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重开月旦评(第1/1页)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吕布任用华歆、王朗去解决冗官问题,除了真正需要他们这样清正廉洁的世家名士去破世家官吏的顽疾之外,亦有让华歆、王朗等世家名士跟庸俗世家隔绝的用意。
吕布虽然厌恶世家,但他并不厌恶反倒很欣赏那些本身坐得正行得端的世家人物,只是那些世家人物被更多庸俗无耻的世家官吏挟裹着,身不由己,吕布能够做的便是像从泥沙里检出明珠一样,把那些清正廉洁的世家官吏挑选出来,重用他们,让他们来对付那些奸恶、庸俗的世家。
吕布发现,任用寒庶子弟去对付世家人物,往往会出现寒庶子弟被世家拉拢的危险,而用世家人物对付世家,他们非常熟悉世家那一套做法,可以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事实证明,让他们窝里斗是削弱一个阶层最事半功倍的办法。
吕布跟华歆、王朗、田丰、沮授、法衍、裴茂等世家人物相处久了,对世家的嫌恶之情减轻不少,不是所有世家都是野心勃勃残暴不仁的,不是所有世家子弟都是无能且无耻的,若是死抱着世家、贫寒势不两立的观念,就变得跟那些庸俗低级的世家人物一样,囿于出身的狭隘世界观,无法阔张心胸去包容世间所有英才,所以吕布渐渐地减轻了对世家的仇恨、厌恶等消极情绪,取而代之的是各个阶层的融合。
华歆、王朗都归顺了吕布,在他们两人的影响规劝下,吕布对原来辽东三贱客管宁、王烈、邴原的态度也起了变化,而这三人经过了半年的劳动改造教育,认识到基层民众的疾苦,认识到世家垄断统治乃是万恶之源,开始对吕布施行的一系列政策积极拥护起来,毕竟他们良心未泯,不是袁隗、王允等丧尽天良的官僚。
吕布量才使用,以管宁非常善于教化。便任命他做礼部的教育司郎中,而此时孔融已经荣升礼部尚书,管宁便为孔融的副手,以推进全民教育为己任。
王烈此人以德行见长,在别的方面似乎没有多大的长处。吕布任命他为礼部的汉化司郎中。让他负责督促对异族的汉化工作,尤其要注重对德行的教育。
不同于出身世族的华歆、管宁、王烈,邴原出身寒微,他十一岁时丧父。家里面穷,在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什么哭呢?”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年轻时。邴原与管宁就以德行高尚齐名,州府辟命都不接受,黄巾之乱爆发,邴原带领家人到海上,住在郁洲山中。后来黄巾规模越发展越大,邴原避居辽东,邴原在辽东一年多,名声重于一时。
邴原跟阚泽一样。都是从草根爬起来的名士,让吕布非常地钦佩。吕布为了让所有大汉孩子都学习邴原这股精神,便任命邴原为太尉府的典学从事,为吕布监督全民教育政策实施情况,并向各小学堂、各中学堂学生现身说法。
管宁、王烈在那一世是到死都隐居着,邴原则隐居了一阵子后来为曹操效力,但在这一世,吕布是不容许大汉有真正贤才隐居起来不为自己效力的情况发生的。
一直以来,吕布就非常反感那种拒绝公府征辟的隐士,他曾以大汉中央朝廷的名义传谕天下,让所有自以为有才能的隐士都出来为国效力,有三番五次拒绝征辟者罪之。
吕布的用意很简单,既然你是一个人才,你就得为我效力,要么就去死,也省得便宜了敌人一方。
吕布这种杀伐果断的征辟人才政策,很多世家大族都在一旁看笑话,以为必定失败,结果反倒是得到了空前的胜利,因为大部分隐士隐居山林却拒绝公府征辟,纯属是玩欲擒故纵的把戏,若是公府给他一个好官职,他们稍作推辞都答应了,若是职位太低就老玩拒绝征辟的把戏。
这种把戏在东汉名士圈里玩了几十年,吕布懒得陪那些名士们玩了,便开门见山,而那些名士们一百个人里面都难得找到一个真正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人物,他们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都在积极地入仕为官。
一旦吕布撕破了那些隐居名士们的伪装,他们没啥好装的,干脆各自露出本性,对功名利禄汲汲以求,甚至很多人干脆投入到董昭、郭嘉、贾诩他们那从龙一党,为吕布的未来铺平道路,像王朗、华歆,一开始囿于世家门户之见很反感吕布,可当真正投效吕布以后,他们变得比很多吕布原本的部下都要忠诚。
吕布忽然间发现,他其实就缺乏董昭、郭嘉、贾诩、王朗、华歆这样以他吕布的利益为根本利益而不是以大汉皇室利益为主导的从龙一党,他要积极地培养、聚拢从龙一党。
吕布又从孙策手中得到了伪扬州刺史刘繇的军师许劭。
刘繇从洛阳伪朝廷那里得到了扬州刺史的职位,为了统领扬州,准备定寿春为根据地,但当时战局混乱,淮南一带已是袁术的势力范围,于是刘繇只好撤到曲。
当时曲阿为孙策的舅舅吴景的势力,由于吴景与袁术关系不错,所以与孙策一起弹压刘繇,将刘繇赶走。之后吕布任命袁术为扬州刺史,孙策与吴景、袁术一起合攻刘繇。刘繇命张英、樊能与孙策军对抗,但是不敌孙策的大军而败,大败之后的刘繇接受许劭的建议逃到荆州投靠袁绍,赶到豫章郡时被豫章郡太守朱皓所阻拦,孙策又领兵攻来,刘繇、许劭和刘繇儿子刘基被孙策俘虏,孙策以刘繇、许劭的名望高而待之如上宾,刘繇很快就病死了,孙策征得吕布同意,将刘繇慎重的葬到其故乡东莱郡牟平。并将他的遗孤刘基送到邺城。
吕布见到了刘繇的军师许劭,跟他聊过几句,发现许劭本身并没有多大才能,但他独具慧眼,看人入木三分。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评论家。若放在后世,根本不可能像东汉末年走红,他在东汉末年的走红跟东汉时期变态的选官体制密不可分。
汉朝以降,“察举”“征辟”就是做官的正途。社会盛行清议,热衷臧否人物的品藻、德行、言语、才能种种,一个寂寂者若能得到当世名士之品评,立刻身价百倍,在识鉴方面。对其时及后世都产生深远影响的,莫过于许劭与郭泰,所谓“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
许劭和他堂兄许靖在年轻时,每个月都会举办月旦评的人物品评会,影响力之强,甚至是受其评论就能成名的地步。袁绍、刘表等人皆接受过他们品评,曹操也在桥玄的引荐之下,得到著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
从东汉到三国,这种清议极为风行,对时人进行从形骨到神明的审美批评和道德判断,诸如管辂、孔融、崔琰、陈群、傅巽、司马徽、庞统、许靖、胡综、虞翻、孙和、羊衜等等都以“好乐人伦”著称。
在乱世中,识鉴已成为立足其间的一种必备本钱。作为一个诸侯。你没有第一流的识鉴能力,你就要为自己的浅短付出代价,比如刘表,卧龙、凤雏就在身边却不能发掘。甘宁、黄忠、魏延在他手下而不能起用。
作为一个士子,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命途也就系于自己的眼光,想起历史上陈宫、高顺之随吕布,田丰、沮授之从袁绍,便使人扼腕叹息。
吕布的眼光多半是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来的,只对那些有名的文武将领有眼光,却缺乏真正的伯乐眼光去挖掘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显名于史册、或者显名于史册但吕布在后世没有留意到的贤才,许劭的到来便可以填补吕布这方面的缺陷。
吕布欣然任命许劭为大汉朝廷内阁吏部侍郎并兼任吏部招贤司郎中,很显然他比崔琰还要合适。
吕布还授意许劭重开月旦评,因为月旦评虽盛行于一时,然持续时间并不太长,十常侍当国时,许劭目睹朝政**,天下将乱,不愿入仕,他说:“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便前去广陵郡,后来依附刘繇。
许靖在董卓掌权时,和周毖一起负责吏部,任命了很多表面拥护董卓实际上反对董卓的人,后来董卓于是杀了周毖,许靖担心被杀,遂转徙各地,先后投靠青州刺史孔伷、扬州刺史陈温、吴郡都尉许贡、会稽太守王朗,王朗被孙策击败后,又逃往交州避难。
吕布便对交州牧土燮派来的使者要求,将许靖送来邺城,跟他堂弟许劭继续开月旦评。
土燮虽然现在处于吕布势力鞭长莫及的交州,但他时刻面临荆州刺史袁绍的威胁,需要吕布这个强援,抱着不得罪吕布的心情,将许靖送来邺城,吕布同样任命许靖为礼部侍郎兼招贤司郎中。
许劭虽然对许靖之前去洛阳伪朝廷就职很不满,但现在迫于吕布的压力,只好跟许靖联手,重开月旦评。
月旦评现在已经不只是限于一个士人小圈子里面的评论,而是成为覆盖整个大汉的论坛,不止是以士人的口碑为渠道,更以大汉日报为载体,逐步变成了吕布培植亲信私党的一个工具,一旦吕布想重用谁,就把那位贤士送到许劭、许靖面前,让他们做鉴定。
除了做秘密工作的郭嘉、贾诩之外,吕布麾下文武将领大多都接受过月旦评,名声大震,如此也把吕布的声誉抬高很多,毕竟能够驾驭这么多王佐之才的人物更非凡夫。
(网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