开图伦城,逃至甲版城。努尔哈赤攻克图伦城后胜利而归。八月,努尔哈赤攻打甲板城。

    然而,先前背盟的萨尔浒城主诺米纳见尼堪外兰有明朝做靠山,势力较强,便偷偷地给尼堪外兰泄露了风声,尼堪外兰闻风辗转逃往抚顺附近的鹅尔浑城。

    努尔哈赤再度扑空,遂收尼堪外兰部众后而还。

    不久,诺米纳与其弟鼐喀达约同努尔哈赤会攻巴尔达城,努尔哈赤深知机会来了,便佯许盟约。

    战前,努尔哈赤请诺米纳先攻,米纳不从。这时,努尔哈赤便使用预定之计,轻而易举地除掉了诺米纳。

    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发动攻击,取胜并生擒李岱。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尔哈赤在对苏克苏浒部、董鄂部取得胜利之后,又剑指苏克苏浒部左邻之哲陈部。

    努尔哈赤以披甲兵二十五、士卒五十攻打哲陈部界凡城,但因对手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