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盼头(第1/1页)重生之我是相师我怕谁
张氏提着两个食盒走在街上,时不时用手抹一抹眼角,心里面好像有一股什么劲儿,让她想要将这一年多的委屈全都宣泄出来。
迎着风,张氏越走越快,这一年来不管面对什么嘲讽讥笑她都挺过来了,可是面对绿柳阿寻的善意,她莫名的想哭,好似突然找到主心骨可以诉说了一般
。
“柱子,今天有没有听爹爹的话?”快到家门的时候,张氏抹掉眼泪,恢复以往的温婉,进门冲正从屋里出来的柱子问道。
“有!娘,我今天可乖了,爹爹还教我写字!”柱子走了上来,好奇的看着张氏手里的食盒,“娘,这是什么?”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张氏抿唇一笑,走进厨房点了火,找了一个大锅,往里倒了水,将那些饭菜一碗碗放入锅里,然后才提着另一个食盒转身去了北屋。
“今儿她们给了我些糕点,你尝尝。”张氏从食盒里拿出一块梅花糕递给男人,男人神色有些意外和复杂,结果那莹白色的糕点轻轻咬了一口。
“不错,味道很好。”男人点了点头,“可是怎么会想到给我们糕点?”
“估计是那两丫头看出了什么,说是家里太多了吃的人有没几个,所以让我带回来……”
张氏冲柱子招了招手,往他手里递了一块荷花酥。
柱子小心翼翼的捧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张氏带着几分雀跃,张氏想了想,又往他手里递了一片云片糕。
“慢些吃,一会儿还要吃饭呢。”张氏用盘子将糕点捡出一盘子来,脸上带着几分轻快,
“我送点去给赵家婶子。”
将盘子放在篮子里,张氏就出了门,男人望着张氏的背影欲言又止,垂下了眼帘,不知道在思量什么。
“他婶子,这个是主家给的,我给你端一盘子来,小娃们肯定爱吃。”
那妇人正是帮张氏收着折扇那位,她家里有四个孩子,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家里面尚且能够温饱,可这些糕点一年也是吃不上几次的。
“这怎么好意思,留给你家柱子吃吧……”妇人有些不好意思的推脱道。
“留了留了,我们俩还需要这么客气干啥。”
张氏把篮子往妇人手里一塞,不等她回绝,就抽回手来:“好啦,我家里还热着饭呢,可不跟你多说了。”
妇人提着篮子回了屋,看着坐在门边拿着麻皮玩的大丫,心里一暖,冲她招了招手:“大丫她们回来了吗?”
二丫头发黄黄的,正是换牙的年纪,抬起头一笑就露出两个小窟窿:“回来了,爹带哥哥在后院浇菜呢。”
妇人将篮子放回了厢房,烧了柴火准备做饭。张氏给的糕点她数过了,足足有二十三块。
有六块荷花模样的,有五块梅花模样的,还有七块云片糕,那东西她记得小时候去大姨家吃过一次,甜甜的糯糯的,那味道至今似乎都还想得起来,还有五块半透明的包裹着红豆的糕点,看着就觉得好吃。
妇人心里计划着,大哥家应该也没吃过这种东西,每样拿两块过去;自家娘是个喜欢吃甜的,可是家里面哪有这么多甜糖,平时里只能找些野果,但也难得找到合适的。
那云片糕就是甜的,再拿点其他的,一齐给娘送去,剩下的几块就给几个孩子解馋……
妇人越想心情越好,炒菜的时候还忍不住多放了那么一点油。
“是张家嫂子送来的,”妇人冲着一个脸庞黝黑的汉子笑道,“她找了份厨娘的活儿,那主家是个心善的,今儿送了她一些……”
“那我明天去网了鱼给王大哥送点过去。”汉子闷声闷气的道。
农家都是这样,你给我一把韭菜,我送你几棵大葱。
妇人家吃得比张氏家平时好不了多少,只不过偶尔男人会去网点鱼,自家可以吃,也可以拿到市集上去卖了换几文钱。
“那糕点送点去给爹娘尝尝,还有大哥家的汪子,怕是还没有尝过这种东西。”
饭桌上汉子扒了一口糠饭,和妇人说着话。
妇人脸色有些不好,筷子啪的放在了桌上:“自家还不够吃呢,哪有这么多拿去送人?!汪子没尝过?家里面哪个娃尝过?当初要不是帮他大伯还债,我们能落得现在的模样?!”
“那爹娘那里总该送点去……”汉子也放下了碗筷,声音更加沉闷道。
妇人想起那撒泼打滚非要他们拿出钱来帮大儿子还债的婆婆,还有那个口口声声说他们藏了钱的公公,心里一冷。
“你要是送去,指不定人家都以为咱们发大财了呢,行啊,你送去啊,你那闻到腥就冲上去的大哥你不怕啦?到时候再给他还十几两银子的赌债,你就养着你大哥一家算了,我带着咱们家娃,我们当花子去……”
妇人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想起以前那些个破事心里就扯得疼:“要不是为这个,我爹能上山去打猎摔了腿?现在走路都还一拐一拐的,重活粗活都干不了……”
旁边的孩子们也都停下了动作,小心翼翼的看着妇人,二丫黑黑的手往妇人脸上蹭:“娘,不哭,不哭。”
这动作,差点让妇人崩溃大哭出声。
汉子听着妇人说话一言不发,脸上有几分愧色:“最近天不太好,爹的药酒怕是要用完了,你赶明儿再送些过去,过两天我再去张村买些。”
妇人听汉子这么说,也不接话,将脸上的泪擦了擦,放下碗筷就进屋去了。
“娘,咱们以后要是能每天都吃上这种饭,那该多好啊!”柱子嘴里塞满饭,口齿不清的说着。
“吃点羊肉。”张氏往柱子碗里夹了两块肥中带瘦的羊肉,又往男人碗里夹了两块,那大碗里顿时空荡荡的,只剩下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但这也引得柱子垂涎三尺了。
张氏将一碗羊肉分成了好些份,留着每天吃一点,这种好东西一顿吃完不是农家人的生活方式。
“你也吃点。”男人从碗里拣了一块大些的放在张氏碗里,一家人气氛融洽,平日里的苦闷焦急在这一刻似乎全都消失了。
一切都越来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