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铁了心要分(第1/1页)锦色风华,谋个骄婿做靠山

    第三百五十四章 铁了心要分

    颜十七扫了一眼整个的祠堂,正中是祖先的牌位。

    因为颜寿泉是从族里分出来的,所以,颜家祖上的牌位少的可怜。

    祠堂两边都摆放了椅子。

    男子坐于左边,女子坐于右边。

    颜寿泉和习氏分列最上位。

    颜秉清虽然人没了,紧挨着颜寿泉那边便空了一把椅子。

    女方这边也空了一把椅子,在高氏的上首,应该是范氏的。

    连祭祖都没参加,看来范氏也是无脸见列祖列宗了。

    其余都依次排了下来。

    排完儿子辈,便是孙子辈,然后是重孙辈。

    孙子辈,除了外放的三少颜如榆一家,倒是都在这儿了。

    颜十七的上首坐着杜氏,下手坐着颜十八。

    按理说,颜十八作为庶女,是没有资格进祠堂的,应该是因为出继的事情,才允许她列座的。

    颜十八的下手坐着颜清雅。

    其他未成年的都有奶娘看护着了。

    先是祭祖的仪式。

    颜寿泉和习氏皆都是让下人搀扶着,冲着祖先的牌位跪拜。

    看起来,两人的身体都没有好全了。

    祭祖完毕,除了颜清雅,重孙辈的都下去了。

    各人重新落座。

    颜寿泉咳嗽两声,开了口,“今日趁着开祠堂,把该办的都趁机办了!这第一件事,是出继的事情。将四房的一双儿女出继到大房。老四,你可想通了?”

    颜秉正看向对面的高氏,“这也是为了大哥的香火着想,儿子想通了。”

    颜寿泉道:“不仅仅是这样,这也是为了小五和十八着想。毕竟如果不脱离四房,有那么个亲娘,这俩孩子的前程可毁了。老四媳妇,你觉得呢?”

    高氏面无表情道:“只要老爷子同意了,我自然也同意。”

    颜寿泉又是一阵咳嗽,这高氏话中有话,他岂会听不出?

    需要他同意什么?无非是分家啊!

    习氏忍不住的道:“你那么想看着这个家散了?”

    她也不是个傻的,高氏如此咄咄逼人,她当然也是明白的。

    高氏盯着面前的地面看,“老太太这话说的,谁不知道家和万事兴啊?若非有人故意破坏了,谁会想到分家以逼祸?”

    习氏冷哼,“你这话什么意思?在你们来京城之前,老颜家一直都是最和乐的家庭。”

    “我们?”高氏挑眉看了过去,习氏较之上一次见面,似乎又老了五岁。“进入京城,住进颜府的,从来都不是我的一双儿女?当初接十八和小五进京,好像也没经过我同意?”

    习氏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儿憋住。

    颜寿泉道:“你这是铁了心要分家了,是吗?”

    高氏道:“不!我是铁了心要和离,但四老爷不同意,只好退而求其次。”

    颜秉正面上的痛苦之完全不加掩饰。

    颜寿泉道:“老四,你也是同意分家的吗?”

    颜秉正知道儿子女儿的视线现在都落在自己的身上,强打起精神,坐直了身子,道:“既然我们在莒州的这十多年,府里没有我们四房一直很太平。大家若是实在舍不得分开,那只把我们四房分出去!”

    “混账!”颜寿泉呵斥,“分家岂有只分一房的道理?”

    颜秉正道:“分家也有分家的好处,纵使分开了,也还是一家人,只不过,以后各房惹了祸,再也连累不到其他几房了。”

    “四弟说的,也有几分道理。”颜秉廉战战兢兢的开了口。

    颜寿泉一拍大腿,“罢了!那分!”

    这话说的如此痛快,倒让颜十七有些错愕。

    说好的刁难和为难呢?

    这么简单的同意了?

    颜十七看看对面的颜如松。

    颜如松虽然一脸的平静,但眼中也是讶光闪烁的。

    显然也没想到颜寿泉竟是这般迅速的同意了分家。

    习氏掩面,“老爷子当真下定决心了?”

    颜寿泉道:“早分,晚分,反正是迟早要分的。现在不分,等你我百年之后,也是要分的。那分了!有人反对吗?”

    一阵沉默。

    颜秉公道:“今儿过年了,分家也不是那么快的事情,不如过了年再说。毕竟各房的去处,收拾起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高氏道:“一会儿吃过团圆饭,我们先回去了!明儿一早再来府中拜年。”

    意在表明,他们四房是有去处的。

    颜寿泉再次看向颜秉正,“老四,你怎么说?”

    颜秉正看了一眼对面颜十七翘起的唇角,心中一紧,道:“可以先写分家文书。族人都不在京中,分家似乎也没那么简单。至于没有住处,需要搬离府中,以后可以徐徐图之。”

    颜寿泉咳嗽的脸发青,转向颜秉廉,“各产业的收益,年前可是都盘点好了。”

    颜秉廉道:“是!正好每年腊月里盘账,账本,收益,全都一清二楚。”

    颜十七低头,唇角裂口,年底分家,真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决心啊!

    颜寿泉道:“那先改族谱!把小五和十八记在老大名下。至于分家,大体上是这样子想的,这宅子留给老三,我们老两口跟着老三过。老大没了,大房只剩下孤儿寡母,所以,也暂居府中。

    具体的分家事宜,等着下午再定!我请了定国公和礼部尚书来做见证。各房也都把岳家人喊来,免得偏了正了的秋后算账。

    再有,午饭都留在府里吃!也算是分家前最后的全家宴了。”

    这番话下来,一众人便再没有了异议。...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