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不诉终殇(第2/2页)指点江山之杀边塞
,两位大人余生可以慢慢算。十六年前,老成王与秋老将军定下成王大公子和秋元帅的婚事,此事京中人尽皆知。双亲故去,家道中落,年少的秋元帅性情大变。哪怕是面对青梅竹马的成王大公子,也是说一不二。顾婉儿凭借着察言观色与善解人意,乘虚而入。当然,她的美貌,她的才情,也为她增色不少。秋元帅得知后,一时恼羞成怒,失手划花了顾婉儿的脸。这一幕恰好被楚大公子撞了个正着,于是为红颜冲冠一怒,跑去将军府找秋老将军嚷着要退婚。那时候,秋老将军已经缠绵病榻多时,惊怒之下撒手人寰。等楚大公子回过神,已然酿成悲剧,将军府与成王府也由此交恶。后来,楚大公子前去吊唁,成王登门赔礼道歉,都被拒之门外,诸位应当都知晓了。至于童腾达之死,不过是纵马行凶,京中马匹不敌战马强壮而亡。不巧得很,慕某当时就差点被他撞死。国舅爷府上的家丁至今还在大理寺做客,倘若国舅爷有兴致也可以去会一会。”慕致远顿了顿,“现在回到韩公公一案,其实归根结底,不过是忠义难两全,他选择了后者。关于韩公公一案,关于当年旧事,关于腾达之死,大理寺已备齐人证物证。给死者一个交代,为有功之臣讨回公道,是大理寺分内之事,微臣也义不容辞。然而,主谋身份贵重,请陛下圣裁!微臣恳请陛下给群臣一个交代,给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一个交代,给天下一个交代!”
说完,他走下主审之位,正了正衣冠,对着圣上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秋惊寒搀扶着崔太傅跪在他身后,崔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臣等附议!”
成王、御史大夫、刑部尚书也跪了下来。童靖惊恐万状,提心吊胆地倒地。太后色若死灰,汗如雨下。
圣上痛心疾首,无力地闭上眸子,缓慢而又沉痛地道:“太祖皇帝有训,后宫不得干政。太后无德,谋害忠臣,扰乱朝纲,年后便迁往太庙思过,无宣召,不得入宫。国舅爷是非不分,助纣为虐,谋害同僚,贬为庶人,永不录用。童氏子弟,若再有为非作歹之徒,可先斩后奏!秋老将军战功赫赫,追封为柱国上将军;秋夫人坚贞不渝,追封为一品诰命夫人;秋惊寒守燕北,平叛乱,克北狄,灭三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威德加於四海,功名垂於竹帛,特赐封地凉州,赏铁骑五万,俸禄二千石,加封为定北王,世袭罔替!从今往后,武将挂帅出征,家眷不必留京!”
圣上一语惊四座,回首一思量却是再好不过,求仁得仁,赏罚分明。太后与国舅爷机关算尽,果实纵然苦涩,也只得大口嚼咽而下以求果腹,总比让人饿死在地来得好看。秋惊寒浴血沙场,苦心孤诣,终得功成名就,威震四海。她曾经遭受过多大的苦,如今圣上就需要给予多大的恩宠去抚慰那些看得见,或是看不见得创伤,因为秋惊寒这个名字代表的不仅是世家勋贵,更是沙场名将。本是无上的恩宠,却无端让人品出无尽的悲怆。战袍尚未解下,功过尚未论处,前方的战报已屡屡举荐她的名字,这是荣耀,也是负担。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功绩,令人羡慕,却也心生敬畏。京城也因为她的归来,涌现出一批朝廷新贵,打乱了原有各大家族的布局。
慕致远心中也是微微一惊,想不到圣上会用此种方式将凉州的五万兵马由暗转明,如此轻巧却又堂堂正正地赏赐给了秋惊寒,给了她一道最有力的屏障。
大理寺卿、成王、御史大夫、刑部尚书大赞圣上英明,崔敏、秋惊寒、童靖叩首谢恩。夜已阑珊,秋惊寒扶着崔敏跟在众人之后缓步向宫外走去,身后传来圣上喑哑的呼唤,她停了停步子,没有回头。
反倒是崔太傅拍着她的手轻声道:“陛下心中比谁都难过,你们去陪陪他吧。小阳在宫外候着,舅舅回府等你。”
秋惊寒看了看他认真的眼神,点了点头,松开手。
回首见灯火辉煌中倍显寂寥的三人,圣上、慕致远与太后,闭上眸子,万千往事涌上心头,百感交集,再睁开时,已是平静如水。
“惊寒……”圣上又低低地唤了一声,他似乎除了一遍又一遍地叫她的名字,再也无法说出别的言语。
秋惊寒慢慢地踱步到他身边,递出右手,淡淡地道:“我许久不曾回京了,不知能否去你的御书房坐坐?”
语气淡漠,却免去了尊卑,显得不疏离。
圣上一惊,惊过之后是喜,拉着她的手站了起来,身子微微一颤。
“皇儿,你今日给她滔天的权势,来日不要后悔才好。”太后太息道。
“朝中之事,便不劳母后担心了,您早点歇息吧。”圣上僵硬地应道,手脚一片冰凉。
“哀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你,为了江山社稷。你不理解,哀家不怪你。可是,你别忘了,她当年居功自傲,拥兵自重,逼得先帝不得不低头……”
“母后,您念念不忘的是洪庆二十二年惊寒掌管燕北大权,父皇悄然送去五万兵马,次年将您软禁在未央宫,可您不知道的是先帝为何那么做。那时候朝中大臣分为两派,父皇也在立嫡立长之间犹豫不决。惊寒……惊寒上书求先帝立嫡,她是第一位声援朕的将军。而且那时候,她已经知晓当年旧事的真相。次年春,朕初登大典,北狄蠢蠢欲动,大皇子妃娘家太史谋也四处奔走,若不是惊寒在边境陈兵三十万,又亲自上表进贺,还不知会多生多少是非!的确,父皇是为了江山稳定,为了安抚她,禁锢了您,可是若不是您的所作所为配不上‘母仪天下’四字,寒了将士们的心,先帝怎会对惊寒心怀愧疚,又怎会那样选择?母后,您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朕的天下,去年的户部侍郎,前年的兵部侍郎,大前年的龙虎卫副指挥使不都是您的人麽?可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私吞军饷!请您不要再打着为朕好的旗号,背着朕做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了,宫中的暗卫不是用来刺杀朝臣的。朕不能责怪自己的母亲,但是斩断您的羽翼的能力还是绰绰有余。”说完,圣上深深地叹了口气,松开秋惊寒的手,举步向殿外走去。
“陛下,哀家知道你对当年登基时哀家没能给你助力耿耿于怀,也介怀先帝仙去时哀家没出未央宫,可是你知道吗,至她母亲自尽后,先帝再也没有踏入过未央宫,哀家又怎能不恨!凭什么后宫不得干政,凭什么她就能在先帝面前指点江山,凭什么她连死了还要占据先帝的心?这都凭什么!”太后声嘶力竭地喊道,长长的指甲在檀木桌上划出一道又一道的痕迹,纵横交错,凌乱而丑陋,一如她扭曲的心。
圣上绝望地闭上眸子,铁青着脸,死死地压住胸腔翻滚的怒意。秋惊寒扯了扯他的衣袖,回首讥诮地笑道:“连死人都不放过,童家的教养也不过尔尔,您这些年不仅白白吃斋念佛,还白白活着了。母亲被您逼死,临终前未曾提及您的半点不好,她若知道您这样龌蹉的心思,恐怕连投胎都不会安心,一定会从坟墓里爬出来。兴许,先帝放在心尖上的人不是当年的皇后,可是他始终都在守护江山,维护皇后的体面。洪庆二十二年,燕北十五郡的三十万精兵尽数掌管在秋某手中,秋某的确起过拥兵自重的念头。先帝洞察先机,一面飞鸽传书命舅舅拿圣上与秋某之间的情分劝阻,一面暗自送来五万死囚充军以示宽宏大量,不计前嫌。感佩先帝之仁厚,为报君恩,秋某答应五年内荡平西戎、北狄、丘兹。倘若当年秋某打开国门,以‘清君侧’之名挥师南下,朝中谁能阻挡?您说,江山与皇后孰重孰轻?先帝会不会废后?用五万兵马换皇后一命,换数十年的荣华富贵,也不知值不值当。如今看您,当年的雍容华贵消失殆尽,变得面目可憎,变成了一个有诸多可恨之处的可怜之人!”
说完,她冷冷一笑,拉着圣上的袖子大步走远。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微臣告退!”慕致远撩开衣摆恭恭敬敬地一拜。
三人到底还是没去御书房,在昭阳殿中喝了半夜的酒,推杯换盏,酒酣耳热,却均是无言,人生已多风雨,往事无须提,只能和泪下酒。杯子相碰,俱是梦碎的声音。
临别时,圣上执意送至宫门口,红着眼低声道:“对不起,谢谢!”
对不起,在你最痛苦的时候没能陪伴你;对不起,不能给你讨回公道。谢谢,谢谢你愿意披坚执锐为我守护万里河山;谢谢,谢谢你仍然愿意与我煮酒论英雄。这份沉甸甸的道歉,姗姗来迟,却也是一种安慰,好过没有。
“过去之事,风吹火燎,得过且过,再见不见。”那人回眸一笑,云淡风轻。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慕致远眼中一热,他知道他们这是在给过往话别。从今往后,他是她的圣智之君,她则是他的贤明之臣,仅此而已,无关风月。
慕致远落下一步,轻声道:“陛下,她今日是气急了,才会那般与太后回话,您不要往心里去。”
圣上摇了摇头,苦笑道:“我怎么会怪她呢?又怎能怪她?你知道先帝是如何评价她她麽?先帝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此子非池中之物,可堪大任。只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与何人说?子归,我再也无法堂堂正正地站在她面前说爱她,请你一定要好好地守着她……”
言罢,望着那道渐行渐远的消瘦背影掩面而泣,哽咽若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