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暂退【二合一】(第1/2页)战国大司马
时间回溯到一刻时之前,即王龁军与晋鄙军刚刚交汇不久的时候,从前军撤到中军的蒙仲,转移到了中军附近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坡上,以便纵览整个战场,指挥局。
旋即,他便看到了廉颇军与韩足军不约而同从侧翼夹攻王龁军的那一幕,且对此稍稍皱了皱眉。
怎么呢,他觉得杀出函谷关来的秦军过于鲁莽了,明明他联军已很明显地将主要战斗军队一字摆在前阵,可这支秦军还是一往无前地冲了上来,难道对不明白一字阵的后续便是两翼包抄么?
要知道这支秦军的兵力并不多,撑死了五千人左右,何来的底气强行突袭晋鄙、廉颇、韩足三人整整三万人左右的防线?
『……到底想做什么?』
抬头瞥了眼远的函谷关,蒙仲微皱着眉头徐徐吐了口气。
他感觉有点猜不透对面白起的想法。
按照常理,这支秦军此刻杀出,明摆着就是为了摧毁他魏军的投石车,但派出一支人数在五千左右的军队一股脑地冲上来,就想搅乱他联军阵前的三支万人军队?你白起这是在看谁呢?!
当然,话虽如此,但蒙仲绝不认为白起会看他,就像他从不敢瞧白起一样,但这次白起这盲目、粗暴的出击,着实有些让他摸不着头脑。
直到他看到廉颇与韩足二军徐徐从两侧对这支秦军展开攻势,他这才有所醒悟:这支秦军,莫非是个诱饵?
就当为此暗暗猜测之际,他忽见远的函谷关再次开启城门,旋即,又有无数秦军源源不断地从关内涌出,以飞快的速度,仿佛两柄尖刀似的,朝着廉颇、韩足二人的军队刺了过去。
这一刻蒙仲便明白了,最先杀出函谷关的秦军,真的只是一只诱饵,目的就是为了诱使在他联军侧翼的赵、韩两军,改变阵型去进攻那支作为诱饵的秦军,为后续真正肩负突袭任务的秦军创造有利的战场条件。
『约五千人的军队,就这样毫不留情地牺牲,只为给己创造有利的条件,白起……你还真的是一点都不曾改变。』
微微摇了摇头,蒙仲心下暗暗想道。
他不是第一天认识白起,在他的印象中,白起就是这么一个为胜利不择手段的男人,心狠手辣的他会用强硬的手段胁迫他国平民来创造取胜的机会,同样,也会为了胜利毫不犹豫地牺牲麾下的兵将,着实是诠注了什么叫做慈不掌兵。
深吸一口气,蒙仲沉声下令道:“传令,令廉颇、韩足二人徐徐后撤,重整军势。再令乐进、於应二人分兵顶替赵韩两军的位置,援助赵韩两军后撤……”
听到这话,蒙仲这边有近卫惊奇地问道:“郾君,这会儿便叫赵、韩两军后撤?在下斗胆一句,赵韩两军未必不能挡住那两支秦军援兵的攻势。”
听到近卫的疑问,蒙仲点点头解释道:“我也知道赵韩两军未必不能挡住那两支秦军的攻势,但此刻赵韩两军士卒的注意力,恐怕还在那支作为诱饵的秦军身上,恐怕有许多赵、韩两军的士卒都未曾注意到侧翼即将遭到又一支秦军的突袭,如此仓促应战,赵韩两军的伤亡必定会很难看。……今日不过是首日对函谷关的试探,我的意只是试探试探对面白起的应对之策,顺便磨合磨合麾下三军,没必要为了与秦军争锋相对,而使得赵韩两军出现巨大的伤亡。”
听闻此言,众近卫们面面相觑。
期间有一名蒙邑子弟出身的近卫声道:“赵韩两军伤亡如何,与我等何干?何必为了援助赵韩两军而派上我城军?”
蒙仲其实有听到这句话,但他假装没有听到。
或许这名近卫其实得也没错,蒙仲作为魏国的将领,只需看管好河军与城军即可,管赵、韩两军做什么?
只不过蒙仲觉得,既然廉颇、韩足二人以及他二人麾下的兵将眼下皆在他麾下听用,听从他的指示,那么他也应当为这两支军队负起责任,不能因为这两支军队是别**队便对他们的伤亡视若无睹,他觉得,这才是身为将领应履行的义务与职责——哪怕转过年来,廉颇与韩足皆成为了敌对,但是在今日,这二人以及他们麾下的士卒,是他蒙仲率下的兵将!
“去传令吧。”
他淡淡吩咐道。
见蒙仲坚持如此,众近卫也不敢再什么,当即便有几人翻身上马,代为传达蒙仲的命令。
不得不,蒙仲的这道命令非常及时,虽然因为战场距离的关系,秦将孟轶、仲胥二人所率领的秦军还是杀到了赵、韩两军面前,且趁两军将注意力投注在王龁军身上时,趁机突入二军,致使赵、韩两军皆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但鉴于廉颇、韩足二人及时接到了蒙仲的后撤命令,且乐进、於应二将率领的城军亦及时上前支援,切断了秦军追击赵韩两军的通道,因此总得来,赵韩两军的损失倒也并不轻重,满打满算不过千余人的伤亡而已。
只是这样一来,魏军就承受了秦军的所有攻势,倘若公孙喜还活着,恐怕会因此把蒙仲骂地狗血淋头——你把赵韩两军撤下去,叫我魏军承受秦军的部攻势,你到底在想什么?!
当然,蒙仲有他仔细的打算。
廉颇、韩足二人麾下的士卒,蒙仲并不了解,但他城军,却是一支很擅长防守、很擅长打阵地战的军队,要不是晋鄙、廉颇、韩足三人在战前纷纷主动请缨,事实上城军才是最适合部署在最前线的军队,因为这支魏军当初在宛之战中深受秦军的考验。
这不,在赵韩两军徐徐后撤的情况下,城军以一个斜角迅速截住了秦军,旋即,前排的城军纷纷举起盾牌,以亲密的阵型构筑了一道铁壁防御。
纵使迎面而来的秦军们以混乱的阵型,毫无章法的攻势频繁戳刺城军手中的盾牌,城军亦一步不退,仿佛一块扎根的磐石般。
“……城军。”
原打算趁机追击赵军的秦将仲胥,此刻忽然停住了脚步,神色凝重地看着那支接替赵军阻挡他秦军的军队。
可能对于老一辈的秦人来,齐国名将田章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噩梦,但对于仲胥这年纪的秦将而言,蒙仲才是最他们最敬畏的敌人。
从伊阙之战到宛之战,倘若天底下还有一支军队让他们感到忌惮,那么便只有蒙仲麾下的城军。
但似乎仲胥麾下的秦军士卒们,毫不畏惧眼前那支突然出现的魏军,照旧朝对发动了攻势。
赵军也好、魏军也罢,只要是挡在他秦军面前的,皆是可杀的敌人!
“杀!”
在无数声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中,仲胥麾下的秦军士卒们放弃追击赵军,朝着面前的城军发动了凶猛的攻势。
似乎秦军的士气,丝毫不曾受到城军的影响?
其实也难怪,毕竟在伊阙之战与宛之战中,白起麾下的军队前后经历了两拨接近军覆没的败仗,两次都是败在蒙仲手中,两次重新补充军队,可谓是铁打的敌将、流水的秦卒。
但问题是,由于那时的秦军老卒基上都死光了,接替位置的新卒们根不清楚他们这会儿正面对着怎样的敌人。
还别,白起此刻麾下的这支军队,其军中的士卒,因为他们去年讨伐赵国时击溃了赵将李跻、韩徐二人率领的军队,正士气满满呢!
但遗憾的是,现实很残酷,原以为可以一举击破对的仲胥军士卒,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他们此刻面对的对手,那是几乎不亚于魏武卒作战能力的魏卒。
这不,明明前赴后继地持续发动了一波悍不畏死的攻势,但却丝毫无法撼动对面魏军那用盾牌构筑的防线,哪怕期间亦有城军的士卒牺牲战死,这支魏军的阵线亦是丝毫不退。
甚至于,在乐进的亲自指挥下,整整齐齐排列的城军,竟然反过来向前推进,他们一手举着盾,一手不停地戳刺着戈矛,艰难却稳重地,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
远处,赵将廉颇看到这一幕,神色不禁有些复杂。
他倒不是为了断后而跟随在麾下赵军的最后,他只是想援护城军——毕竟蒙仲这般看重他赵军,他又岂能自顾自撤离战场?
在后撤的那一会他便已打定主意,只要城军稍有闪失,他便下令麾下军队支援城军。
他廉颇,绝非忘恩负义之辈。
但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城军稳稳当当地挡住了秦军的攻势,而这支魏军用来挡住秦军的铁壁式防御战法,恰恰正是去年陶邑之战时,他被秦魏联军打地几乎军覆没的那套战术。
甚至于,当时还害得赵希、许钧二人麾下的军队亦损失惨重。
『作为敌人时,哪怕是对待故友麾下的军队,亦毫不留情;可作为友军时,纵使是别**队的士卒,亦不会无端端使其白白牺牲……这就是那位郾城君的原则么?』
哂笑着摇了摇头,廉颇深吸一口气,对附近仍逗留在他身边的赵卒下令道:“退!抓紧时间重整军势,再复与秦军厮杀,莫要叫此间的魏人瞧了我赵人!”
“喏!”
附近的赵卒振奋地喊道。
而与此同时,已与王龁顺利汇兵的秦将晋邝,亦注意到了两翼的战况。
他原以为孟轶、仲胥二人这次肯定能使赵韩两军阵脚大乱,却不曾想,城军及时出现截断了他秦军追击赵韩两军的道路,且在他秦军面前摆出了铁壁防御。
或许甚至连孟轶、仲胥这等蒙家军的老对手亦不清楚那种铁壁防御的厉害,但晋邝却很清楚,毕竟去年在陶邑之战时,蒙仲曾代替他指挥他麾下的秦军——是的,对面的敌军主将,居然是曾经指挥过他秦军作战的“临时主将”,关键是晋邝当时还觉得蒙仲指挥地非常出色,给他的安心感受丝毫不亚于司马错亲自指挥。
因此可想而知晋邝此刻复杂的心情。
假如可以选择的话,相信晋邝更加愿意在蒙仲的麾下作战——虽白起也很优秀,但关键是蒙仲在品德上更胜一筹啊。
而在晋邝怀揣复杂心情的同时,他麾下军中却引发了的骚乱。
其原因是,他麾下的士卒们终于真切地看到了左右两翼的敌军,那支曾经在去年与他们并肩作战过的魏**队。
“城军?敌军左右两翼是城军?”
“什么?城军?蒙将军的军队?”
“吵什么!咱们这次的敌人,就是魏将蒙仲,遇到城军有什么好大惊怪的?”
“可……居然是蒙将军……”
看得出来,晋邝麾下的军卒中,尚有不少士卒并不清楚魏将蒙仲正是他们今日的敌军主将,在听到真相后惊骇莫名。
王龁显然听到了那些晋邝军士卒的议论,低声询问与他汇合的晋邝道:“晋将军,您麾下的士卒,似乎是在议论对面的那位郾城君。”
“唔。”晋邝亦不否认:“去年齐国讨伐宋国时,我大秦与魏国皆派援军增援宋国,当时还并未受封郾城君的蒙仲,曾指挥过我秦军……”
魏将,指挥他秦军?
王龁有些惊诧地张了张嘴。
但晋邝显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沉声道:“眼下不是这事的时候,接下来,晋某将对对面的魏军发起突击,请王将军助我一臂之力。”
听闻此言,王龁立刻神色一正,抱拳应道:“末将遵命!”
当即,晋邝便下令麾下军队对迎面的晋鄙军展开更加凶猛的攻势。
至于两翼的城军……不是有孟轶、仲胥二人么?他晋邝才不想去碰城军那个硬茬。
由于晋邝军的加入,晋鄙军的攻势遭到了遏制,旋即晋邝军与王龁军这两支秦军展开了反攻,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见此,晋鄙气急败坏。
要知道,今日可是他与他麾下的河军在那位郾城君帐下的首战,倘若被对面的秦军打得灰头土脸,他还能抬得起头来?
惊怒之下,晋鄙亲自率队厮杀于阵前,一边奋力杀敌一边高声呼喝道:“死守!死守阵线,不可叫秦军摧毁任一一座楼车与抛石车!”
在晋鄙的鼓舞下,他麾下的河武卒重新振作神,与对面的秦军展开了寸土不让的阵地战,到处可见鲜血四溅,横尸遍地,既有秦卒,也未尝没有河武卒。
鉴于赵韩两军的暂时离场,眼下是河军与城军以两军兵力对抗秦军约三万余军队,由于兵力上相差了足足万人,因此纵使是河军与城军,也难以打开局面。
见此,在后观战的蒙仲深深皱起了眉头。
怎么呢,两翼的城军还好,以铁壁防御挡在秦军面前,防御力有余而进攻力不足,而对面的秦军在几次突袭后发现无法突入城军的阵型,也就渐渐地放缓了攻势,以至于两军呈现僵持的局面。
但中部战场的晋鄙军与对面的晋邝军、王龁军,却厮杀地太过于激烈,这一面是晋鄙军在阵型上有所欠缺,因阵型混乱而使秦军认为有机可趁,另一面,晋鄙他那强烈的进攻**,亦逼得秦军不得不拼死抵抗,导致中部战场的激烈程度迅猛升级。
见此,蒙仲皱紧了眉头。
要知道,他今日只是尝试进攻函谷关,可没打算在今日就与白起来个决战。
他此刻麾下只有四万军队,就算调来窦兴、魏青、蒙虎、华虎等人的军队,也不过六万五千兵力左右,天晓得对面函谷关内究竟驻扎着多少兵力?
更要紧的是,他麾下的军队,乃是魏、赵、韩三国的锐,要是在这里拼个光,他联军还剩下多少兵力防备齐燕两国的军队?
齐将田触以及燕将乐毅……蒙仲始终认为应该防着他们一手。
总而言之一句话,他今日可以在函谷关前与秦军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厮杀,但没必要。
想到这里,蒙仲吩咐左右道:“派人传令晋鄙,叫他放缓攻势。确保对面的秦军无法突破防线即可,没必要一定得杀过去。”
“喏!”左右近卫依言前往传令。
片刻之后,近卫去而复返,表情古怪地道:“郾君,晋司马直绝不能让秦军摧毁任何一座楼车与井阑车,在下怀疑他根就没有听进去您的命令……”
听到这话,蒙仲顿时皱起了眉头:“这个晋鄙……过于耿直了。”
他可从来没过不许丢掉任何一座楼车与井抛石车那样的话,甚至于在必要之时,他会主动放弃那二十架楼车与抛石车,毕竟这些都只是可以再打造的死物,岂能与麾下士卒们活生生的性命相提并论?
但晋鄙,怎么呢,就过于耿直……或者,死脑筋,一点都不知变通。
不得不,在这一点上,晋鄙确实不如廉颇,至少廉颇懂得权衡利害,在得知己军队遭到秦军偷袭的情况下,廉颇果断放弃击杀实力不逊色他几分的王龁,转而去指挥麾下的士卒阻挡秦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