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 三大件(第1/1页)反转人生

    汽车有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

    底盘调教的技术,晨华汽车已经有了,杨荣请保时捷工程师专门帮忙调教的中级车的底盘,足够他们吃上好几年的了。

    不过李逸帆依旧觉得这个不够,他专门给日本方面打了个电话,在那边他有人,他的要求没别的,就是要马自达最近刚刚推出的那款阿特兹的底盘技术。

    这款车在国内就是后来风靡一时的马自达6,这款车刚刚推出市场的时候,可是在全球范围红极一时。

    这款车的底盘是马自达和福特公司,在日本的研发中心联合开发的cd-3平台,非常的可靠。

    而使用这款平台的马自达6,更是因为良好的操控性,在一系列的赛事当中,为自己赢得了弯道之王的美誉。

    更是被挑剔甚至苛刻的德国媒体评价为日本的宝马,由此可见这款底盘的优越性。

    而到后来这款平台,不光是马自达在使用,更是用在了福特的蒙迪欧,以及法国标致的c5等车型之上,甚至直到十年之后,福特推出的新车型的底盘平台,都是从这款平台演化而来。

    所以对这款平台,李逸帆可以说是志在必得,他在日本有那么多的帮手,想要搞来这款车的平台参数,不是什么难事。

    剩下的调教,就要看自己的工程师们的技术了,搞正向研究,在咱们国内才刚刚起步,但是搞逆向研发。说白了就是山寨。咱们可是搞了几十年了。

    至于变速箱。有了周元超和他的团队的加盟,李逸帆一点也不担心。

    dsi本来就自有4at的技术,而在2003年左右,4at在国内还是自动变速车型的主流配置,自有一些高端的车型才使用5at。

    而且现在4at变速箱的技术,很多都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咱们国内现在生产不出来,实在是因为三个方面不过关。

    一方面就是材料。另外一方面就是加工,还有一方面就是tcu,也就是自动变速箱的数据积累。

    但是这些对他而言都不是问题,材料的难题,他现在就有一家特殊金属冶炼公司,所以自动变速箱里需要的一些耐高温,耐磨金属,对他而言不是问题。

    加工方面他也不担心,以前咱们是因为机床精度不够,所以在精加工方面。差着一筹,所以才搞不住耐用的高精度自动变速。但是现在机床,在他去了日本一趟,和小林搭上了线之后,也不是问题。

    现在几乎每个月,小林都会从日本给他搞来好几台高精度的机床,有些是目前最先进的, 有些不是,不过对他 而言都刚好够用,不用怕被日本人卡着脖子。

    至于tcu,这一点就没办法了,只能靠大量的数据积累。

    发动机相当于汽车的心脏,ecu就是汽车的大脑,而tcu则相当于汽车大脑的左脑,这种控制芯片,会根据驾驶着对油门的踩踏深度,来进行急加速,降档,或者省油升档的自我判断,和发动机配合是关键。

    这些就需要数据的累积了,在十几年之后,之所以咱们国内的汽车企业还制造不出合格的变速箱,和人家比差的就是ecu和tcu数据的积累。

    说白了就是咱们的汽车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够,舍不得话大价钱投资在研发方面。

    就比如这tcu所需要的数据积累,这可是人家欧美日本用了上万名工程师,花费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数据。

    然后把数据录入电脑,在利用设计好的程序来建模,让刻录芯片,让芯片具备能够读懂驾驶员意图的逻辑能力,说白了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人工智能。

    而想要建成这样的人工智能程序,你需要最原始的数据积累,往往是天量的。

    几十台车在几年之内,不停的跑,累积下来,才能采集足够这样的数据。

    后世在整个华国,出了收购了dsi的吉利之外,恐怕也就是逆天的byd,搞出了这样的东西,并且自己搞出了双离合变速器,才算解决了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一直没有能力生产自动变速箱的问题。

    byd算是埋头苦干的典型,人家的老板就是搞技术出身的,所以甚至技术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且人家也舍得在技术研发上下本钱。

    反观国内的其他汽车制造企业,就没有这样的觉悟了。

    一汽,上汽沉醉于合资车给他们带来的丰厚利润当中,根本就不屑与搞研发,一个研发项目就比如自动变速箱这样的项目,往往需要投资几十亿,而且还需要好几年,最后还不一定能搞成。

    如果搞成功了还怕别人来摘桃子,搞不成还要被对手树立为攻击的典型,所以何必呢?

    有那几十亿,大家吃点喝点,岂不是更好?

    至于私企,则是搞不起,毕竟这可是大投入的大项目,对资金的压力很大。

    byd敢搞,那是因为人家不光是做汽车的,还有电池,和电子项目的利润来支撑,其他的企业则根本就玩不起。

    吉利走了收购路线,捡了个大便宜。

    长城干脆就掩耳盗铃,指望着外国企业来给自己提供配件,结果在h8的项目上,就直接被德国人给卡了脖子,那才如梦方醒。

    所以现在李逸帆从起步开始就未雨绸缪,这三大件必须要自己搞。

    变速器有周元超的加盟,他不担心,周元超和他的团队只要过来,肯定会从dsi那边带相当多的数据过来,剩下的累积数据,那就自己来好了。

    别人怕投入,他可不怕,现在的他刚刚从陈杰希哪里搞来了二十几个亿,还不知道怎么花呢!

    放在银行里发霉,可不是他的习惯。

    剩下的就要数发动机了,这一块王忠发帮他从 原来的省城汽车那边 挖角过来了一帮搞发动机的元老。

    这批人都是在杨荣时期,就在公司里搞发动机的,杨荣从日本三菱手里引进4g的项目,这帮人就有参与。

    三菱是不坏好心,把送来的4g发动机,阉割掉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不过这并不能掩盖4g系列发动机的光芒。

    要知道这款4g系列在原来的历史上,不光是国内自主发动机的鼻祖,甚至后来居上的韩国人,在研究汽车发动机的时候,也是靠着这款4g系列起步的。

    甚至在十几年之后,日本人在给这款4g系列换个发动机缸盖缸体,加上涡轮,就能让这款发动机的功效立马提升好几个档次,由此可见这款发动机的好处。

    在新的晨华汽车里负责发动机研发这块的是一个叫梁启明的工程师,四十多岁,以前在哈理工当教授,一直沉浸于发动机领域。

    后来被杨荣挖角过来,负责晨华汽车的发动机项目,已经搞了好几年了,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带的人马也非常成熟。

    如果不是因为杨荣和齐满天之间的争斗,他们的科研小组马上就要到了出成绩的时候了。

    “老梁,我对你没别的要求,钱我管够,你们就放心大胆的搞。其实日本人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物理上的变化,在都懂,就是加上那么两根正时链条而已,可是关键在于他们的ecu,说白了就是数据积累,让电脑自行判断,气门开闭合的时间和角度,然后通过关联装置控制这个时间和角度,掌握进气量的问题。”

    李逸帆的话让梁启明对他是刮目相看,这个小老板还真是和王忠发说的一样,是个人精,人家是什么都懂,不是半桶水。

    “没错,老板,咱们差的就是数据积累。只要你的钱够,哈哈,我的试车员们就敢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机的跑,我可以组织二十台,甚至五十台车一起跑,只要你给我一年的时间,我就能给你把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拿下。”

    以前差什么,不就是差钱吗?一台车一年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跑,你试试,光是试车员的薪水,还有油费,一年下来就上百万,这样坚持几年,有几个老板敢这样投入。

    现在人家小李老板说了,钱管够,那还怕啥,老子敢组织一百五十个试车员,五十辆试验车,三班倒跑一年。

    你们欧美工程师几十年的数据积累,老子一年就能给你搞定。

    李逸帆哈哈一笑:“老梁,钱不是问题,可是你可不能那试车员的生命开玩笑,还有你们这些工程师,可是咱们公司的财富,你们也要注意身体。”

    “李总,你就放心吧,我们身体可好着呢。”

    一个二十多岁的工程师喊道,引来周围的人一阵大笑。

    确实大家的身体不是问题,以前搞科研,就是差钱,不敢放开手脚,现在有个这么肯花钱的老板,那还怕啥?

    新公司是欣欣向荣,大家也是憋住了劲,都想在最快的时间内,搞出成绩,来证明自己呢。

    三大件都有了着落,李逸帆也算是松了口气,这个晨华汽车到了自己手上,初步算是稳下来了!

    他接手的时候,中华汽车的研发已经是进行到了一半,现在 有了他的资金注入,那就是事半功倍,剩下的就等一年之后见成果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