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自古沙场血,岂尽武者落(第3/3页)南宋风烟路
吟儿掀开帐帘,只见林阡与柏轻舟挑灯伫立于地图之侧,依稀正规募着盟军在河东的地盘扩张。那是竹庐夜话之际,柏轻舟为林阡拟定的战略,几个月来,盟军亦抽调了不少兵马在那里建立据点,然而,原先稳扎稳打的河东大计,不知会否被官军影响而搁置?
毕竟吴曦一旦入局,再如何收敛,也势必要在秦州打出胜仗立威。早先在陇右孤掌难鸣却还把孤城守得牢不可破的金将刘铎,俨然要成为吴曦所领官军的第一目标……吟儿想时,怔在原地。
“吟儿?”林阡发现她来。
“嗯,我来是想问,宋恒怎么办。”吟儿回过神来,“是让他去雅州戴罪立功,还是送到秦州帮吴曦忙?其实,好像都不怎么现实,然而,继续放他在短刀谷里,我怕他就此堕落,至死方休。”
“让他先到环庆。”林阡回答,吟儿一愣。
“让他到我这里,我要亲口向他说一声,‘对不起’。”林阡低沉的嗓音,令她听见时忽而眼眶一湿,这泪水,却是为宋恒释怀:“好,我这就去要陈采奕将他送来。”
她正要走,林阡忽然将她唤住,眼中流露出一丝忧郁:“吟儿。”
“嗯?”她发现他今天很是反常。
“我本以为,最棘手的是西线官军,最激进的会是吴曦,却没想到,东线官军竟然、不宣而战,他们在我们对阵那天,就已经攻袭边境、进围寿春,如今正欲取泗州等地。”他明明说得低声,她却觉脚下震颤:“怎么会?!”
对阵前,林阡和柏轻舟最担心的是完颜君隐和吴曦,他俩和陈旭一致认为,东线官军不会比吴曦激进,叶文暄和杨宋贤的回信,亦对此作出佐证。
是怎样的契机,会令得东线官军那样大胆,在对阵尚未完全终结的瞬间,便直接去淮河对岸燃起连天战火?!
吟儿原先还怕吴曦入局影响盟军的河东大计,如今,倒是邓友龙这些人,板上钉钉地阻碍了盟军!
“应是仆散揆的计策。”柏轻舟说起这个并不在掀天匿地阵中的人,那晚他和吟儿的职责一样,表面看来,是临时代完颜永琏坐镇中军。
实则,远离东线、中线,他却暗中、远程调度。
“东线官军原本不可能冒进,但仆散揆授意金军,无论对阵胜败,都留出防御漏洞,故意被邓友龙发现,引诱他急切开战。”林阡言下之意,仆散揆将宋军的不宣而战都算计在内。
当时金军重心都在关陇,所以在淮水留漏洞,最不会引人怀疑。
“起先给邓友龙显然是甜头,但越往北去,防备可能就越充足,因为仆散揆是做足了准备的。”柏轻舟难免忧心。
“仆散揆这一计,对阵败可力挽狂澜,对阵胜则锦上添花。”林阡道。
“实在小觑了他,他是个决胜千里之外的将才。”吟儿意识到,南宋官军已经被拖下水,开禧北伐虽还未下诏,却实际上已经开始于四月初五,“那么盟军在河东,岂非遥遥无期?”
吴曦早已以实际行动告诉吟儿,不合作的两路还不如一路,官军插手,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还可能拖盟军后腿。
“河东无需搁置,理当继续谋取,或还能在关键时刻,对官军围魏救赵。”柏轻舟摇头,说,“主公眼下困局,并不在河东,而是环庆。当务之急,便是打破与完颜君隐父子的三足鼎立。”
“轻舟说得对。”林阡点头,正待与她探讨环庆形势,才一转身,却又站立不稳,柏轻舟慌忙将他扶住,吟儿也大惊冲上前去,将他抱起,只看他满头虚汗,形容惨白,樊井明明说过他恢复得很好,何以还如此间歇就虚弱?
“是他……”林阡神智尚可,在吟儿怀中,没有指代,却令她一听就懂。
他,林陌。
先前柏轻舟说,“该来的总会来,要走的留不住”时,林阡曾很快地释然,那是因为,当时秦向朝还能给他和林陌转圜;
掀天匿地阵中,林阡意外对上了林陌,他想要林陌与盟军兼得,尝试过,努力过,却失败;
用尽心力也无法与林陌破冰,但是吟儿理解,林阡是真的已经尽力。
换另一个人,真不会处理地比林阡更好,所以她只是心疼林阡,不可能去怪他,有何资格去怪?
只是夜深人静,难免也为林陌掉过几滴悲泪,人非草木,他毕竟曾是她年少时候认定的伴侣,
悲,是为他失路,泪,是忧他性命,
刺进他身体的那一刀,带着阵法的全部冲击,她是那样的贪心和荒诞,竟希望他能挺得过去,
不为别的,活着才有希望……
“他……他还活着?!”吟儿这些天都不敢问,怕得到噩耗,怕林阡负罪,在看到林阡虚弱的这一瞬想到可能是林陌,却无法证实,直到这一刻听林阡开口,方才确信,一时悲喜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