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抵达战场(二)(第1/1页)三国我当皇帝
陶商对赵风行了揖:“这座大营,可以容纳三万大军!”
赵风皱眉道:“我这次带了五万余大军。”
“光凭这座军营,是无法完全安置下来的。”
赵风依然是夸大其词。
其实赵风的大军,只有不到四万人。
剩余的都是民夫。
陶商笑道:“家父早有安排!”
“另座大营,不在此处。”
“毕竟曹贼的大军,在外面虎视眈眈。”
“想要安全的建造大营,需要非常的小心谨慎。”
“否则被曹贼的哨骑打探到消息,这大营也就建立不起来了!”
然后把另座大营的大概位置,详细说了遍。
赵风听后,给了陶商个白眼。
之前,赵风就觉得奇怪。
这种规模的大营,想要完全建立好,需要耗费的人力,肯定不小。
这样多的人员,很容易被曹操的哨骑发现。
但本着,陶谦派人小心搭建,也不是不可能建造完成。
但现在陶商说,另座大营在其他地方。
赵风就知道,这些大营,肯定不是最近建造的。
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建造的,赵风不得而知。
因为赵风就建造过很多大营。
有些大营,因为是临时性的,般大军走后,直接拆除。
有些大营,地理位置不错,而且建造时也是按照高规格来的。
那这些大营,即便没有大军驻扎,也会保留下来。
比如,常山郡高邑附近的大营、巨鹿郡界桥附近的大营、兹氏后方的大营,这些大营,赵风就没有拆除。
类似的大营,还有很多。
不过赵风也懒得计较了。
对陶商罢了罢手:“我看就不必在麻烦了。”
“稍后我自己派人,在这附近建造座大营好了。”
“辎重都不需要你们提供!”
嫌麻烦只是其。
其二是,那座大营,距离赵风这座大营距离远不说。
还离战场太近。
如果不是因为,赵风后世映像中,陶谦是个老好人的形象。
赵风都要怀疑,这是陶谦故意安排的。
所以赵风自然要直接拒绝。
反正,就算曹操知道自己在这里建造大营,因为有大军威慑,曹操也不会派人来干扰。
陶商对此,好像也没什么意见,对赵风行了揖:“那就依赵公吧。”
“没事的话,在下就要回去向家父复命了!”
赵风点了点头,然后挥手:“去吧!”
陶商喏了声,调转马头,直接策马离去。
等陶商走后。
赵风对熊大道:“吩咐下去,让管亥的部曲,太史慈的部曲,随我起进驻这座大营。”
“让杨经负责重新建造座大营,然后与华雄的骑兵,起驻扎在另座大营。”
“至于民夫,平均分配到两座大营当中!”
熊大拱手:“喏!”
说完,便策马离去。
熊大那边去通知军命。
赵风则率领亲卫部曲,率先进驻了大营。
天黑以前。
杨经便率领大军,建立了个临时大营。
如果以后需要久住的话,每天还需要建造些,其他的防御工事。
翌日,早。
赵风便散出了大量的哨骑,到郯郡附近去打探消息。
有些消息,还是要依靠自己人打探到的,才算靠谱。
如果光听别人说的,指不定别人会在某处地方,故意留下陷阱。
当天下午。
崔琰走进中军大帐,对赵风行了揖:“启禀赵州牧。”
“根据各方哨骑,打探回来的消息。”
“从三天前开始,曹军便停止了军事行动。”
般没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哨骑也无法来中军大帐面见赵风。
只有打探到特殊消息,才能进中军大帐,面见赵风。
这也算是种荣耀。
赵风点了点头:“曹操三天前便停止了进攻。”
“依季珪兄来看,是何原因?”
崔琰沉吟了下:“有两种可能比较大。”
“种是,还有五日,便是岁末了。”
“历来在这个时间点,大军都会缺乏进攻性。”
“估计,远在冀州邺县的战事,应该也停止了下来。”
“另种是,赵州牧传阅天下的檄文,曹操已经收到了。”
“再不清楚赵州牧,到底何时会抵达郯县时,曹军只能按兵不动。”
“免得曹军在进攻的关键时候,赵州牧突然赶到。”
接着话锋转:“不过,根据琰对曹操事迹的观察。”
“曹操此人,根本不会在意名声、规矩。”
“所以,第种可能,可以排除掉!”
曹操大肆杀戮徐州百姓,又派人挖掘别人的先祖坟墓。
自然是,既不在意名声,也不在意规矩了。
赵风沉吟了下:“虽说第种可能,可以排除。”
“但也不是绝对的。”
“也就是说,在我没有明确表明态度时。”
“今年的这最后五天,是不会交战了?”
崔琰摇了摇头:“这可不定。”
“曹操善于用兵。”
“指不定,他会在岁末的最后天,突然发起进攻!”
赵风点了点头:“季珪兄说的有点道理。”
“对于曹操这人,确实不能以常理度之。”
“否则,吃亏的肯定是我们!”
然后看向熊大:“传令下去。”
“在岁末这几天,大营的巡视,要外松内紧。”
“千万不要让曹操钻了空子。”
熊大拱手:“喏!”
说完,便转身退出了中军大帐。
原本传令这种事情,让崔琰来干也是可以的。
只是崔琰才刚刚当上主簿不久,威信不足是点,另点就是,认识崔琰的士兵,还不算太多。
所以干脆让熊大去传令好了。
免得出现麻烦。
等熊大走后。
赵风看向崔琰:“有事,我之前就想让季珪兄,或者荀谌来办。”
“只是,二位直杳无音讯。”
“好在,现在季珪兄在这里,这件事,也可以去处理、二了。”
“只要事情办的好,这对季珪兄来说,也是大功件!”
崔琰向赵风行了揖:“敢问赵州牧,需要琰去办理何事?”
“只要力所能及的,琰定会办妥!”
赵风听后,内心叹。
这家臣和外臣的差距,果然还是很大的。
如果这事是对田丰说,田丰肯定会说就算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而崔琰说的,居然力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