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组建藤牌兵(第1/1页)欧皇崛起

    引进灾民的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马林给的钱够多,宁德和连江的走私商哪有不要的道理?所以,两地的地头蛇立即行动起来,去找那些灾民去了。

    去年的时候,宁德和连江两地遭受了台风和霜灾,出现了很多灾民,大概总数有七八千人。不过,后来有些灾民投靠了情况不错的亲戚,倒也暂时能过得去。而没有能帮上忙的亲戚的,只能汇聚到县城外面等待官府的救济了。

    明朝的救济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朝廷有四大仓制度(预备仓、常平仓、义仓和社仓)。其中,义仓设在州县,专门用于赈灾。正常情况下来说,宁德和连江两个县(这里的宁德是指宁德县,隶属福宁州)光靠义仓放粮,就能解决灾民问题。

    可是,偏偏眼下不是正常情况……

    为啥?因为刘谨专权,大肆勒索地方官员,导致地方官员不得不大肆敛财,“孝敬”刘谨。要不然,铁定被穿小鞋。

    恰恰,宁德县和连江县两个县的知县之前去京城述职,被刘谨敲诈了一大笔“孝敬”的银子。为了填补亏空,两县的知县都不约而同第选择了预支义仓的米,来填补窟窿。

    但倒霉的是,去年两地都发生了天灾,两个知县都有些傻眼……

    连江县还好一点,因为紧靠省城福州,加上连江知县陶永文和省城大佬关系不错,从福州常平仓借了些米,总算把大势稳定了下来。但是,因为之前亏空有点大,还是有几百人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有些粥棚放的粥,已经稀得看不见米了。

    而宁德县就比较惨了,宁德知县王奉没有门路,借不到粮食,只能强撑着了。因为缺米,宁德县义仓几乎没什么米粮了。粥棚放的粥,基本都类似清水了。为了筹集米粮,王奉把自家俸禄都拿出来买米补贴了,可还是不够。

    另外,眼看这一任知县就要结束任期,王奉绝不希望出现什么波折。所以,他决定,隐瞒事实,谎报灾情,避免政绩上留下污点,影响任期结束后的新差使。为此,他用强硬手段,下令那些灾民的亲戚帮忙救助那些灾民。可是,仍有两千几百灾民没有能接收的亲戚,流落在县城外的灾民棚户里。

    所以,宁德和连江两地的走私商,直接晚上派人去城外的灾民棚户区动员就可以了。

    当听说移民东番岛可以吃上饱饭,没事还能吃点鱼和鹿肉后,很多灾民光是听这话,就止不住流口水了。然后,不费事,这些灾民就乖乖地跟着上船出海了……

    而马林的舰队,也来到了宁德和连江附近的海面上,等着走私商的渔船的到来……

    双方的交易就在海面上,马林的人点完人数(主要是壮丁)后,就按人数付钱,钱货两清。而当这些灾民被运到海上的时候,很多人饿得都爬不上大船了。还是马林安排手下士兵去搀扶,才把那些灾民带上船。

    但上了船之后,接着火光看见船上全是金发碧眼的“番鬼”后,这些灾民都吓了一大跳。有些人看到长相奇特的马林等人,吓得尿都出来了。毕竟,大半夜的,看见一群长相怪异的洋鬼子,谁都害怕。

    不过,这不是问题,马林直接让人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烤红薯递过去,很快打消了他们的戒心。烤红薯的香甜,很快让灾民们忘记了恐惧,开始大吃起来。可烤红薯吃急了很容易噎着。所以,船上的灾民很多人因为吃得急,噎得直翻白眼。好在马林也预料到如此,准备了大桶的凉开水,喂灾民喝下,倒是没出现噎死人的情况。

    ……

    马林的战舰很大,10艘500吨级的战舰,一趟就把三千多灾民都给装上了。然后,到了天亮时分,舰队就回返淡水港了。

    第二天白天,宁德和连江两个县城的衙役打开城门来到灾民棚户区时,愕然第发现——灾民都不见了……

    衙役们大惊失色,连忙向两位知县汇报。两名知县也大吃一惊,连忙派人调查。很快,就有消息传来——这些灾民可能乘船出海去东番岛谋生去了……

    这个消息是马林故意让那些走私商放出来的,毕竟,马林以后要和明朝打交道。这次弄走这些灾民,以后肯定会被人知道。所以,与其藏着掖着,不如先放点消息出来。

    两名知县的心情都很复杂,陶永文作为连江知县,对于损失几百名百姓,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的。因为,人口减少,代表他这个县令无能。但同时,他内心也有些窃喜——总算甩掉了这些包袱……

    而宁德知县王奉则是惊喜了,他年底就要离任,此时最怕灾民的问题曝光,特别怕灾民死人或者闹事。因此,当听说这些灾民离开宁德去东番岛后,大大地松了口气。

    虽然损失了两千几百个老百姓,可那都是灾民,是不稳定因素。在这换届……阿不是升迁的紧要关头,能有人把灾民弄走而不惹出事情,他是求之不得……

    就这样,在两名知县的默许下,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而马林,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人口……

    ……

    回到台岛后,马林把人口分了分——他分了一千人去基隆,开垦基隆湾附近的土地。这样,孔泰和他手下的士兵和工匠,就能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脱身。之前,因为劳动力不足,孔泰和他的手下士兵们,也要一起去种红薯的。

    至于另外的两千多灾民,则全部安置在了淡水堡附近的淡水河边。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马林组织这些壮丁,修建了十个有防御功能的大围墙,将灾民安置在里面。围墙都用泥土夯筑而成,不算很结实,但用来抵挡当地土著人可能的袭击却是足够了。

    接着,马林自然是组织这些灾民同样用泥土夯筑土坯房了。这种房屋成本低,修建起来快,最重要的还是成本低……

    然后,马林又出高价,从走私商们手里购买了大批农具和一些耕牛。农具和耕牛到位后,自然就是种红薯了……

    台岛气候温暖,冬季也不冷。更何况,现在是春末,正是种植红薯的大好时节。那些灾民中的壮丁和青壮妇女们,在鸡笼村派来的农民的指导下,开始了红薯的种植。不过,在种植时,马林特别强调——今年种植红薯,在除草的时候,务必要把红薯的花朵都掐掉……

    农民们愕然——把花掐掉还能结果么?但马林强调——这不是结种的作物,要的也不是种子,而是块茎,所以不需要开花结果……

    ……

    在组织移民种植红薯的同时,马林也下令从灾民中挑选出了200名健壮勇敢的青壮,充当民兵,协助范德贝克守卫淡水堡。

    不过,在如何训练这些大明青壮的时候,马林有些犯难。这些灾民中的青壮,因为长期营养不良,都比较瘦弱矮小,和那些土著番民差不多。按道理,应当让他们练习火枪。因为,火枪手不需要太强壮。

    但马林不太放心这些人,毕竟,别看这些人是灾民,可他们是大明的灾民,未必看得起马林这些北海国的“番鬼”。所以,马林并不愿意他们掌握强大的火枪,免得遭其反噬。

    另外就是,台岛北部沿海多雨,火枪也未必有啥大用。因为,台岛守军多半是用火绳枪,而火绳枪最怕下雨……

    若是守卫城墙,只要加个盖顶,就能无视下雨的问题。但军队总不能龟缩在城内,总要外出的。尤其是,在需要征服台北盆地的情况下。

    而这些民兵,马林的打算,是用他们来对付反抗的原住民的。因此,他们只需要能对原住民保持军事优势即可。至于倭寇?不用想,还是躲在城堡里抵抗吧……

    马林开始打算把这些胡建灾民中挑选出来的民兵培养成欧式的长枪兵的,但是,想到台岛原住民的标枪,好像长矛兵比较吃亏……因为,原住民完全可以扔完标枪就跑。而仗着对当地山林比较熟悉,长矛兵还追不上他们……

    既然要防备原住民的标枪,那刀盾兵是最好的选择了……但木盾质量不好,而且太重……好像藤牌最好啊……马林想到了戚继光鸳鸯阵里的藤牌手……

    于是,他又找来刘老根,吩咐道:

    “派人去内陆打探一下,谁会制造藤牌的,以及谁擅长使用藤牌……然后,重金聘请过来当教官……”

    “大老爷您这是……”

    “我要组建藤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