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小种相公稍待片刻(第1/1页)大宋好屠夫

    兵将入了大营,郑智进宫面圣。



    赵佶本来极为高兴的心情已然不再,一直面色铁青,从梁门下来直往皇城而去。



    郑智在宫外等候许久,等待召见。



    虽然还是上午,今日却没有早朝,百官参加完仪式之后,各自回了衙门办公。晚上还有皇家宴席。



    郑智等了许久,待得一个小太监出来带路,郑智才一路往艮岳而去,去艮岳的这条路郑智倒是走了几次,也比较熟悉了。



    绛霄楼里,赵佶身边除了童贯这个大太监,并没有其他朝臣。如今蔡京年事已高,便是办公都在家中,多陪在赵佶身边的便只有童贯了。童贯一个太监的身份,进出宫闱倒是相当方面,并不需要复杂的程序。



    本来今日赵佶准备好好夸赞一番郑智,勉励恩赏之类,此时心情已然不同,看得面前拜见的郑智,竟然并不开口说话。



    这般尴尬,童贯自然看在眼中,连忙笑道:“郑智,快说说这次战阵上的一些趣事来听听,你是如何把那西夏的皇帝李乾顺抓住的,与陛下好好禀奏一下。”



    郑智也发现了气氛不对,听得童贯话语,说道:“陛下,此番臣算是饱览了西夏河山,有山有水,大漠戈壁,绿洲草原,当真是个好地方。两千里江山尽数归宋,已然得了汉唐之故土,明年臣再上阵死战,收燕云诸州,便是汉唐雄风再现,尽显中华之国威名。陛下也当比秦皇汉武,河山万里。”



    郑智这几语,倒是把赵佶说得面色稍稍恢复了不少。



    童贯看得赵佶表情变化,连忙也加了一把火道:“陛下,郑智话语不尽意,依臣之见,明年若是大胜辽国,秦皇汉武也差了一筹,便是草原上也无边患,国泰民安,百姓富足,秦皇汉武乃穷兵黩武之辈,岂能比得陛下军政之良。”



    童贯的意思大概是说匈奴,如今早已没有匈奴,但是有这么一个掌控草原的大辽。童贯所言,自然是把大辽比作匈奴一般。辽国灭亡便是与汉武击败匈奴一般,但是汉武帝击匈奴,那是真正的穷兵黩武,百姓在那段时间也多是民不聊生。而且也还并未把匈奴剿灭殆尽。



    童贯这么去比,倒是也有几分道理,不仅有道理,还能符合赵佶此时的心思。



    听到这里,赵佶面色倒是好看了不少,开口只道:“那也要明年能败得辽人再说。”



    赵佶心中是极为受用这些话语的,也极为憧憬郑智与童贯说的这些愿景,不论心中多么愿意,话语之中还显得有几分谦虚。



    童贯听得赵佶如此话语,连忙接道:“陛下放心,挟此大胜之威,再伐辽国,必然一举得胜,待得辽人国灭,陛下之大宋,便是华夏几千年之顶峰,威加四海,八方升平。”



    赵佶点了点头,显得极为满意,开口道:“此番大胜,郑智居功至伟,一众封赏还需朝会商议,却是这河北备战之事,一定要妥妥当当,开春北伐辽国,必然要胜,只可胜不可败!”



    童贯立马挺身而起,拍打着胸脯说道:“陛下放心,河北聚兵十几万,还有郑智等一众猛将,正是兵强马壮之时,辽人两线作战,必败无疑。最晚明年入冬之前,陛下可在梁门之上再见凯旋之师。”



    赵佶听得心中极为快意,目光看向郑智,看得一会开口问道:“郑智,你在西北生长,对于西军之事一清二楚,西军向来善战,乃大宋最强之军,种家在西北经营几代人,你可曾听过什么流言蜚语?”



    赵佶话语直白来问郑智,看似没有技术含量。其实问种家只是其一,考验郑智才是主要,便是在试探郑智对于这些事情的态度。



    这直白一问,童贯听得眉头一皱,连忙去看郑智,生怕郑智说错什么话语。



    郑智倒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开口答道:“陛下容禀,臣上下几代于渭州土生土长,种家相公在西北几代,只闻战事威武。臣长大成人之后,便有上阵杀敌之心,从了种相公麾下效命,深受种相公恩德。种相公治军,从不言私,只论如何取胜。臣从渭州到的沧州,每每上阵排兵布阵,皆是种相公教授之法。此番再回秦凤,也从来未闻种相公有何臣之心。西北悍勇之军,种家为首,折家其次,也还有刘法、刘延庆等几方强军,种家军将不过其中一支。种相公能掌秦凤,皆是皇恩浩荡,皇命敕封,若是不得皇命,何以能掌控西北大局。陛下明鉴,切不可听信小人谗言。天下一统已历一百六十余年,若是有人胆敢有不臣之心,方腊便是前车之鉴,臣当为陛下舍命向前,扫荡寰宇,威慑宵小。”



    郑智洋洋洒洒一大段话语,听得童贯汗如雨下。按照童贯想法,郑智不论对种师道如何感恩,此时皇帝当前,必然先要撇清关系。



    奈何郑智一来就把种师道夸赞了个遍,童贯听得是心惊肉跳。待得郑智说道最后几语,童贯心中才安定不少,此时表忠心是再好不过的。



    赵佶心思也如童贯一样,头前听得有些不爽利,赵佶就是不愿意从郑智口中听到种师道的好话。之后听到倒是心情大好,郑智一番忠心表得倒是不错,话语也是铿锵有力。



    显然郑智也不是当初那个郑智,政治情商早已不比当初。但是个人感情上也还保留了当初的性情,否则也不会把种家与种师道拿来夸赞一遍。



    童贯知道郑智话语中的纰漏在何处,连忙上前为郑智圆场:“陛下,郑智这等军将,世间罕见啊。知恩图报莫不如此,却是也能分清纲常之理。种师道与郑智,便是师长之恩。陛下之恩德,乃君臣之恩,天地君亲师之理,郑智倒是清清楚楚。得此知恩图报之臣,陛下之福也,大宋之福也。”



    童贯词语,便是为郑智弥补话语之中可能存在的疏漏之处,也把赵佶的心思猜得**不离十。



    赵佶闻言,果真面色挂上了些许微笑,开口道:“知恩者,仁义也,圣人之道,君子之分。种师道倒是做了件好事,把你抬举起来,倒也是他的福气。便叫种师道在枢密院中挂个闲职,也算能领得几石俸禄,好好教导一下后人,将来也当为国效力。”



    赵佶心中,不论相信不相信郑智的话,或者是相不相信种师道,种师道经此事之后,便再也不在赵佶信任的名单之中了。如此安排,已然显出赵佶宅心仁厚。



    赵佶对种师道这般安排,也不是信任种师道,显然是做给郑智看的,既然郑智这么感恩种师道。赵佶对种师道小施恩惠,岂不正是收买郑智之心。



    童贯闻言大喜,连忙谢道:“陛下如此仁德,种家必然深感圣恩、忠贞不渝,以报陛下海阔胸襟。天下之人,也会敬仰陛下百川之容。臣于当前,更是铭感五内,古往今来仁德之君,已然无出陛下右者。后世之人闻之,也当楷模。”



    童贯浸淫几十年的阿谀之语,今日怕是一次性都说完了。



    郑智也连忙大拜道:“多谢陛下恩典,臣当效死,以报陛下仁义!”



    赵佶自然是受得起两人如此夸奖的,在赵佶心中,种师道犯了这么大的罪,自己也宽容了,可不就是如童贯话语所说。



    “今日便谈到此处,今夜宫内有宴,你们二人不可迟到,普天同庆之事,今日当痛饮。待得两日之后还有祭天典礼,一谢上苍庇佑、国运亨通。二请天地之恩,护佑明天出征凯旋。尔等也该虔诚。”赵佶心中倒是转好了,也有心情说些闲话。



    两人又拜一下,随后辞别退去。



    出得宫门,童贯往枢密院去,郑智与之辞别,忙往军营赶去。



    军营门口自然有种师道派的人在等候郑智,便是要给郑智带路,也是之前郑智叮嘱的,就怕自己找不到种师道在何处。



    待得郑智一到军营门口,见得门口等候之人,连忙下马见礼道:“小种相公,如何是你亲自在此?”



    便是郑智也没有想到,自己叮嘱种师道派个小厮来等候自己,未想来人竟然是种师中。让种师中在大营门口久侯自己,郑智心中自然是感到不好意思的。



    “不妨事,不妨事,家中小厮都在渭州遣散了去,只带了几个老人到东京,孩儿们也才刚到东京,他们还不熟悉道路,怕是要误事。某便想着亲自来一趟罢了,反正左右无事,出门走动一下也无妨。”种师中笑着说道。



    便是种师中这般话语,郑智听得只有寒意,诺大的西北种家,举家到得东京,却是到了这般地步。



    郑智面色微沉几分,旋即又转笑意,开口只道:“小种相公快快随我入营内去,天寒地冻的,先用炉火暖一下身子,稍后同去拜会相公。”



    种师中闻言却是并不动身,只开口问道:“营中可还有事?”



    “无事无事,便请小种相公进去暖一下身子。”郑智只答。



    种师中听得郑智说无事,便道:“无事某就不进去了,你便与某一起走吧,大哥怕是等得急切了。”



    郑智看得种师中不愿入营,心中又想起了些事情,开口又道:“那我便入营中去,片刻就出来,小种稍待片刻,稍待片刻,我片刻就出来。”



    郑智感受到了种师中不愿意入营的态度。却是没有猜想到种师道为何不愿入营。便是种师中来的时候就想进去,门口站岗的几个东京禁军连通报都懒得通报,更不认得什么西北小种相公,便把种师中拦在了门外。



    种师中显然是受了屈辱,一身傲骨,哪里还愿再入这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