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上海(第1/1页)投机分子
外滩洋行鳞次栉比,道路宽阔,中旺街洋房小楼、中西合璧的瓦楼建筑一栋紧挨一栋,此时的上海却已经初见繁华。
但这繁华却不是大清国的,而是国中之国,美英法三国的租界。三国更驻扎军队守护租界平安,杨详等人下船,就有几名荷枪实弹的洋人过来盘查,当李凌倨傲的告诉他们这是闽浙总督左宗棠亲卫队时,他们却也听不懂,只是见李凌他们披甲,就驱枪来赶。
“唰”,几名亲卫钢刀出鞘和洋兵对峙。
跟在洋兵身边跑前跑后的有一名中年华人,看来是为租界道路码头委员会服务的华人雇员,穿着硬领燕尾服,却偏偏脑后带了根辫子,他却是鼻孔朝天大模大样的对李凌道:“洋大人说了,不管你们是什么身份,都不许进入租界,协带武器都不许进入租界。你们是钦差?那绕道南门去上海县!”
杨详心里轻轻叹口气,现今国人头上的辫子大多顶习惯了,就算接触西洋后看不起自己的祖国,却是跟辫子跟满洲无关的。
“啪”一声脆响,穿洋装的辫子捂着脸连连后退,一脸错愕的看着李凌。
抽了他个大耳刮子,李凌却还是不依不饶,大骂道:“王八蛋,瞎了你的眼!不要祖宗的东西,作死!”李凌是西北跟着左宗棠的,在新疆和俄毛子干了几回,对于红色蓝眼的洋人他恨死了,而且你又不是没杀过洋人,因此区区几个洋又岂会被李凌看在眼里!
眼见两个亲卫又过去追打那“清奸”,被洋人拦下,叽里呱啦沟通不便就要动手开打。
杨详哭笑不得,忙走上几步,用英文对洋人朗声道:“各位,我是大清朝官员,我也知道这里是租界,但我们协带武器是有合法身份的,这次我们是来租界同法国领事谈判的。”
现在法国人与清国人打仗,既然是来谈判的,按国际惯例带一些武器也是正常的。几个洋兵叽里呱啦商量了一会儿,准备放行。但“清奸”带着几分狡诈问道:“既然你们是来谈判的,那请问你们的代表是谁?”
杨详微笑走上两步,却突然狠狠的给“清奸”一巴掌,说道:“这是你能问的吗!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杨详一脸的恶像,“清奸”脑子却有些懵,虽然他靠着洋人撑腰,可以狐假虎威,但是清廷真的对付一个小小的买办,也就是勾勾小指头的事。
“清奸”吓的退了两步,躲在洋兵的身后。现在朝廷和法国人打的正如火如涂,可突然冒出这么一位青年官员说来谈判这太可疑民。可怀疑归怀疑,真要他拿身家性命去赌,他可不敢。
杨详见这个令人生气的家伙让开了路也不愿再纠缠,他挥手李凌等一众人下船。
······
下了船,李凌奇怪的杨详:“那个家伙说谈判,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和谁去谈判?”
杨详笑道:“我是讹洋人和那个人的。以后,你们也摆什么天朝威仪了,这大夏天的,你们披甲带刀的热不热啊。”
“啊!”李凌和几个亲卫都吃惊的叫出来。在他们眼中杨详打死了法国司令,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可怎么英雄能干这下三烂的事。这对于几个从西北出来的纯朴汉子来说,太颠覆了他们三观了。
而杨详也并没有带他们进租界,绕过了码头去上海县。
休息了两日,杨详并没有急着去见胡雪岩,而是在上海转游了一圈向客栈的小二打听从哪可以打探上海经济情况,特别是经济的风向标——股票。小二告知杨详在上海经济界中,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陈其昌等人现在风头正劲,这些人其现在住在租界内,日常多在租界里的安琪儿俱乐部。
······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闭关锁国的大清帝国被迫打开了紧锁的国门。随着资本主义入侵的加深,西方列强除了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原料以外,也开始对中国进行早期的资本输出。而中国的股份制与证券市场在此时也开始萌生兴起。
股票的买卖源于华商对洋行股票的认购。1872年,洋务派主办的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成立,成为晚清第一家发行股票面向社会筹集资本兴办的华商新型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成立后,这种新型的筹资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很快被社会认同,并逐渐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四年后,开平煤矿也向社会广募股份。继之,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局、平泉铜矿、荆门煤铁矿等企业陆续创立,均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募集股本,集股筹资的办法渐次推广到电信、铁路、工矿等部门。经过短期的发展,至1884年上海华股市场渐达高峰,当时上海各大报纸纷纷开辟专栏为各股份公司作广告,或刊载股份企业的招股章程,或刊载各类企业股票的行市。1882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专门从事股票买卖的上海平淮股票公司成立。
股票进入市场,往往会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显著特征就是引发交易投机。最初进入市场交易的招商局股票,因每年可获一分的官利,有时还有一定的余利,收益不菲且较稳定,故而市价渐涨。开平煤矿也因其创办者为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而且工程进展顺利,进而使股票声誉日隆。尤其是1881年该矿出煤后,股票市价增涨更快,至同年6月9日,原价100两的股票市价已涨为240两。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股票市价的不断增涨,对调动民众购买华股的积极性产生了不弱的影响。在招商局、开平煤矿股票的带动下,其他企业股票的市价也随之攀升,这进一步激发了民众对股票的投资热情。于是,市场上买卖股票成为一宗生意,甚至成为市场生意的时尚。在这种狂热的购股之风促动下,即使新发行的股票也无不涨价。许多商民甚至愿意加价购买,股票市价一加再加,登时飞涨。
股市的火热,为洋务民用企业的募股集资带来了很大好处。成立较早的企业不仅募足了股本,而且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扩股。上海股市在1882年的日兴月盛,标志着中国公司“气运之转,机会之来也”。新的民用企业纷纷出现,齐至上海募股筹资,一时间上海公司林立。在新设的公司中,各类矿局占绝大多数。这些矿务企业加上以前成立的开平煤矿、平泉铜矿等,使矿业股票着实成为当时上海股市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矿务企业虽然众多,但募股亦很容易。如徐州利国驿煤铁矿、三山银矿等均顺利募足股份,并不同程度的扩大了募股规模。甚至正在筹办、尚无头绪的施宜铜矿,其股票也为商民争先恐后的购买,不数日即集巨款。各种股票都炙手可热,为人追买,所以即使新发行的矿务股票也大多很快溢出原价,其他企业股票的市价也多不同程度地溢出原额。由于各类股票都供不应求,各企业在上海所设分局或股票发行点也就格外宣扬,盛极一时,公司的门面“可谓壮哉”。不过,公司门面的铺张同其经营成效没有联系。就在那些极力张扬门面的矿局之中,有的甚至连在何处开矿,何处采金也没有确定。但是,就购股者而言,则很少过问公司的经办状况。在图利心态的支使下,商民专心于买卖股票之中,并不在意公司的利润如何。买卖股票的即得利润,使上海股市一时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钱庄依靠外国银行长期拆票的支撑,大肆放款;企业(如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和商人也有不少收押股票者。
股票就像一只能生金的母鸡,只要往里投钱,投进去就能生出更多的钱来了!
这个似乎不合常理的说法,就是眼前的事实,无数老百姓怎能不信?这股大众投资热,也深刻影响到钱庄的业务,各钱庄无不卷入其中。凡此种种,既促进了上海股市的兴盛,也增加了股市的危险性。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众手浇开幸福花”的大好时刻,一场金融风暴卷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