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方仙道(第1/1页)帝国吃相

    “黄石公虽为一代宗师,但却心思不正,下场乃是咎由自取,不过侯也没亏待他,将他好生安葬在崂山之上,也算对得起他墨家钜子的身份了!”陈旭完之后停下来看着才话的士,“但这些和仙道有何关系?”

    “侯爷明鉴,当初黄石公作乱,聚于琅琊的一些神仙家和仙道也有参与,那上书始皇帝出海的士卢生,便是当地的仙道首领,其与仙道名士宋毋忌,正伯侨等来往密切,黄石公被侯爷用仙术镇压之后,墨徒四散,仙道众为了避祸也四散而去,卢生正伯侨宋毋忌等人不知所踪,仙道大量门徒便投奔安期生来到吴中,目前就居于岱山、桃花岛和白华山上,开辟新的道场炼丹修行……我等皆是无门无派之徒,寻访名山大川和海外这些人迹罕至的岛屿,希望能够找到上古神仙留下的通神驭鬼之术……”

    听完老者正阳公的解释,陈旭哭笑不得。

    这个时代神鬼之非常流行,就连陈旭就是利用大众的这种心理臆造了一个太乙仙尊梦授天书,才能够在这个蛮荒的时代活得如此的逍遥自在,一个莫须有的借口,就让上到皇帝下到平民整个大秦对他恭恭敬敬甚至顶礼膜拜。

    仙道,也就是正伯侨那些人,主要研究的就是炼丹炼药妄图长生不老,医术相对来比较高明。

    山海经海内西经云:开明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猰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拒之。因此在道家看来,古代的巫师,皆都掌控不死之药,因此他们都努力的研究巫术传承,希望有一天也能够炼制出不死之药。

    但相对于这些钻研巫术医术炼制丹药的道士来,还有一群人不炼丹,主要是研究各种劾鬼之术,所谓劾鬼之术就是抽签画符,用一些很古老的数术和祭祀等法来沟通鬼神。

    云梦秦简的诘咎篇记载了剌鬼、棘鬼、阳鬼、哀鬼、暴鬼等许多鬼名和披发、呼名等劾鬼法。战国时期也有大量士研究这些西,比如出行看日期,修房子看地形,动土择吉日,甚至车马出行看向等等,信奉的人还会请士在自家的房子马车上画各种劾鬼的图形来达到沟通鬼神驱除灾祸保佑平安的目的。

    当前的市面上有很多这种关于劾鬼之术的书籍,实际上就是画符念咒看风水的一些原始形态,水轻柔喜欢收集一些书籍习,陈旭没事偶尔也会翻看一下,总体来继承的就是巫术的一些祭祀形态。

    也就是仙道主要钻研医术,属于炼丹派。

    而眼前这一群士主要研究画符驱鬼跳大神,属于符咒派。

    实际上墨家严格算起来也是道家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梳道髻,穿葛衣麻鞋,尊天明鬼,兼爱非攻,研究数术机关,归结起来应该属于道家的炼器派。

    甚至更推广一些来看,当世最大的派儒家,其核心思想依旧是道家理论,只不过为了更加世俗化符合治国的理念,儒家将神鬼概念更加虚化了而已,但敬天法神一直就是儒家的传统。

    孔子游宋,有人问他是不是圣人,孔子我不是圣人,圣人在西。

    “西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这句话后世争论比较大,但主流的看法就是孔子认为当世若是有圣人,就是居于西之国的老子。

    而这个西之国,指的就是周或者秦,绝对不是后人臆想的印度,而圣人也并非指释迦牟尼。

    孔子对老子推崇如此,自然儒家也对老子推崇备至,儒家可以反对百家理论,唯独从不去诋毁道家派。

    “这安期生能得仙道门徒的追随,想来也还是有些渊源,不知又是何来历?”此时闲着无聊,陈旭便顺便打听一下更多的道群体的内幕。

    “安期生者,吴齐燕诸地呼为千岁翁,又曰安丘先生,其师从河上丈人,正伯侨、宋毋忌等仙道名士,皆出自河上公门下,自称仙道门徒!”一个士解释。

    “这么来河上公就是仙道的开派祖师,安期生与正伯侨、卢生、宋毋忌皆是同门师兄弟了?”

    “正是,原来仙道聚于琅琊,以卢生为首,如今卢生等人皆都失踪不知去向,仙道门徒便齐聚吴一带,这片岛屿就成了他们的道场,我等原来就在岱山修行,自从这些仙道门徒来了之后,我等便被驱赶到这边缘岛屿了!”老者苦笑。

    “侯听闻河上公乃是得道高人,门下怎会有这种欺凌同道之事?”陈旭不由微微皱起眉头。

    河上公这个人在后世可能不太听,但放在眼下的大秦,在道群体当中堪称鼎鼎大名,就连陈旭这个二把刀的假神仙士也听到过许多传闻。

    河上公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就和后世考证黄石公、赤松子这些半神仙的传人物一样,史书只言片语的记载,大部分只能通过民间传来猜。

    但这个河上公最牛逼的是注解过老子的道德真经,眼下院出版社已经将这部书出版,名称就叫河上公章句。

    这是老子当初留下道德经之后,世间第一用神仙家的理论详细注解的版,比之韩非子编撰的解老更加符合道人士的理解和认知,得到了百家名士的极高推崇。

    道德真经作为仅次于易经的华夏圣典,注解自然也非大贤者大智慧者不敢触碰,因此这书在出版之前,书局特别邀请百家大贤和道名士参与修订正误,收集了数十个手抄的版反复对照才最终编撰成册印刷出版,而出版之后一上市便遭到哄抢,就连始皇帝都谕令出版社必须留下足足一百套让少府、监察省、博士馆等朝廷部门收藏作为最贵重的典籍珍藏。

    陈旭作为院的院长,这套书印刷出来自然首先要给他过过目,虽然陈旭看不懂也没心思去钻研,但水轻柔却非常喜欢,于是陈旭便也弄了十多套放在家里,甚至还弄了一套竹简版的收藏在书房充门面。

    “河上公师承乐臣公,习黄老之术,与邹衍交好,二人曾在稷下宫讨教问,河上公章句便是那个时候注解完成的,河上公之名也由此名声大噪世人皆知,其后稷下宫解散,河上公便隐居琅琊开馆授徒,安期生和卢生就是他的嫡传弟子,有师徒之名,但正伯侨、宋毋忌、充尙等人不过是跟随习听经罢了,其实严格来算不得河上公门徒,只不过关系比较亲近耳……”

    “后河上公仙逝,这些人便聚集在一起自称仙道,以区别其他道门派,六国覆灭之后,始皇帝诏令天下道术士遍寻世间长生不老之药,聚在琅琊的许多士纷纷投奔咸阳而去,正伯侨等就是那个时候去的咸阳,开始听闻在宫中深得始皇帝器重,但后来却不知为何这些士便被赶出皇宫,再后来,正伯侨等就没有了音讯……”

    “两年前有同道去往瀛洲,带回消息瀛洲并非上古传的神山仙岛,上面也没有不死灵药,因此大量仙道徒便纷纷来到这片岛屿,强占灵秀之地辟为道场,修祠殿庙宇,召同门师徒,我等虽然来得早,但他们却人多势众,我们只能被迫退到这边缘地带,呵呵,所谓福祸相依,若不是这般,我等今日也不会遇上侯爷,更没有机会得尝侯爷亲手制作的美味,这顿盛宴之后,我等也可以舍弃此处,去他处寻找机缘也!”

    正阳公虽然的凄凉,但笑的却很真挚,看得出来,今天能够和陈旭聊天喝酒,的确是非常开心和舒心。

    “正阳公的好,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天大地大,四海为家,何处去不得耶,侯正打算安排大船组成舰队往南洋而去,去寻找上古传的不周山和昆仑神山,你们若是感兴趣,到时候可以与我的船队联系!”陈旭笑着竖起大拇指,同时又习惯性的开始忽悠这些人去西传教。

    “真的?”一群士激动的都坐直起来。

    “自然,诸位都看过大秦都市报,大船经过南海也能绕道去往数万里之外的西,比之穿西域更加便,那西百倍于我大秦疆域,人口亿万,诸侯林立,乃是流传的上古九州地界,只要诸位仔细寻找,不定就能够找到上古传中的许多遗迹,出去见的多了,终究会有更多的机缘,诸位对否?”

    “对对,侯爷的一点儿不错,我等在中原和南沿海寻找了数十年却毫无所获,非是不够诚心,而是的确没有任何线索,如果能去西,不定很快我们就能得到机缘!”

    一群士都激动的胡须眉毛乱抖,话舌头都有些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