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出人意料的白起【二合一】(第1/2页)战国大司马

    在秦国近代,有三名将军对秦国的贡献最大,这三人即魏章、嬴疾与司马错。

    这三位秦之名将,论功绩不相上下。

    魏章是站在张仪背后的男人,他与张仪的合作,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属于张仪与秦国的时代。

    正是他的鼎力相助,使得张仪能“只身一言而令诸侯惧”,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嬴疾,则是拯救了秦国的英雄。

    当楚怀王因被张仪欺骗而倾尽举国兵力攻击秦国时,若非嬴疾与魏章击败了楚军,秦国的王都咸阳或已被楚军所攻破,哪里还有如今的强盛。

    至于司马错,则是替秦国打下了整片富饶的巴蜀之地,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秦国缺粮的窘迫。

    在这三人面前,纵使是同样被称为秦之名将的甘茂,亦逊色许多。

    而如今,随着魏章与张仪一同被秦国所逐而郁郁死于魏国,随着嬴疾病故,秦国曾经的这三大名将,就只剩下了司马错,这也使得司马错在国内有着很高的名望。

    当然,那些尊敬司马错的人中,并不包括白起。

    因为白起觉得,相比较魏章与嬴疾,司马错的“勇猛”存在着一定的水分。

    魏章的能耐自是不必多,在他协助张仪游诸国期间,他前后击败魏、韩、楚等国的军队,令诸侯不敢觑的只身一人前来游的张仪。

    而嬴疾更是击败了齐国的名将田章、楚国的名将景缺。

    白起一直认为,一名将领的价值,最大程度上体现于他的敌人。

    就像嬴疾击败齐国的田章,纵使是他白起也得心服口服地称赞一句:厉害!

    但司马错呢?他可曾击败什么举世闻名的名将?

    不曾!

    除了打下了巴蜀之地外,司马错的功绩就只有击败叛乱的前蜀相陈庄,以及紧接着在蜀郡发动叛乱的秦公子、蜀侯嬴辉,可还有别的么?

    没有!

    而他白起,却是在伊阙之战中擒杀了魏国的名将公孙喜,且要不是魏军中除了个蒙仲,他在那一场仗中顺带着韩国名将暴鸢都能一块解决了。

    然而,国内却要求他白起辅助司马错组织秦楚联军,一同讨伐魏韩两国,这让白起心中有些不悦。

    比他早生三十年,却只有一个攻克巴蜀的功勋值得为人称道,身也不曾有过击败天下名将的战绩,似这般,凭什么让他白起担任那老家伙的的副将?

    但碍于这是穰侯魏冉的命令,白起纵使心中有所不满,也只能听命行事,毕竟魏冉是他的恩主,若非魏冉的器重,他白起绝无可能在这个年纪就几度统帅近十万的秦军。

    看罢书信后,白起召来了信任的副将季泓,转述魏冉的命令。

    季泓听罢很是惊讶:“楚人屈服了?明明我军还未攻破汉水……”

    听了这话,白起有些闷闷不乐地道:“是司马错,司马错兵出巴蜀,攻破了江关,兵临巫郡……”

    “哦。”季泓这才恍然大悟,继而看了一眼闷闷不乐的白起。

    他能猜到白起为何闷闷不乐,只因为楚国屈服的原因并非是因为他,而是因为司马错。

    但季泓自忖,他们这支军队此番亦是战国斐然,毕竟他们在短短十余日就前后攻陷了郦县、穰县、皋浒等六国楚国的城邑,且自身的损失微乎其微,这也足以对得起魏冉、向寿对他们的信赖了。

    不过他也明白,眼前这位年轻的主帅是一位非常好强的人,自然不会满足于仅仅只攻陷六座楚邑,更何况直接导致楚国向他秦国臣服的主要原因还并非是因为他们。

    想到这里,季泓识趣地没有多什么,只是问白起道:“那……我军接下来作何安排?在汉水等待那司马错?”

    白起闻言沉思了片刻,旋即果断道:“不!下令军奔赴城!”

    “呃?”

    季泓闻言面色微变,有些不解地问道:“白帅欲立刻与那蒙仲开战?”

    “不然呢?”

    白起看了一眼季泓,旋即解释道:“据我派往城、叶邑的细作回来禀告,蒙仲所在的城充其量只有三四万军队,而叶邑,亦在重新建设阶段。倘若我等在此地等待司马错,组织秦楚联军共同讨伐宛城、城,那么据我估算最起码要等到今年七八月,甚至是**月……万一在此期间,那蒙仲发觉了楚国已向我秦国屈服的迹象,加紧做好了应战准备呢?你也知道那家伙的事,多给他几个月的时间,不定他就能将城打造地固若金汤……与其到时候强行去啃一座坚城,不如立刻率军赶奔城,杀那蒙仲一个措手不及,报复前段时间他从我军手中带走十几万楚民的怨恨……”

    听闻此言,季泓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但旋即他又皱着眉头问道:“那……以什么名义攻打城呢?”

    “这还不简单?”

    白起闻言淡淡笑道:“就,有城的骑兵杀害了我军的士卒,违背了秦魏两国停战修好的约定,令蒙仲立刻交出凶手。如果他拒绝交出凶手,那我军便可名正言顺发兵讨伐。”

    “这个名义倒是也可行……”季泓低头思索着,旋即皱着眉头道:“不过,万一那蒙仲随便找了几个人交给我军呢?”

    “他不会的。”白起淡然道。

    看着白起信誓旦旦的模样,季泓反而有些不解:“为何不会?”

    听了季泓的反问,白起反而愣了一下。

    想了半天这才道:“交人即是示弱,那蒙仲性格刚直,岂会咽地下这种屈辱?”

    ……你只见过他两面吧?究竟是拿什么断定那蒙仲性格刚直?

    季泓表情古怪地看着白起。

    但既然白起已将话到这份上,他再追问下去未免也太不识趣。

    于是他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末将立刻传下命令,叫军卒们收拾行装,做好奔赴城的准备。”

    “唔。”

    次日,即四月十六日,见军中士卒已都做好准备,白起便下达了拔营的命令,命麾下七万军队奔赴城。

    秦军浩浩荡荡地离开鄀县一带,汉水对岸的鄢邑楚军自然不会无动于衷,立刻就禀报了大将昭雎。

    “秦军撤退了!秦军撤退了!”

    当时,整个鄢邑的军民都在喜庆欢呼,可唯独昭雎笑不出来。

    因为昭雎早几日便收到了庄辛的书信,很清楚秦将白起之所以撤退,那是因为他楚国的君主熊横已将愿意臣服的国书送往了秦国。

    换而言之,秦军撤退根不是一件值得欢庆的事,这是耻辱!

    但对此昭雎也无能为力。

    他甚至有些迷茫,迷茫于这个国家是否还有救。

    还记得怀王在位初期,他楚国尚可与秦、齐两国三足鼎立,然而只过了一代人,他楚国竟沦已沦落到这种地步,这让昭雎莫名的伤感与哀叹。

    四月二十一日,在经过了长达五日的普通行军后,白起率领麾下七万军队抵达了宛、一带,在与宛城、城呈三角之势的位置暂时驻扎,继而便派了几名使者前往城。

    而在此期间,蒙虎、华虎、穆武等盯梢秦军的骑兵们,亦早早就将秦军的动向派人禀报了城,使蒙仲能提前得知秦军正冲着他宛之地而来。

    “怎么会怎么快?”

    在与蒙仲商议对策的期间,蒙遂对此感到非常震惊,皱着眉头对蒙仲道:“秦国迫使楚国向其臣服,目的就在于联合楚军一同讨伐魏韩两国,既然如此,这白起为何早早独自率军奔赴我城?难道他不是应该在汉水等待与司马错汇合,先组织秦楚联军么?”

    而对此,蒙仲亦持与蒙遂相同的观点,对于白起突然率军奔赴他城感到颇为不解,想了想,他摇头道:“姑且静观其变,叫阿虎他们盯紧秦军,我要随时知晓秦军的动向!”

    蒙遂点点头,当即派人联络蒙虎、华虎、穆武三人,传达蒙仲的命令。

    当日下午时,白起派出的使者抵达了城。

    得知此事后,蒙仲便将那几名秦卒唤入。

    只见那几名秦卒入城见到蒙仲后,毫不客气地道:“足下想必就是城令了。……我等奉我军主帅之命前来传达口讯,前几日,有城的骑兵无辜杀害了我军的士卒,违反了彼此无犯的约定,白帅希望城令交出凶手,否则,白帅将率大军来讨回公道!”

    此时,武婴与他的副将魏续就在旁,在听到那几名秦卒那不客气的语气后,魏续勃然大怒,当即就准备抽出佩剑给这几名秦卒一点教训,但却被蒙仲抬手阻止了。

    只见蒙仲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几名秦卒半响,忽而笑着道:“我魏军无故杀害秦军士卒,这是莫须有的污蔑,真相如何,他白起心中清楚。……总之,他的意图我领会了,你三人且回去转告他,他若想对我城开战,蒙某随时奉陪,实在不必耍这种伎俩,徒然惹人耻笑。……只要他不怕重蹈伊阙时的覆辙,随时来攻我城!”

    见魏续在旁一脸凶相,那三名秦卒也不敢多什么,当即便告辞离去。

    看着这三人离去,蒙仲长长吐了口气,转头对站在身旁的蒙遂道:“可以证实了,那白起确实有意攻打我城。”

    “唔。”蒙遂点了点头,旋即皱着眉头道:“然而我还是不明白,他为何不等待与楚国的军队一同前来进攻?”

    蒙仲想了想道:“可能是不想给我等过多的备战时间吧。……你想,等到白起与那司马错汇合,再组建秦楚联军,前前后后怕不是需要三四月之久?凭我对白起的了解,他肯定是不希望我城得到充足的备战时间,是故率领孤军先来拖住我等。”

    “应该是这样了……”

    蒙遂点点头,旋即有些懊恼地道:“可惜田地里播下的种子了,我原以为秦楚联军下半年才会进犯我城……早知他此时就来,我索性就不叫士卒播种了,还可以省下一些谷物……”

    听了这话,蒙仲也不知该什么。

    毕竟,他也没想到白起这么早就带兵前来他城,仿佛是真的将他城视为了心腹大患。

    不过想想也应该,谁让他蒙仲当初在伊阙之战时,几度带给白起屈辱呢?

    随后,蒙仲立刻就派人请来郑奭、蔡午二人,与在场的蒙遂、武婴、魏续几人商议对策。

    郑奭、蔡午两位军司马得知秦将白起主动来犯,也是吃了一惊,好在他们非常信赖蒙仲,因此倒也不惧,当即信誓旦旦地表示愿以蒙仲马首是瞻。

    期间,蒙仲正色道:“虽白起麾下有近七万秦军,但我城目前亦有接近三万兵士,白起想要攻陷城,也不是那么容易。”

    着,他便开始仔细地分派任务。

    其实这些任务,他前几日就已经叮嘱过诸将。

    因为地形的关系,城这边会遭到秦军攻击的只有两处,一处即是城,而另一处,则是乐进镇守的阳关,即那座正在修建的,从宛地唯一可以通往叶邑的要道。

    考虑到阳关的城塞尚在修建,那里只有一座魏营可以阻挡秦军,蒙仲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委托蔡午率领其麾下八千名士卒增援阳关,协助乐进把守要地。

    只要阳关尚在城这边手中,秦军就没办法通过大道袭击叶邑与舞阳邑,除非翻过附近的山岭但山岭上,蒙仲也早已命乐进部署了岗哨,几乎是不可能让秦军悄无声息地潜入。

    但这样的安排,就导致城这边的守军兵力大减,满打满算也就只有新老混搭的堪堪两万步卒,再加上蒙虎、华虎、穆武的合计一千名骑兵。

    倘若白起不顾秦军伤亡,强行攻打城,蒙仲也没有守住这座城池的把握。

    因此,蒙仲已经做好了在必要时舍弃城的决定一旦战况不利,他便率领军队退到阳关,死守这道关隘。

    在结束军事会议后,蒙遂私底下对蒙仲道:“城、阳关两地,我军兵卒不到三万,纵使对付白起亦实属勉强,更遑论日后面对秦楚联军,我建议开放叶邑楚人投军的名额。”

    开放叶邑楚军投军的名额,这的确不失是一个办法。

    据蒙仲所知,他前段时间从汉水以北诸楚邑带走的楚民有多达十五六万,而其中有至少一半人口还未在叶邑分配到屋宅,而叶邑退出的优待政令,使得这些楚民当中的男子争相投奔城军,只不过蒙仲考虑到这些楚民刚刚前来投奔,对叶邑尚且还没有归属感,因此不敢征募太多的楚人,免得出现什么乱子。

    但如今,城已变得岌岌可危,蒙仲也觉得,与其因为兵少而被白起或日后的秦楚联军攻破城,不如开放投军名额,将那些愿意投奔城军的叶邑楚人通通招入进来。

    只是,招入进来的楚人新卒,他们能派上用途么?

    这不,在听到了蒙遂的话后,武婴便提出了这个顾虑。

    见此,蒙遂便道:“可使其轮换守城,并不作为主力,应该可以勉强一用。如此一来,我军的兵力至少能与秦军拉近一些,不至于让士卒们因彼此兵力的差距而失去士气。”

    听闻此言,蒙仲点了点头道:“好,就这么办。……派人通知向缭,让乐续在叶邑负责征兵之事,征募到一百人,便立刻调到阳关,叫乐进加紧训练,最起码要让那些楚人掌握如何在战场上保护自己,以减少伤亡。”

    “好!”

    于是乎,蒙仲的命令很快就送到了叶邑的向缭、乐续二人耳中。

    向缭、乐续二人得知秦将白起有意进攻城,不敢怠慢,立刻就组织人手,在叶邑城内各处设下征兵点,号召叶邑的邑民投军。

    而与此同时,白起派出了那三名秦卒,也已经回到了军中,将蒙仲的原话转告给白起。

    对于蒙仲的嘲讽,白起非但丝毫不以为然,反而哈哈大笑。

    他甚至笑着对副将季泓道:“别看那厮故作镇定,这会儿他肯定是心中慌乱。”

    季泓配合地笑了笑,旋即问道:“白帅,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见此,白起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在仔细思索了一番后,沉声道:“这样,你先在此地驻扎,建造营寨,明日我带仲胥、童阳先往城,探一探城的虚实。……切记,心宛城的韩骁。”

    “喏!”季泓抱拳领命。

    就这样,白起分了四万兵卒给季泓,于次日带着仲胥、童阳、卫援三将,率领三万秦军直奔城,在城南面约二十里处暂时驻扎。

    沿途,白起亦瞧见不少魏国骑兵,但考虑到穰侯魏冉为他而组建的骑兵尚未抵达,他暂时还不想去招惹这些骑兵,因此吩咐军士卒不得擅自追击那些骑兵。

    他与蒙仲麾下的骑兵交过手,很清楚这支骑兵的作战式,只要他们不主动追击那些骑兵,不被那些骑兵与大军拉开距离,耗尽体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