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紫气黄旗岂偶然?(完)(第1/2页)覆汉

    端午日的阅兵波澜不惊。

    毕竟,对于见惯了千军万马的邺下重臣们而言,骑马随公孙珣在邺下这一万多步骑身前走一遭,然后再陪着公孙珣立于铜雀台上看士卒们从台下走一遭,听他们喊几句万岁、万胜之语其实也就是那个样子了。

    便是当年嚷嚷着大丈夫在世当领着万骑在身后之类言语的娄子伯,在经历了这么多战事以后也已经不会那么轻易热血沸腾了。

    因为对于这些人真正上过战场的人而言,阅兵一万次也比不上真正战场上的一次突击来的让人激动和提心吊胆。

    实际上,连燕公公孙珣人也都有些百无聊赖以至于心不在焉的感觉这点也可以理解,回到邺城后,这位在长安一口气定下了许多燕国国制的国主,却在自己的大中营遭遇到了许多类似于追封父亲为公时的那种反弹,大面积的上书与面谏纷纷到来。

    譬如,有人就认为不用寺人这种式虽然可以一时间得到士人们认可与欢欣鼓舞,但寺人身对于宫廷女眷而言还是不可或缺的。现在一切从简还好,但等到燕公一统天下,住进了南宫北宫未央宫那种地,还纯用侍卫和义从就会造成实质性问题。

    再比如,还有人集中提出,七个相国的制度是非常好的,也是燕公此番建制大获人心的一个重要缘由,但其中却居然没有宗室和外戚的地位,着实让人心忧。所以,他们希望公孙珣能够给宗室或外戚专设一席,或者公开宣布,宗室是可以入朝为相国的,以安人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武将也对相国是职,并且专业性极强这一面感到忧虑,乃是有些担心将来燕国内部武人的地位。

    不过,最集中的谏言还是出在立储上面,这件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自以为是的燕公与燕太后这个时候才发现,他们母子二人自以为是的后世经典立储制度在人心求稳的思路下,反而显得不合时宜!

    大面积请求立即立嫡以长建储的奏疏且不提,便是吕范、田丰这些人,在明知道公孙珣有所打算以后,依然暗里明里,力劝公孙珣放弃那个设想中的什么秘密建储制度,回归嫡长。

    而公孙珣对将来皇长子素质的忧虑,也被他们用各种成熟的汉室制度给辩驳了回来。

    实话,公孙珣人和公孙大娘之所以存着什么秘密建储制度,绝不是对公孙定有什么想法,也不是为了钓鱼,更不是什么对汉室制度的反思!

    这件事情的犹疑,以及他们母子对宗室在国家制度中位置的犹豫,其实并非来自于对汉室制度的反省,反而都是来自于所谓未来八王之乱的教训。

    何不食肉糜以及八王混战引发的少数民族南下,实在是太让人心惊肉跳了。

    但很显然的是,他们母子二人忽略了这个时代的基诉求安定!

    大家要的是不折腾,是稳定,是繁荣,而不是各种不确定性。

    实际上,经过四五日的讨论,公孙母子如今都已经有些软化。

    毕竟嘛,七相制度的存在,身就会对何不食肉糜这种现象有所托底。至于宗室,同样的道理,如果官僚制度能够强化稳定的话,让所谓宗室合流到官僚体制里,似乎也不用担心太多无论如何,既然主体思路是决定放权给官僚,又何必为了君权独大的状态下的某些意外与可能性在这里杞人忧天呢?

    句不好听的话,真要出了个何不食肉糜加少数民族南下,必然是中途出了大乱子,国家根基都不在了,那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怪不到历史责任感爆棚的公孙母子头上吧?

    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等到战后再。而这就是国家草创的好处了,作为开创者和初代人,是随时可以修正思路的,尤其是建储制度和宗室制度这两个要务根都还是未公布的状态,连更改都称不上。

    慢慢想,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再直接放出来就是。

    大不了让公孙珣按照那些奏疏的思路背个黑锅堂堂手握天下二一之数的燕公,毫无大气,居然因为自己岳父不忍对汉帝动武,反过来试图利用自己儿子约束自己岳父,然后惹来后世嘲笑几句罢了,也不掉几根毛。

    回到眼前,公孙珣和重臣们对阅兵殊无感觉,不代表邺下士民对阅兵没有感觉。

    没办法,这年头太缺乏化生活了!普通百姓一年到头就是到一定节日搞个祭祀,就觉得很满足很有仪式感了,蹴鞠比赛出来后更是百看不厌,几乎成为了北举行市会的标配,如引自南的龙舟比赛,在如今北更是邺下独一份的新鲜事物,去年才在还不是太后的公孙大娘的关怀下第一次举行,又何尝见过阅兵?

    上午结束阅兵,中午是龙舟,下午是大宴参阅官兵,并给天下实际上是半个官吏、军士发放赏赐主要是安利号的各种券,傍晚则是请魏郡长者、三老、大讲师、优秀基层吏员与官兵登上铜雀台,与燕国国主、重臣共饮。

    这还没完,就在傍晚铜雀台大宴的同时,公孙珣更是大手一挥,来了新命令,是因为铜雀台新楼建成,又是五月端午,所以往后三日,邺下将去掉市禁、宵禁、城禁,同时允许城内外开市三日,安利号更会敞开供应兑换货物。

    一时间,邺下的热闹明显更上一层,城内外很多有条件的酒楼、茶馆,更是准备彻夜营业毕竟嘛,这年头能有力半夜到这种新兴产业里消费的人,除了大生外,哪个不是达官显贵,又有哪个不能在他们身上捞回这灯油钱?

    便是大生,其中又有几个是真正家贫呢?

    公孙珣的射科取士之策,只是在制度上给真正的底层留有空间,短时间内却根突破不了几百年来的政治化传统与经济成上的壁垒。

    “蔡公!”

    “蔡师!”

    “蔡国丈!”

    当日晚间,距离铜雀台大概三四里路的位置,也就是邺城南城外的南市中,一栋最高最显眼的茶楼内,随着一名眼睛、朝天鼻、厚嘴唇、短眉毛,且肤色黝黑,头裹绿色帻巾之人在一名仆役的扶持下入内,堂中诸多大生和基层吏员、军官们纷纷起身问候。

    “哎呀呀大家坐,大家坐嘛,今日虽称端午佳节,却非是如太后所以什么纪念屈原大夫的,乃是因为今日就是所谓至恶之日,而星象却又正行飞龙在天之势,所以今日正该扔下俗事、俗礼,尽量游戏发汗,以度至阳之气,以去恶事恶疾大家不要管老夫,与我一壶茶便可,该游戏便游戏”蔡伯喈明显是在铜雀台上喝多了,话都有点大舌头,语言也有些颠三倒四,但心情还是不赖的,大家也乐得见他难得不装三装四。

    不过,就在几名生让出位子,准备趁机蹭蔡老师茶钱的时候,就在此时,上头却有人探出头来,遥遥招呼:“可是蔡公当面?在下皇甫坚寿,家父与邯郸魏公、执金吾马公俱在三楼打牌喝茶,消食避暑”

    “哎呀呀,三位亲旧正好在此吗?!我就如何一转眼就不见了”蔡伯喈闻言大动,即刻起身,便迫不及待向楼上而去。

    而皇甫坚寿确认是蔡邕后也是赶紧下楼相迎,至于那几名生是何等鬼,早就主动扶着蔡伯喈上楼去了,反倒是皇甫坚寿人顺势来到楼下与几名相识的关西籍生、官吏坐到一起喝起了菉豆茶。

    且不楼下如何,三楼零散坐了十来个人,却多是侍从和路上遇到跟来服侍的生,唯独临窗的一张桌上,由于此处晚风能送漳水凉气直入阁楼之中,所以由蔡邕与皇甫嵩、魏松、马腾这四个刚从铜雀台归来的贵人坐定,却也是惬意之余与楼下那些人一样兴奋难止。

    其中皇甫嵩地位最高,再加上他是连结马腾与两位大讲师之人,所以其人一口温茶饮下,便当先摸着动物牌开口而叹:“老朽在关西混沌了一辈子,却不想日子还能这么过?今日熏熏半醉,宛若梦中。”

    “皇甫公此言甚是。”马腾迫不及待言道。“当日凉州乱成那样子,然后又是董作乱,谁能想到能有今日的享受?再加上今日半醉,可不就是真跟梦里一般若早知如此,我早来了。”

    那边蔡邕微微挑眉,便要出牌话,却又闻得皇甫嵩忽然当众失态作笑,好像是想到什么一般,也不禁和其余三人一起好奇相对。

    “可是在下所言有失?”马腾虽然是目前实际职务最高之人,但在这三位化人面前还是有些心虚的。

    “非是笑寿成。”皇甫义真一边示意蔡邕赶紧出牌,一边摇头再笑。“我是想到了今晚铜雀台上,孔举那厮的形状不免想笑。”

    其余几人闻言,也是齐齐失笑,便是最老成的魏松,都忍不住将手中动物牌给弄散了。

    原来,孔融虽然主要活跃在大中,但与蔡邕、皇甫嵩、魏松这三人不同,其人在邺下的政治地位还是有一些的,平日里也有些正经工作,颇与马腾类似。

    而且,其人和马腾比,并没有降将的忌讳,反而因为家门还有正在黄金时段的年纪,理论上有政治上再进一步的可能,所以向来喜欢博出位。

    原来倒还好,只是在大中发发牢骚什么的,大里也不缺他的牢骚。可是等到今年,先是大批曾经从了袁绍的青州儒生三年劳改期满,恢复自由其中多是孔融故吏旧识或是返乡,或是来到邺下讨生活,算是变相给了孔举一些助力然后公孙珣又建制称公,七相并出,到底是勾的孔融心痒难耐,忍不住上蹿下跳起来!

    于是乎,自从公孙珣归邺,这位昔日的空北海便变着法的上书,从官制到礼法,从世子到宗室,从举荐青州人才到点评南军略,其人是一样不拉,意图效忠之心,溢于言表。

    但是,偏偏公孙珣一律留中不发,并未对此人的任何奏疏作出任何回应。而孔举偏偏也是熬不住性子的人,其人等了三四日不见踪影,再加上阅兵后公孙珣很可能便要组织战事,直接动身南下,届时再无机会,所以其人这一日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上午看阅兵的时候,孔举便开始在大讲师和生中发布一些放肆言论,诸如什么北军空有其表,望之虚浮,连当日观汉室阅兵的兵马都比不过还有什么天下未定,便奢态如此,以此观之,上行下效,此战南未必不能胜北最后,更是扯起了汉家大义什么什么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又要当汉室忠臣呢!

    结果呢?

    结果等到傍晚赐宴,燕公挨个敬酒,轮到孔融的时候,却是拉着对的手,很诚恳的谈起了对最近几日奏疏中的言论,并表示很受教育,一定会认真考虑,只是战事在前,要暂且延后而已。

    非只如此,燕公复又当场谈及到了对举荐的那几位刑满释放的青州人才,诸如是仪、彭缪、邴原等,居然予以了认可,是准备稍作考察,便要使用这个时候,孔融的不满早就飞到昆仑山上去了,而等到公孙珣再恳切询问对能不能出任燕国十二寺中太常寺寺卿一职时,被闲置了五六年的孔举应许之余,居然当场做六言诗一篇,称颂燕公之德,并力陈南军之必败有五,北军之必胜有四!

    讲实话,若非皇甫嵩等人之前在下面听过了孔融那些牢骚话,几乎要以为他倾心燕公已经几十年了呢!

    “从京到邺巍巍,燕公忧国无私”蔡邕想起孔融的六言诗,也是不免失笑。“这种诗老朽是作不来的。”

    “这算什么?”皇甫嵩摇头笑道。“这种六言诗可不是孔举第一次作了,燕公当日伐董到郿坞后,他也如今日这般活跃,也曾当众作过一首诗,彼时蔡公恰好不在而已我给你们念念袁董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河北可哀。梦想公孙归来!”

    众人忍不住再笑,便是马腾这个大老粗也跟着笑的不行这诗真是太直白了。

    “其实,也就是老朽今日酒醉,借机句醉话。”笑过之后,蔡伯喈却又忽然一声感慨。“如孔举这般形状,我倒是稍懂一二,董乱前,我其实与他无二,只是觉的人生于世,空负才华,为何君王皆不用我,反而要用那些人呢?于是平日牢骚不断,不过是想求一份任命而已又没有贿赂求官,也没有卖友卖卖旧求荣,稍显失态,也何必笑他呢?”

    “不一样的。”皇甫嵩继续摇头不止。“都臣子如美人,君主则如浪荡子,故人皆有怨妇心,可怨妇与怨妇还是不一样的当年灵帝朝时,蔡公虽有抱怨,却基上能言之有物,谁还能你当年那些谏言是错的吗?而孔举呢,今日在铜雀台上失态倒也罢了,可在白日的那些话,也就是燕公大度,换个人,不定便会直接以乱群之名,一刀砍了祭旗!”

    “不错。”魏松突然肃容出言。“若是那些年轻人经历的少,看不懂倒也罢了,我辈老朽,由治经乱,再由乱经治,难道还不知道这天下什么西才是至贵之物吗?什么君主垂青,什么图雄争霸,什么官僚官制,什么经道德,最后求得是什么?不就是能求天下各处,日日皆能如今日邺下一般安泰吗?凡数十载,经历多少战乱,才显今日之珍贵孔举前倨后恭,咱们不过一笑但其人今日在阅兵时什么奢态如此,南未必不能胜北,老夫确实是有些气愤的!”

    “魏公到点子上了。”不等蔡邕接口欲言,马腾又立即跟上,感慨一叹。“我当年在西凉那种地,为何要举刀兵,不就是活不下去吗?若是能有今日之安泰,谁会起乱心?当日降服,是碍于燕公之兵强马壮,可却一直不懂燕公何以以一辽西匹夫兵强马壮至此,到了邺下,虽然还是不出魏公口中那般大道理,却是已经心中醒悟透顶,便什么心思都绝了。”

    言至此处,马腾可能觉得失言,便放下木牌在位中拱手团团作揖:“今日酒后半醉,暖风熏得人上头,了几句心里话,诸位不要见怪。”

    “端午至恶之日,就该如此放肆的,友人相交,坦诚以对,这是最难得的!”蔡邕挥手而对。“有什么可在意的?”

    “你倒是什么都不用在意!”皇甫嵩仰头大笑。“当年劝燕公嫁女儿给天子的不是你吗?而等到蔡夫人为燕公添了一个女儿之后,我听这许多年你就不提此事了。”

    蔡伯喈一时面色涨红,但尚未来得及话,皇甫义真却又忽然黯然:“别的倒也罢了,只是可惜了刘伯安!”

    桌上一时肃静。

    “且观之吧!”半晌之后,魏松摇头以对。“老夫居河北数十年不动,未曾见天子何其聪明,但今日之局面,总不能怪到燕公头上吧?”

    “是啊,端午日,难得放肆一乐,不这些了。”皇甫嵩也是连连摇头。“咱们一群老朽,乐得逍遥邺下这么多新鲜事,什么不行?”

    几人旋即释然,却又继续打牌谈论,从卞夫人为公孙珣所生才一岁有余的幼子,到其长女将及笄,从董昭将暂代左相事,到各家子嗣前途,从司马懿强行加冠从军,到邺下大之前那场斗殴然而,来去,最后却还是躲不过眼前的大战!

    “皇甫公,你是国家宿将,义从、邺下诸将都屡次请你去讲兵法,还请你直言相告,此战到底将如何?”魏松蹙额相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