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翟章抵达【二合一】(第1/2页)战国大司马

    三月十一日,在经过了约三日的行军后,魏国大司马翟章率领七八万魏军抵达叶邑一带,而其麾下先锋大将唐直,则率领五千士卒先行抵达叶邑。

    得知这个消息后,叶邑邑丞向缭、邑司马乐续,领着屈原、朱奂等叶邑的官员,立刻出城相迎。

    “哟,向缭、乐续,别来无恙啊。”

    “唐司马才是,一年不见,更添几分威风啊。”

    “哈哈哈哈。”

    不得不,向缭、乐续二人与唐直,彼此可不陌生,毕竟都是伊阙之战时患难与共的同僚,虽彼此间的关系还没亲密到互通书信的地步,但远不是那些点头之交可比。

    远远瞧见这一幕,朱奂声问屈原道:“屈先生,向邑丞、乐司马,与这位唐直唐司马是旧识么?”

    屈原表情有些古怪地看了一眼朱奂,心你是魏人还是我是魏人?这种事你问我?

    想了想,他低声问道:“这位唐司马莫非是身份尊贵之人么?”

    听了这话,朱奂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随后才意识到屈原并非他魏国人,便声解释道:“这位唐直唐司马,乃是我魏国现如今的大司马翟章最倚重的爱将”

    屈原当然知道翟章,闻言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自犀武公孙喜于伊阙之战战亡之后,翟章这位魏侯时期魏国国相翟璜的后人,自然而然成为了魏国硕果仅存的老将,身份地位不同凡响。

    别看乐续与唐直皆是司马级别的将领,可随着翟章成为魏国大司马,两者的地位已有了显著的差距,简单地,即河内魏军已因为翟章的关系提升为中央军,而城这边魏军,充其量只是地上的驻军而已,地位根不在一个档次。

    也亏得城魏军的背后是蒙仲,而蒙仲的背后则是以段干寅、田黯等人为首的西河儒门,否则单凭城这块地想要弄到五万人的编制?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在简单地寒暄几句后,唐直压低声音对向缭、乐续二人道:“大司马差不多迟半日抵达叶邑。大司马此前对城令颇为欣赏,莫要给他留下什么坏印象。”

    像向缭这么聪慧的人,岂会听不出唐直言外之意?当即亦压低声音道:“我早已派人前往阳关,叫阿仲前来叶邑恭迎大司马,且我在城内,亦吩咐人准备了上好的酒菜。”

    “聪明。”

    唐直很满意地哈哈一笑,一转头见屈原站在远处好奇地打量着他,微微皱了皱眉。

    他对向缭、乐续二人客气,那是因为彼此都是伊阙之战时的同僚,且向缭、乐续二人更是蒙仲的手足弟兄,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像屈原此刻这般用评估般的目光打量他。

    见唐直面色有异,向缭回头看了一眼,旋即在唐直耳边了几句。

    “当真?”

    听了向缭的话后,唐直眼中的不满顿时退得一干二净,甚至于,主动上前与屈原见礼。

    也难怪,毕竟屈原乃是曾经在楚国主持过变法改革的前重臣,若放在魏国,那就是李悝、翟璜级别的名相,更何况屈原还是楚国公室出身,唐直确实应该给予一些尊重。

    “在下唐直,见过屈大夫。”

    见此,屈原亦连忙拱手还礼道:“唐司马客气了,屈原如今只是楚国的弃臣,承蒙城令与向邑丞收留,才得以在叶邑安身。”

    从旁,乐续听到这话却笑道:“屈先生太谦虚了,以屈先生的才华与才能,在哪个国家不能拜相?”

    虽是恭维的话,但屈原听了之后却稍稍有些不是滋味。

    其中原因,无非就是他非但不能在故国拜相,甚至不能被楚王熊横与令尹子兰等人所容,致使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回,只能呆在楚境之外的叶邑,远远看着楚国所发生的接连变故,虽忧心国家,却无力改变。

    在众人中,显然向缭最擅察言观色,见屈原笑容勉强,便知乐续的恭维起到了反效果,当即岔开话题道:“唐司马,不如我等到城内,一边喝酒一边再叙旧,如何?”

    唐直却没察觉到什么,闻言摸摸下巴笑道:“好酒么?”

    向缭笑了笑,道:“是不是好酒,在下不敢夸口,但一定管够!”

    听闻此言,唐直眼睛一亮,哈哈大笑道:“还那等什么?”

    罢,他吩咐副将率领麾下军队在城外驻扎,自己则带着寥寥几名近卫,跟着向缭、乐续、屈原等人进了城。

    约两个时辰后,得知大司马翟章即将率军抵达叶邑的蒙仲,带着几名近卫快马来到叶邑。

    当他来到叶邑的县府,再次见到阔别一年有余的唐直时,唐直早已喝到半醉。

    只见他指着蒙仲笑骂道:“你子,当日抢我两千五百名武卒,今日我到你封邑,你却不亲自相迎,实是忘恩负义,该罚!速速满饮这碗酒!”

    蒙仲苦笑着道:“大司马即将抵达我叶邑,若被他看到我等醉醺醺的,怕是不好吧?”

    然而唐直却摆摆手道:“唉,酒乃军将之胆,大司马岂会怪罪?”

    这什么歪理?

    蒙仲苦笑不已,为了安抚唐直,只好将那碗酒一饮而尽。

    随后,在众人饮酒闲聊的期间,唐直向蒙仲等人讲述了他在伊阙之战后的情况,也就是回到邺城后的情况。

    据唐直所言,邺城近一年也不安定,魏军与赵军在边境的摩擦逐渐加剧,虽然两国并未正式宣战,但战争的气氛却相当浓郁。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时,赵国开始在刚平城驻扎重兵。

    “刚平?”蒙仲微微一愣。

    他在赵国呆了两年,当然知道刚平在哪。

    刚平城,位于大河以南,卫国都城濮阳的北,原是卫国的一座城邑,后被赵敬候时期的赵国占领,并在这里兴修了城塞,后来在赵苏侯时期,赵国曾因为齐魏两国联合攻打赵国,而一度失去刚平城,但最终,赵国还是夺回了刚平城,使之成为赵国在大河以南的唯一一片国土。

    简单地,倘若赵国有心朝大河以南扩张,那么刚平城就是赵国的前哨站、桥头堡,从这边出兵,赵国的军队就可以迅速渡过大河,避免遭到阻击。

    而与刚平接壤的有三个国家,其一是齐国,其二是魏国,还有就是现如今只剩下国都濮阳、且依附于魏国的国,卫国。

    卫国就算了,这种只剩下一个国都的国,根不值得赵国兴师动众,而齐国也可以排除,毕竟赵国现如今与齐国正在蜜月期,两国关系非常紧密,因此可以推断,赵国驻军刚平,极大可能是针对魏国。

    还有宋国!

    看了一眼碗中的酒水,蒙仲心下暗暗想道。

    他很清楚,卫国的南边就是宋国,而且还是宋国的大邑,陶邑。

    “当时,卫君吓得当即派人向我魏国求援,哈哈哈哈”

    对过,唐直还在耻笑卫国君主的胆怯,但蒙仲却笑不出来,因为他知道,齐赵两国已经开始在为攻打宋国而做准备,但他报以重望的魏国,此刻却深陷与秦楚两国的战争。

    他实在不敢保证,待来日齐赵两国攻打宋国时,魏国能否按照盟约出兵相救。

    并且,倘若魏国当时无力派兵救援,他又该如何自处?

    就这么想着,屋外忽然有士卒入内禀报道:“边有大股军队靠近叶邑,皆打着我魏军的旗号。”

    一听这话,屋内正在饮酒的众人当即明白过来:大司马翟章到了!

    见此,蒙仲立刻带着唐直、向缭、乐续等人,一同到城外迎接翟章。

    只不过在城外等了约一刻辰左右,蒙仲等人便看到远处有一支庞大的军队缓缓而来。

    为首一位身披甲胄的老将,发须皆白,但却笔挺地伫立在一辆战车上,神色严肃,不怒而威。

    “那便是翟章大人。”

    唐直打着酒嗝,低声在蒙仲耳边道,话语中充满了对翟章的尊敬。

    要知道按照当代的习俗,“大人”这个称呼除非是家族的长辈,亦或是自己尊敬的前辈,否则并不会轻易使用,免得遭人耻笑不懂礼数当然也有个别的例外,比如庄辛与屈原交谈时,就曾经就用嘲讽的语气称呼子兰为“那位令尹大人”。

    但基上还是属于并不常见的称呼。

    而如今唐直用大人称呼翟章,可见他对翟章非常尊敬。

    蒙仲点点头,待翟章乘坐的战车徐徐在七八丈远的地停下后,他率领唐直、向缭、乐续等人紧步上前,拱手拜道:“城令蒙仲,拜见大司马!”

    只见在战车上,老将翟章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旋即走下了马车。

    此时蒙仲虽弯着腰,却稍稍侧过头,偷偷打量翟章,他清楚看到,当翟章下马车的时候,其身边有两名近卫想要搀扶,却被翟章伸手推开。

    看到这一幕,蒙仲多少已经清楚翟章大概是什么性格了。

    不多时,翟章便走到蒙仲面前,伸出双手将其扶了起来,只见他上下打量着蒙仲,正要话,却忽然眉头一皱,大概是闻到了蒙仲身上的酒味。

    不过,待翟章似有察觉地侧头一撇在旁喝得面色通红的唐直后,他就明白了,带着几许无奈微微摇了摇头,继而对蒙仲正色道:“有劳城令特意前来相迎老夫,但老夫认为,城令此刻应该在阳关,而不应该在这里相迎老夫”

    听了这话,还没等蒙仲开口解释,就听唐直在旁插嘴道:“大司马,蒙仲这子很仗义的,您就别弄这套了,人来迎接您,您不满意,人不来迎接您,您又生气照我啊,咱们还是省了这些客套,快快进城吃酒,城内早已置备了酒水,为大司马您接风。”

    听到这一席话,蒙仲心中对唐直暗赞:这顿酒没白请!

    但翟章的老脸却有些挂不住了,狠狠瞪了一眼唐直。

    其实正如唐直所言,从作为将领的素养来,翟章当然希望蒙仲时刻镇守在最前线,别是他来到叶邑,就算是魏王驾临叶邑,蒙仲也得守在阳关,毕竟将领的职是坚守岗位,而不是奉承献媚。

    可话回来,倘若蒙仲果真这么做了吧,出于人之常情,翟章难免也会有一些不高兴,认为蒙仲对自己欠缺尊重。

    不奇怪,这就是人之常情。

    但这些事,彼此心照不宣即可,像唐直这般直接了当地出来,这未免不给翟章面子。

    不过话回来,也亏得这话的是唐直,翟章虽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唐直,但终归没有呵斥的意思,倘若换做旁人,那可能是大为不同了。

    而蒙仲也识趣,此刻立即圆场解围道:“大司马教训的是,在下待会便立刻返回阳关!”

    听到这话,翟章满意地点了点头:“介时老夫与你同行”

    待会是多久?

    介时又是什么时候?

    只要是有点脑子的人,就不会去追究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蒙仲给足了翟章面子,翟章没有理由会对他不满。

    当然,待进城来到县府后,唐直还是免不了被翟章像管教儿子一样狠狠训斥了一番,然后被罚三个月不许饮酒。

    只可惜看唐直那撇撇嘴的模样,显然这惩罚对他来不算什么。

    也是,唐直虽然好酒,但也是一个尽职的将领,带兵打仗时来就不会轻易喝酒,翟章这惩罚,其实跟没罚一样。

    后来蒙仲才知道,唐直的父亲就是翟章麾下的部将,待其父战死沙场后,是翟章将年幼的唐直一手带大,教授其武艺、兵法,还提拔唐直担任军司马,不夸张地,唐直跟翟章的儿子几乎没什么区别,也难怪唐直会用“大人”来称呼翟章。

    待教训完唐直后,翟章转头对蒙仲道:“城令,此番老夫来地匆忙,未曾事先知会你,还请莫要见怪。”着,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讲述了其中的缘由:“只因为前几日,老夫忽然收到了暴鸢的书信他约老夫一同进攻秦军”

    蒙仲忍着心中的笑意,故作镇定地道:“哦?还有这事?”

    “唔。”翟章点点头道:“据你前几封战报所言,那暴鸢已撤兵到了汝水,何以会忽然约老夫进击秦军呢?在来时的途中,老夫一直在思忖此事,总觉得此事有点蹊跷。不知城令这边,可曾收到暴鸢的书信?”

    见翟章已有所怀疑,但至少还不清楚真相,因此蒙仲也不担心,想了想道:“在下虽不曾收到暴鸢的书信,但对过的秦楚联军,似乎有些异动。”

    “异动?”翟章闻言神色一凛,严肃地道:“来听听。”

    蒙仲抱了抱拳,沉声道:“今年二月,也就是上个月,秦将司马错与白起皆率领麾下秦军,驻扎于城一带,建立营寨,打造攻城器械,试图对我阳关发起进攻,但数日前,司马错不知什么缘故忽然撤兵,不知去向,只剩下白起军尚在城一带”

    其实,蒙仲很清楚司马错的去向,无非就是分兵防守析北、抵挡暴鸢去了呗来昭雎负责攻打韩国,但因为庄蹻的关系,昭雎已被楚王调回楚郢,而昭雎一撤,秦军的侧翼与后便彻底暴露在了韩国面前,只要暴鸢抓住机会摆出反攻宛城的架势,秦军就势必得分兵阻截。

    否则,一旦被暴鸢占据宛城,切断归路,此时还驻军在城一带的司马错与白起,就会被暴鸢、蒙仲二人麾下的军队包饺子,甚至于军覆没。

    但这些事,眼下蒙仲还不好透露给翟章,毕竟终归是他将翟章骗到了阳关。

    “司马错无故撤兵那楚军呢?”翟章问道。

    蒙仲摇了摇头,旋即故作迟疑地道:“关于楚军在下倒是听了一件事,不知与楚军是否有关。”

    “你。”

    “据上个月投奔我叶邑的楚人,楚国的叛将庄蹻在夷陵聚集大股叛军,意图攻击楚郢”

    “”翟章捋了捋胡须,沉声道:“你是楚国爆发内乱,楚军被迫回援楚郢”

    “这只是在下的猜测。”蒙仲稍稍低了低头,免得憋不住笑被翟章看到。

    “猜测?唔,虽是猜测,却是大有可能唔,唔,对对对,一定是这样。司马错与昭雎不在阳关这边,那肯定是去韩国那边了,可暴鸢却约老夫一同进击秦军,可见他那边战况有利,否则暴鸢绝没有这个胆子。这样想想,肯定是楚军因为内乱而被迫撤军,暴鸢见机不可失,试图反攻宛城,是故司马错提兵前往阻击,对对对,只有这个可能等会,可暴鸢怎么晓得楚国爆发内乱呢?就算他亲眼看到昭雎撤兵,按理来也只会怀疑此乃昭雎诱敌之计啊”

    不得不,翟章不愧是毫不逊色公孙喜的魏国名将,分析下来头头是道。

    正如他猜测的那样,暴鸢根不知道昭雎为何撤兵,他之所以敢进兵,那是因为蒙仲假借翟章的名义,命令暴鸢进兵而已。

    事实上这会儿暴鸢也在纳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