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动乱再起(二)(第1/1页)三国我当皇帝

    赵风对于吕布的去向,早就有了打算,自然不可能让吕布进入冀州。



    想都没想:“暂时不去回复崔琰。”



    “我们静观其变。”



    没有赵风的同意,崔琰自然也不敢把吕布引入冀州。



    否则就等于是引外军入境,跟要反叛赵风,没什么区别。



    崔琰身为一个适合玩政治的人,自然不会这么做。



    这时。



    一守卫,走进议事厅,对赵风一拱:“启禀主公!”



    “府外一自称是,刘虞之子刘和,要求见主公!”



    赵风沉吟了一下,看向田丰:“元皓兄以为,刘和前来,会是何时?”



    田丰思考良久:“应该跟刘虞的旧部有关。”



    “或许他们已经得到了乌桓、鲜卑族的支持,要派兵攻打公孙瓒。”



    “所以派刘和过来,无非就是两点。”



    “要么是请求主公出兵相助。”



    “要么是,请求主公,不要插此事!”



    赵风听后,点头表示认同。



    请赵风出兵相助,非常好理解。



    毕竟现在能左右幽州局势的,也就只有赵风了。



    当然,如果青州张燕,把公孙瓒的田楷所部给消灭掉,那么张燕也可以左右幽州的战局。



    毕竟冀州渤海郡,赵风现在可是没有占据的。



    赵风没有占据,张燕自然也不会明着占据。



    现在张燕也就派遣眭固所部,驻守在修县而已。



    可以说,渤海郡张燕也没完全占据。



    而请赵风不要插此事,也很好理解。



    毕竟当初袁绍派荀谌去请匈奴南下,赵风就把袁绍痛骂了一顿。



    说袁绍勾结外族,来残害汉人。



    而如今刘虞旧部,也是在勾结外族,来残害汉人。



    所以赵风说不定,会与公孙瓒联合起来,然后去攻打刘虞的旧部。



    毕竟刘虞的旧部,是引乌桓、鲜卑大军攻打公孙瓒的。



    赵风沉吟了一下,觉得瞎猜也没用,然后看向守卫:“把刘和请进来。”



    守卫对赵风一拱:“喏!”



    说完,转身便退出了议事厅。



    没多久。



    刘和便带着两名随从,走进了议事厅,然后对赵风行了一揖:“见过赵叔父!”



    赵风听了,差点喷出一口老血。



    心里暗道,这刘和居然比上次还不要脸了。



    要知道,当初赵风救援刘和时,刘和还是叫自己赵州牧的。



    而且,重点是刘和貌似比自己还要大几岁。



    结果,今天居然叫自己赵叔父!



    当然,抛开年龄方面,只从名义上来说。



    赵风与刘虞是相同的官职,自然应该是平辈论交。



    那么刘和就有理由叫赵风为赵叔。



    而因为上次徐州之行,赵风算是救了刘和一命。



    所以刘和愿意更进一步,这才叫赵风叔父。



    当然,这也是名义上的叫法。



    就说明刘和愿意把赵风,当成父辈来看待。



    毕竟按照现在的宗族叫法。



    只有刘虞弟弟的弟弟,刘和才需要称呼叔父。



    如果是刘虞的弟弟,刘和就是称呼仲父。



    简单说,就是如果赵风同意,以后赵风就完全可以把刘和,培养成幽州牧。



    而且刘和还需要言听计从。



    因为从辈分上来说,刘和只是赵风的侄子辈。



    虽然这个侄子,年龄比赵风还大。



    但对于汉代来说,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别说汉代了,就连后世,因为辈分问题,有一个比自己大的侄子,也是大有人在的,只是相对来说,比较难遇到罢了。



    不过刘和虽然不要脸,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比较刘和需要寻求外力,来帮助他。



    而且,这必然是刘虞的旧部,给刘和出的主意。



    话说回来,为了寻求类似的帮助,别说认叔父了,认个义父,也不算奇怪。



    比如大名鼎鼎的吕布,就认了两个义父。



    还有,赵风有映像,袁术也想收孙策为义子,只是孙策没答应罢了。



    要知道,这年代的义子,可不只是名义上的认个儿子。



    义子也要入宗族族谱的,而且义子也拥有继承权。



    当然,这个需要双方同意,不是你愿意认,对方就愿意收的。



    而认叔父,就没太多讲究了。



    一般只要与父辈关系特别好,都可以叫叔父。



    另外,叔父之称,可以当做名义上的称呼,也可以给予实际的好处。



    不过汉人重名义,只要同意,一般都会给予实际的帮助。



    赵风思考良久,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同意。



    毕竟这事来的太突然,让赵风有点措不及。



    如果同意,那么刘和以后就是自己的侄子。



    而通过此举,也可以告诉其他诸侯,赵风与刘虞的关系,那是相当好的。



    简直就是亲如兄弟!



    只有这样,刘和称赵风为叔父,才能说的过去。



    既然赵风跟刘虞关系那么好,那么赵风替刘虞拿回幽州,然后交给刘和,就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简直是合情合理。



    毕竟,目前的大汉,还是刘氏的大汉。



    赵风就算以后打下幽州,在幽州牧的人选上,也是要耗费心思的。



    冀州让赵云来担任冀州刺史,因为赵云乃是赵风的亲弟,所以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又有谁,没有帮助过,自己的亲戚朋友。



    而到时候如果赵风任命自己的麾下,来担任幽州刺史、或者幽州牧,那么肯定会引起波澜。



    虽然公孙瓒、袁绍、袁术都这么干过。



    但这些人的失败,或许也跟他们这么做有关。



    后世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



    公孙瓒、袁绍、袁术,强大的时候,这么做,看上去好像没什么。



    但无形中,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在击败公孙瓒后,赵风表刘和继承刘虞幽州牧的位置。



    那就没什么麻烦了。



    就算有,那也是针对刘和的。



    考虑到了所谓的好处。



    自然也要考虑坏处。



    那就是,如果赵风应了刘和的叔父之称,那刘和稍后请赵风出兵相助时,赵风就没有太多的借口推辞了。



    这样的话,原本想让并州、冀州,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的方针,就需要进行修改。



    当然,就算要出兵帮助刘和,肯定也不是立刻出兵。



    所以大致上,也不用修改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