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制举考试(第1/1页)唐浮
制举考试的初试和常科考试无甚区别,都是每个考生一个小单间。只不过是考题不一样,考试的科目也比常科要少。
“所谓制举者,自汉以来,天子常称制诏,道其所欲问而亲策之。”——所以制举考题,全凭皇帝喜好,或是“贤良方正科”,或是“才堪应幕科”,或是“穿叶附枝科”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而这一次,李剑凌却颇有把握,自己会要占很大的优势,毕竟,当初还有意无意的给武则天开了一个“后门”,所以这次肯定不会是什么“经明行修科”、“词赡文华科”等文青最爱的科目。
也不怪李剑凌行此“卑劣”之事,若是想于制举之路踏上庙堂,除了某些先天性的“见识”之外,他当真无甚拿得出手的东西,若是出一个“词赡文华科”,除了把如今还在娘胎羊水里面泡澡的李白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抄来之外,别无他法!
全身检查之后,监考给了李剑凌一个考牌,上面刻着他的考场以及座号。考官又嘱咐了“不得舞弊”“沉着冷静”之类的套话之后,李剑凌便被放进了贡院。
一路寻来,所见考生,皆是儒生——起码在穿着上是这样。制举考试近年常设,理论上是“上至六品下官员,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皆可参加。”,但实际上,还是以在职官员和士林学子为主。
毕竟,制举考试在本质上,还是要比常科考试要难得多,既要“胸有经世治国之韬略”,又要“笔有锦绣华章之文才”,仅凭此两点,就要令许多人闻而止步。
找到自己的考场和座号后,李剑凌便将笔墨纸砚摆上了考案,快速的研好墨,然后便趴在桌子上养神起来,直到那发卷的考官拿着卷宗捅了捅李剑凌,李剑凌才豁然惊醒,接过试卷一摊开,题头"才应经邦"四个正楷大字跃然于眼.
所谓才应经邦自然就是扣紧后面"经邦"二字,谈的乃是治国之策,剔除一切空谈,以实际施行为主.这对于在地方上担任过六品以下的官员来说,可是大大的占优势.
应和着考场一片唏嘘之声,李剑凌眉头一挑,看了下面的正题,李剑凌顿时喜上眉梢来.这完全是为李剑凌那日给武则天描述的百年蓝图而出的考题,而李剑凌自然也早已经打好了腹稿,也不用草稿,直接提笔就写。
"才应经邦,何以经邦,强军于外,优民于内···开设武学,于边军、地方择优异者入学···此所谓农工商皆有经邦之道···"
李剑凌从强军强国为切入点,提出了开设军校,施行武举,从军中挑选初级军官进入军校学习,以各地有实战经验的将领为博士教授兵法和实战讲义,使大唐“将源不竭,为将者,皆天子门生”得概念。从而稳固边疆,为大唐内部创造一个安定的发展条件。
又从大力发展商业,恢复汉朝丝绸之路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与外国的通商,开辟海外市场,从而带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了刺激武则天,李剑凌甚至还提出发展“皇家实业”,结合工部,兴修水利,利用水利为动力,让皇家“自给自足”。
无疑,这是一个庞大而又疯狂,但是却充满吸引力的计划,以武则天的眼光,李剑凌很有把握会看出其中的利益。不出十年,大唐的国力,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而且,此举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将文武百官的目光从朝堂吸引到别处,甚至是海外,这样,朝堂相争之事,或许就会从某种程度上面减轻。可以刺激一大部分官员外放建功,一些有实干才能的官员都会有一展身手的平台!
当然,此中巨大的经济诱惑,势必会有贪污受贿,任人唯亲等**之事发生。但是以如今大唐的情形来看,这样的事情并不在少数,而且蛋糕大了,偷吃了一些,剩下的总会比现在要多。
届时,御史台的目光就不会总盯在朝堂这一亩三分地上面,而派系的争斗战场,便会从朝堂转向地方,相信武则天也会要轻松许多。总的来说,这对武则天是百利的好事,按照李剑凌的设想,武则天定然会“欣然允诺”的。
当然,李剑凌于策论里面也都是浅尝辄止,并未详述,而一些监察巡视之事,李剑凌更是一笔带过,颇有只管打架不管善后的意味。
洋洋洒洒一片千余字的策论,被李剑凌一挥而就,所刻画的是大唐这片国土之上的一幅宏大蓝图,至于蓝图的细节,李剑凌自然要等殿试的时候,在详加论述。
还未交卷,李剑凌便开始思考殿试的事情了,只怕整个贡院数千考生之中,也只有李剑凌这一朵奇葩了。待墨迹干透,李剑凌卷好卷宗,等着交卷。
事实上,李剑凌并没有等多长时间,提醒最后半个时辰的梆子声便响了起来,算算时间,虽然打过了腹稿,李剑凌这篇考卷,也是费了一个半时辰的时间。
最后这半个时辰,李剑凌便在打盹中度过,那考官一圈巡视下来,见李剑凌考案上面空空如也,仅有一卷似乎都未打开的考卷,不禁胡须一翘,一副朽木不可雕的表情,冲着李剑凌一阵摇头。
三声梆子响,便传来了禁卫军一波一波的大喝“时辰已到,考生止笔”的呼声。李剑凌猛地睁眼,一把抓起桌子上的考卷,连书箱也懒得拿了,将考卷交到院中的大木箱里面,李剑凌便出了贡院。
制举不比科举,阅卷的效率乃是极高的,因为实干之谈和书生之谈很容易区别,几乎只需要扫一眼,看看大概内容便能分辨的出是否为空谈之策。
所以,第三天便有皇榜张贴出来,参加制举考生三千多人,每一个考生的成绩都贴了出来。成绩以“上中下”各三等,一共分作九等,当然,“上上等”一般都空置出来,无人能获得这等成绩,以示“文无第一”的意思。
李剑凌自然从第一张皇榜开始寻找,然而,足足将三十多个“上中等”的考生找了三个来回,李剑凌终于傻眼了——上中等的考生里面,竟然没有他的名字!
李剑凌心中顿时一惊——不会这么坑吧!
李剑凌耐着性子,将“上下等”的考生又寻了一遍,竟然还没找到自己的名字,这下彻底让李剑凌有一种踩坑里的感觉了,上等成绩考生占了九十多人,按照以往制举取士的惯例,九十多人便差不多了,中上等一下的基本就别想进入殿试了。
就在这时,一个考生一声惊咦,道:“某没看错吧!”
旁边一个考生下意识的问道:“如何,你考中了?”
“某在下三等之间——不过···没错啊——”
那个考生依旧一副“自我怀疑”的模样,顿时也引起了周边考生的注意,道:“你在说甚,什么没错?”
“你们看——”
那考生指着最后一张榜单上面,道:“八品监察御史李剑凌——下下等···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啊!”
李剑凌挤在人群里面看去,差点被背过气去,监察御史李剑凌,不是他李剑凌还有谁——竟然是下下等,跟让李剑凌想要吐血的是,整个三千多考生当中,就他一个人“独获殊荣”,拿了一个下下等,基本上,这个下下等和那个上上等都是一个“层次”上的级别,根本无人获得——起码在科举诞生之日至今,除了白卷英雄之外,根本没有哪个考生获得一个“下下等”啊!