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咱怎么说,你们怎么做(第1/1页)司礼监

    徐光启和李之藻是晚明时期主张积极和西交流,展开贸易,科技互助的明朝官员的典型代表,二人和天主教的关系也是极其紧密,都是主动受洗成为天主教徒的。

    职务上,徐光启做到了渊阁大士、内阁次辅李之藻虽不及徐光启官做得大,但也是太仆寺卿,实际主持西洋铳炮防务事。

    难得可贵的是,李之藻在任福建政期间,首次在乡试考题中加入天题目,这是中国科举史上的首创。

    如果不是因为明朝灭亡,天地理、科技之类必然会因为明朝与西交流的频繁和密切不断出现在科举之中,最终将使得以八股为主的科举演化为后世的新考试。

    某种程度上,将天题目加入到科举中,就是一次变法。

    但这次变法并没有如同中国历史上的种种变法一样,受到诟病,受到保守势力的阻击,甚至发生流血事件。

    究其根原因,如李之藻、徐光启这些提倡和西交流的官员士绅固然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万历皇帝人对西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

    万历很喜欢西洋事物以及西洋物,当然,也可以是皇帝人对于海外的金银财富十分感兴趣,所以对于能够帮助帝国谋取这些海外财富的技术手段便加以提倡。

    这个出发点其实是一点也没有错,甚至是完美的。

    人类的进步不就是源于对财富的渴望么。

    李之藻和徐光启等一大批加入天主教会,积极引进西洋技术和人材的官员们,难道真的就一个个都是虔诚的上帝信徒么?

    答案,当然不是。

    师以长技以制夷,恐怕才是晚明这批天主教官员的真正意图。

    这是一个互相取利的过程,天主教会需要通过如李之藻、徐光启这些官员的支持获得他们在中国传教的权利,而如李之藻、徐光启这些官员则是想通过天主教会为大明朝带来更多的科技,更多的术。

    天主教会在其中,不过就是起了一个媒介的作用。

    或者,是一张皮。

    因此,魏公公没有必要在徐光启他们面前展示自己上帝的“神迹”,他只需老老实实的告诉这些人,他魏公公在西洋科技和人材的引进面,已经切实的走在了他们的前面就行。

    “二位想必也知道,陛下对于天主教一直是看中的,利玛窦神父生前也得到了陛下的信任,故咱家希望能够有来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和教会亲切,能够通过教会对我大明国力提升起到帮助”

    对于魏公公伸出的橄榄枝,徐光启、李之藻并没有给出肯定答复。原因是二人现在一个在等吏部的调任,一个则是太仆寺少卿,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离开京城南下。

    魏公公不急,他有的是耐心。

    初步的交流沟通还是很愉快的,徐光启向魏公公能够蒙教皇册封为大主教表示庆贺。

    李之藻委婉的就这一点向魏公公征询了皇帝的态度,魏公公是如此回答的,他道:“陛下了,中国是中国,中国人是中国人,只要天主教宣扬仁爱,不蛊惑民众,不意图不轨,则我大明对天主教便不当予以禁止。”

    “先前咱了,年后咱准备带熊三拔入宫觐见陛下,咱也希望以后能带更多的神父主教进宫。”

    魏公公意味深长的扫视了徐、李二人一眼。

    徐光启和李之藻俱从这一眼及这一句话中琢磨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显然,这个魏公公所做的一切是得到了皇帝的同意,并且魏公公也希望朝中能有更多的官员支持他。

    这个支持和党争无关,徐光启和李之藻等加入天主教会的官员,来就深恶党争,而他们的信仰和作为又是大部分朝臣眼中的异类,因此和魏公公这个太监倒也有着质相同。

    快到开会的时间时,有个叫罗启南的西洋神父进来请庞麦臣阁下主持会议。

    罗启南是比利时人,很年轻,只有6岁,是一年多前随史泰隆一起来到中国的,现被耶稣会安排在京师南堂做院副使一职,主要负责图书的保管和一些献资料的翻译。

    魏公公当下便请徐、李二人一同参加会议,在同为天主教徒的基础上,魏公公的紫衣主教身份是高于徐光启和李之藻的。

    出来之后,魏公公一眼就看到了从大门一直摆到礼堂的白花篮,当场就“咯噔”一下,再见纸篮上那些不伦不类的贺语,当真是脸都绿了。

    “是不是准备把咱的画像再摆上一幅?”

    魏公公不快的扫了眼忙的都出汗的崔应元,负手去了礼堂。

    礼堂内,参会的西洋神父和大明教徒代表们都已到场,各自在长凳上坐下。

    “利玛窦神父生前指出,教会的神早已存在于我大明的思想之中,因为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质上与教会所的“唯一真神”并无分别”

    会议开始后,魏公公就着重强调了利玛窦神父生前的教谕,并高度表扬了利玛窦神父为天主教中国化做出的努力。

    “但是,利玛窦神父去见上帝之后,我们教区的路线针就出了问题。不是问题,是大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天主教会能不能立足于的大问题!简单来,就是思想认知的问题。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呢?便是咱们天主教会到底是姓洋还是姓中的问题。”

    魏公公指出,所谓姓“洋”乃是坚持教会的西式传统,不实事求是的将教会在西的种种做派直接搬到来,不顾水土不服。所谓姓“中”便是利玛窦生前所提倡那般,天主教会到了就要完的中国化,和中国的传统完美的贴合起来。

    “教皇阁下册封我庞麦臣为教区的紫衣大主教,便是希望我庞麦臣能够更好的主持教区,更好的将上帝福音传播至教区的每一个民众。那么,我便要拨乱反正,将不好的西取缔掉,将好的西传承下来。”

    魏公公强调,利玛窦的中国化路线是正确的,也是必须永久坚持的。但是利玛窦的路线虽然正确,可是却没有一个完美的规划,没有从上到下建立起一套有益于更好传播的体系。

    所以,他老人家拿出了一份早在数月前就制定完毕的案出来,名为积极推进教区中国化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