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镇东兵至无不遁(第1/2页)三国之最风流
却说那张飞为何大失所望?
原因很简单,那阳翟城外,此时竟是只剩下了雷簿、陈兰一军,张辽已然带兵撤退了。
又却那张辽是何时撤退,又是为何撤退的?
原来,荀贞入到颍川境后,沿途郾县、颍阳等地张辽留下的守军无不望风而遁,相继逃到了阳翟,将此军情报与给了张辽知晓。张辽闻知此讯,大惊失色,他乃是智将,戏志才给荀贞所分析的那几个“荀贞打颍川的利处”,他对之也是清清楚楚,亦就是说,他当即就想明白了,荀贞这一来,他肯定打不过,而又孙坚的战死,他是出谋划策之人,想及荀贞与孙坚的关系,再想到听那从郾县、颍阳逃回的兵马所说之“荀镇东部声称要为孙坚报仇”,他更是少见的惶恐惊惧,担心如果落败,荀贞定会杀他不饶,於是他便彷徨不安地自在帐中寻思多时,末了心道:“荀镇东威震天下,今其兵至颍川,我断非其敌。而至於雷簿、陈兰所部,当镇东兵到之时,我非但指望不他俩相助,只怕他俩还会立刻就落荒而逃,反而拖我的后腿!”遂当机立断,做出决定,“於今策,与其等到镇东兵至,与雷簿、陈兰所部争道而走,我不如赶在雷簿、陈兰获此军情之前,首先撤走!亦权且算是留他两人,给我断个后吧!”
想定,张辽就暂且稳住不动,不把这个消息告诉雷簿、陈兰,并且派兵封锁住了东边、南边通来阳翟的道路,以免消息走漏,被雷簿、陈兰提前获知,——陈兰、雷簿是从颍川的西南边来到阳翟的,在颍川的东部和南部并无兵马,是以荀贞率部入境此事,他们暂时之间,还没有得到消息,对此浑然不知,现下张辽把路封了,他俩更是无从得知了。
这日白天,张辽部与往常无异,入夜之后,亦即张飞引骑到达阳翟城外这天的前晚深夜,张辽传下军令,其全军乃偃旗息鼓,也不打火把,遂悄悄地从营中出来,西南去退往南阳去了。
这就出现了,当张飞至阳翟城外时,他知张辽是孙坚战死的罪魁祸首,所以先去了张辽营外,结果就发现张辽营却已是一座空营。
张飞赶紧遣骑原路返回,去向荀贞急报此事。
张辽现下尽管名声还不是很显,但荀贞自然是知道他何许人也的,得了张飞此报,心中想道:“张文远献策吕布,杀我文台,固然罪大恶极,但此人倒不愧名将之称,见机得倒是快。”
虽然张辽见机得快,已然逃走,却不能轻易就把他放掉。
荀贞所部是从颍川的东南边进入到颍川的,那么张辽撤走,他肯定不会朝这个方向走,北边是河内,他也不会朝那边走,这样,他的撤退就只剩下了两个方向,要么是朝西边的河南尹方向,要么是朝西南边的鲁阳方向。这两个方向,显然只有后者,才是他唯一的选择,因为不管怎么说,吕布和袁术现在还没有撕破脸,还算是一党的人。
荀贞便就分兵,令陈褒率其本部,往西南方向追赶。西南方向有汝水等几条河流贯穿颍川境内,追得快的话,还是有可能能在张辽渡水时,把他追的。
分兵去张辽以后,荀贞率领主力,继续朝阳翟进发。
此时,阳翟城西营中的雷簿、陈兰两人,反应再慢也已得到斥候禀报,知道荀贞的部队来了。两人相顾惊骇,忙登望楼观看,一眼看见了张飞所部的骑兵,正在城南的张辽营外耀武扬威。
雷簿、陈兰细观张辽营中。
却见张辽营内静悄悄的,好似是对张飞所部骑兵置若罔闻一般,两人方在心疑,旋即见张飞所部骑兵,竟下马几人,打开了张辽营的辕门,接着数十骑径驰行入内。
两人这才知晓,张辽已经弃营撤走了!
雷簿、陈兰相顾失色,面面相觑。
陈兰气急败坏,大骂说道:“这张文远,好个卑鄙无耻之徒!他定是比咱们早知了荀镇东兵马入颍,却也不给咱们说一声,自己悄悄地就逃走了!……剩下你我在此,如何是好?”
雷薄说道:“你我现在赶紧麾兵攻打阳翟!赶在荀镇东到达之前,咱们把阳翟城攻下,据城自守,还可自保。”
陈兰说道:“徐州兵至多半日一天就到,颍水北岸的豫州兵这会儿估计也已在预备渡河,……阳翟虽不难打,之前是因你我与张辽彼此忌惮,故才至今此城未下,可如今只剩这半天一日的功夫,你我又如何能仓促中打下阳翟?只怕城没拔,敌已至!你这计策,不行不行。”
雷薄说道:“若打阳翟不行,那你我就紧闭辕门,固营自守,等待明公派援军来。”
陈兰说道:“只凭你我兵马,怎么能抵得了镇东之军?更何况颍水北岸还有豫州兵?这不是固守自守,而是自投死地、自寻死路!你这计策,不行不行。”
雷薄说道:“这两条计策你都知道不行,那你还问我现下应该怎么办?”
陈兰说道:“你此话是为何意?”
雷薄说道:“三十六计,何者为?”
陈兰说道:“自然是走为。”
雷薄说道:“这不就得了么?”
陈兰这才明白雷薄之意,怒道:“你就不能把话直说么?什么时候了!还绕来绕去的,瞎耽误功夫!”
雷薄、陈兰定下弃营撤走,却在下令撤退之前,陈兰又来了一个问题,问雷簿,说道:“你说,你我现在该往哪里撤?”
雷薄反问说道:“你说你我该往哪里撤?”
陈兰说道:“我觉得你我应该撤回南阳。”
雷薄连连点头,说道:“不错不错。”点了点营外,问陈兰,说道,“张辽偷摸摸地自己先逃,你说,他会往哪边撤?”
陈兰说道:“他肯定也是往南阳撤了。”
雷薄说道:“不错不错。”问陈兰,说道,“荀镇东部的先头骑兵既知张辽已走,定会急报镇东,那镇东得知此讯以后,你说,镇东他会不会分兵去追张辽?”
陈兰沉吟说道:“闻孙坚之死是因张辽之计,镇东与孙坚交好,为给孙坚报仇,料会追之。”
雷簿说道:“不错不错。”问陈兰,说道,“那镇东如追,会往哪边去追?”
陈兰说道:“那自是往西南,朝南阳方向去追。”
雷薄说道:“不错不错。”问陈兰,说道,“那你我现在如果也撤往南阳,会不会迎头撞镇东分去追赶张辽之兵?或者被镇东分去
追赶张辽之兵,把你我也一并追赶?”
陈兰恍然大悟,说道:“如此说来,南阳是撤不得了。”回过神来,更是嗔怒,说道,“你就不能改改你这毛病么?又是绕来绕去!”终究自知谋略不仅雷簿,还得问他,忍住气,问道,“南阳撤不得,那你说,你我该往哪里撤最好?”
雷薄说道:“东、南去不得,西南撤不得,颍水北边有豫州兵,你我也北渡不得,你说还能往哪里去?只有往西撤了。”
“西边撤去哪里?河南尹么?”
“董卓当日强迁洛阳百万生民西去长安,河南尹现今是十里无人烟,你我兵马亦三四千众也,若撤到河南尹,这些兵马你拿什么去养?吃草食土么?”
“那西撤何地?”
“先到嵩高诸山中吧,候得时机,你我再南还南阳。”
嵩高山,即后世之嵩山,位在颍川之西北角。
两人计议定了,不敢拖延,立刻集合部队,出营西撤。
张飞所率的骑兵不多,三五百骑而已,雷簿、陈兰两人如不出营,张飞不好以骑攻坚,但见其二人出营,兵虽远少於其众,张飞又怎会惧之?哪肯轻易放他两人及所部就走!
当下张飞纵骑於后追之。
雷薄、陈兰边战边走,出营走去十余里地,被张飞所部斩获甚多,乃才得脱。
由阳翟沿颍水往西北,先有一城,在颍水北岸,是阳城,后有一城,在颍水源头,是轮氏,去嵩高山,须经阳城县。在阳城县境内,雷簿未雨绸缪,纵兵抢掠一番,得了些粮秣之类,料足够月余之用了,因怕荀贞部追来,就没在阳城多停,即与陈兰率部奔嵩高山去了。
一时南阳回不去,两人不得已,也只能且先在嵩山落草为寇,做个山大王了。
却是荀贞声威,现今如此显赫,张辽与雷簿、陈兰两部人马竟都是不战而走。
荀贞率部到了阳翟,颍水北岸的豫州兵也渡河过来,於城下会师。
阳翟城中的官吏、士民、父老都在城外相迎荀贞,其中不乏荀贞昔日在郡府和阳翟县中的故旧,如那阳翟郭、辛等家的相识等等,一番见面,许多言语,当晚饮宴,这些都不必多言。
却说荀贞见阳翟已救,遂令豫州兵,西北去追雷簿、陈兰两军,追了一程,没能追,不久陈褒率部回来,报说也没能追张辽,这些亦都不必多说。
从颍阴而来,从军到此的那个荀贞的族兄,还有几个后来赶到的颍阴士绅,如那刘家等族的士人们,这时求见荀贞,一同言,再度请荀贞回颍阴一趟。
荀贞与他们说道:“今颍川之围虽解,然吕布犹在褒信,且北宜春等地又有张勋、乐就之军,吕布一日不除,颍、汝就一日不得安宁,於今之势,当先灭吕布,然后才能再说其余。”
仍然是没有回颍阴的打算,依旧以大局为重。
他在阳翟没有做过多的休整,次日就拔营沿颍水而下,向汝南杀去。
阳翟到褒信直线距离五百余里,行军的话大概走个六百多里地,从阳翟出来,经荥阳、襄城、郾县,出颍川郡,进入汝南。沿途所经的定颍等县,都有吕布的驻军在,但城中的驻军皆不多,所以看到荀贞的部队到来,这些县中的布军守卒,无一敢出来阻击,荀贞也不去打他们,尽皆绕县而过,一路疾行,直扑褒信。随着荀贞兵入汝南,这条消息立刻在汝南境内传开。
北宜春、安城一带的张勋、乐就很快就接到了急报,两人於营中商议。
乐就说道:“军报言称荀镇东从颍川而来,由是颍川之陈兰,雷薄及张辽部必然是已经战败,前闻荀镇东先败张邈,再败曹操,现今他又克复颍川,其兵其卒,现下正是士气如虹,不可挡也。以我愚见,你我应暂避其锋,不宜与其对战。”
张勋“哦”了一声,说道:“君何意也?”
乐就说道:“末将之意,便是你我不如先退往朗陵,看看形势,再作谋议。”
朗陵在北宜春的西南边,东北与北宜春接壤,西与南阳接壤,从朗陵再往西,就是南阳了。
张勋说道:“看看形势?看什么形势?”
乐就说道:“自是荀镇东到褒信后,与吕奉先的交战形势。”
张勋说道:“观他两人的交战形势?”
乐就说道:“正是,如果吕奉先能够挡住荀镇东,挫其兵锋,给我以可趁之机,则你我便可领兵东还,与吕奉先两面夹攻,共击镇东,或可败之。”
张勋问道:“如是吕奉先挡不住荀镇东部呢?”
乐就说道:“朗陵邻我南阳,如是吕奉先挡不住,你我就立刻从朗陵撤还南阳就是。”
张勋说道:“君言有理,不过,我有一问。”
乐就说道:“将军请问。”
张勋问道:“君以为吕奉先挡得住荀镇东么?”
乐就寻思半晌,回答说道:“单以双方的兵马数量而言,吕奉先稍处下风,然吕奉先有褒信县城在手,占据地利;再一则从士气方面对比,吕奉先部将士家眷多在褒信,为免家眷遇害,其军下必能死战,而孙文台为吕奉先所杀,孙策部全军缟素,是为哀兵,亦能死战,……综合这几方面,是以末将以为,他们双方这一场仗,胜算大概彼此都在五五之间。”
张勋不以为然,摇了摇头,说道:“我看胜算不是在五五之间,而是吕布必败。”
乐就讶然,问道:“将军为何说吕布必败?”
张勋说道:“一则,吕布先攻召陵不下,继而张辽窜逃於阳翟,他原先的大胜之势,现在已是变成连败之势,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二来,布军为保全家眷,或能死战,士气固是与孙伯符部不相下,但现在除了孙伯符部,可是还有荀镇东部的援军!镇东名动天下,现其先败曹操、张邈,又解颍川之围,正像你适才所言,可谓士气如虹,以此胜兵,夹攻吕布,吕布绝非其敌!三者,你说吕布他占有地利,不错,褒信城的确是在他的手中,然而咱们驻兵在北宜春、安城这些时日,你不曾闻之么?吕布自占褒信等地以来,一向纵兵抢掠,早已是惹得地方士民怨声载道,褒信城内的百姓对他必然是深恶痛绝,现而今荀镇东与孙伯符两部兵马将围攻吕布,我料城内的士绅、豪强肯定是会响应的,是会主动肯做镇东与孙伯符之内应的,
是地利表面看在吕布之手,而实则是为镇东、孙伯符有矣!因是,我以为吕布必败!”
乐就听了,想了一想,说道:“将军此言,倒亦有理。”
张勋说道:“除了这两条之外,还有一条原因。”
乐就问道:“是何原因?”
张勋说道:“我且问你,褒信城北有一名亭,是为何名?”
乐就说道:“将军所说的,应是大吕亭吧?那是春秋时吕国之故地,听说吕布正是因为此亭之名甚佳,以为‘大吕’者,吕合其姓,大为美词,所以才把褒信选做了他治所。”
张勋说道:“大吕亭,直观其字,确实是个美名,有利於吕布,但是谐音呢?”
乐就说道:“谐音?”
“谐音岂不就是打吕亭么?”
乐就听了,倒吸一口凉气,说道:“哎呀,将军此言甚是!如此说来,吕布在褒信竟是必败无疑了?”
张勋说道:“所以我认为你我不应该西撤到朗陵,而是应该现在就立即撤回南阳!”
乐就踌躇稍顷,语带遗憾,说道:“就这么撤回南阳?未免可惜了之前的大好局面!”
张勋听了乐就这话,心中想道:“当初听闻孙文台被吕布擒杀之后,明公若不是派我与乐就还有陈兰、雷簿两路兵马,分入汝、颍,争夺两郡,而是肯表吕布为豫州刺史,与他同心协力,联手取豫的话,则以明公在汝颍的盛名,用吕布之勇武敢斗,豫州何愁不得?只怕汝南、颍川,现在早已为我等联手攻下,孙伯符已成阶下囚矣!就是荀镇东率兵援至,其又能何为?大好形势毁於一旦,我与乐就不得不无功撤军,此过不在我与乐就,在於明公!”
心中虽然这样想,但这话,他肯定是不敢与乐就说的。
却说张勋、乐就商议即毕,闻得荀贞兵马已快到阳安,距离北宜春、安城不过近百里远了,两人遂便立即拔营起寨,向西而撤,经朗陵,还南阳去了。
张勋、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