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1/1页)盛唐剑圣

    这一日,李蛮下得朝来。

    有气无力的在武德殿发呆。

    以往这个时候,李蛮通常是佳人在侧,梨园的乐师欢歌悦舞,以祝贺盛唐诗篇。

    但现在李蛮却一个人在发呆,神色有些木然。

    周边伺候的宫女太监见到这种情况,无不心翼翼的。

    他们都知道最近这位大唐皇帝有些喜怒无常,这个时候惹怒到他,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也只有高力士一人能够在一旁陪伴着

    但即便是高力士,也不敢随意出声,只是在一旁静静的陪着,眼中露着一抹担忧。

    这时殿外有一太监冲着高力士招了招手。

    高力士不动声色的走了出去,原来是裴旻的私信到了。

    裴旻是李蛮少有许可的几位能够以书信直达天听的人物,高力士自不敢有半点怠慢。

    “陛下b是裴国公寄来的信”

    李蛮回了回神,听到“裴国公”三个字,空洞的眼神露出了一些神采,伸手接过了密信,撕开了余,看了一眼足足四页的数,表情有些讶异。

    认真的看了个开头,发现写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新。

    先是介绍一下自己的查,谢他不远千里的安排京中御医往河西为他治伤,唧唧歪歪,啰里啰嗦的写了一大推。

    然后又介绍了河西这里的情况,总之事无巨细,不管大事新都写了上去。

    李蛮非但不觉得啰嗦,反而看的津津有味。

    裴旻能够深得李蛮欢心,亦不是没有道理的。

    官厂问,投其所好。

    裴旻对于李蛮这个皇帝不了如指掌,但是对于他的爱好习惯,还是知之甚详。

    李蛮在感情这面很细腻,将一个人视为自己人,心底也希望对也将自己视为自己人。

    就如梨园里的一众乐曲好手,在梨园里,李蛮很反感叫他“陛下”,对于叫他陛下的人,往往不假以辞色,反而对于那些敢叫他“崖公”的人非常器重。

    崖公,句不好听的就是男老鸨。

    但是李蛮在梨园就爱这个称呼

    正是因为他喜欢音乐,真心希望在梨园这一亩三分地,乐伶们不要将他视为皇帝来看,而是一个喜欢音乐的艺术狂人。

    裴旻要是在信中毕恭毕敬的,反而让李蛮觉得生分。

    这也是投其所好的一种式。

    李蛮一张一张的看,看到最后,裴旻在最后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着,申请补充兵源这一事情,突然放声笑了起来,笑得极为畅快。

    高力士在一旁一脸讶异,自从武婕妤给打入冷宫之后,自己这位主子就没有露出这种笑脸了。

    将信往桌上一丢,李蛮用力的伸了一个懒腰对着高力士道:“静远这啰里啰嗦的扯西扯了那么一大推,真正有价值的也就是最后几句≤结一下,就是河西兵源不足,让朕补上M这点事情,了这么一大堆,你,好不好笑。”

    高力士极会话,此时道:“老奴觉得国公八成是有些念着陛下了,他此去河西事出突然。原只是想去见薛都督最后一面,却不想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以至于招呼也未能好好打一个。现在国公在河西为陛下效力,而河西局面复杂,连他那般厉害的人物都难免受伤,再见也不知是何年何月。”

    “是啊!”李蛮叹了口气道:“朕也有些想他了静远此次走的实在太仓促,他这些年先是洮州,后又为了河西九曲地与吐蕃博弈,紧接着是陇右与天灾对抗,一直也没有好好歇息。想着趁着这个诸国来贺,天下太平之际,让他在长安休息休息,好好享受享受。顺便促成他与玉真的美事,免得一个姑娘家,不是对着神像就是研究危险的黑火药却不想西北变故来的如此之快。”

    “看了静远这信,朕才知道,河西的情况是何等的不堪_个都督,凉州都督纸上谈兵,累的边境失守,万余将士丧命。瓜州都督干脆就是由贼匪养起来的,是贼首的亲弟弟,西州都督德高无能,伊州都督权,沙州都督贪财,还有一个都督平庸,唯有肃州都督可以大用是朕用人失当。”

    高力士立刻为李蛮辩解道:“河西万里之遥,陛下远在长安,又哪里知道的如此清楚?怎么能是您的错?”

    李蛮颇为自恋,也认可这个法,道:“话是如此不假,但留着他们,终究是祸害。好在静远察觉的早,快刀斩乱麻,扫平了河西之乱。朕真的想不到,有人大胆至此,吃空饷,这个朕也略知一二。只要不过分,朕也不去计较这些,水至清无鱼,这个道理,朕焉能不明白?”

    “但这个沙州都督实在可恨,八千兵额的玉门军,实际人数竟然只有五千两百余人,他一人吃了近乎三千人的军饷,贪婪至此,实在可恶。闯营门而死,实在太便宜他了”

    顿了顿,李蛮问道:“朝廷的预备兵额还有多少?”

    高力士略微沉吟了片刻,道:“用不多了,万余上下吧。”

    李蛮登时有些头疼了,他当然记得先前不久张守珪也向申请补充兵源,但是府兵制到了现在已经是彻底崩坏,而募兵制也要考虑国家的生计,不能无度的招募,导致地人口流失,无壮丁耕作。

    这些年朝廷在各处展开募兵,边境原来的府兵兵士,都换成了长征靳,边防实力大涨。

    但任何高明的制度,都有一个底线,过激失当。

    以目前的情况分析,朝廷不易再开新一论的招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恢复。

    剩余这万人是朝廷手中最后的一点兵源。

    几乎没有多少犹豫的,李蛮道:“就给静远吧,辽渤海国那边终究是打兄,实在不行,从幽州调拨一军过去协助即可〔远那里才是真不容易,他的对手可不是渤海国这种举国之力,不过几万兵马的国家。不论是突骑施、拂菻国都是能拿出十万以上兵力的大国,至于大食国更是在三十万开外,不容忽视。”

    李蛮几乎想也没想,就拍板钉钉了。

    至于原因是真如他所,还是别的什么,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