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上兵伐谋(第1/2页)指点江山之杀边塞
当日,未时一刻,活捉了灰头土脸的隗克敌,未时三刻,救出了昏迷不醒的梁文锦、莫问。这期间陆陆续续有浑身是血的征北兵爬了出来,僧人、道士、尼姑不是被大火烧死,就是被征北军将领杀死,活口一个未留。可是,始终不见秋惊寒的踪影。
申时,东北方的阵法烧得只剩下一角,众将领们的心也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申时末,阵法被烧了个一干二净,依然没有找到秋惊寒、崔显、关雄等人,凭空消失了一般。
慕致远怒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他们找出来!”
将领们招来铲子,一寸一寸地挖了起来,没有铲子便徒手挖。一挖之下,大吃一惊,竟然拖出了成百上千的征北军尸体。张远、慕致远倒抽了一口冷气,忙命人从函谷关调了五千受伤较轻的士兵过来,三千挖掘,两千搬运尸首。
月光冷冷地照着大地,夜凉如水。
直到子夜,他们才在地下十余米深沙丘里挖出了秋惊寒等数人。关雄等三人面色发紫,出的气多,进的气少,仅有一线生机,崔显体无完肤,伤痕累累,秋惊寒不省人事,容颜尽毁,道袍血迹斑斑。
沈黑妞当下就落泪了,大滴大滴的泪珠从脸颊滚落,慕致远抱起秋惊寒快马加鞭地飞奔回函谷关。直到辰时,秋惊寒气息才稳定下来,虽还未转醒,将领们高悬的心总算放入了胸腔。张远草草用过早膳后,急匆匆地去料理战后事宜,忙得焦头烂额,沈黑妞也被迫回营清点伤亡情况,只剩下慕致远留在秋惊寒榻前,又是喂药,又是喂汤,衣不解带地伺候着,生怕一转身她就不见了。
慕致远已经三天三夜未合眼,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眼底布满淡淡的乌黑,下巴冒出了寸许的胡渣,衣襟上的褶皱也纵横交错,简直是比当时在豫州躲避暗杀时还要落魄许多。可是,秋惊寒未醒,他什么都顾不上了。
次日,崔昊赶到了函谷关,先去看了崔显和秋向阳,一张脸已绷得很紧,看到容貌尽毁的秋惊寒时忍不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把鼻涕一把泪,真是不忍直视。
“你还说要跟我学画的人,半个月不到就把自己折腾成了这副模样,呜呜呜呜呜……”一个四十多岁的美大叔哭成了泪人。
慕致远叹了口气,拍着他的肩膀道:“穹苍,你……你别太激动了。”
“我貌美如花的亲姑姑变成这样,我能不激动吗?”崔昊哭得更伤心了,“姐弟俩,还有那个崔显,一个个都不省心,祖父若知道了,剥了我的皮都是轻的。姑姑,你干脆把穹苍也一起带走吧,呜呜呜呜……”
“你胡说什么,她还没死呢!”慕致远皱着眉头低斥。
“姊姊若看到你这样没出息的样子,估计会活活气死。”门外传来虚弱的戏谑。
慕致远忙起身去把秋向阳扶了进来,让他在榻边坐下。
“你醒了?”崔昊飞快地抹去脸上的泪水,一本正经地坐好。
“你那杀猪似的嚎叫太难听了,被你吵醒的。”秋向阳扯了扯嘴角。
“不是我,你能这么快醒吗?真是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崔昊别扭地应道。
秋向阳挑了挑眉,未再理他,对着慕致远轻声道:“师兄,你先去歇会儿吧。等姊姊醒了,我差人去唤你。”
慕致远摇了摇头。
秋向阳皱了皱眉头,歪着脑袋思索了一会儿道:“这战争还没完,等姊姊醒来,必然是不会跟北狄和丘兹善罢甘休的。你现在这样子,如何相信你能照顾好姊姊呢?”
慕致远意动,摸了摸秋向阳的脑袋,又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在榻上一动不动的秋惊寒,这才迈着沉重地脚步出去了。
又过了一日,崔显醒了,秋惊寒也终于醒来。她醒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命卢玄铁护送秋向阳回京,也不知她到底跟秋向阳说了什么,竟然使得秋向阳一步三回头,眼里噙着泪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程。紧接着,召见了张远,慕致远当时也在一旁。
“敌我伤亡情况如何?”秋惊寒嘶哑的嗓音仿佛破锣一般粗噶,咋听之下有几分刺耳。
“敌军除了北狄国王逃走,隗克敌等十余将领被活捉,余者全军覆没。丘兹丞相领着千余人负伤而逃,夏侯平被沈将军活捉,其余十之**全部战死。征北军……”说到这儿,张远顿了顿,“征北军,伤亡过半,后来的援军中,西北军只剩下六万,凉州军只剩下三万。”
“还有呢?”秋惊寒挑了挑眉毛,神色未变。
“四位老将军有三位战死,梁老将军断了右腿,再也不能骑马。周瑾、李腾、孙昊等老将战死,王达、卢刚、钱仪、等数位小将也捐躯了。另外,受重伤的大小将领有五十多人。”张远神色凝重地道。
秋惊寒身子晃了晃,闭了闭眸子,忽然抬袖掩面,未闻啜泣声,可慕致远、张远都从她放下的袖角看到了殷红的血泪。
“几位老将临终前大喊‘为国捐躯,死得其所,不亦快哉’,那几位小将军们也没有辜负您的栽培,请将军节哀!”张远红着眼眶温声道。
“从古浪郡战役开始,所有阵亡的将士全部登记造册,不要遗漏一兵一卒。务必详细记录好姓甚名谁、籍贯、何时参军、在哪位将军手下任何职、立过哪些军功、何时何地捐躯。此事由你亲自负责,稍后我会命崔昊、崔显、关雄等人协助你。”秋惊寒沉默了一会儿,舔了舔干裂的唇角,“现在,还有哪些将领受伤较轻,还能带兵打仗?”
“除了百里将军,都是一些燕北的小将了,赵显贵、钟离涛、薛敏、公孙浩、游长生等十人都在帐外候命,沈将军也在,她身受重伤,可是不听劝。”张远道。
“你让黑妞去歇着,让她好好养伤,就说等她养好伤,我有重要命令交给她。剩下的小将,让他们进来吧。”秋惊寒缓慢地道。
“将军……”张远迟疑着道,神色慌张。
“旷达,你放心,我还想着回京给将士们请功呢,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的。所以,我暂时会留在函谷关。”她扬起一抹苍白的微笑,眸光却明亮地如出鞘的利剑,令人不敢直视,“我等了四年,也筹谋了四年,好不容易赢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消灭北狄、丘兹的机会白白流失吧?再等下去,北地就下雪了,还不知会发生何种变故呢。”
“您现在这身体,实在是不宜再劳心劳力了。”张远哽咽道。
“你放心,我就跟他们说一刻钟的话。慕大人在一旁盯着呢,你总该相信吧。”秋惊寒虚弱的笑道。
慕致远点了点头,张远这才叹息着出去了。
“你扶我起来。”秋惊寒对着慕致远轻声道。
慕致远将她抱起放到床沿坐好,低头给她扯平了衣襟上的褶皱,又半跪着给她穿好了鞋袜。做好这些,去窗边捧了一杯茶坐下,不远不近地看着她。
众位将领鱼贯而入,分成两排立在秋惊寒跟前,恭恭敬敬地唤了声“元帅”,低头,垂手。
“能再次看到你们,真好。”秋惊寒淡淡地道,“北狄、丘兹滋扰北境多年,如今终于有了一个一雪前耻的大好机会。你们每人立刻去清点两万大军,按我手中的锦囊行事。正好有十个锦囊,你们每人抽取一个吧。拿到之后,不许相互交换,也不许泄露半点,否则军法处置!”
最后一句话说得极慢,尾音微微上扬,带着上位者的威严与凌厉。将领们沉声应了,然后分别低着头从秋惊寒的手中取了一个锦囊,行了一礼,各自退了出去。
他们最后一人刚出去,秋惊寒便攥着胸口的衣襟栽了下去。慕致远大惊失色,失手打碎了手中的茶杯,忙抱起她急唤军医。
军医给她诊了脉,黑着脸重新开了药,摇着头出去。秋惊寒喝过药之后,面带倦容地睡了过去。秋惊寒这才刚刚躺下,张远又匆匆忙忙地进来。
“旷达,何事?”慕致远不知不觉中带了几分凌厉,虽然明知道张远无事不会来打扰她。
“朝廷来钦差了!”张远喘息道。
“什么?”慕致远也是一惊,看张远的神色钦差应该不是来犒劳军士们的,为什么他没收到消息。
“钦差随行中有我的旧识,他给我透露说朝廷要跟北狄议和。崔大人正在前面稳住钦差,该如何是好?”张远急道。
“议和?议什么和?谁要议和?”慕致远低声怒喝,满脸怒容。
“旷达……”帐中传出秋惊寒的低唤。
“将军。”张远恭敬地应道。
“纵然是我死了,也不能议和,不能让将士们的鲜血白流了!”她挣扎着坐起,喘息道,“无论那钦差是谁,你务必在他宣读圣旨之前,以冒充朝廷钦差之名,打二十军棍,捆了,不可让他扰乱军心!”
“将军,可是这样一来……”张远满脸不赞同。
“秋惊寒桀骜不驯之名,由来已久,为何此时不用?以后班师回朝,尘埃已落定,我大不了挨几句圣上的训斥。”秋惊寒嗤笑道,“区区一个扣押钦差之名,我还受得住。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有些人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懂,还妄想阻止我回京。”
说完,她躺了下去,捂着嘴低低地咳了起来,撕心裂肺。慕致远只觉得胸口一阵接一阵的钝痛。
当天夜里,慕致远派遣暗卫回京查询此事并忍不住给皇上传去了秋惊寒病重的消息。同时,私下去见了朝廷派来的钦差,四目相对,惊讶不已。那人竟然是慕致远的同窗——曲蘅,在慕致远出仕前,与他关系匪浅,后来曲蘅在吏部任职,为了避嫌,往来渐少。其人出身寒门,秉性淳朴,虽一跃成为朝中新贵,非但不恃才傲物,反而愈加谨小慎微。
“流芳,怎么是你?”
“圣旨是真的。”
二人异口同声。
慕致远点了点头,叹道:“我相信你,可是征北军刚刚打完胜战,你知道吗?”
曲蘅愣了愣,迟疑道:“不是说两军对峙数月,毫无进展吗?”
慕致远瞟了他一眼,见他神情不像说谎,淡淡地问道:“朝廷收到雁门关的战报没有?”
“雁门关有呈战报回朝廷?”曲蘅又是疑问的语气。
“西戎被灭了,隗克敌、夏侯平被活捉了。”慕致远缓缓地说道,犀利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他。
“怎么会是这样?”曲蘅喃喃自语。
“战场上瞬息万变,岂是常人所能预料的?”慕致远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道,“燕北是什么地方?秋惊寒是什么人?这几十万大军,多少人惦记着?可终究,他们只能是惦记。流芳,你好好想一想吧。明日我带你去关外战场走走,到时你若还要见秋惊寒,我便不再阻拦你了。”
慕致远顿了顿又道:“你不要怪她,她这是在救你。若圣旨传了下去,将士们是不会让你活着走出函谷关的。”
曲蘅背脊一阵冰凉,冷汗淋漓。
第二日,慕致远果真带着曲蘅去了关外,成堆的尸首还没处理完,杀戮的气息依然浓烈,沙地上的殷红依然触目惊心,方圆几百里满目疮痍。慕致远还带他去看了伤兵,数万人,一排排地躺着,流着血和脓,咬着牙低声呻吟或高声咒骂北狄、丘兹,令人潸然泪下。
曲蘅想了一夜,又亲眼目睹了这许多,即使再愚钝也想明白了这是一个局。秋惊寒若接了圣旨议和,那么北狄、丘兹得以苟延残喘,征北军错失良机,秋惊寒军心大失;她若接了圣旨接续进攻,那么抗旨不尊,株连九族;秋惊寒若不接旨,藐视圣命,居心叵测。而他自己呢,若传了圣旨,激起群愤,血溅三尺;若不传圣旨,办事不利。这个计,是一箭双雕;这个局,是死局。
“你还要见她吗?”慕致远问道。
曲蘅满头大汗,惨笑道:“流芳虽然不才,却也知道不能陷害忠良,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请转告秋元帅,流芳对她的救命之恩铭记在心。此番,还有多谢慕大人的指点,这才没有让‘曲蘅’二字遗臭万年。我立刻回京,向圣上请罪。还请子归救我!”
慕致远这才舒了口气,轻笑道:“我这儿有一封奏折,烦请流芳转呈陛下。”
曲蘅感动万分,再三谢过,立刻带着随行乔装启程回京。
但是钦差的离开,并没有令慕致远的日子好过几分,一方面是因为秋惊寒的病情不见好转,另一方面是因为隔了两日传来了“秋惊寒三日血洗三座城池,不分男女老幼,格杀勿论”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慕致远听到这个消息,只能认命地赶去找躺在病榻的秋惊寒。他自欺欺人地希望此事跟秋惊寒没有关系,可内心深处又清楚地明白,这事恐怕真是她下的命令,她是真的能够做出这样事情的。
“罪魁祸首”不在帐中,慕致远转了一大圈才在帐外找到她。她正躺在藤椅上晒太阳,身上盖着厚厚的虎皮,微微仰着脸,露出伤痕累累的面孔,呼吸均匀,显得静谧又祥和。张远坐在她身边,满脸苦笑与无奈。
看到如此画面,纵有再多的责问,都不忍心说出口,更何况那人是慕致远。
“她刚喝过药?”慕致远低声问道。
“是啊,她说有些冷,趁着太阳还没落山出来晒晒。”张远柔和地笑道。
“军册都整理好了吗?”
“差不多了。大人这是想回京了?”张远反问道。
“是啊,不回京,她这张脸怎么办?她这身体怎么办?”慕致远忧心忡忡。
“中军帐里所有反光的物什都不见了,这是大人做的吧?”张远笑问。
慕致远点了点头。
“其实,大人不必如此小心翼翼,不必拿寻常女子的眼光来看她。”张远轻声道
“我知道,可是,我希望她能够是寻常女子,也拥有寻常女子所拥有的简单与快乐。”慕致远亦低声应道。
张远不再说话,二人就这样静静地相对而坐,直到日落,直到秋惊寒醒来。
二人谁都没主动提起“屠城”之事,倒是秋惊寒在晚膳之后,忽然幽幽地道:“旷达,你知道怀英当年是怎么死的吗?”
张远目光一凝,摇了摇头。
慕致远心中一动,轻声道:“他当年不是战死的麽?”
“是,也不是。”她脸上闪过极为复杂的神情,似笑非笑,似哭非哭。
“此话怎讲?”张远惊问。
“其实,漠河一役的初战是楚怀英亲自指挥的,我方险胜,占领了北狄的一座城池。”她垂着双目,似睡非睡,“那天晚上的庆功宴上,载歌载舞,热闹得很。宴后,他去视察城墙作战工事,遇到一个男孩哭得撕心裂肺,十二三岁,跟小阳一般年纪,生得比小阳还要清俊。怀英心生不忍,蹲下身子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