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还有生存空间吗?(第1/1页)动力之王
笑声一收,陈耕正色道:“我听前几年你们西飞做过类似的摸索和试验,用四台三叉戟客机上的民用斯贝发动机取代了原来的两台涡喷8,效果还不错,只是因为发动机供应面的问题,最终这个计划取消了。嗯,我没记错的话,你们西飞甚至有过一个雄心勃勃的8计划,是吗?”
6是一个中途下马的项目,8项目更是一个只停留在纸面上的西,一般人固然是接触不到,但陈耕以陈耕的能量,知道这个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是以,虽然何凯有些惊讶,但却并不是太震惊,点点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
“能不能给我当初上马这个项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这种西这没什么不能的,何凯想了想,道:“当时是7年代中期,在解决了6的生产和装备问题后,我们的想法是以6为蓝,在6基础上通过扩大机身、增加舱内容积的法制造出一架大号6,也就是我们自己的8案。
当时的案有两个,一个是采用四台斯贝发动机的一号主案,相比于6,采用一号主案的8的机身相比于6大约增加了3,最大起飞重量在1吨左右,最大航程可以达到15公里
此外还有备用的二号案,相比于二号案,二号案更加的激进,我们计划采用6台翼吊的斯贝51发动机,并且将整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提升至155至17吨,最大航程在1公里左右,此外配合空中加油机,可以实现65公里的作战半径,已经算是标准的洲际战略轰炸机”
陈耕听的目瞪口呆!
哪怕他知道8案一直都停留在纸面上,可也没想到西飞当然居然这么“野心勃勃”,忍不住打断何凯的话,问道:“二号案有点过于激进了吧?”
“案是激进了点,”何凯点点头,倒是痛快的承认了:“所以一号案才是我们的主案啊。”
言外之意,我们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陈耕:“”
好吧,你牛逼,你有理。
何凯接着道:“为了进行技术验证,我们改装了一架6进行测试嗯,也就是6在标准搭载3吨弹药的情况下,6的航程从6的576千米提升至86千米,如果是搭载一枚核航弹,最大作战半径甚至可以达到约5千米。
除此之外,相比于搭载涡喷8的6,6的海平面爬升率也从原型的186米秒提高至7米秒,换发之后整机的性能提升显著,可以基达到了洲际战略轰炸机的标准。”
至于之后8案为什么最终没有启动,何凯没,陈耕也没问,他转而道:“老何,那你们西飞想要找我聊什么呢?我对军机这一块又不懂。”
“这个怎么呢?”何凯挠了挠头:“这么吧,其实我们也没指望您能对我们换装新发动机的6有什么太好的建议,但您对美国那边的军事装备的发展情况比较了解,我们就是想要听听您对美国的军备发展情况是怎么看的、我们能不能借鉴一下。”
原来是这么回事
不过也是!
除了想要从自己这里听听关于美国人发展轰炸机的思路之外,还能是为了什么?跟自己谈谈新6的关键发展思路?别逗了。
陈耕沉吟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何凯的问题,而是向他反问道:“你认为,在当今这个防空导弹技术来先进、导弹射程来远的未来,像是6、5乃至图5这种慢慢悠悠的、一旦被盯上几乎不可能逃脱的亚音速大型轰炸机,还有他们的舞台吗?”
“陈先生,不瞒您,对于战略轰炸机的未来,我们也不是很乐观,我们也认为只有美国人和苏联人正在研发的1、图16这种可以超音速突防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才是轰炸机未来发展的潮流,最起码也应该是图逆火这一级别的,至于咱们的6、美国人的5以及苏联人的图5”
何凯迟疑了一下,终于苦笑起来:“陈先生,不瞒您,我们真觉得这种轰炸机已经落后了,单单5吧,在战期间就被击落了多少架?可问题是,如果我们不继续发展我们的6,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话语中,带着浓浓的无奈。
在南战争中,各关于美军被击落的5轰炸机的数量的统计数字一直有不的差异,自己的统计数字是总计有34架5被击落,其中米格1战斗机至少击落了架,但是美军一直没有承认5曾被米格1击落过,相反,美国资料显示5的尾部机枪击落了至少架米格1,甚至可能多达5架,当然,但是美军正式确认的是架,好玩的是,在这以问题上也和美国一样的态度:一直没有承认其米格1曾被5击落。
而美自己关于5轰炸机在战当中被击落的统计情况是:总共损失31架,其中18架是遭军击落的,并且部是在北上空。另外13架损失,是因为操作故障。
但不管还是美还是的统计数字,反正是5这种慢悠悠的亚音速轰炸机在战当中被击落了至少31架,而且除了口中的米格1之外,其余的5都是被萨姆以及萨姆的华夏版:红旗给击落的。
萨姆以及红旗地空导弹是什么时候的技术?苏联五十年代的防空导弹的技术,连五十年代的防空导弹的技术都能对5造成这么大的杀伤,在现代更先进的防空导弹面前,类似5、图5以及6这种亚音速轰炸机还有活路吗?
这个问题,成了摆在美苏华几乎所有轰炸机研发单位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你的没错,在来先进的防空导弹、雷达以及战斗机面前,战场上似乎已经没有了亚音速轰炸机的生存空间,”陈耕点点头,但他随即话题一转:“但这个问题,美国人似乎已经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