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4 五个加】(第1/2页)明鹿鼎记
“东林党一向都很厉害!不厉害也不能形成如此庞大的势力,左右三代君王的朝政!”魏忠贤冷淡道。
王体乾嗯了一声,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觉得现在该怎么办?东林党保举韦宝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这件事情,韦宝肯定会知道,到时候韦宝就会与东林党靠拢。”魏忠贤问道。
“这么大的事情,得全凭九千岁定夺,属下不方便说。”王体乾小心翼翼的道,他在魏忠贤面前一向都是小心翼翼的。
“咱们是自己人,放心说没事。”魏忠贤道。
“我觉得应该顺其自然!因为如果九千岁想拉拢韦宝,而现在阻碍了东林党为韦宝加翰林院侍读学士官衔的话,韦宝难保不嫉恨在心。倘若九千岁不想用韦宝这个人,他已经是朝廷命官,又是刚入仕途的新人,想抓韦宝的把柄不容易,更何况陛下已经看上了韦宝,若要对付韦宝,只能暗杀!那就更不该让外人觉得九千岁对韦宝过不去。”王体乾道。
魏忠贤点了点头:“还是你想事情周全!本来咱家还拿不定主意,那就呈送给陛下御览吧!”
“可这样一来,以后韦宝那小子会不会被东林党拉拢过去,成为九千岁的阻碍?”王体乾故意多问了一句,他一直掩饰的很好,除了他和韦宝本人,只有两个人手下最亲近的数人知道王体乾与韦宝早已经暗中勾结在一起,王体乾不担心泄密,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已经对韦宝的团队很放心了,韦宝手下人做事很机密。
“韦宝不傻,是跟咱们在一起好,还是跟东林党在一起好,他自然能分得清楚!不傻不瞎就能看明白朝中大权究竟在谁手里。”魏忠贤自信道。
“九千岁说的是。”王体乾笑了笑。
当天晚上,朱由校看见了保荐韦宝的奏本和内阁的票拟。
见全体阁臣联名保举韦宝多项官职,尤其是翰林院侍读学士这一官职,朱由校知道掌握在朱延禧等东林大臣手里,这让朱由校很意外。
朱由校不爱理政,却并不是对朝政一无所知,尤其阉党与东林党闹的不可开交的事情,他不想知道都不可能,张皇后时常在他面前提起,要求他不要重用阉党。
关键是在朱由校眼里,从来没有将魏忠贤的手下人当成过什么阉党,他想让魏忠贤帮自己理政,想让魏忠贤挑大梁,用人不疑,用人不疑嘛,魏忠贤要挑大梁,手下肯定得有一定的人手。
朱由校是见识过东林党的势力的,当初的万历郑贵妃以及父皇的东李多名嚣张?还不是统统被东林大臣给赶下了台?
虽然东林党帮助朱由校登基,但同时,东林党也在朱由校心里留下了很强大的印象,朱由校是刻意用魏忠贤去制衡东林党。
一方面他对朝政心灰意冷,觉得自己能力很差,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另一方面他又不可能放弃大权,只能委托他人代管,自己的贴身太监,自然是最适当的人选。否则,总有一天,东林党大臣会成天命令他这个当皇帝的做这个做那个,没完没了!
当皇帝的人只会厌恶大臣,绝不会厌恶太监,因为太监都是顺着皇帝的意思来,怎么甜,怎么给皇帝对症下药,绝不会搞良药苦口那一套。
“现在事情就简单了,明日下午,找阁臣入宫谈韦宝恩赏之事!”朱由校对毛修永道。
毛修永是客巴巴的贴身太监,也同样是朱由校的贴身太监。
客巴巴与朱由校,几乎什么都共享。
“是,陛下。”毛修永当即答道。
“陛下,现在就不怕有人再乱嚼舌根了,所欲阁臣一致赞成陛下恩赏韦宝。”客巴巴提醒道:“真该让张皇后看看。”
“对的,你不说,朕险些忘了。”朱由校点头之后,对毛修永道:“明日下午朕见阁臣,也让皇后来,让皇后在后面听一听!省得她一直烦朕!真要让皇后知道,大臣们之间,遇事也是会商量的,没有必要什么事情都由朕亲自去做,那样的话,还要那些阁臣干什么?还要数万大臣做什么?大明的事情,都让朕一个人做吗?”
“是,陛下。”毛修永答应。
“好了,陛下,早些歇息吧?”客巴巴柔声道。
“再等一等吧,还很早,朕还有一点活没做完,奉圣夫人要是困了,就先就寝吧?”朱由校温馨的看着客氏。
虽然年纪差了很多,二人却很和谐。
“不,奴婢等陛下一道就寝。”客巴巴甜甜的一笑。
朱由校笑着站起身,伸个懒腰,才看了几道奏本,他已经厌烦不已了,最怕的就是处理这些琐碎政务。
次日,朱由校照例没有参与早朝,下午倒是如约面见了几位阁臣,同时让人将张皇后也找来了,让张皇后在帘子后面听他与阁臣议事。
朱由校对皇后还是很有感情的,很多时候,他理政,更像是为了做给张皇后看,有点像现代的小学生为了应付家长而完成作业。
张皇后对于陛下这回能叫她躲在后面听政,有点意外,同时有点欣慰,觉得陛下毕竟还是有些责任感,并没有完全荒废国事。
“今天叫你们几位来,是问一问给韦宝恩赏官职的事情,还有,朕想听一听你们对于都察院和大理寺开展京查大计的看法。”朱由校道:“听说都察院和大理寺又闹的不可开交,你们都说一说,症结出在哪儿?”
“启禀陛下,杨涟家人状告都察院和大理寺的许多官员,举出许多罪责,很多罪责都是很难分辨的罪责,所以闹的人心惶惶。臣以为,让他们自行查处便可,内阁再适当监督一下,底下人肯自查,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至于陛下恩赏韦宝官职的事情,内阁大臣们都商量过了,大家都觉得韦宝是个人才,又是新科探花郎,同时又是东李娘娘的弟弟,能者多劳,多做些事情,于朝廷是有利的。”首辅顾秉谦首先回答。
躲在帘子后面的皇后张嫣偷看,顾秉谦、朱延禧、魏广微、周如磐、黄立极、冯铨、丁绍轼等阁臣悉数到场,看样子,顾秉谦的话不假。
这让张皇后很疑惑,明明昨天爹爹入宫说了韦宝委以重任的许多坏处啊?不应该是东林党大臣很反对的吗?为什么东林党大臣们会忽然改变了态度,也都赞成韦宝加官了?
张皇后对于朝政比较熟悉,可能比朱由校还熟悉一些,她是能分清东林党与阉党的势力斗争,以及其中的很多微妙之处的。
张皇后清楚,东林党大臣绝不会轻易被魏忠贤吓到,他们支持韦宝,一定有他们的理由,而不会是因为屈服于魏忠贤的声势之下。
“朕昨日听说,有人觉得韦宝太年轻,入仕时日太短什么的,说韦宝这么破格提拔,有违祖制,会寒了朝臣的心,有这些事情吗?”朱由校问道。
朱由校这话是故意帮帘子后面的张皇后问的,一众阁臣既然肯联名保举韦宝,朱由校觉得这是他自己的一次胜利,他正在享受这种胜利。
顾秉谦看了一眼朱延禧、周如磐和丁绍轼,意思很清楚,这得你们自己对陛下说了!不是你们找人给宫里面送信,给张皇后送信,会有这么多麻烦事吗?
“启禀陛下,关于韦宝的升官,是有不合乎体制的地方,但念在韦宝是东李娘娘的干亲,又是新科探花郎,既与皇家关系亲密,又确有才能,属于特例,相信朝臣们能理解。”朱延禧主动道。
朱由校微微一笑:“保举韦宝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朱阁老的意思吧?韦宝如此年轻,就当上了翰林院侍读学士,这一点,连朕都没有想到。”
“老臣也是念在人才难得。”朱延禧见皇帝心情似乎不错,暗忖这回押对宝了,既卖了天大的人情给韦宝,又取悦了陛下,趁机道:“陛下刚才说到都察院和大理寺京查大计的事情,老臣想,可不可以交给杨涟大人主持?杨涟大人两袖清风,大公无私,又与陛下的关系非同一般,陛下完全可以信任杨涟大人。”
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和冯铨闻言暗怒,刚才首辅顾秉谦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了,意思是让都察院和大理寺自查,陛下也没有反对,这不是就已经定下来了吗?你怎么又提出让杨涟主持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京查大计?杨涟主持,还不都是你们东林党说了算?
“首辅,你的意思呢?”朱由校皱了皱眉头,将朱延禧踢过来的球,踢给了顾秉谦,朱由校不喜欢直接与大臣谈论具体的事情,更喜欢他们自己弄出一个结果,他点头就可以。
“杨涟大人的确可以说不错的,但为人过于刻板,不够灵活,当个地方官是可以,但京官的要求更高,方方面面的,要考虑的事情很多,老臣以为,杨涟并不适合!还是让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几位大人自查为好。”顾秉谦道。
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几位首脑大臣都是阉党大臣!
阉党大臣的总人数虽然并没有压倒东林党占据绝对的上风,但是高官里面的席位,其实早已经压过了东林党大臣!
自查,就是阉党说了算。
“自查怎么查?五品以上官员,都是辅国重臣!谁去查谁?别说他们自己互相查,就是内阁也不方便派人去查!”朱延禧不悦道:“除非是犯罪,贪腐,有确凿的证据,否则随意查处辅国重臣,不是让老臣们寒心吗?”
“朕也觉得不要动不动就大动干戈为好,依着朕看,五品以上要员,就不要查了!他们真的要是犯了罪,就报到朕这里来,朕让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密查就是了!五品及五品以下官员好好整顿一番,长期不整顿,官员就会怠惰。”朱由校道:“你们商量出一个负责此事的人选便可。”
“那就韦宝吧?一来,他刚刚得到御赐加官,正好给韦宝一个机会,让他展示才华,以免有人说陛下加官加的重了。二来,韦宝也是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人,算是他们内部的人,也不会寒了本来就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一帮官员的心。”顾秉谦抢先道。
“首辅大人的主意不错,朱阁老,你觉得呢?”朱由校问道。
“启禀陛下,老臣也觉得可以!只是怕韦宝太年轻,官场历练不够,最好由韦宝辅助杨涟大人来做这件事为好。”朱延禧道。
“倘若朱大人这么说,陛下,那老臣也举荐一个人,都察院左都御史栾汝平,比杨涟大人的官阶更高,为官资历也丰富!”顾秉谦道。
皇帝也搞不清楚韦宝到底是不是魏忠贤的人,不过,朱由校的判断与大多数大臣的判断一样,觉得韦宝谁的人也不是,既不是东林党的人,也不是魏系的人,因为韦宝那日在宫里面,在东李娘娘灵前可是打了一大批东林党和魏系的高官啊,并没有偏颇于其中的一方。
“朕看,你们都不必再举荐人了,考核五品及五品以下官员,由韦宝一人来做便可以了!人多,又是吵吵闹闹的,最后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白白浪费朝廷俸禄!”朱由校不耐烦的拍板道。
朱由校今天的表现很出色,居然很果断的拍板,这一点,大大出乎顾秉谦、朱延禧、魏广微、周如磐、黄立极、冯铨、丁绍轼等阁臣的预料,平常皇帝对于政务都是很优柔寡断的,极少当时做决定。
大家都忍不住去看了一眼站在皇帝身边,始终没有说过话的魏忠贤,猜想是不是皇帝在召见阁臣们之前,已经与魏忠贤商议过了吗?
魏忠贤至始至终站立的规规矩矩的,目不斜视,似乎在讨论的事情,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皇帝面前,魏忠贤始终是很本分老实的形象。
天启皇帝朱由校见大家看魏忠贤,也忍不住看了魏忠贤一眼,“魏公公,你觉得呢?”
“老奴觉得陛下分派的极为妥当!”魏忠贤急忙道。
“好了,都散了吧,希望众卿家平日少一些纷争,多一些沟通,齐心协力处理政务,为朕分忧。”朱由校见应该没什么事情了,松口气,来个官腔结束语。
顾秉谦、朱延禧、魏广微、周如磐、黄立极、冯铨、丁绍轼急忙一起施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满意的起身离开。
魏忠贤紧跟着皇帝出去,轻声道:“陛下今天说的太好了,您没有看见刚才那些阁臣的眼神,都对陛下佩服的很呢,连平时最爱唱反调的朱延禧、周如磐和丁绍轼都没有想到陛下乾纲独断,如此英明睿智。”
听魏忠贤这么说,朱由校更加满意,他今天之所以表现的不错,那是因为,以往他遇事拿不定主意,是因为对官员不熟悉,委托谁做什么事情,会产生什么后果,他自己心里没底,所以不敢胡乱安排下去。
但是现在情况似乎不一样了,因为在朱由校心里,他觉得韦宝是他亲自提拔的人,又是东李娘娘的弟弟,他不会对韦宝不放心,所以安排让韦宝做什么事情,他很有信心,也就显得比平时果断许多。
“这回看看韦宝做的怎么样吧?若是韦宝做的好,那以后再要找阁臣议事,就可不必了,就只有招韦宝一人前来将内阁的意思说清楚就可以了。”朱由校边走边高兴道:“今天很难得,召见所有阁臣,一群老家伙居然没有像往常一样吵起来,要不然,朕还以为又得像以往一样,一朝就是两三个时辰,没完没了呢。”
“是,陛下,幸好今天没吵,这也说明陛下的眼光很准,他们都对韦宝加官的事情没有异议,对韦宝负责考核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员也没有异议。”魏忠贤道。
“哪一日得空了,朕要亲自与韦宝谈一谈,朕好像还没有与韦宝单独说过话。”朱由校忽然想起了什么,觉得有些可笑,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这很方便,陛下可以随时召见他。”魏忠贤道:“韦宝现在本来就是内阁中书舍人掌制,加御前行走,出入大内很方便。”
“嗯,朕见韦宝几次,都是很多人在的时候,朕对韦宝最大的印象就是这人很俊俏,脾气却与模样很不映衬,外表斯斯文文,脾气是猛张飞一般。”朱由校说着居然哈哈大笑了一声。
要知道朱由校平时可很少这样笑的,也许是童年和少年时期的阴影太深,宫里面的压抑生活,实在是他桎梏人的性情,朱由校已经习惯了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
重压之下很容易让人走极端,要么失去压力之后会变得放纵不羁,要么会变得更加自闭,不容易与人沟通,有神经质,对什么人都怀疑。
朱由校的爹明显是前者,朱由校和朱由检两兄弟明显是后者。
所以说最最祸害大明的是万历!几十年不立下太子人选,始终让朱由校的爹和他与朱由检兄弟两个人处于恐慌和重压之下生活,随时都要担心被人杀掉,这样的成长环境,成年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小孩子。
老百姓家的小孩子成长环境有问题顶多一个家庭有问题,皇家孩子的成长环境有问题,祸害的就是整个国家!
朱由校本来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