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殿试(第1/1页)唐浮

    制举考试的成绩张榜三天后,终于迎来了殿试。洛成殿中,包括李剑凌在内的九十八名成绩在“上等”的考生都进入了殿试。三呼万岁之后,所有考生,便都规规矩矩的坐在了各自的位子上面。

    而作为“榜首”的李剑凌,则坐在了第一排——也不知道是哪个挨千刀的排布的座位,李剑凌这一排,便很悲剧的只有他一人。原本是最后一名的下下等成绩,被武则天提到了上上等的榜首,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制举中第考生,都有不少人对李剑凌不满。此时还坐在第一排,可谓是“前有满朝幽狼假寐,后有同考虎视眈眈”、万众瞩目——目光中携枪带棒,自然不是那么好受。是以,在这等险境之中,哪怕身前又一个书案,李剑凌也觉得手足无措,不管怎么放都觉得不对劲。压在屁股下的小腿,也很快便传来了酥麻之感,相信不久便会要完全失去知觉了。

    今日来洛成殿进行殿试,主要是应对考官的提问,也就是对笔试之中所作策论进行详述讲解。这一关,于李剑凌来说,会是一次长途跋涉,哪怕是武则天,也不可能在殿试上对他有任何的优待。

    相反,包括武则天在内,不管是保守派还是青壮派,不管是支持李剑凌的观点的人还是反对李剑凌的观点人,都不会对李剑凌口下留情——所以殿试问靠是从第九十八名开始!

    殿试问考的速度很快,有些问题完全只是象征性的问一下,根本没做过深的考究,如同开会念稿一般,完全只是保存了这个形式而已。直到问到了排名靠前的考生,这个速度才稍稍缓下来,但是闲着的考官们,都是有意无意的看向了李剑凌,很显然,所有人都十分“期待”对李剑凌的问考。

    看着那些考官一张一合的嘴,活像一条失水的鱼,李剑凌便满怀恶意的想着那些考官何时心率枯竭。日头渐渐当空,问考也慢慢的接近了末尾,然而,就要轮到李剑凌的时候,有考官提议应该休息一下了。

    这一提议,顿时得到了其他考官的附和,而李剑凌绷紧的心弦,却是一下子松了下来。当然,这种感觉并不好,就像蓄满力量的拳头打在了棉花上,顿时又让李剑凌想起了三日前和王韵那次“刻骨铭心”的奖励——很伤!

    考官们都去偏殿休整去了,武则天也去了后殿,洛成殿中便只剩下了这些考生,让李剑凌有些意外的是,竟然有超过一半的人前来找他寒暄,有的人更是满目崇敬的表达了他对李剑凌那份策论的赞赏。不过此时此刻,李剑凌也只能尽量记住对方的姓名,而没时间多说其他。

    之所以用心记住对方的姓名,却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对李剑凌策论里面提到的改革持支持和响应态度的人,加上都是制举考试之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具体事务的实施者,和他们搞好关系,对将来改革具体的实施大有好处!

    不多时,考官们从偏殿之中鱼贯而出,武则天也从后殿回到了洛成殿宣布殿试继续,话音刚落,一个老臣一步上前,看着李剑凌,冷声而问,道:“某尝读你所著文章,见你作文引经据典,言简意赅,不失方正,为何制举策论却大行左道之术,尽是偏激之言?”

    发问的是文昌左丞陆元方,此人为官清廉,因多次忤逆武则天而贬官,而后为官便极为谨慎,是以谁也没想到,最先对李剑凌发难的竟然是他。

    李剑凌听着,不由失笑道:“左右为偏,中而为正,敢问左丞,某如今所站之处是左是右还是正?”

    陆元方微微一愣,脸色愈发阴沉,道:“这与某所问有甚关联,你莫要顾左右而言他!”

    李剑凌面色一正,道:“左丞所问,与某所论之策亦毫无关联,为何左丞能问而在下却不能问,这未免有失偏颇吧?”

    “你——”

    陆元方一滞,被气得不善,但是却忍了下来,没好气的说道:“你站在某左侧,那自然便是左了!”

    “这就对了,某站在左丞左侧便是左,站在梁王右侧便是右,站在陛下面前便是正,那左丞认为,某究竟是站在何方?”

    不等陆元方说话,李剑凌复又说道:“若是立于九天之上而环顾四海之内,又有何处不为正?”

    陆元方嘴巴张了张,说不出反驳之话,但是李剑凌却依然没有打算住嘴,继续又说道:“虽然左丞所问与某策论所论无关,但是在下依然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某所献之策,或许提高了工商农的地位,或许尽是铜臭,非君子之言,但是若站在高处想想,往远处看看,便会发现这无疑是利国利民的益事。敢问诸位考官,是国强民富重要,还是学派正统重要?”

    李剑凌扫了一眼朝堂两侧的考官、大臣,目光所过之处,没有一人反驳,李剑凌顿了顿,认真说道:“是以,于某眼中来看,只要是利国利民之言便是忠言,只要实利国利民之策便是良策,只要是利国利民之术便是正术,无甚左右之分!”

    说着,李剑凌朝着武则天拱手一礼,又朝着两侧考官微微拱手,道:“希望诸位考官稍后所问最好切题依论而问,莫要再拿在下玩笑了。”

    朝堂里面顿时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却也有不少人目光之中生出了异色,或挣扎,或恍然,或深思——能立在朝堂里面的人,绝大部分还是会明辨是非黑白的,只不过,儒家正统地位早已经深入人心,忠臣良臣亦是难以跳出这个正统泥淖而登高远望,是以李剑凌一席话,却是让一些力保儒学正统地位的“保守派”生出了动摇。

    而李剑凌冒着这天下之大不讳说了这段话后,却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武则天的一丝“同情”,出言道:“诸位考官提问,须得要扣紧策论而问,莫在问些不相干之事了!”武则天这话,却是让不少人面色微变,目露惶然。策论是李剑凌写的,自然经过了深思熟虑,将方方面面都想了个通透,要想从策论问住李剑凌,那已然是不能了,制举殿试,必将成为李剑是鱼跃龙门之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