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章 两个故事!(第1/1页)大魏能臣

    “在下钻研经史之余,很喜欢看一些武侠小说,其中一段故事很有意思,今日说给大司马大人听一听:

    话说江湖纷争,厮杀不断,无数高手崛起草莽,皆要争夺盟主之位,成为号令天下的至尊,其中有一名刀客,偶得一柄屠龙宝刀,切金断玉,锋利无比!

    刀客持此屠龙宝刀,一连打败了无数高手,终于成为了天下至尊,而在厮杀过程中,宝刀痛饮人血,也变得越发灵异起来,甚至有了自己的思想!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刀客慢慢的变老了,再也挥舞不动宝刀了,反而越来越惧怕它、有一天会反噬自己,可又舍得放弃它,因为有这柄屠龙刀,他才能号令天下!

    终于有一天,刀客再也支撑不住了,想把宝刀传给自己的儿子,让他继续做武林至尊,又担心儿子功力不够,驾驭不住这柄屠龙宝刀,于是精心配置了一套刀鞘,压制住了宝刀锋芒,而后撒手归西去了。

    可是宝刀太过锋利了,纵然配置上了刀鞘,仍不是小刀客可以驾驭的,加之各路高手先后败亡,宝刀的用处也越来越小了,威胁反而越来越大……”

    杨修果然聪明绝顶,以讲武侠故事为名,暗喻当今天下大势,老刀客、小刀客就是曹操、曹丕父子,屠龙宝刀自然是萧逸了,倒是比喻的很恰当!

    可惜他不知道,这套‘屠龙宝刀’的武侠故事,是出自小说家-白子爵之手,而为其提供灵感之人,正是坐在面前的萧逸!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在萧逸面前说这些东西,真好比鲁班面前弄大斧,孔子门前卖文章了。

    杨修不知其中内情,见萧逸听的津津有味,顿时觉得信心大增,又继续说了起来……

    “眼见宝刀难以驾驭,且有反噬的危险,小刀客寝食难安了,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就是请几名铁匠帮忙,准备把宝刀给融化掉,重新铸成一尊香炉!

    屠龙宝刀知道了此事,不禁陷入了苦恼之中,且有两种不同抉择:一是念在旧情之上,自毁锋芒,化作香炉,从此享受香火祭祀,却也成了无用之物!

    而且香炉的命运,完全是由主人决定的,敬则高高在上,与列祖列宗一起祭祀;弃则一文不值,变成痰盂、夜壶也未可知!

    二是不甘变成废物,挣脱束缚,反噬其主,虽然会留下‘凶刀’的骂名,却可以通灵化形,从一柄单纯的宝刀,变成真正的执刀人!

    从此长刀所向,建立一番丰功伟业,并把这无上的荣耀,传给自己的子孙们。

    大司马有天人之智,必能领悟故事中的深意,关键是迅速做出一个决断,否则错过大好时机,日后悔之晚矣!”

    故事讲完之后,杨修的信心暴增到了九成九,因为从古至今,人臣走到了萧逸这个地位,都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解兵权、隐居林下,从此不问天下大事!

    二是再进一步,取而代之,真正的成为天下共主!

    两者相比较,前一条路轻松便捷,可以赢来后世敬仰,周公就是最好的例子,先辅武王伐纣,后负成王上朝,摄政七年,攻盖寰宇,最后还政权于成王,自己退居丰地养老,死后葬于文王墓侧,一生几近于无暇矣!

    更有人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相反的,后一条路危险重重,动辄就会粉身碎骨,王莽则是典型人物,篡夺汉室,建立新朝,,而是后悔自己选错了主公!

    如果出仕之时,自己能够投到萧逸麾下,早一点听到这番言论,就不会有后面一连串的祸事了,堂堂的青年俊杰,也不会变得如此恶毒!

    可惜啊,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自己没有改过的机会,也不可能从头再来了。

    “将死之人,还有一言,请大司马整顿河北之时,莫忘了多多回首,西南恐有大事发生!

    在下先走一步了,若有来生的话,一定追随大司马麾下,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做一个治国良臣!”

    杨修拔出了贪狼刀,又叹息了几声,狠狠抹向了自己的脖颈,鲜血喷涌,气绝身亡!

    尸体仰面栽倒于地,脸上却挂着一丝微笑--挣开枷锁,灵魂解脱!

    “可惜了,如此人才,误入斜道,落个如此悲惨下场--抬着去,厚葬之!”

    “诺!”

    萧逸也很惋惜,华夏人才辈出,可惜大都亡于内耗了,若是能齐心合力,别说征讨四方蛮夷了,就是荡平世界又有何难呢?

    人死犹如灯灭,这个太清先生的出身来历,以及为何仇视曹家人,也就不必再调查了,让他走的安详一些吧,荒野孤坟,无名氏碑!

    不过对方最后遗言,倒是再次提醒了萧逸,自己的几十万兵马,还集中在汉中、关中地区,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中,必须小心有人觊觎啊!

    想到这里,萧逸执笔在手,飞快写了一道手令,让人用金雕送往汉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