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你俩都是坑逼(第1/1页)山沟皇帝
李轩所追求的师爷,其实并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也不符合整个大唐帝国的利益。
哪怕是军的将领们,他们追求的是扩张领地,但是他们也不会和李轩这么偏执,非要搞什么土化。
土化政策可是给帝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以及困扰。
比如以帝国目前的军事能力,征服印度很难?
难个屁,直接出动大军,不用几年时间就能彻底拿下来,然后建立有效的统治。
但是,李轩不愿意啊!
这拿下来了整个印度,然后直接统治,上面的土著怎么办?
把它们变成大唐子民,李轩宁愿把印度半岛直接炸上天也不愿意这么干。
所以啊,还是慢慢玩土化吧,等哪天印度地区里大唐的人口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了,就是可以宣告此地是华夏人的了。
至于只用少数殖民地官员进行殖民统治之类的,李轩都懒得搞。
只是以大唐现在的球化政策,统一球的成是相当高的,后续维护的成也是不低,别的不,这移民费用就是高昂无比。
等他李轩死了,帝国大概率是不会继续花费巨资向海外移民的。
到时候,估计就会走上传统的殖民路子上来,毕竟玩殖民利益是赚钱的,而搞海外领地土化可是亏的。
这笔账很多人都能算的清楚。
但是依旧坚定不移的跟着李轩这么干。
大家也都是有追求的人好吧,圣天子要统一球,要当万古圣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神帝。
他们这些当臣子的也是想要当一个万古名臣啊。
以后起圣天子统一球,自然是免不了圣天子是在某某名臣的辅助下,统一球的。
所以明明知道这会玩海外领地土化亏得要死,但是大唐依旧每年花大把的资金进行海外移民活动。
别的不,仅仅是每年的移民船票补贴,那就不是一个数目。
等圣天子统一了球,他们这些臣子也跟着名垂万古之后,接下来怎么维持帝国的球统治,就让后人操心去吧。
反正现在玩统一球,分封藩王到球各地,然后顺带分封贵族到球各地,然后进行大规模的移民!
李轩估计着,等几十年上百年,这球各个角落都会有大唐人,而且很多地都将会是以大唐人为主。
一个星球一个帝国将会彻底成型。
哪怕是以后帝国没了,海外领地和土矛盾大了,甚至彼此爆发战争了,但是一个星球一个民族也依旧不会改变。
以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矛盾增加,最后演变为大规模的战争,这是大概率的事。
但是华夏人之间彼此打球大战,总比华夏人和其他土著蛮夷打世界大战强得多不是,哪怕是打烂了,肉都在锅里呢。
李轩的这种心理,体现在大唐帝国的球策略,也是体现在了藩王的就藩政策上。
不过真正能够看透李轩内心想法的,还是不错。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疯子,而不是疯子,是很难理解李轩的心态的。
然而虽然无法看出来部,但是至少一部分还是有人能够看的出来的,比如太子李暠!
跟在李轩身边这么久了,甚至都已经是开始独立负责处理部分事务了,李暠随着时间的积累也是来成熟。
而是成熟,其实他是是难以理解父皇的球土化策略。
在他看来,这种所谓的球土化策略,对大唐其实没啥好处,坏处倒是一大堆!
帝国要掌控美洲,要掌控非洲,要掌控印度,要掌控欧洲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掌控不一定非得要把上面的土地部变成大唐人生活的地啊。
在他看来,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那样,在美洲搞殖民地统治就挺好的。
大唐人在当地当农场主,当工厂主,然后用土著挖矿种田,赚取大量的财富返回土。
同时有了这么多的土著,帝国的工业产品才有更多的市场可以出口,让国内的工商业发展的更加良好。
但是现在呢,如今大唐的海外领地,就那么点移民的市场,完不够用,而最关键的是,大唐人去了,那些土著也都消失不见了,连土著市场都没了
这也是造成了如今大唐帝国非常有意思的工商业布局,原时空里的各国工业革命崛起,大多是依赖国际市场。殖民地市场等,但是唯独大唐帝国,是纯粹依靠内需发展的,海外基上只作为工业原料供应地,而且还是极少数的工业原料供应地。
因为绝大部分工业原料,帝国土都有,用不着海外进口。
市场也是,出口的工商业产品,除了武器就是武器,基没其他什么西了,有也是没多少。
如今帝国的企业们,基是依靠了国内市场生存的,哪怕是出口军械数量庞大的三大武器公司也是如此。
原因还是因为海外的市场太了,比如欧洲,就那么点人,那么大点地,那么点钱,根买不起多少大唐的工业产品。
早些年大唐还挺重视欧洲市场的,但是最近几年,土企业对于开辟欧洲市场已经是没啥兴趣了对海外市场是抱着有就有,没有拉倒的心态。
更重要的国内市场!
没办法,虽让国内市场太庞大,海外市场又太呢。
李暠最近这两年,别李轩放权负责了一定的经济事务,所以对于经济他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如今帝国的对外贸易数量还是太少太少,虽然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大,但是谁也不会掀起市场更大不是。
如果海外市场搞起来,比如海外那么多土著,怎么也得有几个亿人,让他们一人买一唐元的西,那就是几亿元的市场啊。
但是现在帝国的球土化政策,却是并没有把重心放在扩展这些市场上。
到底,还是大唐的海外政策,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海外政策截然不同而导致的。
大唐追求的是领土,欧洲人追求的是利益,这两者是牛马不相及,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西。
不过经济面的事,虽然有些无法理解,但是李暠也是知道父皇有一个统一球的梦想,谁要是拦着父皇实现这个梦想,父皇就会毫不犹豫的把他扔进太平洋喂鱼。
所以哪怕他是太子,也绝对不会轻易的对球土化政策提出异议。
要不然的话,他估计着自己的太子之位要坐不稳。
所以虽然球土化政策所造成的经济影响,他虽然不理解,但是也能接受。
然而有一点他无法接受的就是,那几个藩王在海外的权力太大了。
如果愿意的话,其实他宁愿让这几个兄弟部都待在金陵城,而不是分封到海外领地,而且还拥有实权的分封。
李轩分封的藩王,权力虽然所有限制,但还是不。
其封地俸禄就不了,所有贵族都有,藩王无非就是封地面积大一些,封地俸禄多一些,私人领地多一些而已。
但是藩王还拥有军权,虽然之后一个王府护卫队,额定人数为三千人。
但是几乎所有皇子的王府护卫队,都是清一色的锐,放在海外领地里,那可是相当可观的军事力量。
此外,藩王在地看似没有政务权力,但是哪怕是依靠藩王的政治影响力,也能够轻易的左右封地官员的任命。
这手握钱财、军队、政务影响力,现在大唐的藩王在海外领地,实权还是非常大的,要不然那几个就藩的皇子也不会一个个开开心心的跑去海外就藩了。
不准就会和前明的那些藩王们一样,想设法都要赖在京师,在京师待久一点呢。
如今父皇在世,这些藩王们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乱来。
但是父皇百年之后呢?
自己继位之后,那些兄弟们还会老老实实的当一个普通藩王吗?
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在北美洲就藩,恐怕一听闻父皇驾崩的消息就会立即扩军,然后实际掌控整个封地。
哪怕是没有造反之心,但是也得防着新皇帝削藩啊!
自己都这么想了,其他兄弟难道就不会这么想?
李暠觉得不太可能。
大家都不傻!
哪怕是他们傻,但是他们身边的谋臣不傻!
就藩北海省的皇长子李欻,其位于大阪的齐王府内,有食客五百,不少野心勃勃,在他李暠这里没找到机会的人都投到了那边去。
就等着他李暠死,然后好争夺帝位呢。
一想到自己继位后的藩王问题,他就睡不好觉。
有时候看向李轩的眼神都是带着幽怨!
好歹我也是父皇您亲自选的皇储,这么坑我好吗?
不过他也知道这并不是父皇对他不满,相反,他知道父皇对自己挺满意的,要不然这些年也不会逐步放权让他处理部分政务了。
这些年来,他基把所有军政机构都转了一圈,甚至还跑到了中亚那边视察代替天子视察前线部队。
而最近几年,他更是知道父皇已经是开始提拔和他走的比较亲近的军将领了,虽然都是一些校官,准将少将,在军内也是属于边缘角色。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军队里属于其他皇子派系的将领,可都是被压着无法动弹呢。
这一比较,就知道父皇还是看重他的,还是在培养他的。
还是在一步一步把替他铺路!
但是,父皇让自己继承帝国的皇位,却是又搞出一堆藩王来动摇帝国的根,这让他看不懂!
如果让李轩知道李暠觉得自己坑,他会呵呵一笑!
我坑?
那是你没见过你爷爷!
不过就算是李暠听到了这话,估计内心也会一句:你们两个都是坑逼,都不是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