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红楼梦里的服饰和饮食(第3/3页)重生在红楼梦世界

宝玉;到了书的后半部分,逐渐开始以贾母作主导。老太太毕竟经过见过,宠辱不惊。在关键时刻带着脸如土色的众人及时行乐。中秋前的晚餐,各人照例送菜过来。好象古人的菜都不怕放,放在提篮盒里送来送去,游遍六九城,孝敬七代先灵。

    王夫人那日吃斋,知道老太太不爱吃面筋豆腐,只拣了椒油莼齑酱。老太太爱吃味浓送粥下饭的菜。杭州名产莼菜,一向以新鲜为美,“千里莼羹,末下盐豉“,丰腴厚味可比塞上羊羹。据说胡雪岩给远在XJ的左宗棠送莼菜,是用绵纸和纺绸层层包裹,六百里加急快马传递。红楼梦里切碎了做咸菜,也是个高明的保存方法。当晚陪老太太吃饭的姑娘们只有探春宝琴,宝玉黛玉都不在,凤姐病着,尤氏侍候饭桌。老太太吩咐送红稻米粥给凤姐儿,鸡髓笋和风腌果子狸给宝玉黛玉,肉给重孙贾兰。红稻米粥,不知是否“御田胭脂米“煮成。凤姐是小产引起的病,只能吃些清淡滋补的食物。全书里最疼的其实还是宝黛,精致菜肴都想着他们,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贾府幼苗贾兰,虽然平时老太太也颇疼爱,不过是送一碗平平常常的肉。鸡髓笋只有名字,不知做法如何。应该不是鸡骨髓焖笋,不仅麻烦而且也不会好吃。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千年来笋都是中国菜的最高格调代表之一。

    北方民间一向有风鸡风肉,鸡杀后不拔毛,用花椒盐遍涂鸡身,挂在檐下风干。蒸吃肉韧而香,有火腿滋味。凤腌果子狸比风鸡的高级程度,简直是封疆大吏比之七品官。只是林妹妹的肠胃和神经,是否能受得了生猛野味。某场传染病后,全国一度严谴GD人吃果子狸,让国际社会,政府,街道居委会给个人受的气找个宣泄口。其实GD人吃穿山甲是一门独创,吃果子狸只算是传统保存得好罢了。王八水鱼,外貌和无厘头程度决不下于果子狸,却能被中国人普遍在心理上接受,连多伦多的某些唐人超市也有整只速冻的王八封在塑料袋里,望之毛骨悚然。如果说王八好吃,据史书和红楼梦记载果子狸更好吃。不过全国各文化重镇一致认为它大补,甚至认为吃了它跑得快,群氓也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根据中国五千年来的经验,吃什么乃至做了什么都是不要紧的,只要掌握住话语权,给出貌似合理的解释,龙肝凤髓也好,王八死鸡也好,都能吃出三坟五典,百宋千元来。看了儿女英雄传中一般汉人对“从龙入关“的歌颂,只让人哑口无言。

    一部红楼梦吃到这里,其实已经曲终筵散。再往下各寻因果,各奔前程,远嫁的远嫁,凋零的凋零。荣华富贵轰然倒塌,纵有寥落歌舞,也尽是强颜欢笑。痴缠的抱恨而终,看破的青灯古佛,锦衣玉食抵不过大江东去。兴已尽,债已完,也就聋子放炮仗——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